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摘要]本文考察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影响。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化论中国传播历程
人类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康德的星云假说为近代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之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摆脱“自然界绝对不变”的机械论思想的影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最终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外国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传播
通常认为,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天演论》。事实上,1877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就在其主编的中文杂志《格致汇编》上对进化论作了初步的介绍:“西国人士近年来多稽考人类之原始初生何处,原由何法所成,及地球自生人以来历有几何年岁等事,详考细究,不殚烦劳,或从西教之《旧约》书内溯考人之源流,又有地学家于各层土石内细查人与各动物之骨迹,知地球已有人之时约在若干年间,又云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此固理说明通,可以入信也。”[1]傅兰雅此处主要介绍的是近代地质学与考古人类学对进化论的某些贡献,而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在1883年出版中文书籍《西学考略》中说:“法国有赖摩(引者按:即拉马克)者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如水之虫蛰,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馁,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盖太古之时,地面多水,其生物水陆皆宜,后水陆分界,陆地禽兽始出,至人则在地之最新一层方有骨迹,可知人生最后也。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牝牡必相聚而传新类。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咸丰九年达氏著书以此理,名曰物类推原(引者按:即《物种起源》),意深词达,各国争译而广传之,多宗其说”。[2]这段话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要素诸如环境适应、适者生存等都反映出来,并涉及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中国传播渠道很有限,傅兰雅的《格致汇编》是当时重要的科普杂志,是晚清开明人士获取域外新知的主要窗口之一;丁韪良的《西学考略》是他游历日、美、法、德、瑞士、英国、意大利之后所写的专门考察报告。傅兰雅和丁韪良的介绍
与评论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正面的,开当时中国风气之先。
二、严复翻译《天演论》
进化论在中国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是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的《天演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确立了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地位。赫胥黎等英国生物学家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决拥护者和捍卫者,将进化思想传到全世界。斯宾塞进一步发展进化观念,将之扩展到心理、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领域,随着《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社会学研究》和《伦理学原理》等著作的出版,他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严复在留英期间,正值达尔文思想被人们接受、斯宾塞思想全盛时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思想,更成为严复改变中国人哲学观念、倡导变革的锐利武器。
严复选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翻译,作为向国人宣传进化论的工具。他认为,斯宾塞著作“卷帙綦繁,译之功更巨”[3] (P507)“其文繁衍奥博,不可猝译。”完整翻译一部《社会学原理》“至少亦须十年,且非名手不办”[3] (P527),“以其书之深广,而学者之难得其津涯也。”费时费力,与自己急切报国救民的主旨不符。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简洁生动地阐述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原理,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严复可以结合自己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借题发挥,向中国读者阐述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传送新的观念。
更准确地说,严复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了西学名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更重要的是他结合中国国情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版的进化论——《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包括进化论与伦理学两方面内容,严复《天演论》只取其半,而忽略另一半。这体现了严复翻译思想的独创性、敏锐性。鲁迅说,“严又陵究竟是‘做’过《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4]严复根据中国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成为适应当时中国需要的宣扬社会进化论的载体。
严复对《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改造和创新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就是要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反对保守思想,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使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因此,严复的进化思想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首先,确认进化论为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即自然界是普遍进化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普遍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天演”是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与大宇之内日局诸体,远至于不可计数之恒星,本之未始有始以前,极之莫终有终以往,乃无一焉非天之所演也。”[3](P1326)而“天演公例,自草木虫鱼,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者。”[3](P1352)严复用宇宙普遍进化的思想基批驳守旧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思想。“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此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夫始于涅菩,今成椭轨;天枢渐徙,斗分岁增;今日逊古日之热,古晷较今晷为短,天果不变乎。”[3](P50)天既然会变,“道”当然也会变化。“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3](P51)因此,顺应万物普遍进化规律,中国之成法完全可以变。
其次,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也适用于人类。严复通过译著向人们介绍支配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而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3](P1324)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3](P16)难以适应生存环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