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3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掌握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洞庭湖湿地保护等。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河流和湖泊资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空间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答案: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解决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监管,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practices,加强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忧患问题,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学习,认识到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课外延伸】
思考:如何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扩大影响范围,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忧患
治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1.通过识记黄河的源流概况等基本特征,了解黄河的贡献和存在的“隐患”,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2.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河流水系图等说明河流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了解黄河,了解我国的壮丽山河,进一步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且通过学习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新设计1.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借助于当前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版跑吧,兄弟》节目形式,通过学生“撕名牌”的形式选择小组任务并完成,增强趣味性;2.小组合作,共同协作。

将半节课要掌握的黄河源流概况等基本情况,以解密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深化,总结提升。

整节课通过了解黄河的概况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朗诵的形式加以提升和强化。

3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黄河河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河流给沿岸人民带来的利益、危害和治理开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和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一些水文特征;从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看,在学习了长江一节内容之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河流的学习方法;从学生兴趣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本节课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整节课基本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趣味性。

4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河流概况和基本水文特征;难点: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活动:邀请7班同学集体参加《奔跑吧,7班》活动;争夺“黄河之星”称号。

学生活动:分组,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借用学生喜爱的热门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黄河的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黄河基本概况第一关:解密黄河教师活动:通过“撕名牌”游戏给每组分配任务,任务卡中分别是数字、词语、诗句等关键词。

请各小组解开本组所分配的任务中的关键词或数字等所描述的信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内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所经省区等概况。

2.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长江的学习,能够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和积极参与长江利与害的课堂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河流,使其变害为利,进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

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指的是长江的什么?(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说起长江,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和黄河一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怀揣这份自豪,一起走近长江,感受一下它的气概吧!二、新课学习1.长江概况(1)源头、省区、归宿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入海口:东海。

拓展延伸: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

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

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

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2)长度:全长6300余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拓展延伸:世界上长度排名前10的河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课件(第3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课件(第3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
课 程 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标 准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
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 在地图一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 标 1 流河的分布特征。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 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兴修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 荆江河段;疏竣中下游河道; 大力营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林; 在中下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湖工作。
达成学习目标 3
1.[目标3]关于长江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干流以南的支流每年先进入汛期
B.下游的支流多,水量大
C.上游大型湖泊众多
D.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2.[目标3]歌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 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特
点( A )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上涨 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产生的综合效益,不正确的是( A )
2.试分析长江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
①有些年份,长江流域内普降暴雨,上、中游干支流河水 猛涨,就会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②近些年来,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破坏植被,水 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 造成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加上围湖造田,致使湖泊调节水量 的功能下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2.在图中找一找长江的主要支流:自西向东分别是雅砻 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青龙山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问题导读单一、一读课文:(P88—91)标画出重点、难点。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在文中标划出来)◆※◆水系和流域1、水系:2、流域:◆※◆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3、外流河定义:直接或间接流入的河流。

4、外流区定义:供给5、内流河定义:不能流入的河流。

6、内流区定义:供给7、读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图,回答。

(读教材P90图回答)(1)我国的外流河中A 、E辽河、B 、C淮河、F 、J 长江、D珠江、I 注入洋;H 、G 注入印度洋;L额尔齐斯河注入洋。

(2)主要的湖泊:①(我国第二大淡水湖):②(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③;④(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我国七年级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训练单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B、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C、南方河流的汛期开始得早,结束得早D、凡是流向国外的河流都是外流河2、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D )A、长江B、珠江C、黄河D、塔里木河3、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A )A 、青海湖 B、鄱阳湖 C 、洞庭湖 D、洪泽湖4、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C )A 、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京杭运河5、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D )A、黄河 B 、珠江 C、淮河 D、京杭运河6、四大洋中,没有我国河流注入的有(D )A、北冰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大西洋7、我国某河流具有以下水文特征:河流水量较丰富,每年5月前后和8月前后有两次汛期,含沙量少,有4---5个月的结冰期。

这条河流在我国的( C )A、秦岭---淮河以南B、横断山区C、秦岭---淮河以北8、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C )A、珠江、雅鲁藏布江B、长江、淮河C、珠江、长江D、黄河、松花江二、读图题读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贡献和忧患”、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的治理”介绍了黄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自主学习】河流和湖泊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水量丰富,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4)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我国的湖泊1.青藏高原湖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藏高原上以冰成咸水湖、内陆湖泊为主,如青海湖、纳木错湖等。

但不全是内陆咸水湖泊,如黄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为淡水湖泊。

咸水湖都是内流河的归宿,不可能是河流的源头,因为内陆咸水湖是靠蒸发、入渗消耗水源,不可能有地表水流出。

2.东部平原湖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密度大。

平原上有五大淡水湖泊。

中游段有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洪水有重要调节能力。

江苏省北部是洪泽湖,有淮河水注入,通过苏北干渠或取道长江注入黄海或东海。

江苏省南部有太湖和安徽省境内有巢湖,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长江连通(太湖通过人工渠),都是淡水湖群。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青龙山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问题导读单主题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三) 设计人学习目标1、识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及重要的支流等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成因。

2、通过举例,了解长江开发有“黄金水道”美称的成因。

3、了解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掌握长江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重点掌握长江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难点掌握长江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班级姓名时间一、一读课文:(P98—103)标画出重点、难点。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在文中标划出来)1、长江的概况:(结合教材P99页图T长江流域水系完成)河流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七年级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三)》训练单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是《长江之歌》的歌词,这里的“雪山、大海”是指( D)A、巴颜喀拉山、渤海B、唐古拉山、渤海C、唐古拉山、东海D、巴颜喀拉山、东海2、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3、长江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 B )A、川江B、源头—宜宾C、源头—宜昌D、中游4、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C )A、黄河B、淮河C、长江D、黑龙江4、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流是:( B )A、乌苏里江B、荆江C、松花江D、湘江5、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A )A、航运价值巨大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地理位置重要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6、下图是长江、珠江、松花江和黄河四条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图,属于长江的是 ( D )A. B. C. D.二、读题图1、读下面的“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 宜昌 B 湖口。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课时) 学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青龙山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问题导读单主题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二)设计人学习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的问题及所取得成就。

重点黄河“地上河”成因治理的关键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班级姓名时间一、一读课文:(P92—97)标画出重点、难点。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在文中标划出来)1、黄河概况:(结合教材P92页图I黄河流域水系完成)河流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注入海洋形状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七年级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二)》训练单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海”是指( C )A、唐古拉山、渤海B、阿尔金山、渤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祁连山、渤海2、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A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3、黄河入海口在的省区是( A )A、山东B、江苏C、河北D、河南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 )A、治沙B、兴修水利C、加固河堤D、拓宽河道5、黄河干流所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B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读黄河及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回答6题。

6、右图所示景观,主要位于黄河的( D )A、甲河段B、乙河段C、丙河段D、丁河段7、下列河段容易形成凌汛的是(A )A、宁夏河段B、山西河段C、青海河段D、河南河段二、读图题读“黄河水系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山;②注入海域: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河口;中、下游分界处④是桃花峪;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兰州,⑥是郑州,主要支流⑦是汾河,⑧是渭河。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要紧围绕我国河湖的差不多概况、以及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点和我国河湖与地势、气候的关系而展开的。

我国是河湖众多的国家,河湖不仅能够灌溉、航运和旅行,它还提供了水和水能资源。

了解河流分布和河流的水文特点,对抵御各类自然灾难,实现人地和谐进展有重大的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位置、界线;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点;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古今的航运意义;要紧湖泊的名称和分布。

(2)能力目标:在知识把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互相阻碍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明白了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更加热爱我国的漂亮山河。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要紧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点及与地势、气候的关系。

三、教法、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观赏河流、湖泊的图片。

(2)读图分析法: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界线,并分析分布不同的缘故。

(3)动手实践法: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所明白的河流。

(4)讨论比较法:让学生阅读,分组讨论。

列表进行比较。

2、学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图为媒体,让学生读图、析图和熟图,提高学生的爱好和知识水平,猎取地图技巧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导入我用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开始,提出问题:鱼儿的生活离不开什么?鱼儿生活所需要的水来自哪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讲授新课(1)展现《中国水系图》地理学习的关键重在读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

先写出自己所明白的河流名称,然后将所写的河流画在空白图上。

感受河流的流向和注入地。

从而总结归纳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认识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以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还可拓展分析河流与地势的关系?(2)展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在学习气候的时候学过,我找一生说出分界线山脉的名称。

中图版七上地理 3

中图版七上地理  3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它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2.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原创】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第3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长江教案

【原创】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第3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长江教案

第3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长江主备人:主讲人:二、新课讲授歌曲欣赏:《长江之歌》(一)长江概况读图:展示长江流域图,读P98内容及图S、T归纳长江概况(1)源头、省区、注入海洋(要求学生在图在找出来,教师在白板中展示)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流经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注入海洋:东海资料阅读:通天河?金沙江?长江?扬子江?长江上游从沱沱河口至青海省玉树一段称通天河,从玉树到四川盆地的宜宾一段称金沙江,金沙江到宜宾与北面来的岷江汇合后,开始称为长江。

长江宜宾到宜昌之间的河段习惯上被称为川江。

湖北省宜昌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

长江中游自河北省枝城到湖南省城陵矶之间的河段被称为荆江。

江西省湖口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长江下游在江苏省镇江、扬子江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现在国外有些书刊还称长江为扬子江。

(2)分界点:上、中游分界点:湖北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江西湖口(3)支流南京、镇江、苏州、南通、江阴、武汉等6个亿吨大港。

(2)水能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建成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阅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结合效益的特大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位于西陵的三斗坪。

工程于2009年整体完工,可控制荆江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能改宜昌至重庆的航道条件,能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提供保证。

(3)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各类繁多,产量丰富。

(4)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生生物丰富,淡水鱼产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

资料阅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中上游滥伐森林严重,土地裸露,土壤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含沙量。

措施: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节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河流和湖泊研究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演示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装并调试好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3.准备实地考察所需工具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能力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1.众多的河湖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长度、支流、分段等)。

3、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水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4、了解长江的洪水危害和防洪措施。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建国后我国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展示,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江的热情;同时激励学生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能用自己的本领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流特点;巨大的水能及开发利用;
2、长江的航运(黄金水道)。

教学难点:
1、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
2、长江的防洪。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长江之歌》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金沙江畔的哭泣”组图等
教学过程:
播放《长江之歌》刚才我们听到旋律优美、抒情的歌曲,请问这些内容都展现的是我国的哪条河流呢?(长江)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向长江、认识长江、热爱长江吧!
有感情地朗读《长江之歌》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告诉了我们长江的起源和归宿,你能在图中找到这两个地方吗?让学生在《长江流域》图,找出唐古拉山、东海。

活动:指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出长江长度,得出“中国第一长河”结论;
读图:读《长江流域》图,在课本中找出其面积,得出“中国流域面积第一”结论。

读图:读《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描出长江干流,指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向,找出干流依次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及阶梯分布状况(青藏高原-第一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第二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阶梯)。

思考:黄河、长江都流经的地形区。

(黄河、长江都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
读图:读《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描出长江干流,指导学生读出长江干流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11 个: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指导分析川、藏分界线(金沙江)。

思考: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区(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省、四川省.)
读图:读《长江流域》图,指出从源头到终点不同河段的名称,强调金沙江、川江、荆江等都是指长江干流而非支流。

活动:指导学生用彩色笔在 P96 中找出分界点:湖北宜昌、江西湖口,猜猜湖口名称位置特点――鄱阳湖湖口。

说出四川、重庆位于哪一段(上游)。

活动:指出自北向南汇入长江干流的四大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和由南向北汇入长江干流的三大支流(乌江、湘江、赣江),指导学生用彩色笔在图中沿支流流向描绘七大支流,并圈出宜宾、重庆、武汉,观察其位置特点(江流汇合处往往形成城市。

),再找到两大淡水湖名称及位置(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讨论:长江干流南北地势大致特征(长江以北,北高南低;长江以南,南高北低)
过渡:万里长江,支流又何止这七条,而支流的支流又成百上千,百千大大小小的支流涌向干流,江水哗哗,滔滔不绝。

我们可看出长江很多河段地势较低平(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为哪种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呢?
读图:读T图。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航运价值。

出示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数7 万多千米,内河航运里程占全国 65% ,得出长江美誉“黄金水道”。

过渡:滔滔长江水跨越三级阶梯滚滚东逝汇入大海,你知道这其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活动: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的分布》图。

指导学生在 P97 图中框画出长江干支流水电站分布最密集的两大区域,并用彩色笔勾画出二滩、龚嘴、铜街子、三峡、葛洲坝等著名水电站,了解其大致位置。

提问:为什么偌多水电站集中在这两大地区呢?
展示:长江水系流经地形图,学生读图分析、讨论。

结论:这两大密集区长江干支流水系发育水量剧增;同时分别为我国地势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交界处,故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所以水能资源巨大。

比较:长江水能与黄河水能大小(长江水能资源远大于黄河,因为长江水量远大于黄河)。

欣赏:长江三峡工程图片资料,领略其宏伟与深远意义。

过渡: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任何事物也往往有两面性,正如黄河有母亲河的奉献,也有含沙量大、地上河等忧患,我们的长江给我们提供黄金水道、提供巨大的水能的同时,也把另一道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展示:“金沙江畔的哭泣”一组图片,提问:长江的含沙量为什么在增加?
结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

活动:读“武汉:沉痛的记忆”有关长江洪水泛滥资料给学生听。

讨论:
1. 长江中下游为什么容易形成洪灾?(地势低平,支流多,水量大)
2. 读图 P98 长江河流流量与降水关系图,洪灾最容易发生在哪个季
节?(夏季,降水多,水量大)
3. 防洪措施:读地图册中长江的防洪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中
游—加固江堤、下游—疏浚河道)
小结:长江,这条传承了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从唐古拉一路风尘走来,孕育了不朽的生命奇迹,谱写了源源流长的千古佳句诗篇,今天,生生不息的长江人,必将开创人与自然更加辉煌绚烂的未来!
布置作业:指导学生手绘长江水系图。

板书设计:
一、概况:
1. 源头:唐古拉山,入东海,长 6300 千米。

2.. 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 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4. 支流:雅、岷、嘉、汉、乌、湘(洞庭湖)、赣(鄱阳湖)
二、航运价值—黄金水道
1. 水量大
2. 地势低平
三、水能资源巨大
1. 河流落差大
2. 水量大
四、忧患
1. 上游:水土流失
2. 中下游:洪涝
3.治理: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
(4)植树造林
附:课后推荐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再说长江》节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