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1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与制茶
课程编号:0901509503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开设实验项目数:5
一、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类外形特点、茶树繁殖方法、茶叶加工和审评方法。
二、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三、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实验报告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课程大纲】《园林树木栽培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树木栽培学(英文):Aboriculture课程编号:14351067课程学分:5 学分课程总学时:5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树木栽培学是论述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与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课程内容系统,含盖面大,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苗木培育、观赏树种引种驯化、树木栽植及移植技术、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树木整形修剪、园林垂直绿化的理论及技术、古树名木养护与保护、园林树木调查与功能效益评价。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生理生态学原理、栽培与养护的技术体系,结合实践教学能够灵活应用理论教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开展合肥地区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调查分析,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内容:了解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园林树木栽培的发展展望。
重点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学概念及学科主要研究内容。
二、具体课时安排:第一节: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及其研究内容(0.5学时)第二节:园林树木栽培的发展展望(0.5学时)第三节:园林树木栽培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栽培技术体系(1学时)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树木生长发育周期的概念、生长发育的年周期与生命周期的特点与培育措施;树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与调节;生长的物质基础及其影响与调控。
2、教学重点与难点: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培育目标与技术措施,生长调控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树木生长环境特点及其影响分析(1学时)第二节: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1学时)第三节:园林树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1学时)第四节:园林树木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对生长的调控(1学时)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环境(5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园林立地特点及其对树种选择的要求;园林绿地分析与评价方法、途径;园林绿地土壤改良技术。
第一章茶树栽培学
三、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时 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0年(秦汉到南北 朝) 意 义:是茶树栽培在巴蜀地发展,并向长江中下
游扩展的时期。 发展原因:政治-秦始皇统一中国;
宗教-佛教、道教的兴起; 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
佐 证:四川通志、尔雅等
四、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时间:公元581-1911年(隋唐至清代 ) 意义: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饮茶风盛行 发展原因: 1、隋唐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证据:
(1)中国存在大量古茶树 以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滇南思茅
和西双版纳地区发现了很多野生大茶树
1700年的巴达大茶树、 1000年的邦崴大茶树 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 ……
千家寨2700余年野生古茶树
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香竹箐大茶树
(唐一春拍摄)
云南永德县发现一株栽培茶树,树冠非常大(5.2M×5.3M)约20平方米, 可能是目前栽 培茶----树冠之王,简介:茶树位于永德县乌木龙乡银珠茶厂,海拔2160米,北纬:24°12′, 东经99°40′,1973年种植,树势生长旺盛(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唐一春 摄)
学时:40个
学分:2.5
认识和了解茶学专业 认识和了解茶树栽培学
与茶相关:
营销
消费
干茶
茶
茶园
嫩梢
茶学专业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营销 如何销售茶叶? 消费 如何鉴定和评价茶叶的优劣? 干茶 怎样加工出优质的茶叶? 嫩梢 如何培育和选取茶树鲜叶? 茶园 如何建设和管理茶园?
茶学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国内战乱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 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产量剧降,到 解放前夕,全国仅有15.4万公顷,产茶4.1万砘, 出口茶0.89万吨。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树栽培学
1.3 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3)元代:茶区又有新的拓展,主要分布在长 江流域、淮南及广东、广西一带,全国茶叶产 量约10万吨。
(4)明代:茶树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栽种,开辟了我 国台湾茶区。从云南向北绵延一直到了山东的 莱阳。种茶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如:茶树繁殖 除用种子直播外,还采用育苗移栽法;提出了 茶园间作。基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的茶 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以云南、广西及广东横跨北回归 线前后为中心,向南北扩散面逐渐减少。张宏达认为 ,山茶属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完整性和分布方面的集 中性,足以说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不仅是山茶属的现 代中心,也是它的起源中心。
2020/8/9
• 伴随原始农业的发展,开始对野生茶树 驯化,人工栽培以满足需要。
2020/8/9
1.5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 1949-现在 有效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 对荒芜茶园垦复,并对旧茶园进行改造 山东、西藏和新疆试种茶树获得成功,茶叶产地由原来的 14个省(自治区),扩大到遍布20个省,近1000个县。 1970年茶园面积达48.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13.6万吨 1980年增至104.1万公顷/30万吨 1990年为106.1万公顷/54万吨 1997年为107.6万公顷/73万吨
2020/8/9
2 茶区概况
2.1 茶树种植区域 2.2 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概况
2020/8/9
世界茶区分布
欧洲 美
亚洲
北纬49 外喀尔巴阡
洲
南纬22 纳塔尔
非洲
大洋洲
8/9
世界茶叶生产概况
• 世界种茶国家58个,其中:
茶树栽培课程设计
茶树栽培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茶树的基本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2. 学生能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茶叶的种类及对应的茶树栽培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茶树生长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茶树栽培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初中生,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
在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茶树的生长习性与环境要求-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的要求2.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方法- 茶树的种植与管理- 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生态环境保护3. 茶叶的种类及栽培特点-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的种类- 不同茶叶对茶树栽培的要求和特点4. 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茶树的种植实践- 茶园管理与茶叶采摘实践- 茶叶制作过程的简单了解5. 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茶树栽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茶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茶园建设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传授茶树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茶 树 栽 培 学
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一般人们所说的茶文化,主要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进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个组为茶组,茶组共发现53种,这53种都可以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好。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只有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很多,主要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别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2:树枝:分直立,半披张和披张三种。
茶树栽培学讲义
传入印度尼西亚 1827 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遂派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师杰克逊来我国 学习研究,共计六次.1832 年杰克逊第五次来中国时,从广州带回制茶工人 12 名, 并各种制茶器具,传授制茶技术,至 1833 年爪哇茶面市。1858 年在巴达维亚设立 制茶厂,1878 年改用机械制茶,提高品质。1894 年由我国茶工制成第一批苏门答腊 茶。
出口量13.4万吨。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茶树种植技术有了新的发 展,在茶树繁殖上,发明了用茶枝扦插和压条进行茶树无性繁殖;在茶园覆盖干 草以抑制杂草滋生;对茶树进行修剪以促其更新复壮。
茶树栽培的衰落期:公元 1911-1949 年,即清末至解放前
国外植茶业兴起,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引入我国先进栽培技术,并相继用机械大量 生产红碎茶竞相出口,致使世界茶价下降,我国的植茶业受到很大影响。 国内战乱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 产量剧降,到解放前夕,全国仅有 15.4 万公顷,产茶 4.1 万砘,出口茶 0.89 万吨。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1949-
在产业上: 50-60 年代,对荒芜茶园垦复,并对旧茶园进行改造,新发展 54 万公顷集中连片新 茶园,新建 300 多个大型茶场或茶厂,500 多个茶叶生产基地和 28 个茶叶出口生产 体系。山东、西藏和新疆试种茶树获得成功,茶叶产地由原来的 14 个省(自治区), 500 余个县(市),扩大到遍布 20 个省,近 1000 个县。1970 年茶园面积达 48.7 万 公顷,居世界第一,1980 年增至 104.1 万公顷,1990 年为 106.1 万公顷,1997 年为 107.6 万公顷。2005 年以前,我国茶叶产业在世界的位置一直为:茶园面积第一、 产量第二、出口第三。
茶树栽培学
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也称作茶叶学,是一门研究茶树栽培的学科,是植物栽培学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来源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农业化学,农业机械,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学科的一系列茶树栽培问题。
茶树栽培学尤其关注茶树形态学,生长发育,病害防治,抗性类型,品质等。
它也包括茶叶制作,茶具以及茶道文化等多个方面。
二、历史茶树栽培学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国古代,茶叶最早出现于贵州省大桥镇冰峪,当时原委系古人采摘天然茶叶饮用而形成。
从古至今,茶树栽培学的研究也有了分支。
它既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植物科学技术的核心。
直至今日,茶树栽培学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发展中国茶叶产业,建立茶叶质量标准和推行绿色茶叶种植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研究内容茶树栽培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广泛涉及茶树的种植,保湿,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品种调整,茶树育种,有机茶叶种植,茶树性状的观察与研究,茶叶的加工,茶具的制作及使用,以及茶道的文化等。
(1)茶树种植茶树耐寒性较好,在南方地区均可以种植,但表现出较强的空气湿度要求,受降水影响较大,故种植地一般选择于山谷,沟渠,溪流等湿润地带,不易受旱灾和早霜伤害。
茶树的种植可分为密植式和条带植等,所种植的树种一般选择茶叶性能较好的优质品种,以便产品质量更好。
(2)保湿和施肥茶树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湿和施肥,以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一般在种植前进行深松土壤处理,并在根部施肥以提高养分含量,满足树木对养分的需求。
此外,还需根据大气环境实施保湿措施,以免在旱季缺水,以及在秋冬多雨时形成水分过量,以确保植株的良好健康。
(3)病虫害防治茶树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一是适时使用杀虫剂,防治茶树上的害虫;二是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增强其抗性,以抵抗病虫害;三是建立良好的环境,改善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四是及时修剪和砍伐枯黄的枝叶,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除草,除虫,提高茶树的抗性,并且应经常检查茶树,及时发现,治疗病虫害早期症状。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一、概况二、茶树良种介绍1、迎霜,2、龙井43,3、乌牛早,4、银猴茶,5、龙井长叶,6、安吉白茶,7、特浓139,8、浙浓117三、茶树栽培技术(一)茶树树冠的管理技术1、合理修剪:①为什么要修剪,②怎样合理修剪,③修剪后的采养工作。
2、树冠保护(二)茶树根部的管理技术1、茶园土壤的管理①茶树土壤有那些要求②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技术浅耕、深耕、茶园耕作应注意问题2、茶园施肥管理①不同类型茶园对三要素的比例用量②茶园施肥技术第一、施肥原则第二、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追肥、叶面肥第三、施肥位置及深度位置、深度3、茶园灌、排水管理保水措施茶园排水种田载茶“三防”茶树栽培技术讲座一、概况我们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山青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浙红绿谷”之美称,是我省茶叶一类适生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我市茶叶质量优异,名茶品种丰实。
全省48只名茶中我们丽水市有10多只,占了全省名茶的1/4。
如景宁县的惠民茶,早在1915年就得到巴拿马金奖,是多次得奖的中国名茶。
还有遂昌的龙谷丽人、松阳的银猴茶、龙泉的凤阳春、缙云仙都笋峰等名茶,打出了品牌。
不但质量稳定,而且已规模生产,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市现有21万亩茶园,年产茶8000多吨,茶叶生产值达2.8亿元,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茶产业已成了不少个县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
为把我市的茶产业稳步提高、加速发展,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小康社会。
今天我授市科技局委托,重点讲《茶树栽培技术》一课。
因年纪大,脑有些糊涂,新的技术知识跟不上,讲得不对地方,请大家提高意见与改进。
二、茶树良种介绍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由于良种具有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特性,十分有利名优茶的创制与开发,实践证明,那里有茶树良种,那里就有名优茶生产。
另外,通过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早期采制名茶,中期采制优质茶,晚期采制大宗茶的多茶类生产格局。
茶树栽培学概述
四、认识课程
(一)茶树栽培学的概念 茶树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它 研究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条件以 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二)茶树栽培学的内容
1、对茶树栽培历史及其演变,扼要的加以叙述,
使我们能了解过去及它对世界茶叶发展的贡献。 2、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资料,系统归纳、阐 明茶树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茶树的适生环境。 3、介绍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4、提出了茶园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改善消化不良可改善消化不良抗氧化防辐射抗癌杀菌抑菌等抗氧化防辐射抗癌杀菌抑菌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降血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压氨基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氨基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外界侵害排肝毒肾毒外界侵害排肝毒肾毒兴奋大脑皮层振作精神减少疲劳兴奋大脑皮层振作精神减少疲劳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维cc绿茶维绿茶维b1b1b2b2维生素维生素pp茶子种仁含油量茶子种仁含油量24243030粗蛋白白1111淀粉淀粉2424其他糖类氨基酸皂素等其他糖类氨基酸皂素等可精炼食用油工业用油可精炼食用油工业用油11三大高税率传统经济之一三大高税率传统经济之一22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增加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活跃农村经济
《走笔谢孟谏仪寄新茶》(唐代文学家卢仝)
(二)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1、普通农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 酱、醋、茶
客来第一礼,烧水上清茶
2、牧区: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
3、古礼:迎客先上茶,送客自端茶
(三)有闲人群享受生活的嗜好品
1、享受:一种清雅、闲适、健康的生活方式
2、茶叶消费的演变过程:
(三)学习方法
1、学好本门课程的内容 2、利用课余时间,多参阅相关的书刊资 料,不断吸取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 3、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实习和社会实 践,与当地的生产和实际密切结合
茶树栽培学
2020/7/31
• 茶树的年生育过程中,全年至少需要≥10℃的活动积温3 000℃。
• 土壤微生物也有对茶树生长不利的一面,它会对茶树争夺营 养物质,有的病原菌会致病或排出有毒物质,对茶树有害。 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将会有利于茶叶生产的发展。
2020/7/31
茶树喜欢酸性土壤
(1) 由于茶树的遗传性所决定。 (2) 由于茶树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菌
根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 (3) 由于茶树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茶树生长好
• 夏季:通过行间铺草或套种牧草等措施,可以降低地温 ;
• 秋季:增施有机肥以及提高种植密度,均能明显地提高 冬季茶园土壤温度;此外,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也能有 效地改善地温、气温和空气湿度状况。
2020/7/31
5.1.3 水分与茶树生育
• 年降水量必须在1000mm以上。最适宜栽培茶树地区的年 降水量为1500mm左右
2020/7/31
• 我国丘陵茶园高辐射能,既不利于茶树正常代谢,又 加剧茶园水分亏缺。立体复合种植是提高茶树品质和 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 何种树种、何种遮光强度为适宜,应视当地条件决定 。南方茶区,遮光度可大些,北部茶区可小些。
• 光照时间:短日照作物。
2020/7/31
茶树生育对不同光质反应是不同的。 • 在红、橙光的照射下,茶树能迅速生长发育。橙光对
• 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 射光强,昼夜温差大,这对茶树生育是有利的。(绿茶品 质优)
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茶树栽培学是茶叶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培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人才。
本文通过对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其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我国茶树栽培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茶树栽培学是一门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学科。
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树栽培学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其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二、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人才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是培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 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促进科研创新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内容与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茶树栽培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4. 田间实习田间实习是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组织学生到茶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茶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发育规律和茶叶生产技术。
5. 茶叶加工实习茶叶加工实习是茶树栽培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树栽培学实验讲义-2016
生状态,叶片着生状态分为上斜(夹角<45°) 、近水平(45°≤夹角<90°) 、下垂(夹角≥90°
5
不同品种叶片植物学特征记载表
项目
品种 1
标 品种 2
本
平
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均
均
树型
树姿
叶长(cm)
叶宽(cm)
叶面积(cm2)
叶型
叶脉对数
二是叶脉网状。叶脉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脉明显,在叶片的中央部位,主脉两边 分出 8-15 对(少数在 5-7 对)侧脉。主脉在叶正面呈凹痕,在叶背面呈突起状。侧脉末端 伸展到叶缘约 2/3 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条侧脉相连接,主侧脉构成明显的封闭状的 网状结构。由侧脉再分出细脉,细脉向叶缘伸展到锯齿部位的小腺体里。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 不同品种的花、果实。 (二)设备 显微镜、徒手切片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放大镜。
四、步骤及方法
(一)每组 5 人,采 2 个品种的正常花朵 10 朵 (二)描述花冠颜色、外形、重叠情况、花萼颜色等。 (三)测量大小、花柄长短、花萼、花瓣、雄蕊数量、花柱长度、裂数等。 (四)选取正常茶果 10 个,观察测定其形状,每果的种子数、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将 其结果填入表。
基部广阔肥厚,光滑带革质,少数有毛。花受精后,萼片闭合包裹子房越冬,一直到果实 成熟也不脱落,称“萼片宿存”。 3. 花冠:呈白色、乳白色,少数粉红色,由 5-9 片组成,也有多至 20 余片的,花冠上部分离而 基部联合,与雄蕊外轮合生在一起。 4. 雄蕊:数目很多,一般在 200-300 枝之间,由花丝和花药组成,3-5 个花丝结合成合成一组, 花丝白色或粉红色,排列成数圈,花药由两个花粉囊构成,内含无数花粉粒。 5.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花柱顶部为柱头,自花柱 1/2 或 1/3 处分裂,因品种而 异,有 2-6 裂,花柱基部膨大部分为子 房,分 3-5 室,每室 4 个胚珠,子房上大都着生茸 毛,极少数无茸毛。 (二)茶果的形态 1. 茶果:未成熟茶果,果皮为绿色,成熟时为棕绿色或绿褐色。茶果形状多样。与果内种子 粒数有关,有球形(1 粒 )、肾形(2 粒)、三角形(3 粒)、方形(4 粒)、梅花形(5 粒)。 2. 种子:为棕褐色或黑褐色,有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由种皮和种胚组成。种皮分内外种 皮。种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子叶两片,胚夹于子叶基部与子叶柄相 连。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大纲
目 录
•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 茶树病虫害防治与生态茶园建设 • 茶叶营养与健康 • 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茶树的起源与分布
1 2
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其栽培利用和传播始于 中国。
03
学用药、生态防治等,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有机茶的认证与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生产的茶叶。
有机茶的认证需要符合国家或国际的有机农业标准,经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认证 。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包括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采用生 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05
茶叶营养与健康
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 美白肌肤等功效。
氨基酸
提供鲜味,增强口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
矿物质
如钙、镁、锌等,能促进人体骨骼健康和 维持生理功能。
茶叶的保健作用与药用价值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应用广泛,如无性繁殖技术、喷灌技术、修剪技术等,提高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02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气候条件
如光照、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茶树的生长和 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如砂质土、壤土、黏土等对茶树的 生长和茶叶品质有不同影响。
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09年6月《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务是:简要介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史、茶树栽培科学发展史及其现状;系统阐述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原理;分述基本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依据、要领及操作方法;系统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综合阐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和推广茶树栽培种植技术和从事其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基本形态。
2、掌握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它们在茶树不同类型(或变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某些差异性。
4、掌握茶树正常生育和高产优质所需的主要生态条件,认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了解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条件与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茶树常规栽培技术即茶树繁殖技术、新茶园规划与建设技术、茶园耕锄技术、茶园施肥技术、茶园灌溉技术、茶园保水技术、茶树修剪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保护技术和茶叶采收技术等的制定依据、适度的标志(或标准)和执行的技术要点。
2、掌握茶园测产技术。
3、掌握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茶树修剪、茶园耕作、施肥和茶叶采收等具体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利用掌握的茶树栽培原理及各种栽培技术,实现以及发展茶树的无公害生产。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绪论(一)基本内容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的功能、茶树栽培的历史经验;传播史;茶业现状、特点;茶树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二)基本要求掌握茶叶生产的地位、特点和茶树栽培学的任务。
(三)重点、难点茶业的地位、特点和茶树栽培学的任务。
(四)教学建议及时搜集茶叶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情况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学生对茶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五)思考题当前茶产业有何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章茶区分布(一)基本内容中国茶区分布及自然条件,中国主要产茶省及福建省的生产概状及栽培特点;世界茶区分布及自然条件,世界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各茶区特点的基础上认识茶叶生产因地制宜、实行划区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发挥本地茶叶生产的优势。
(三)重点、难点各茶区的气候特点、主产茶类和栽培特点。
(四)教学建议在介绍国内外茶区生产经营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有关茶区特别是福建省的优势和潜力之所在,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五)思考题我国各茶区各有何特点。
第二章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一)基本内容茶树在植物分类上的地位;茶树变种与栽培品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总发育周期;茶树年生育特点。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的基本形态。
2.茶树的总发育周期及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和农技任务。
3.茶树各器官的年内活动特点。
4.把握茶树的主要经济性状。
5.了解国内现有茶树良种及其特点。
(三)重点、难点茶树的经济性状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
(四)教学建议结合运用有关图表、照片及实物标本等进行教学,进行田间调查、观测等现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茶树形态、性状的识别能力,树立对茶树高产优质经济性状的整体概念。
(五)思考题1.茶树在植物分类上的地位如何。
2.茶树年生育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茶树繁殖(一)基本内容茶树良种繁育的特点和任务;茶树繁殖的常用方式;苗圃地址的选择与准备;种子繁殖技术;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压条等其他繁殖技术;茶树育苗技术的进展。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短穗扦插和茶子直播技术。
2.了解茶子和茶苗检验标准及其检验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
(四)教学建议结合有关的实验数据测试和繁殖技术实践等进行理论讲授。
(五)思考题茶树繁殖主要有哪些方式。
第四章茶树生态条件与生态茶园(一)基本内容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生存及其产量、品质的关系;土壤环境与茶树生育、生存及其产量、品质的关系;地形条件与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等的关系;生态茶园的概念、建立和调控。
(二)基本要求1.把握宜茶的生态特征,加深对我国主要茶区宜茶性的了解。
2.了解因地制宜贯彻栽培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建立生态茶园的客观必然性和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茶树对气象要素和土壤因子所要求的临界值、适宜值;生态茶园的规划与建立。
(四)教学建议1.简要介绍生态、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2.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茶树与环境的关系。
3.结合对现有典型茶园的生态合理性评价,加深对生态茶园的认识。
(五)思考题生态茶园的建立对各生态因子有何要求,如何运用栽培措施改进。
第五章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一)基本内容我国茶树矮化密植速成茶园的发展概况;茶树矮化密植速成的理论基础;茶树矮化密植速成的栽培技术。
(二)基本要求1.掌握矮化密植茶园的基本特点和系统技术。
2.正确认识茶树种植密度对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及经济年龄等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矮化密植速成栽培法对茶树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生理生态的深刻影响。
(四)教学建议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的效应进行现场观测,进行有关生理生化测定,以加深其认识。
(五)思考题福建茶区为什么选择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
第六章茶树水分代谢与茶园耕作(一)基本内容水分与茶树生育的关系;茶树需水规律与茶园水分动态;茶园保水与供水技术;茶园耕作的内涵和合理耕作的必要性;茶园耕锄技术;茶园化学除草技术;茶园间作技术;茶园免耕技术。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水分生理特征,茶园保水、供水的基本途径与措施。
2.掌握茶园各项耕锄技术要点。
3.熟悉茶园间作与免耕栽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途径。
(三)重点、难点茶园保水与合理耕锄的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讲授时适当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学、土壤学中有关水分代谢、动态和土壤管理的知识,系统认识茶园建立保蓄水体系和合理耕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思考题哪些茶园可实行免耕技术,其原理是什么。
第七章茶树营养代谢与施肥(一)基本内容营养元素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的关系;茶树营养的特点;茶树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特点;茶树营养诊断;茶园合理施肥的效应、依据和原则;茶园施肥技术;茶树叶面营养剂的使用。
(二)基本要求掌握茶园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营养特点及主要营养元素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讲授时适当引导学生复习土壤营养学的知识,系统认识茶园合理施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思考题茶树的无公害栽培对施肥有何要求。
第八章茶树修剪(一)基本内容茶树修剪的生理基础;修剪对茶树生育、代谢、茶叶产量、品质等的效应;不同类型修剪方法的作用和技术要点;修剪后茶园的管理。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修剪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类型修剪方法的技术目的和操作标准及因树制宜的原则。
(三)重点、难点各种类型修剪方法的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结合有关实习实验引导学生对因树施剪问题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判断力。
(五)思考题茶树的修剪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应用。
第九章茶叶采收(一)基本内容采收茶叶对茶树生育、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合理采收茶叶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要求;茶叶采收制度、形式、标准和方法;机械采茶的特点与配套技术;采摘管理。
(二)基本要求1.掌握合理采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环节。
2.了解机械采茶的特点和机采茶园配套技术。
(三)重点、难点合理采摘的技术环节。
(四)教学建议补充有关机械采茶的技术资料和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加深对合理采收茶叶的必要性和技术性的认识。
(五)思考题如何在福建茶区实现茶叶的机械采收。
第十章茶园气象性灾害的防御与补救(一)基本内容茶树保护的任务与对策;茶树寒冻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旱、热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湿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风、雹害及其预防和补救。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保护的基本任务及其对策。
2.了解茶树因各类灾害性气象因子而受害的规律、特征,进而把握相应的防护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防寒冻和抗旱热的综合技术。
(四)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联系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如农业气象学知识和植物生理学知识等进行学习。
(五)思考题福建茶区应如何注意哪些气象性灾害的防御。
第十一章低产茶园改造(一)基本内容低产茶园的概念与现状;茶园低产的成因;茶树修剪更新及其配套技术;茶园换种改造技术。
(二)基本要求1.茶园低产的多种致因。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途径。
3.改造效果的维护。
(三)重点、难点茶园低产成因和因园施改的最佳技术体系。
(四)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基地或实习单位的低产茶园现场,通过调查、观测等加深对低产茶园类型、成因和改造效果的认识。
(五)思考题低产茶园的成因有哪些,怎样进行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
第十二章茶树设施栽培(一)基本内容设施栽培的意义与种类;大棚栽培的立地条件、设施建立及管理技术;水培的设施、种植、营养液的配制及应用;水培环境的调控。
(二)基本要求1.茶树设施栽培的适用类型。
2.茶园设施建立与调控。
(三)重点、难点大棚栽培技术。
(四)教学建议在校内基地建立不同类型的设施载培样板,以方便现场教学和实习实验。
(五)思考题茶树的设施栽培主要有哪些,其应用前景如何。
第十三章茶叶无公害及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一)基本内容茶叶的无公害生产的概念与内涵;世界及我国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现状;利用茶叶栽培的各种原理和栽培技术,实现茶叶的无公害生产的要点。
(二)基本要求1.了解茶叶无公害生产的必然趋势。
2.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技术。
3.将茶叶无公害生产和茶叶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因时因地利用茶叶栽培的各种原理和栽培技术,实现茶叶的无公害生产。
(四)教学建议利用对各地茶叶无公害生产的介绍,结合福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本省茶叶无公害生产及高效栽培的思考。
(五)思考题茶叶的无公害生产包括哪些技术环节。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1、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课堂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本课程的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及平时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