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ppt7 人教课标版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5d1e3f524ccbff1218496.png)
——《中国传统水车研究》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ae8d0b5022aaea998f0ff0.png)
战国时期:都江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农业灌溉—水利工程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具吗?
曹魏 龙骨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小农经济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 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A.注重精耕细作 B.结构日趋合理 C.分工日益细化 D.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2.(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检测)南宋刘一止《苕溪集》 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 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 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 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 展示:1.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
2、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练习与巩固
1.(2018·安徽合肥一模)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 产的关键在于对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 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 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答案】B
3.(2018·甘肃兰州二模)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
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
反映的观念是( )
A.以民为本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农业灌溉—水利工程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具吗?
曹魏 龙骨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小农经济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 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A.注重精耕细作 B.结构日趋合理 C.分工日益细化 D.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2.(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检测)南宋刘一止《苕溪集》 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 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 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 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 展示:1.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
2、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练习与巩固
1.(2018·安徽合肥一模)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 产的关键在于对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 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 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答案】B
3.(2018·甘肃兰州二模)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
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
反映的观念是( )
A.以民为本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课件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a7ea2e941ea76e59fa0431.png)
图(一)
图(二)
A.我国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7. 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8.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 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井渠法
郑 六辅渠
渠 国 白渠
为主
稻、黍、稷、 麦、菽(五 谷)桑、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迁徙
定居
②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基本特征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使用和推广)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
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62daa45acfa1c7ab00cc0d.png)
(四)评价 积极方面 :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 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在方封面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 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 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 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技 术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 车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 具吗?
曹魏 龙骨 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给自足);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拓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消极在方封面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 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 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 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技 术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 车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 具吗?
曹魏 龙骨 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给自足);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拓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31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6acd38bcd126fff7050bfa.png)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探究三: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
学习经济史为什么首先从学习农业开始?
你知道“神农”的传说吗?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 ”。 思考: 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 什么情况?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 2、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形成原因: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力 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 什么是封建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1、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35张)
![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7b097a9192e45361166f526.png)
【误区警示】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并未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冶铸的青 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图示巧记】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历
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
史
必 修
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易错辨析】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 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谷……”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耕作方式? 试答:__刀__耕__火__种__。____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点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__牛__耕____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 __赵__过____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5.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日益完善。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
材料一表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
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我
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_精__耕__细__作___农业技术的发展。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图示巧记】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历
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
史
必 修
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易错辨析】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 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谷……”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耕作方式? 试答:__刀__耕__火__种__。____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点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__牛__耕____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 __赵__过____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5.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日益完善。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
材料一表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
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我
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_精__耕__细__作___农业技术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46(2份) 人教课标版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46(2份)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56fdb0ba0d4a7303763a05.png)
高 转 筒 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厂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 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这是商代集体耕 作的反映。
(2)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 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 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 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 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 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 始社会就产生了。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脚 踏 翻 车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 田的工具。
• 实质:土地国家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 影响:集体劳动下的奴隶与庶民被强迫劳动,不支
配劳动果实,当时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不利于 提高工效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时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秦朝
Hale Waihona Puke 10倍或十几倍6世纪
中国 《齐民要术》
公元前27年 罗马时代
-476年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ad386f26fff705cd170a48.png)
什么是传统农业?
以铁犁牛耕、精工细作为主要形态,整个封建社 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两汉
魏晋南北 —————— 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 —————
战 国 铁 农 具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魏晋南北 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水稻 和_粟_的国家 3、耕作方式: _刀___耕___火___种____ 4、生产工具: 木___、___石__、___骨___(如石刀、石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河 姆 渡 石 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时代 (二)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时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时代 (二)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时代 1、工具:木、石、骨(如耒耜、石锄、石犁 )
青铜农具(极少) 2、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以铁犁牛耕、精工细作为主要形态,整个封建社 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两汉
魏晋南北 —————— 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 —————
战 国 铁 农 具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魏晋南北 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水稻 和_粟_的国家 3、耕作方式: _刀___耕___火___种____ 4、生产工具: 木___、___石__、___骨___(如石刀、石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河 姆 渡 石 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时代 (二)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时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时代 (二)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时代 1、工具:木、石、骨(如耒耜、石锄、石犁 )
青铜农具(极少) 2、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8张PPT)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07人教版必修二 (4)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07人教版必修二 (4)](https://img.taocdn.com/s3/m/4066d5f35fbfc77da269b1b9.png)
一、农业的起源 1、从采集向种植发展 2、区域的差异与交融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 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 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 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 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 的。
伏羲氏(即包牺氏)
神农氏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一、农业的起源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原始的刀耕火种 2、铁器牛耕的出现 3、劳动工具的演变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云南的刀耕火种。
骨 耜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学思之窗
《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 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准 备在齐国当普通百姓,自耕而食。有人就大 加指责。说这是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
B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 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C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
③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 均田、限田
以北魏、隋和唐朝的均田制最为典型
④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 制度的存在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原因:①土地兼并 (主观原因) ②人多地少 (客观原因)
3、井田制的实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②表现: 大量公田被抛荒 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
高中第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高中第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cb6ca2cfc789eb162dc851.png)
2、耕作技术:
(1)垄作法: 春秋战国 (2)代田法: 西汉赵过 (3)耕耙耱技术: 魏晋南北朝
3、水利灌溉:
(1)都江堰 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被誉为“天府之源” (2)漕渠、白渠、龙首渠 汉朝 (3)翻车 曹魏 (4)筒车 唐朝 (5)高转筒车 宋朝 (6)风力水车 明清
4、土地制度:
• 粟;水稻 • 4、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刀耕火种 • 5、()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 神农氏
课堂练习
• 6、中国的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
• A 夏商时期
• B 商周时期
• C 春秋时期 • D 战国时期
B
课堂练习
• 12、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是在
• A 战国时期
• B 两汉时期
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石犁
石锄
黍
稷
麦
麻
粟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 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三)封建社会的农业 (战国——清朝)
1、生产工具:
(1)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推广 (2)耦犁、耧车:西汉出现 赵过 (3)曲辕犁: 隋唐出现。标志成熟,沿用后世
高 转 筒 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1)垄作法: 春秋战国 (2)代田法: 西汉赵过 (3)耕耙耱技术: 魏晋南北朝
3、水利灌溉:
(1)都江堰 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被誉为“天府之源” (2)漕渠、白渠、龙首渠 汉朝 (3)翻车 曹魏 (4)筒车 唐朝 (5)高转筒车 宋朝 (6)风力水车 明清
4、土地制度:
• 粟;水稻 • 4、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刀耕火种 • 5、()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 神农氏
课堂练习
• 6、中国的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
• A 夏商时期
• B 商周时期
• C 春秋时期 • D 战国时期
B
课堂练习
• 12、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是在
• A 战国时期
• B 两汉时期
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石犁
石锄
黍
稷
麦
麻
粟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 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三)封建社会的农业 (战国——清朝)
1、生产工具:
(1)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推广 (2)耦犁、耧车:西汉出现 赵过 (3)曲辕犁: 隋唐出现。标志成熟,沿用后世
高 转 筒 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课件49(2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课件49(2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a553431711cc7931b716e8.png)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 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河 姆 渡 石 斧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2)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
刀耕 火种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农政全书》
合作探究
依据下图,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提示: 可以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从中可以 得到什么认识?
骨耜 青铜镰 铁农具
耦犁
曲辕犁
耙
耱
翻车
筒车
西方的蒸汽机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 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 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 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试大纲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河 姆 渡 石 斧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2)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
刀耕 火种
二、农业生产的三个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农政全书》
合作探究
依据下图,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提示: 可以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从中可以 得到什么认识?
骨耜 青铜镰 铁农具
耦犁
曲辕犁
耙
耱
翻车
筒车
西方的蒸汽机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 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 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 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试大纲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2、认识: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㈢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㈠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表现: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
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
少量青铜农具, 排水、沤肥 粟、稻、黍、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 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
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
翻车的模型
筒车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
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 改进的问题?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
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战 国 铁 农 具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五谷六畜”
“十二生肖”
稷 黍粟
猪
狗
鸡
羊
麦 豆 麻稻 牛
马
㈡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请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
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 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 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商、周 石器锄耕 石器木器骨器 除草、治虫 稷、麦(五
为主
谷)桑、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等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马桥文化石锄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
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 、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基本特征;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封闭性)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落后性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来, 至今仍发挥巨大 效益,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
节省畜力;二是增战加国了时犁期评铁,犁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
耕的不同需要;三头是、改铁进了镰犁刀壁,将翻起东的汉土·牛推耕到一图旁画,像并石能翻覆 土我块国,耕断犁绝已草相根当生完长善。。这是唐朝劳动(人民甘对肃耕嘉犁峪的关重市大改出进土,)至此,
5 、评价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农用动力革命,
垄作法
都江堰
汉代逐渐普及)
两汉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完善)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 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内部分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2、认识: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㈢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㈠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表现: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
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
少量青铜农具, 排水、沤肥 粟、稻、黍、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 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
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
翻车的模型
筒车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
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 改进的问题?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
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战 国 铁 农 具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五谷六畜”
“十二生肖”
稷 黍粟
猪
狗
鸡
羊
麦 豆 麻稻 牛
马
㈡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请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
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 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 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商、周 石器锄耕 石器木器骨器 除草、治虫 稷、麦(五
为主
谷)桑、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等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马桥文化石锄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
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 、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基本特征;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封闭性)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落后性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来, 至今仍发挥巨大 效益,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
节省畜力;二是增战加国了时犁期评铁,犁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
耕的不同需要;三头是、改铁进了镰犁刀壁,将翻起东的汉土·牛推耕到一图旁画,像并石能翻覆 土我块国,耕断犁绝已草相根当生完长善。。这是唐朝劳动(人民甘对肃耕嘉犁峪的关重市大改出进土,)至此,
5 、评价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农用动力革命,
垄作法
都江堰
汉代逐渐普及)
两汉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完善)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 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内部分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