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题目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实用类文本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实用类文本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实用类文本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实用类文本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议论文写作题目:请以“网络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明确提出你的观点。

2. 论述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

3. 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网络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时代也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漏洞,如网站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黑客攻击等;另一方面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缺失,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利益,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为了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安全防护能力。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处罚力度。

3. 提高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教育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总之,网络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

只有通过技术、法律和道德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 练习题二:说明文写作题目:请以“如何有效管理时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要求:1. 明确说明管理时间的重要性。

2. 列举并解释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参考答案: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时间是宝贵的资源,管理好时间对于提高个人效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更多的工作,还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首先,制定计划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制定详细的日程安排,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其次,优先级排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来决定先做哪些事情,这样可以确保我们能够及时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热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热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热点02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实用类文本两道选择题是得分的“基本盘”。

只要细心阅读,精细筛选,方法得当,拿下这两题很容易。

1.尊重文本原则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排除自身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个人平素所获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

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1)统观意识。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出现疏漏。

(2)结构意识。

考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的遗漏信息要点问题看似是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与他们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

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容易出现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对重点语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题目的目的。

[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部分分值高,难度相对不大,而且考查的题型相对集中,主要有比较材料异同题、原因分析题、方法措施题。

只要我们做好深度阅读,精要概括,掌握审答规范,获得满分应该不成问题。

一、理解分析类选择题——理解性比对理解分析类选择题是指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道选择题,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对相关内容(某一概念或图表)的理解和分析(梳理),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它侧重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或侧重对某一重要概念或图表的理解分析,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的大方向。

专题05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05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05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下面两个表格选自基于中国居民运动健身的实测数据编制而成的《全民健身指南》。

表一:体育活动方式与健身效果表二:一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及安排【材料二】互联网+运动已是一种潮流,运动 App(应用程序)已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伴侣”。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健身运动App规模过亿,每个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0.17分钟,同比增长 30.8%。

运动APP的火爆,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过去需要腾出时间去健身房或运动场地锻炼,现在抽空就能跟着视频做运动,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运动APP大多有记录健康数据功能,只要随身携带,就可以自动记录24小时的运动量,针对每个用户的情况,推荐每天的健身运动目标和完成方式。

另外,许多运动APP还有添加好友的功能,运动者可以图文并茂地随心分享,引来大批点赞,更激发了运动热情。

运动APP因为其便捷性、社交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材料三】体育明星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如果长时间关注一个体育明星,并将其作为偶像,往往会激发人参加运动的激情,甚至爱上这项运动。

这样,不但可以学到运动技术,还会受到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等精神的感染。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每小时快跑8千米的大强度有氧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量和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B.一次完整的体育健身活动由准备活动、基本活动、放松活动构成,完成时间至少要30分钟。

C.小林从小体弱多病,有氧运动和中国传统运动都可以满足她增强体质的活动需求。

D.眼下互联网+运动已经是一种潮流,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五禽戏等难以被年轻人接受。

实用类文本汉字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汉字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实用类文本阅读典型试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典型试题及答案

科普文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精选案例]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各方声音]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答案
【8题详解】 •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 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 (四)《支付宝》【答案】7. B
8. B
• 9.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 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 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 【7题详解】 •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中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 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 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 【8题详解】
那些失去了的,永不会再失去
“人生来便注定会失去一切。消失,完全地消失于虚无,从入口进来,从出口出去。这个过程如果是漫 长的,谁又不渴望温暖地度过呢?”——村上春树《舞!舞!舞!》 这是一首讲述“失去”的,有些绝望的诗。每一个遭受过慢慢失去的煎熬的人,也许都能理解。 很多时候,失去并不是发生某一时刻,而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在你得知即将失去某个人或事物的那个 瞬间,就是一个持久的痛苦过程的开端。 就如叔本华说的,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到思想的压力, 也会失去弹性。你会在不断面对失去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无望的等待中承受失去的恐惧和折磨,直到 将你对生活的所有热情全都消磨殆尽。 于是诗人说,不要给我秋天,不要给我循环往复的折磨,请直接让我抵达寒冬,让一切痛痛快快地结 束。“少想些意义,多去享受此刻。”这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无常。我们无法阻止“失去”这一事 件的发生,唯有接受。一场“大病”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25分钟总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材料二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实用类文本《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看数据怎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百师联盟2023学年高三上)

实用类文本《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看数据怎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百师联盟2023学年高三上)

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加强“双减”督导,是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下一阶段,将层层压实督导责任,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关键在学校。

学校应提高认识,主动作为,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做好落实“双减”的“加”“减”法。

减轻作业负担,学校应立刻行动。

一是根据相关作业管理的文件精神和具体指导意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管理机制;二是切实减掉那些低质量、低效率、惩罚性、机械重复的作业;三是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作业的设计、布置,如分层布置、分类别布置,再如设计体验型作业、调研型作业探究型作业等。

教研部门既要准确把握“双减”的要义,更要深入一线调查,在落实“双减”的决策部署上,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出有独到见解、有推广价值、有实操性的实施建议。

重点研究“减什么”,多角度探索“怎样减”,要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上提质增效,由此,才可能以落实“双减”为契机,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综合治理力度,从而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双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的秋季学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小学和初中生为21. 7%,比春季学期的参与率下降了26.4 个百分点。

这一部分学生平均每周用时5.4小时,人均学期支出7326元。

与上学期相比,平均每周用时增加了1.4 小时,而人均学期支出减少了15元,这说明“双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不仅显著减少了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学生的数量,同时也降低了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减轻了家长负担。

实用类文本题目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题目答案解析

【2009】(1)(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狗想过余力像花,脱离社会实际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咬住移调查验就,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010·课标卷Ⅰ】(1)【答案】CBE【解析】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考点】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②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③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④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⑤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名句: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迫不及待B.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刻不容缓D.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迫在眉睫解析:题目中涉及“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和“迫不及待”三个词语。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实用类文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2年高一下期末)

实用类文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2年高一下期末)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科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编自卡尔·亨利希·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材料二:毫无疑问,钱学森将会上一所最好的大学。

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全中国最好的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所录取。

经过仔细考虑,钱学森决定主修铁路工程。

在中国,这还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增长速度惊人。

直到1929年,中国绝大部分国土仍不通铁路。

1881年,从开平煤矿到附近大运河的一段7英里长的铁轨是当时中国仅有的铁路。

15年后的1896年,中国的铁路总长度只有可怜的370英里,而当时美国已经拥有惊人的182000英里长的铁路网。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历史地理学》答案详解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历史地理学》答案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图表分析类(全国版)(全解全析)

2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图表分析类(全国版)(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2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图表分析类1.B 2.D3.①意义:开启了后人对雪花晶体的研究;②启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材料三相关表述是“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

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雪晶的形状“在-15℃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而AD项六角形板状晶体在上,星状的枝蔓晶体在下,正好相反,可排除AD;雪晶的形状“在-2℃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C项是由实心板状晶体变成的针状晶体,可排除C。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错,原文是“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错,原文是“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B.“因此”强加因果。

原文是“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可见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不是因为他的研究“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而是因为“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与文本不符。

原文“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

“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错,原文是“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可见开普勒对机制作出了猜想。

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年4月高三联考试题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政府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

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摘编自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材料二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是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关键时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A.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C.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文明延续的要求?()(3分)A.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B.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C. 坚持文化自信D. 依赖外部力量3. 下列关于文化精神弘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要弘扬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神。

B. 要弘扬超越国界的文化精神。

C. 要弘扬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

D. 要弘扬失去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审美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然而,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4.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A. 创作方式单一B. 传播途径狭窄C.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D. 抄袭现象严重A. 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了传统文学。

B. 网络文学只受年轻人欢迎。

C. 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主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主张的主要观点是[具体观点内容]。

2. 文章中提到的[某一概念],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某一概念]在文中指的是[具体含义]。

3.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案: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章中[某角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答案:[某角色]的性格特点是[具体描述]。

2. 作者通过[某情节]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案:作者通过[某情节]表达了[主题思想]。

3. 文章中的语言特色有哪些?答案: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包括[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炼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章中提到的[某现象/事件],其成因是什么?答案:[某现象/事件]的成因包括[具体原因]。

2. 作者对[某问题]的看法或建议是什么?答案:作者对[某问题]的看法或建议是[具体建议]。

3. 文章的结构安排有哪些特点?答案: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包括[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具体解释]。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具体翻译]。

3. 文中[某人物]的行为或言论体现了什么品质?答案:[某人物]的行为或言论体现了[具体品质]。

4.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主旨是[具体主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 诗歌中[某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某意象]的象征意义是[具体解释]。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具体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词语运用(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 根据语境,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1)(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6 分)【答案】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狗想过余力像花,脱离社会实际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咬住移调查验就,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010 •课标卷I】(1)【答案】CBE【解析】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考点】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C.(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解析】居第二段末,袁隆平内心的“悲哀”来自于“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据第三段只给袁隆平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据第四段开头“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可知袁隆平尽管在国际上有了地位,在但国内还没有什么声望。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 D.(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需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解析】需要弄明白袁隆平为何要送他们出去 (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即使他们不回来了,但他们也会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将来,祖国可以召唤他们)。

据最后一段“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 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 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 研究条件。

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 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可以回答。

【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 F.(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 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 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 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

①斯瓦米纳森层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 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 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 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解析】考生首先要弄懂这里的“同行”、“尊严”、“友谊”分别是针对什么而来的,再 根据上下文,结合选文的中心观点加以分析、提炼。

【考点】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2011】(1)答案:C 给3分,答D 给2分,答B 给1分;答A 、E 不给分。

解析:A 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 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 、三代以上笔法 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

E 、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 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6分)【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 6分)【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 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 。

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 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F. ?请简要分析。

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 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 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 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 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2012】(1)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C 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 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 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D 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显然出入过大。

【答案】E 给3分,答B 给2分。

答A 给1分;答C 、D 不给分。

(2)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点拨】 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 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 外因。

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 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 开拓科研新领域。

(3)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答案示例】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 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

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方法点拨】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

谢希德的“诚”,你对 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 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 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2013】(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 孚决心创8 分)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②为国家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原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 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 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问题实质: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选项有误。

B .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 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原文: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 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问题实质:是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吗?判断:不是。

选项错误C .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 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原文: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 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 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 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问题实质:民生实业公司有没有辉煌成绩?是不是完成了抗战时期运输任务?卢作孚是不是 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因果关系是不是成立?判断:有,是。

选项正确。

D .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 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