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本年段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育目的和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三.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三.找家乡.画家乡·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4.学生上台展示·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一看.说一说·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五.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新授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评议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五.活动:我是小导游·第三课: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课时安排:四课时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2.教师准备M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第三课时:课堂表演一.上节回顾二.新课学习三.家乡文化节活动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学生展示活动)3.家乡戏曲·A.学生先介绍·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4.家乡的手工艺品·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5.家乡舞蹈·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第四课时:办一份“家乡手抄报”一.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学生交流.谈感受)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四.展示作品·五.全课总结·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调查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四.总结第二课: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教学难点: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课前准备:调查.访问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活动目标:让学生知道产品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2.设计问题和学生交流:3.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还是以前的好?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4.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5.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出示课件.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6.(出示课件.彩色电视机的图片)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为什么呢?这么说还想换更好的了?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7.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出示课件.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师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来越高级呢?第二课时:活动二找一找其它产品的变化活动目标: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让学生知道生产的发展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1.让学生读读教材上几个小朋友的讨论·2.小组讨论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除了这些东西在越变越好外.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在发生变化呢?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发现(学生开始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生说自己所发现的东西:如手机.房子.书包.文具盒等等·每小组得出一个结论·总结:同学们很会发现.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知道了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变化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把你想说的写在教材“我的总结”栏目里!第三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一)他们为我做什么?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环卫工人清理垃圾;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运菜的人在赶路;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3.交流讨论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4.说自己日常生活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5.学生填表(学生在书上填表)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学生虔诚说心里话)三.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反思思考:假如……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一)确定沟通方法师:有什么办法?(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二)讨论活动计划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师:小记者们.出发吧!(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交流采访收获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一课: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的特点·教学难点: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下品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下品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下品社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家乡的地理位置。

3、看地图,找故乡。

指逻辑学生,问:你的故乡在那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故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故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1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规模,请人人自己找找故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3、找故乡,画故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故乡做点什么?你对故乡会有一种如何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故乡的美景故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故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整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整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第一课:通信连万家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

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

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

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

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

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

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学生:(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

教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

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学生:《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

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学生: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教师: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学生自由发言。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程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第一章:主题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变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教学内容:1. 科技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2. 社会的进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如城市化、教育改革等。

3. 环境的变化: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雾霾等。

第二章:主题二:我们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选择。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2. 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正确价值观,如诚信、勤奋、公平等。

3. 价值观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主题三:我们的行为规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关爱公共设施。

教学内容:1. 行为规范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定义和作用。

2. 遵守行为规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遵守行为规范的方法,如守时、排队、礼让等。

3. 行为规范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行为规范。

第四章:主题四:我们的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 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

教学内容:1. 责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含义和作用。

2. 承担责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承担责任的方法,如完成作业、帮助他人等。

3. 责任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五章:主题五:我们的权益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权益的含义,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1.2 培养学生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朋友合作、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认识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2.2 学习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二、第二单元:家庭中的我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1.2 培养学生勤劳、节约、团结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2 学习勤劳、节约、团结的行为举止2.3 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三、第三单元:学校生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1.2 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学校生活的重要性2.2 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四、第四单元:我们的家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和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 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单元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1、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3、浓浓的家乡情........................................3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

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汇总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汇总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汇总教案一:《我们的家园——地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收集关于地球的知识,如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气候等。

3.课堂分享4.案例分析分析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

5.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6.课堂小结教案二:《家庭与学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认识两者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尊敬老师的品质。

3.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学会与家人、老师、同学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两者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尊敬老师,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庭与学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收集关于家庭与学校的信息,如家庭结构、学校教育等。

3.课堂分享4.案例分析分析家庭与学校在学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两者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学会与家人、同学相处。

6.课堂小结教案三:《遵守规则》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作用,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规则的作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提高自律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社会规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作用。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收集关于社会规则的信息,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诚实守信第2课:尊重他人第二单元: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课: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第6课:中国的地理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7课:交通安全第8课:防火安全第五单元:我们的法律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诚实守信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第3周: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周:第4课环境保护第5周: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七、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忆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1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教案名称: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内容详细内容:包括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负责任、遵守规则、尊重差异、爱护环境、传统美德等主题内容。

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尊自信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视频材料、黑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公共汽车上的让座问题,引发学生对品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了解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等品德观念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如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讲解合作共享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品德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学习内容。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所学品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品德观念,如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等,并在旁边列出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合作共享的故事。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是教学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品德观念。

再次,小组讨论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地图找家乡”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自然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我的老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播放动画:看地图找家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能正确运用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获取家乡的有关信息。

(板书:看地图找家乡)交流通过询问父母、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面积、人口等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活动二从我的家乡到你的家乡、他的家乡1.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用磁铁或彩色笔标记出来。

2.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把自己的家乡和另一个同学的家乡标示出来,并连接起来,根据比例尺测量一下它们的实际距离。

也可以多测几处,借此增进不同家乡的孩子之间的了解。

小结:看地图时,可别忘了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地点的方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三画家乡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2.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用这个颜色,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从而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活动四地图知识小游戏1.猜谜语:课前准备5~10个谜语。

(如: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夏天穿棉袄,打一省会——武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教师事先准备若干纸质机动车牌(如:晋A30215、川D50314)。

设问:假如你们是一个交警,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轻松掌握家乡的简称。

】板书设计看地图找家乡第2课时活动一认识家乡的地形[播放动画:我国主要的地形]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找五种地形,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

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形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重点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

(板书:家乡的自然环境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设计意图: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基本特征,并进而考察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初步以地理的角度和观点了解家乡。

】活动二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1.教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

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有颜色区分的地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的多样性,知道每个家乡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板书设计家乡的自然环境第3课时活动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

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

交流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

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

(板书:我的老家)【设计意图:了解自己的祖籍,懂得老家指的是自己祖辈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老家”这个家乡。

】活动二小采访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课前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进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

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也可以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课堂上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孩子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老家的认识和感情。

】板书设计我的老家(学生交流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时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学目标方法。

知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四年级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环境的美好。

由于同学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名人事迹知之不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环境、生产、生活方面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父母,查阅有关家乡的旅游、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也能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现家乡的闪光之处,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通过“家乡的光荣榜”,检查学生的调查能力,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对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图片、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关于家乡的诗歌。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爱家乡山和水[播放视频:家乡颂歌]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学生在小组里将收集到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贴在预先在纸上画的一张大的家乡轮廓图中,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后唱一唱歌颂家乡的歌曲。

(板书:家乡风光美)【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并能找到它们在家乡的位置。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我是小导游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范例,开展“我是小导游”模拟活动。

结合收集到的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在组内编写“我的家乡”导游词,从环境气候、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老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三家乡的光荣榜1.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等。

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自己身边的、让自己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夸夸我家乡的名人]引导学生参照范例,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板书:家乡的光荣榜)3.开展一次题为“我为家乡做点啥”的小型演讲比赛活动。

小结:回望过去,家乡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伟人,他们名垂青史,是家乡的骄傲。

放眼现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着力量,他们同样是咱们家乡的骄傲!(板书:家乡的骄傲)【设计意图: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关注身边为家乡建设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们,并对他们持有感激敬佩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