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分析与设计·第三章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_水分活度的测定

食品分析_水分活度的测定

②浓稠态样品
称样皿准备—称样皿恒重—称样—加入海砂—搅拌均 匀—干燥—称重—恒重—称重—结果计算
m1 m2 m3 水分% 100 m1 m4
③液态样品
低温浓缩后,高温干燥 水分(%)=100%-可溶性固形物
4.操作条件选择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
称样数量
称量皿规格与预处理
干燥设备
§4.2 水分的测定
一、干燥法
(一)直接干燥法
1 原理 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 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的分压,使食品中的 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 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的 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2 适用范围 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三、水分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 食品中水分去除的难易程度与它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 有关,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 (1)自由水——这部分水保持水本身的物理特性, 能作为胶体的分散剂和盐的溶剂。 不可移动水 毛细管水 自由流动水 (2)结合水或束缚水 亲和水 ——这部分水结合紧密,存在于细胞壁或原 生质中,与蛋白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结合水——这部分水属于化学结合水,例如一水合 乳糖;还有某些盐,如Na2SO4· 10H2O。
标准水分活性试剂的Aw值(25℃)
试剂名称 重铬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钡 Aw 0.986 0.924 0.901 试剂名称 溴化钠 硝酸镁 硝酸锂 Aw 0.577 0.528 0.476
三、卡尔· 费休法 1. 原理 此方法是在1853年Bunsen发现的基本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即在有水存在时碘与二氧化硫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H2O+SO2+I2→H2SO4+2HI 2H2O+SO2+I2+C5H5N+H2O→ 2C5H5N· HI+C5H5N· SO3 C5H5N· SO3+CH3 OH→C5H5N(H)SO3· CH3 反应显示1mol的水需要与1mo1碘、1mo1二氧化硫、3mo1吡 啶和1mo1甲醇反应。

第3章感官检验与物理检验 食品检验与分析 教学课件

第3章感官检验与物理检验 食品检验与分析 教学课件
LOGO
⑵种类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 密度计按其标度方法的 不同,可分为普通密度 计、锤度计、乳稠计、 波美计、酒精计等5种。 如图。
LOGO
①普通密度计
普通密度计是直接以20℃时的密度值为刻度 的。一套通常由几支组成,每支的刻度范围不同, 刻度值小于1的(0.700~1.000)称为轻表, 用于测量比水轻的液体,刻度值大于1的 (1.000~2.000)称为重表,用来测量比水重 的液体。
LOGO
同理,若要将
d
t 2 换算为
t1
d
t1 4

可按下式计算:
d
t1 4

d
t2 t1
×
t2
式中: t 2 ——温度t2时水的密度,g/cm3。
LOGO
6.真固形物 某一溶液,当其中水分全被蒸发干涸时,
所得的固形物。
LOGO
7.视固形物 对于真固形物(蔗糖、非蔗糖成分)的混合物
来说,它对溶液密度的影响与蔗糖不一样,但为方 便起见,假定非蔗糖物质对溶液密度的影响程度和 蔗糖相等。因此,非蔗糖溶液的密度亦可以从纯蔗 糖的质量浓度表中查知其固形物含量的近似值,称 为视固形物。
LOGO
4.真密度
某一液体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 在4 ℃时的质量之比。
水在4 ℃时的密度为1.000000g/cm3,所以 物质在某温度下的密度ρt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 对水的相对密度dt 在数4 值上相等,两者在数 值上可以通用。工业上为方便起见,常用物 质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水的质量之比 来表示物质的相对密度,其数值与物质在20 ℃时的ρ2的意义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指标。
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 内;可以通过它了解食品的纯度或者掺假情况。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_3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_3

食品安全分析技术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2 年10 月25 日成绩教师签字实验名称气相色谱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色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启动、参数选择、仪器的用途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1气相色谱仪结构气象色谱仪一般由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恒温控制装置;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2气相色谱仪启动打开载气;设定均样,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将相关气体打开,点火;基线平稳则色谱仪启动完成。

3气相色谱仪的参数选择载气的流速(1ml/min,一般用分流装置控制);色谱柱温度;进样气的温度;检测器的温度;辅助气体(氢气,空气)的流速。

一般设置流速:尾吹气(N2):H2:空气=1:1:10等作为气象色谱仪选择的参数。

4气相色谱仪的用途适用于沸点在400度以下,能汽化,热稳定性好的所有有机物。

5气相色谱仪的定量方法:面积内标法、面积外标法、绝对标准曲线法、峰面积百分率法三、白酒中醇酸酯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气相色谱内标定量分析白酒中醇酸酯的方法(二)实验步骤:1、仪器:日本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FID检测器,聚乙二醇2000色谱柱,柱长 30m 内径0.25mm 膜厚0.25μm2、溶液配制:用50%的乙醇溶液,分别配制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溶液。

3、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温度:60℃以每分钟5度的速度升温到150度进样器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80℃氮气流速:1mL/min分流比:1:204、组分定性分析:见图一(1)取白酒1μL注入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

(2)取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各100μL分别放入4个离心管中,再分别加入900μL50%的乙醇水溶液。

(3)分别取上述液体1μL注入色谱仪进行定性分析。

5、白酒中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的定量分析(1)取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各100μL放入一个离心管中,加入600μL50%的乙醇水溶液。

食品分析第三章 ppt课件

食品分析第三章 ppt课件
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放大器把电信号放大 成电压信号 输出 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 计算机 数据的分析处理。
第四章 重点:
1. 相对密度? 测定方法有哪些?测定意义? 2. 折光法测定原理,仪器,方法。 3. 旋光法测定原理,仪器,方法。 4. 旋光度、比旋光度、变旋光 作用。
1.用尼克尔棱镜 (苏格兰人发明的用两个切成了特殊角度并用加
拿大香脂粘起来的冰晶石组成。) 2.用Polaroid滤光器
( 美 nd发明 由嵌在透明塑料中的几种 晶体组成。) 3.聚乙烯醇人造偏振片 例 WXG—4型旋光仪
1. 旋光度——当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溶 液时,偏振面旋转的角度 叫作该物质的旋 光度。
粘度的测定方法按测试手段分为: 毛细管粘度计法、 旋转粘度计法、 滑球粘度计法等。 毛细管粘度计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度 高。后两种需要贵重的特殊仪器,适用于研究部 门。

三、质构测定
质构仪(Texture Analyzer)是使一些食品的 感官指标定量化的新型仪器。
(一)质构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质构仪包括主机、专用软件、备用探头及附件。 测量部分由操作台、转速控制器、横梁、底座、 直流电机和探头组成,结构如图4—16所示。
1.α 2 随着α1增 大而增大。
2.当α1为90°、 α2为临界角。
3.当光线从临 界角射入,折 射线沿OM面 平行射出,为 全反射。
绝对折射率: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 以n表示。 n = c / v
n样液 ×Sin90 = n棱镜×Sin α临
n样液 = n棱镜×Sin α临
α—— 测定样液的旋光度。
L—— 旋光管长度(液层厚度)分米。
C—— 样液浓度(所求值)。

食品中一般成分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一般成分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食品中一般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水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 掌握直接干燥法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3.分析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二、原理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蒸发的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即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电热恒温干燥箱;(2)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内径60mm~70mm,高35mm以下;(3)干燥器;(4)分析天平。

2.试剂(1) 盐酸溶液(6 mol/L):量取100 mL盐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稀释至200 mL;(2) 氢氧化钠溶液(6 mol/L):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3)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mol/L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6mol/L氢氧化钠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四、测定步骤1. 称量瓶的准备取洁净称量瓶,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0.5h~1.0h后,盖好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

并重复干燥至恒重。

2. 样品测定(1) 固体试样:称取2.00g~10.00g切碎或磨细的试样,放入已称至恒重的称量瓶中,试样厚度约为5mm,弄平,立即加盖,精密称量后,置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4h 后,盖好取出。

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

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2) 半固体或液体试样:取洁净的蒸发皿,内加10.0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95℃~105℃干燥箱中,干燥05h~1.0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

然后精密称取5g~10g试样,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4h 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

第三章 研究与实践 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

第三章 研究与实践 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

研究与实践2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研究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体验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一、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成年人体内含有4~5克铁,根据在体内的功能状态可分成功能性铁和储存铁两部分。

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一些酶中,约占体内总铁量的70%。

其余30%为储存铁,主要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鲜氧气运送到各组织。

铁缺乏时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还是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酶和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如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都含有铁。

二、人体铁元素的来源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血液、鱼、肉类都是富含血红素铁的食品。

深绿叶蔬菜所含铁虽不是血红素铁,但摄入量多,所以仍是我国人民膳食铁的重要来源。

三、常用的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1.苯酚检验法铁离子与苯酚反应,可生成显紫色的络离子(络合物)。

2.硫氰化物鉴别法取溶液各少量,滴入可溶性硫氰化物(如KSCN、NaSCN等)溶液,变红色的是铁离子溶液,因为生成了显红色的络合物。

3.碱鉴别法加入氢氧化钠、氨水或氢氧化钾等碱性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检测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发现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常温下)为2.7~3.7的是铁离子。

4.亚铁氰化钾溶液法(黄血盐溶液)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称为普鲁士蓝。

【实验仪器】研钵、烧杯、剪刀、漏斗、玻璃棒、试管、滴管、滤纸。

【实验药品】菠菜、蒸馏水、稀硝酸、KSCN溶液。

【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菠菜10 g,将菠菜剪碎后放在研钵中研磨,然后倒入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搅拌。

将上述浊液过滤,得到的滤液作为试验样品。

2.取少许试验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硝酸(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再滴加几滴KSCN 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4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4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通常我们听不到一根头发落地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刺激量太低,不足以
引起我们的感觉。但若刺激强度过大,超过正常范围,该种感觉消失而 导致其它不舒服的感觉。把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
阈限的下限,又称刺激阈或觉察阈。低于下限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反
之,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的上限,高于上限 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感觉阈限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称为敏感性,亦称感受性。

每种感觉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 限。
(二)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 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 品相同。要求评价员选出那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

此试验法是用于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尤其是用于评
价员很熟悉对照样品的情形。常用于成品检验。

具体操作时,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在提供两个编码样品并告
(一)味觉

1、味觉的生理特点: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与味觉器官便产生味觉。人类 的味觉感受器是覆盖在舌面上的味蕾,这些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上。 味觉的强度和出现时间与刺激物水溶性、温度有关。
2、四种基本味道:所有味觉都由酸、甜、苦、咸四原味组合而成。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苦味由奎宁、咖啡 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咸味由氯化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 种基本味道。甜味由蔗糖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3_第三章_水分的分析测定 qianhe解析

3_第三章_水分的分析测定  qianhe解析

铝质 直径5cm,高度至少2cm 直径加大,高度至少3cm
选择称量皿的大小要合适,一般样品≯1/3高度。
干燥设备
真空烘箱 烘箱 对流式:温差最大
普通电热烘箱
强力循环通风式:温差最小
特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应考虑不同类型的烘箱 而引起的温差变化Fra bibliotek干燥条件
根据样品的性质以及分析目的选择干燥的 温度、压力和干燥时间。
m4——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的质量,g;
加海沙或其他
( m1 m2 ) m3 X 100 m1 m4
m1——干燥前样品和称量瓶质量,g; m2——海砂(或无水硫酸钠)质量,g; m3——干燥后样品、海砂及称量瓶的总质量,g; m4——恒重称量瓶质量,g。
方法说明和注意事项
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是国家标准第一法。 该方法不能完全排出食品中的结合水,所以它不可 能测出食品中真正的水分。 设备和操作简单,但时间较长,不适合含易挥发物 质、高脂肪、高糖食品及含有较多的高温易氧化、 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食品。
样品性质 预处理方法
固体 切细或磨碎。谷类约18目,其他食品30~40目 半固体或液体 准备好洁净、恒重、内含适量海沙和一根小玻棒 的蒸发皿;精密称量适量样品于蒸发皿中,用不 玻棒搅匀后置于沸水浴上,边搅拌边蒸发,蒸干 后擦去皿底水滴,再置于干燥箱内。 1、糖浆、甜炼乳等浓稠液体,一般要加水稀释,将固形物含量 控制在20 ~30%; 2、面包类水分含量大于16%的谷类食品,可采用二步干燥法。
减压干燥法
原理:在低压条件下,水分的沸点会随之降低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100℃以上加热容易变质及含有 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淀粉制品、豆制品、罐 头食品、糖浆、蜂蜜、蔬菜、水果、味精、油脂等。 优点:可以防止:含脂肪高的样品在高温下的脂肪 氧化;含糖高的样品在高温下的脱水炭化;含高温 易分解成分的样品在高温下分解等

第三章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分析

第三章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分析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政策支持助力发展:政府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降血脂功能性食品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THAN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调节血脂代谢等。
动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与作用机制
成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
作用机制:调节血脂水平、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等
代表性动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鱼油、海豹油等
注意事项:适量食用,遵循医生指导
微生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与作用机制
根据适用人群: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
根据食用目的:日常膳食补充、特殊营养补充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多个细分领域
功能性食品市场面临监管挑战
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种类
PART TWO
植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便秘等问题
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效果评价方法
实验对照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并进行比较。
随机对照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降血脂功能性食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之间的效果差异。
长期追踪研究:对长期食用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人群进行追踪研究,观察其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长期效果。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 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主要内容
1
概述
2
食品的感官因素
3
感官检验的种类
4
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
5
食品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作业P27,2题、4题
◆1.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 ◆2.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4、风味
➢香气:由口腔中的产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 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 嚼获得的感受。
➢化学感觉因素:通过刺激口腔和鼻腔粘膜 内的神经末段获得的感受(涩、辣、凉、 麻、金属味道等)。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食品风味化学
➢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 ➢非基本味:辣、鲜、涩、金属味、麻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充气情况: 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的产气情况。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2、气味/香气/香味 ➢食物的香气是通过口中的嗅觉系统感知到的。
3、均匀性和质地 ➢黏稠性(同质的牛顿流体):黏度是指液体在某 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 ➢均匀性(非牛顿流体或非同质的液体和固体): 指液体或半固体的混合状况。 ➢质地(顾体或半固体):是对压力的反应,通过 手、指、舌、唇上的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比 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一、概述
什么叫食品感官检验?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 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 听觉、视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 行记录,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 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食品质量设计

第三章食品质量设计

包装材料的渗透率(如对二氧化碳、氧气、水)等包装材料
的技术参数选择对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也有重要意义 包装材料与包装方法的选择也不能放在设计过程的后期再 确定
17
5. 原料问题 食品加工的原料往往有季节性特征。
为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需要选择专门的原料产地和恰 当的储存方法。
对于多产地原料的处理办法之一,就是将不同产地原 料按比例合使用。 原料的改变,有时要用调整配方和工艺条件的方式来解 决,这在产开发和确定产品规格时应予以考虑。
8
第一节 设计过程
一、新产品的类型
1.系列产品 它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扩展成为系列产品。
这种产品的设计费力少、收效快,生产上改动也少,而 且对产品的市场营销也有利。
9
2. 新概念产品 它是对现有产品进行概念包装而适度修改的产品
10
3. 方便型产品
它是将现有产品转换成方便型产品。
4. 新配方产品 它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原材料的变化, 设计新的配方.以获得更好感官品质,更低的产品成本
满足恰当需求、 用途或目的
具有良好的 食品安全性
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生产性能良好 环境影响小
质量设计 成功要素
符合使用的 标准和规范
成本适当 公司盈利 价格給力、 提供及时
符合社会 法律、法规要求
7 食品质量设计概论
案例
:“在娃哈哈,有一支专门的新产品科研开发队伍,每年 娃哈哈所开发的新产品都会占年销售收入的30%-40%, 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新产品。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是 有生命周期的,当产品的销售量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利润 便是最薄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以此提高产品 的附加值,才能不断地维持销量,保持利润空间。”数字 显然是最能体现推出娃哈哈新产品所带来的成效。“拿营 养快线为例,去年的销售额为7个多亿,今年预计会达到 30个亿。而今年新近推出的咖啡可乐,一登陆市场就被 一抢而空,你能预见它的‘杀伤力’了吧?”说着说着, 宗庆后便拿来了一瓶咖啡可乐请记者品尝。 (2006.8.31)

第三章__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技术分析

第三章__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技术分析

6D
7D 8D
10-2
10-3 10-4
食品保藏原理
从表可以看出,从5D以后,为负指数,也就是说有 1/10~1/10000活菌残存下来的可能。 细菌和芽孢按分数出现并不显示实际个数,这只是表明 理论上很难将活菌完全消灭掉。 实际上,这应该从概率的角度来考虑,如果100支试管 中各有1ml悬浮液,每ml悬浮液中仅含有1个芽孢,经过5D 处理后,残存菌数为10-1,即1/10活,也就是100支试管中可 能有90支不再有活菌存在,而10支尚有活菌的可能。
不同温度时炭疽菌芽孢的活菌残存数曲线
食品保藏原理
热处理温度对玉米汁中平酸菌死亡时间的影响
平酸菌 芽孢全 部死亡 所需时 间/min 1200 600 平酸菌 芽孢全 部死亡 所需时 间/min 70 19 平酸菌 芽孢全 部死亡 所需时 间/min 3 1
温度/ ℃
温度 /℃
温度/℃
100 105
二、热烫的目的 首要目标:钝化酶、稳定产品性质;其次 是减少M。
食品保藏原理
二、影响热烫效果的因素包括:
热烫时间 热烫温度、介质 及时冷却 Ph值
第三节 食品的罐藏
食品保藏原理
何为食品罐藏?特点? 两个要素:容器的密封性和商业无菌 发展历史: 1806-1810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食品 1810年发明了镀锡薄板罐 1849创办第一个罐头工厂 1847年发明高压杀菌锅 我国的罐头工业创建于1906年
1000
Ó ) Ö Ö ä (· ±¼ Ó È Ê ú ¼ ±¾ É
100
10
Z
1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¾ É ú Î Â ¶ È (¡ æ )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3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3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环境条件
• 一、官评定的实验室要求
• • • • (一)实验室外部要求 (二)实验室内部建设要求 (三)功能要求 (四)环境要求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二、食品感官评定室的组成和设置
• ①制备区与试验区相邻又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
• ②通风良好,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在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 流入试验区;
• ③其建筑和装饰材料、试验器具、设备设施必须使用无味或者 阻味材料; • ④ 制备区常用设备有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箱、干燥箱、 微波炉和储藏柜等。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 • • • 1、初选 (1)目的 (2)人数 (3)人员基本情况 ① 兴趣和动机; ② 评价员的可用性;③ 对评价对象的态 度; ④ 知识和才能; ⑤ 健康状况; ⑥ 表达能力; ⑦ 个 性特点; ⑧ 准时性; ⑨ 其他情况。 • (4)获得人员基本情况的途径 • ① 填写询问单; ② 面谈。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三)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载体必须使样品的特性得以充分体现,具体要求如下: • (1)在口中能同样均匀分散样品; • (2)没有强的风味,不能影响样品性质,载体风味与样 品具有一定适合程度; • (3)载体必须简便,制备时间短,是常见物,尽可能是 熟食并且在室温下即食,刺激小可开胃; • (4)载体应该容易得到,这样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 性; • (5)载体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具有适宜的物质特性,并使 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样品与载体在唾液作用下同样溶解或 互溶,载体温度与样品品尝温度不能冲突。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一、感官检验的概念
什么叫食品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在心理学、生理学、统计
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是通过人 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 觉,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
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 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 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 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
⒈成对比较检验法( 两点检验法) ⑴概念:随机出示两个样品,要求评价员进行比较,判定整个
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成对比较法 (双边检验)和定向成对比较法(单边检验)。 ⑵应用:确定两种样品间是否有差别及差别的方向;确定两种 样品哪种受偏爱;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⑶优点:简单,不易产生感官疲劳 ⑷缺点:样品量很大时,无法比较 ⑸步骤:样品成对分发—评价员评价—向评价员提问 ⑹技术要点: ①样品AB和BA配对时出现次数相同,同时随机呈送给评价员 ②连续提供几个成对样品时,应减少样品使用量 ③避免倾向性提问
❖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用于识别存在某样品中的 特殊感官指标。包括简单描述检验、定量描述 检验和感官剖面检验三种。
实 际 应 用检 验 目 的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检出与标准品有无差异
成对比较检验法(单边) 成对比较检验法(双边) 二-三点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选择法 配偶法
检出与标准品差异的量
评分法 成对比较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可用于:①筛选样品以安排更精确评价;②选 择样品;③消费者接受检查及确定偏爱顺序; ④选择与培训评价员。
2、评分检验法
⑴概念: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基准,对样品的特 性或嗜好程度以数字标度进行评定,然后换 算成得分的一种评定方法。

《食品分析》课程笔记

《食品分析》课程笔记

《食品分析》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1. 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技术活动,它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安全性、品质特性等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2. 食品分析的目的(1)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物质。

(2)评估食品营养价值: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信息。

(3)监控食品品质:通过对食品的色泽、口感、气味、质地等感官特性的分析,以及物理和化学指标的测定,监控食品的品质变化。

(4)支持食品科学研究:为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的变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促进食品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食品分析的任务(1)建立和完善食品分析方法: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分析技术,提高现有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2)进行食品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食品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数据。

(4)进行食品真伪鉴别:通过分析手段鉴别食品的真伪,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二、食品分析的方法和发展方向1. 食品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 滴定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成分分析,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 重量法:通过测量沉淀物的重量来确定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

- 光度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仪器分析法- 光谱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 色谱法:根据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灰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灰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含量和灰分测定
直接干燥法
• 【试样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常因食品种类及其 存在状态下的不同而异。
• 1)固态试样: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至少200g,用 研钵磨碎、研细,混合均匀,置于密闭玻璃容器 内;不易捣碎、研细的试样,用切碎机切成细粒, 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内保存。在磨碎过程中,要防 止试样中水分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含量在14%以 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 过筛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动 作要迅速。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灰 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含量和灰分测定
直接干燥法
• 【操作条件选择】 • 【烘箱】:(电热恒温
干燥箱)利用电热丝隔 层加热使物体干燥的设 备。适用于比室温高 5~300℃范围的烘焙、 干燥、热处理等,型号 多,但原理相似,一般 由箱体、电热系统和自 动控温系统三部分组成。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灰 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第三章水分含量和灰分测定
直接干燥法
• 2)半固体或液体试样:
• 取洁净蒸发皿,内加10.0g海沙(取水洗去泥土的海沙或 河沙,先用6mol/L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 6mol/L氢氧化钠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 105℃干燥备用)及一根小玻璃棒,置于95-105℃干燥 箱中,干燥0.5-1.0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 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然后精密称取5-10g试样, 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璃棒搅拌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 随时搅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于95-105℃干燥箱中干 燥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h后称量(精确 至0.001g)。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 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 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设某一资料包含n个观测值: x1、x2、…、xn,
则样本平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x1 x 2 x n x n
x
i 1
n
i
(3-1)
n
x 其中, i :第i个观察值或变数, n:观察值或变数 n 的个数, ∑:求和符号(sigma) xi 表示从第一个观 i 1 n 测值x1累加到第n个观测值xn。当 xi 在意义上已明 i 1 确时,可简写为Σx,(3-1)式可改写为:
第三章 平均数、标准差 与变异系数
3.1 平均数(mean,average)
在数理统计中,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变数的 集中趋势,即变数分布的中心位置。用来与另一资 料相比较。 不同的平均数适合于不同的数据资料。
例如: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身高、体重等
的比较;不同品种的家畜、家禽之间生产 性能的比较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1)当观测值个数n为奇数时,第(n+1)/2位置
的观测值,即x(n+1)/2为中位数:
Md=
x( n1) / 2
(3-3)
(2)当观测值个数为 偶 数 时 , 第n/2和第
(n/2+1)位置的两个观测值之和的1/2为中
位数,即:
Md
x n / 2 x( n / 21) 2
Md=(X3+X4)/2=(1.3+1.4)/2=1.35
集中趋势的度量
对于次数分布的资料,公式如下:
M d Lmd
i n ( C) fm 2
(3-5)
Lm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下限; fm: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C:从第一组到中位数所在组前一组的累计次数 n:样本含量; i:组距; 例:表2-3
n=1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那么
x ∑ 528.5 52.85(kg) x n 10
10位同学的平均体重为52.85 kg。 2. 加权法
加权法,即计算时先将各个变数乘上它的权数, 再经过总和,然后除以权数的总合,称为加权平均数。 对于样本含量 n≥30 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 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 k 为:
3 10 26 31 17 8 2 1 1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利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公式计算:
fx (3311 334 3 33710 ... 3581) 342.67( g ) x 100 f
100听罐头每听净重的加权平均数为342.67 g。
注意: 计算若干个来自同一总体的样本平均数
M d Lmd
i n ( C) fm 2
3 100 341.5 ( 40) 31 2 342.5
3.1.3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n 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 n 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 几何平均数,记为G。
它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中的动态分析,如微生物 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药物效价、抗体滴度等等。 能够消弱数据中个别过分偏大值的影响。所以用几何 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其计算 公式如下:
所以还需引入度量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常用的表示变异程度的统计量有全距、方差、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
3.2.1 全距(Range)
全距(极差)是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最简便 的统计量。 R=Max-Min R值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资
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没有充分利用全部资料,并不
G x1 x2 x3 xn ( x1 x2 x3 xn )
n
1 n
(3-6)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为了计算方便,可将各观测值取对数后相加
除以n,得lgG,再求lgG的反对数,即得G值, 即
1 G lg [ (lg x1 lg x2 lg xn )] n
所以:平均数代表这个样本的集中趋势。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3.1.2 中位数 (median)
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记
为Md。
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
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
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
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3 100听罐头净重的次数分布
组限 组中值(x) 次数(f)
329.5-
331.0
1
332.5335.5338.5341.5344.5347.5350.5353.5356.5-
334.0 337.0 340.0 343.0 346.0 349.0 352.0 355.0 358.0
x
11
8,4,16,12,22,17,6,14,6,5
乙 14,8,11,9,11,12,10,14,13,8 11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1
退 出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知:
离散趋势的度量
◈ 甲、乙两品种的平均产仔数相同,都是11头。
从平均数来看,两个品种没有差异。
◈ 进一步观察各个变数,二者变异程度并不相同。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为了解决离均差有正 、有负,离均差 之和为零的问 题 , 可先求 离 均 差的 绝 对 值 并 将 各 离 均 差 绝对 值 之 和 除以 观 测 值 个 数 n 求 得 平 均 绝 对 离差,即Σ| x |/n。虽然平均绝对离差 x 可以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 , 但由于平均绝对离差包含绝对值符号 , 使用很不方便,在统计学中未被采用。
H 1 1 (1 / 8 1 / 8 1 / 9 1 / 14 ) 12
11.14 由于数据极端右偏态,用调和平均 数较为合理。
集中趋势的度量
各个集中趋势度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1.在完全对称分布情况下,算数平均数、中位数
和众数三者相等。
集中趋势的度量
2、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fx 750 1500 725 1200 738.89(kg ) x 2700 f
即两个牛群混合后平均体重为738.89 kg。 三.算数平均数的基本性质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
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n
( xi x ) 0 或简写成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集中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主要包括有: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中位数(median) 众数(mode)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集中趋势的度量
3.1.1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是比较粗略的。 当资料很多而又要迅速对资料的变异程度作出判断 时,可以利用全距这个统计量。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3.2.2 方差(Variance) 为 了 准 确 地 表示样本内各个观测值的 变异程度 ,人们 首 先会考虑到以平均数为 标准,求出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x x) ,称为离均差。 虽然离均差能表示一个观测值偏离平均数 的性质和程度,但因为离均差有正、有负 , 离均差之和为零,即Σ( x x )= 0 ,因 而 x)来 表 示 资料 x 不 能 用离均差之和Σ( 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偏离程度。
采用将离均差平方的办法来解决离均差有正、
家畜的大多数数量性状都是正态分布,因此算 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当分布不对称时,呈偏态时,用算术平均 数则难以表示资料的集中趋势。
集中趋势的度量
3、中位数
适用于非参数检验,如卡方检验。
4、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适用于右偏态分布。
偏态:是指大部分数值落在平均数的哪一边,若 分配较多的集中在低数的方面视为正偏态,或称 为右偏态


• 集中趋势(平均数)有哪几种表示 方式? •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3.2 变异数
变异数的意义 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
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
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因为即使两个样本的平均数相 同,但是样本内变数的变异程度不一定相同。 产仔数 甲 总和 110
f1x1 f 2 x2 f k xk x f1 f 2 f k
fi xi fx i 1 k f fi上一张 下一张
i 1
(3-2)
主 页 退 出
xi 式中: —第i 组的组中值; f i —第i 组的次数;
k
—分组数 第i 组的次数fi是权衡第i组组中值xi在资料 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因此将fi 称为是xi的 “权”,加权法也由此而得名。 【例】 100听罐头净重(单位:kg)资料整 理成次数分布表如下,求其加权数平均数。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3.1.5 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资料中各观测值倒数的 算术平均数 的倒数,
称为调和平均数,记为H,即
H 1
1 n 1 ( x1

1 x2
x1n )

1 n

1
1 x
(3—8)
集中趋势的度量
例:用某药物救治12只中毒的小鼠,它们的存活天 数记录如下:8、8、8、10、10、7、13、10、9、 14,另有两只一直未死亡,求平均存活天数。
i 1
(x
x)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