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
3、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
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
•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组织中的层次
•跨区域的可转移性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基层管理者15% 24% 51% 10%
中层管理者18% 33% 36% 13%
高层管理者28% 36% 22% 14%
7、管理与经营
管理经营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
背景: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 提高效率提高效益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
适用: 一切组织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2)大胆地引进吸收
(3)批判地吸收
(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例1-1 管理工作的特性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
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200 48000
Specialization: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Simplification:简单化3S’ 优点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
1800年,Jr.Watt & Boulton: 苏霍铸造厂
实行: 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医疗、福利制度
1810年,罗伯特•欧文: ---- “人事管理之父”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
提倡利润分享制度
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一)科学管理
•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
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劳资矛盾
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60%
•代表人物: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
(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去世)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
2) 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
3) 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
4) 差别计件工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