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谣言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

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

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微博(Micro-blog)是指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以下使店铺整理的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微博顾名思义,是指微型博客,但从其对于传播生态和社会生态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微博远非字面解释那么简单,它改变了以往信息发布依赖于传统专业媒体的趋势,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热点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它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既有稳定的传播格局,其所带来的社会及传播革命,被业内称之为“微革命”。

概而言之,微博这种媒体大致有如下五个特征。

第一,操作和要求简单,内容原创性强。

微博注册和操作方式简单,对于文字功底和时间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强,一张图片一句话就能成为一篇简短的博文,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方便了微博的普及,十分契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微博用户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执行搜索、转发、评论、收藏、关注等功能,快速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

而且,相比较博客的“被动”关注,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关注”,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一些出自普通民众之口的原创语句经过微博的传播后,也被视为“经典”传播开来。

第二,传播内容多样化。

仅容纳140字的微博客,却能借助多科,媒体技术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化地传播出来,信息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形象,增强了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了它的使用粘性。

而且,微博采用跟随式的互动方式,可以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互动,信息传播更为广泛高效。

第三,信息传播实时快速,收发方式多样。

众所周知,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软件(如MSN、QQ、G―talk等)以及开放API接入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发布和转发信息(一般限定在140字符内),“它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传播跨媒体、跨系统、跨平台式的实时传播,信息扩散的速度也呈几何增长式,能在短时间里传达给最多的目击人数。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
谣言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它在人群中传播,通常会对个人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传播学原理的角度来看,谣言的传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播的渠道:谣言通常通过口头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传播。

这些渠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同时也缺乏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容易导致谣言的传播。

2. 群体心理和行为: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时,往往会倾向于相信和传播与自己已有观念和立场相符的信息。

这种群体心理和行为容易导致谣言的传播和放大。

3. 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谣言往往涉及到一些模糊和不确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从而促进谣言的传播。

4. 缺乏信息验证机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对所有信息进行逐一验证,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5. 社会信任机制的缺失:当社会信任机制缺失时,人们容易对权威信息产生怀疑,从而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

为了防止谣言的传播,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加强社会信任机制的建设,以及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以遏制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如今网络 已成为我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已经演变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自媒体的 产生和快速发展,更是将这一新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为什 么在网络信息的传 播过程中会有大量 的网络 谣言产生,并且能够迅速传播,让大量受众信以为真,同时再进行二次传播呢?
一、月络谣富产生的原因 ( 一) 受众心理 根据传播心理的瀑布效应,很多时候信息发出者的心理非常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他人接受后引起了不平 静的反应,从而导致信息接受者的态度、行为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正如2 012 年微博“表叔事 件”。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他并没有想到一个微笑的表情会引起网络上如此剧烈的动荡,甚至带动了微博反腐的 又一个高潮。受众对传播者产生瀑布效应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符号理解的误差,受众没有真正理解传播者所发出 的信 息。 由于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因而有些事情还没有得到考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范围流传。特别是一 些突发公共事件,就城管打人的例子来说,一旦有这样一条徼博发出,便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被迅速转发,而每个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
— — 以新 浪 微 博为 例
彭扬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譬 墨 篷
第 十
搐耍 :当下网 络成为我 们传递信 息最迅速 的渠道之 一,伴随 着信息的 迅
——
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

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
的关系。以周克华事件为例,周克华生死不明首先是在博文 上被发表,之后在新浪微博被大量转发。其中一部分转发的 受众是因为担心自身安全而想得到求证,但更大一部分的群 众是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作为公民来说,一旦在互联网上 发现与其自身相关的公共突发负面事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 是将其广泛周知,来让更多人知晓自己是否处在真正危险的 处境。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

“网络谣言”特性及应对措施简析近段时间,曾经大量传播的“新疆艾滋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的谣言再次出现在互联网,给社会民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各地公安部门的注意。

这样的网络谣言如同一颗颗毒瘤,盘踞在互联网空间中,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

今年上半年,各地网安部门都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驳斥了大量谣言,教育惩处了一批造谣者,但是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正视并了解这种网络安全隐患,并未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做好准备。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

无论什么类型的谣言,都可以归结出几个有别于传统谣言的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网络谣言现象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1. 谣言的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随意性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

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性也在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上网逐渐成为很多人的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 谣言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技术,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者转发)和评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

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3. 谣言的传播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媒介的“草根性”和“便捷性”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

浅析微博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

浅析微博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

人 文 论 坛220INTELLIGENCE浅析微博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车 玥摘 要:微博这一新兴的传播手段,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把关人缺失、信息发布速度快和信息碎片化等使得谣言有了得以传播的空间,而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动因包括从众心理、晕轮效应、泄愤心理和寻求满足等使得谣言在微博上得以广泛传播。

关键词:微博 谣言 心理动因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时下最受欢迎和关注的信息交流平台。

但微博中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谣言通过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手段迅速飞入千家万户,甚至造成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般来说,“谣言”被认为是一些未经证实却被广为传播的信息,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暗示环境中可能存在潜在威胁,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警觉。

而谣言的传播需要两个特点,一是谣言本身对传播者有一定的重要性,传播者不回去散播自己毫不关心的谣言;二是谣言本身涉及的信息有一定的模糊性,从而给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制造空间。

微博这一传播平台的新特点造成了谣言能够得以传播的空间:一是把关人的缺失,只要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不经过任何审查和等待,其余的人马上就可以看到所发布的内容。

二是信息发布相对速度快,由于现在手机上网等方式的普及,事件的亲历者可以第一事件将信息、图片、视频等迅速上传至微博。

三是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在140字之内能容纳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使得消息变得更加模糊,从而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除了客观存在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动因,使得谣言在微博上广泛传播。

传播者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群体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现象。

这种从众心理可能会使一个极小的事件在很短时间内聚集起成千上万人,从而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和对策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和对策

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和对策初探摘要:近年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其构建的虚拟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

在网络文化不断蔓延的今天,微博成为了时尚的风向标,在微博流行的今天,深受人们欢迎的同时,必然埋下了一些固有的缺点,比如微博谣言,而微博谣言在传播的时候,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微博谣言的传播很有必要进行一些对策研究和防治。

关键词:微博谣言特点对策网络现状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处于一个谣言的集中“爆发期”,面对这样一种情景和困境,作为社会与学校的结合段的校园也不免受其冲击。

在今天这个日益发展的时代,便捷迅速的新兴传播方式已深入到人心,在信息裂变式的传播中,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游牧化。

它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了大学生情感、精神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这样一种极其高效益的传播,我们不得不呼吁需要一个安全的传播环境,微博是人们交流拉近距离的平台,但是有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散布一些谣言,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各方面都还处于发展时期,外界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当今众多大学生首选接触外界的平台就是微博。

为了给所有的人营造一个安全的传播环境,给大家制造一个真实可靠的接收信息的平台。

传播特点微博是一种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被称为信息化社会的“自媒体”,其信息发布和更新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以及互动性是的它成为当今互联网应用的“宠儿”,微博通过“关注”、“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的指数级扩散,当一个微博信息成为热点话题后,马上便引起大众媒体的强烈关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使用微博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90%以上,而学生的微博使用人数,与社会微博用户相比,人数超过了70%,所以不难看出,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群体,而我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平均每天会使用五次以上的微博,而社会人士使用微博的次数远远不及学生,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足以说明,学生占据了微博的上游,不少学生表示,微博成为了他们每天上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中的谣言检测与传播分析

社交网络中的谣言检测与传播分析

社交网络中的谣言检测与传播分析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谣言问题也随之而来。

谣言的传播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谣言检测与传播分析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中谣言的特征、检测方法以及谣言传播的规律。

一、谣言的特征谣言的特征千差万别,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首先,谣言往往是一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其次,谣言通常具有情绪化的特点,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

此外,谣言还常常迎合大众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二、谣言检测的方法为了解决社交网络中的谣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谣言检测的方法。

其中,基于文本特征的方法是最常见的。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谣言文本中的语言、情感倾向、话题等特征,来判断其真实性。

此外,机器学习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谣言检测中。

通过训练模型,机器能够学习并识别谣言信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三、谣言传播的规律谣言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谣言的传播。

首先,人们更容易相信那些来自亲友、高知名度的消息,因为信任度更高。

其次,谣言传播往往依赖于人们的隐私需求和好奇心。

虽然人们知道这些信息可能是谣言,但他们还是愿意传播,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此外,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往往呈现出指数增长的特点,即少数人的行为能够引发大范围的传播。

四、社交网络平台的应对措施鉴于谣言的严重性,社交网络平台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平台可以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尤其是对涉及敏感话题的信息。

其次,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开设专门的举报渠道,让用户通过举报来披露和打击谣言信息。

此外,加强用户教育也是防范谣言传播的重要手段,提高用户的媒体素养,提醒他们谨慎转发信息。

总结起来,社交网络中谣言的检测与传播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研究谣言的特征、检测方法以及传播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谣言的传播,维护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分析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分析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分析摘要:微博用户群十分庞大,信息传播快速、便捷、门槛低,同时谣言也大量滋生传播。

谣言在微博上传播具有突出的特点,微博受众的心理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受众对微博谣言的反应主要有好奇、信任、认同、焦虑与宣泄等四种;他们会表现出去个性化、从众和利他行为等群体心理特征。

名人效应和信任效应是微博谣言传播的两个典型心理效应。

关键词:微博;谣言;受众;心理反应;群体心理诞生于2006年的微博,发展十分迅速,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和平民化。

据cnnic统计,截止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2.74亿。

每个用户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受众。

海量微博信息中鱼龙混杂,谣言频出。

近两年,微博中发生了日本地震系列谣言、7.23高铁事故系列谣言、军车进京等多宗谣言,影响十分恶劣。

我国最大的两家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均因为谣言频现,控制不力,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3日期间被管理部门暂停评论功能。

谣言之所以能在微博上大行其道,除了与发布者的恶意传播和微博平台的便捷、快速扩散有关之外,也与微博受众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谣言的传播,将其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对某一信念的陈述,通常通过口头语言传播,但没有确凿证据证实它的真伪”。

①也有人认为“谣言是一些未经证实却被广为传播的信息,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暗示环境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威胁,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警觉。

”②两个定义都说明谣言是未证实的信息,对人们有一定的影响。

从动态传播角度来看,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其内容不断演变。

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微博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即时、公开和社会化地传播着信息。

微博文字简短、发布便捷的特点与谣言内容模糊、传播随意正好吻合,加速了谣言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

内容简短,模糊性高微博既然称之“微”,即内容简短,一般是最多140汉字和一张配图。

简单几句话和孤零零一张图很难清晰阐述一件事情。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学分析谣言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学领域对谣言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谣言的传播是被关注最多的方面,在影响谣言传播的因素、谣言传播的方式、谣言传播的后果等方面都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网络等各类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媒体的介入,谣言不仅自身的内容有了改变,而且在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谣言在传播工程中,不仅是传播学因素在起作用,个体以及集体的心理因素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谣言谣言传播心理学因素心理动机网络谣言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进入现代社会,网络的方便快捷以及其虚拟性,为谣言的传播烙上了网络时代的特点。

在大量的谣言泛滥以及传播过程中,心理学因素是一个不可忽略,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近年来,对于谣言的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多是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心理学因素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对网络谣言传播中的心理学因素做出初步的分析。

囿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恳请方家不吝指教。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定义及其研究现状一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定义“中国网络谣言, 亦或者称为网络流言, 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的谣言。

一般意义上, 所谓网络谣言即简单地指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谣言, 而这个网络环境主要是指网络论坛、公告板、博客、电子邮件以及基于web2.0时期兴起的微博,微信等常用的互联网人际交往平台。

近年来, 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 网络也随之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平台。

谣言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它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的社会信息交流形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谣言会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而影响公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

在传统社会心理学研究中, 谣言指一种特定的观点, 它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但缺乏可靠的证据。

谣言的本质特征即无确实根据。

谣言作为一种相当普遍而影响广泛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心理学的关注。

西方社会心理学对于谣言的心理学研究自20 世纪20年代起。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分析及其疏导措施初探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分析及其疏导措施初探

而对 于谣言传播者来说 ,网 民普遍是 出于参与性 、猎奇性 、 匿名性等心理传播未 经证 实 的信 息。许 多 网络平 台的存在有 赖 于 需要 网 民 的相 互 交 流 ,如 微 博 与 论 坛 等 。这 种 高 度 交 互 的 虚 拟社会 让网民认为 自身有积极参 与信息传播 的责任 ,而 网络 的 匿名性又免 除了他们 确保信息 真实性 的责任 ,因此网 民对 于许 多能引起广泛关注 的谣 言选择 了 “ 转发” 等扩散方式 。中南 财 经政法大学新 闻学 院李 道荣教授 在接受访谈 时所说 ,人们普 遍 都有好奇心 ,对奇异 的和 反常 的信 息的关注度会 大于其他 的信 息。
对 当前谣言的话题失去兴趣。 二 、网 络谣 言造 谣 者 与传 播者 的心 理 动 因分 析 从 网 络 谣 言 的制 造 者 角 度 看 ,制 造 谣 言 的 心 理 动 因 主 要 分 本 课 题 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计 划 项 目 为 以下 五 种 类 型 :一 是 提 醒 群 众 或 引 导 群 众 产 生 变 革 意识 。利 部 分 成 果 报告 用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 快 、传 播范 围广 的特点 ,造谣 者可 以在短 时 间 内引 起 网 络 社 群 对 某 些 现 象 的关 注 。 当 网络 影 响 力 转 移 至 参 考 文 献 现实 ,问题的解决或群体 利益便 可能得到 实现 ;二 是 出于报 复 [ 1 ] 陈子晨.心理学视 角下的 网络谣 言特点 分析 [ J ] .吉林 心理 。造谣者通过制 造谣言 引起 多数人对 其报 复对 象 的愤怒 或 省教 育 学院 院报 ;2 0 1 0年 第 O l 期 在社会范 围内引起 恐慌 ,从而实 现其对个 人、集 团或社会 实施 [ 2 ] 王 国华、方付 建、陈强. 网络谣 言传 导 :过 程 、动 因与 惩罚性报复 的 目的 ;三是打击竞 争对手 。通过 散播不利 于对方 根 源一 以地震谣言为例 [ J ] .北京理 工 大学学报 ;2 0 1 1 的谣言 ,造成有利于己方 的竞争局 面;四是满足 自我表现 欲望 。 年第 0 2期 一 造谣者为了提升知名度 而发 布能吸引 眼球 的谣言贴 ;五是 满足 自身无 目的、不 负责 的游戏 心理 。部分造 谣者从发 布谣言 ,预 注 解 言并观察他人反应 这类行为 中希望获得 支配地位 ,享 受影响他 ① 陈子晨 .心理学视 角下的网络谣 言特 点分析 [ J ] . 吉林省 人 的快感。在网络 这个虚 拟社会 中,人们 可以大胆地 袒露在现 教育学院院报 ;2 0 1 0年 第0 1期 实社会被压抑的欲望 ,还可 以利 用 网络创 造各种途径 来满 足不 ② 王 国华、方付建 、陈强. 网络谣 言传 导:过程 、动 因与根 源一 以地震谣 言为例 [ J ] .北京理 工大学学报 ;2 0 1 1年第 同类 型的心理 需求 。在 隐蔽 、匿名等特征下 ,网民反抗 、颠覆

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

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

以“抢盐潮”为例分析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利弊与发展趋势摘要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谣言往往相伴而生。

而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环境下,极大地增强了谣言的危害性及扩大了其覆盖面。

本文以近日发生的“抢盐潮”为例,从传播特性的角度上,对微博传播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对微博危机信息传播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关键词微博;“抢盐潮”;谣言;危机信息发布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06-02微博风潮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媒介样式。

基于web2.0技术,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用户不只是被动的新闻接收者,也是主动的新闻创造者、传播者。

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微博必然存在一定负效应,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媒体,值得研究与深思。

1 微博在新闻传播特性上的利弊分析“抢盐潮”是指于今年3月16日至23日发生的在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恐慌性抢购碘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导致市民抢购碘盐的谣言原因如下:其一,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污染海水影响海盐质量;其二,服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其三,盐价必定会随着抢购而暴涨,现囤积大量食用盐可避免日后被迫购买高价盐。

谣言以极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其中微博起了相当大推进作用,其直播、共享、互动等新闻传播特性上的优势在成为了谣言传播的“左膀右臂”。

1.1直播性:微博是谣言产生的“温床”,也是察觉谣言爆发征兆的“利器”微博的直播性体现在传播的零时差,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和接受消息,这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一则微博的字数在140字以内,不同于其他的传播媒介,不需要过多事实论证与推演,只需提供简短的结论。

谣言的发布者往往会把这则短消息伪装成正规的新闻样式,甚至冠以知名新闻机构的头衔。

在“抢盐潮”期间,便出现过海外学子转播bbc新闻的短消息,声称“日本发生严重核泄漏,海水遭到严重污染”,最终bbc官方辟谣称根本没有发布过类似言论。

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然而,与之相伴的网络谣言也日益泛滥,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网络传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优势:1、信息传播速度快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一条新闻或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让人们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2、传播范围广网络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信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接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息。

3、互动性强网络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推送,而是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评论和分享,形成了强大的互动效应。

4、信息容量大网络能够承载海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二、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机制网络谣言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信息不对称当某些事件的真相不明确或信息不完整时,容易给谣言的产生提供土壤。

2、利益驱动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以达到某种目的。

3、公众焦虑和恐慌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时,公众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可能导致对信息的误判和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用户可以快速转发信息,使得谣言迅速扩散。

2、网络论坛和社区在这些地方,人们交流频繁,谣言容易在讨论中传播开来。

3、自媒体账号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不经核实就传播谣言。

三、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1、扰乱社会秩序例如,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2、损害个人或组织声誉不实的谣言可能会对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也可能给企业等组织带来经济损失。

3、破坏社会信任大量谣言的存在会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源头上遏制谣言的产生。

网络谣言的特点与散布原因

网络谣言的特点与散布原因

网络谣言的特点与散布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已离不开了网络的存在和手机的使用,在这样一个信息以爆炸速度般传播的时代,人们已越来越离不开通过网络来接触外面更大的世界,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实时消息。

许多年轻人及中老年人开始逐渐地使用微博、论坛、帖子、社交软件等媒介同他人进行消息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交流思想。

然而也有人通过这样的渠道,出于私利、心理宣泄、故意诋毁等方式,进行一些扰乱国家和社会治安,或者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利益的行为,通过传播凭空捏造的网络谣言,或者刻意放大某事态的严重性来满足自己的一时私欲。

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学者曾经都对谣言一事进行研究和分析,多数人能够达成一致想法,即谣言的本质具有“尚未经过证实”的特征。

一、网络谣言的特点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在近几年迅速成为一个焦点话题,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网络是横穿架构于全世界各地的看不见的桥梁,网络谣言便能够通过网络这一便捷途径,高速地传播于世界各地。

同传统的谣言相比,网络谣言具有如下特点:(一)传播速度的快捷在任何形式的信息传播当中,时间的花费和空间的使用是必然的,在传统的谣言传播当中,谣言可以通过口述、报刊、书信、刻画等方式进行传播,然而这样的传播相对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并且需占用某些场地和空间。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全球普遍性,网络谣言的传播便大大减少了相对于传统谣言传播所花费的时间和加工等环节,直接性地把将要散布的谣言通过一台能够连接到互联网的电脑便能够传播出去,由于网络的即时性,世界各地同样连接互联网的网络使用者便能在前后相距远不足一秒(在网速相同的情况下)的时间距离内收到该消息,或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转发。

这样一来,借助于网络的力量,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高速性便能得到很好的条件支持。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转)

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辟谣机制2011/8/1/15:42来源:《青年记者》杂志作者:朱松梅任雁目前,我国各大门户网站基本都开通了微博,既吸引了普罗大众,又网罗了各界名流。

微博让公民成为记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事件的记录当中,推动着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

微博在给我们的信息交流带来诸多便利和革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博谣言丛生,让受众沉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中,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要使微博健康发展,就必须探索预防和纠正微博谣言的方法,保持它作为传播工具的纯洁性。

微博中产生大量谣言的原因首先,微博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由于微博的字数限制,它不可能像传统媒体或者社区新闻那样,将新闻事件的整个背景、详细经过等悉数发表出来以供受众参阅、评判。

所以,受众所得知的事实不一定是全部真相,甚至只是对真相的管窥蠡测。

相对于呈现完整的客观事实,微博更适合于表达非理性的主观感受、想法和情感,具有强烈的个体性。

这种内容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微博在信息发表上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微博的发布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高,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其他客户端发表微博,且发表前无需经过审核,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性。

可以说,微博真正使用户随时随地、几乎无门槛地发表信息。

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即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最为重要的把关标准之一,信息的发布需要经过记者、编辑等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重重把关,其可信度和真实度都比较高。

网络的兴起使得把关机制有所削弱,微博本身的特性又加剧了“把关”的消弭速度。

所以,微博在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第三,从传播的难易程度来说,微博字数不多(如新浪微博要求140字以内),便于快速阅读,非常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研究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社会化传播的具有虚假性、骗局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的信息。

网络谣言虽然来源复杂,但传播渠道确定的特性使其存在极高的危害性。

一旦网络谣言透过网络快速传播,可能对个人、集体或社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表现出了一些普遍的特征和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过载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

然而,大量信息的涌入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心理负担。

当我们看到大量内容却不知道是否可信或者哪些内容可信,我们的心理负担就会加重,这将导致人们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虚假信息。

二、情感化网络上的谣言通常包含一定的情感成分,如具有极端、恐慌、侮辱、打击、救助等特点,这些情感因素能够唤起人们的共情和关注。

因此,传播谣言的人常常会将虚假信息与情感化的议题相关联,使得虚假信息也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三、社会化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强烈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不仅仅表现在谣言的传播渠道上,更彰显在谣言的接收者间。

一旦谣言被传播到某一领域内并被不断重复,人们往往会信以为真。

当网络上盛传某一消息时,这种社会化连锁反应的作用会让我们更难从虚假信息的网中脱身。

四、信息流动速度在网络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随着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谣言也有了更新迭代的能力,迭代后的虚假信息往往依旧强势出现,重复传播,影响社会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以上四个方面,是导致网络谣言广泛传播、蔚然成风的主要因素。

如何预防和处理网络谣言,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公民教育,培养科学素质公民教育要培养人们现代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

当人们明白何谓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辨别虚假信息,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影响。

二、设立专业审核和防范机制针对网络上的谣言,应建立相应的专业审核和防范机制。

机制主要包括网络媒体制定真假辨别标准,配备正规审查部门进行审核;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对社会舆情进行跟踪,及时发布真实信息,防范谣言的出现。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三篇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三篇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三篇
1、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因素: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人们传播谣言的主
要原因是想要与他人建立联系。

而认知心理学则关注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通过在信
息中增加情感和意义,来传播谣言并引起人们的注意。

情感心理学则强调谣言的情感诱导
作用,通过刺激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希望,来传播谣言。

谣言传播的社会网络机制指的是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消息的行为。

社交网络上的信
息传播可以通过直接分享、转发和评论的方式进行,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信息。

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非常快速,并且有时不可靠,所以谣言扩散的速度也非
常快。

此外,一些社交网络用户也会选择故意传播谣言来获取关注度,进而缺乏判断谣言
真实性的心理因素也成为了谣言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谣言传播的媒体机制指的是媒体在谣言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现代媒体可以快速地将
信息传播给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谣言的传播。

然而,媒体通常也会对谣言进行核
实和辟谣,这对于谣言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同时,媒体也可以以其强大的塑造
公众舆论的能力来影响谣言的持续扩散。

综上所述,谣言传播机制非常复杂,既包括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
三个方面,同时也与社交网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谣言传播机制,有助于我们提
高谣言的识别能力,从而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的影响,保护社会稳定。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摘要:“微博控”越来越多,微博时代已经到来,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同时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杂糅的生态环境里,各种信息共存,真真假假很难分辨。

微博本身既带来谣言同时又作为辟谣工具在发挥作用。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中的谣言传播和辟谣机制。

关键词:微博谣言辟谣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微博用户成井喷式增长。

基于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微博迅速流行起来。

随处可见的“微博控”们造就了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速而广泛。

然而,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微博的出现为谣言提供了温床。

如今,在微博阵地上,造谣与辟谣的“战争”已经打响。

一、微博中的谣言传播种类通过搜集整理近几年的资料,可以大致得出微博中的谣言传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恶搞名人型;商业策划型;捣乱取乐型;制造恐慌型;传统媒体缺位型。

二、微博谣言传播的原因分析谣言为何“偏爱”于微博?微博又为何能成为其加速器和温床?(一)微博具有“自媒体”和“人人都是媒体”的特征,使得谣言传播四处渗透,大为方便同时,微博也改写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模式。

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中,情况则不一样。

如果普通大众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某种信息,需要通过多重监督和控制。

很多微博网站为了吸引人流,并没有实行“实名制”,进一步降低了普通公众进入的门槛,只要拥有一个手机或者电脑,接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博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及传播能力得到提高,使得信息流通更快、更自由。

但这些因素也同时加速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二)微博具备免费、开放性特征如果仅仅只是传播速度快、广度宽两项特点,谣言传播并不如此可怕。

正是由于微博自身不断培育了众多传播人群,成裂变乘方倍数增长。

使用微博免费,人人可用,随处可用。

同时微博信息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便于手机用户转发,帮助人们度过许多碎片化的时间。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谣言r——以QQ、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为例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谣言r——以QQ、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为例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谣言r——以QQ、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为例顾雯丽;吴明华【摘要】谣言作为一种传播行为很早以前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社会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信息交互更加便捷的同时,一系列依托网络媒介迅速产生并传播的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谣言指的是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媒体中,迅速传播的虚假言论.这种言论是一种误导性的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其导致的结果可能会很严重,甚至有潜在危险性.本文以QQ、微信、微博这几类主要的网络社交平台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而得出对新闻素养的提升有益的结论.【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49)【关键词】网络谣言;自媒体;传播学【作者】顾雯丽;吴明华【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解释是:“谣言是没有确实依据的消息”。

一直以来,谣言到最后大都被证实为虚假消息,因此人们对谣言都抱消极态度。

在网络媒介还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而如今,互联网的兴起在促进信息交互的同时也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下面笔者就运用自己所学的传播学理论和相关的新闻学知识就“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这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看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渗透,现在几乎人人都能通过QQ、微信、微博这些社交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表达个人观点,传播“自己所相信”的信息。

但是,由于网民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核实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因此,也会不可避免地传播大量虚假的、片面的信息。

信息传播随意性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

这些谣言之所以能被大量转发,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发达,传播速度快,并且匿名性使网民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责任感降低;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恰好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当谣言邂逅微博_是自净还是泛滥__省略_下微博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辟谣方略_陈少波

当谣言邂逅微博_是自净还是泛滥__省略_下微博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辟谣方略_陈少波

新闻界ISSN1007-24382012年第15期新媒体与数字化当谣言邂逅微博,是自净还是泛滥——自媒体环境下微博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辟谣方略陈少波摘要自媒体环境下谣言借助微博传播,用谣言倒逼真相的说法甚嚣尘上,微博对谣言是自净还是泛滥,莫衷一是。

本文从传播学专业视角分析微博谣言的传播机制,理性看待微博的工具性作用,即能传谣也能辟谣。

同时对谣言产生后微博如何进行消解谣言、舆论引导、净化传播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微博谣言;传播动力;辟谣;舆论引导;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作者简介 陈少波,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和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河南郑州45005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5亿,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达到8亿多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在2亿条以上,微博名“微”力不微,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颗颗“舆论原子弹”的生产车间。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手持“麦克风”发言,方兴未艾的微博,使普通民众的传播冲动得到了空前释放: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借助微博传播一些虚假的、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也随之变得更为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有个别网民在微博上编造、传播“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自媒体时代,谣言就像一个超级病毒,借助微博的传播力,造谣传谣所带来的破坏力相当惊人:微博谣言误导网民、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直接危及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它降低网络公信力、污染传媒环境、成为社会公害、网络“毒瘤”;它损害社会诚信,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伤害。

但是在微博中存在一种“用谣言倒逼真相”的说法,貌似给微博谣言穿上合理的外衣。

那么,当谣言邂逅微博,微博对谣言到底是会自净还是泛滥?真相能否会由谣言倒逼?本文从传播学专业视角详细分析自媒体环境下微博谣言的传播机制,还微博一个理性说法。

网络谣言背后的心理

网络谣言背后的心理

于: 一是在 网络环境下 ,网络谣言将传统谣言点对点
的传播方式改变为点对面传播 ,面 中每个点又对面传
震 ,造成 日本福 岛第一核 电站 1 — 4号机组发 生核泄 漏事故 。3月 1 5日中午 ,浙江省杭 州市某数 码市场

播。二是 网络是普通大众接收信息 的主要平台 ,受众
和传播 者之 间的关系接 近 ,但 信息 内容方面 缺乏 把 关。三是 网络媒体 自身优势 ,导致受众更相信其中的 信息。 每个人的性格 、价值观 、心理各 有不 同 ,制造谣 言的理 由也是干差万别 ,营销、起哄、娱乐 ……无不
为谣言 的再传播者 ,网络中的突发 I 生 信息要通过多方 核实查证 ,不要 轻易相信并转载 传播 。 要 降低 网络谣 言危害 ,首 先要做 到信息 公开 透 明 ,在 无法改 变信息 重要性 的情况 下 ,唯 有使信 息 透 明 ,才能减小谣 言的流通量。大众在接 收信 息时 , 要 注意 网络信息 的 出处 、可靠 性。可 多方查 证 ,避 免被单 方面陈述 误导 ,对于 网上 “ 疯 狂煽情 、口水 四溅 、感 叹号 密集 ”的信息特 别是包含 “ 是 某某 人 就 顶 ”之类词语 的信息 ,要格 外警惕 。 同时 ,大 众 要 增加一 定的科学 、法 律 、社 会常识 的认知 ,养 成 良好的生 活状态 ,培养 科学的认 知方式 ,增 强对 网 络谣言 的“ 免 疫力 ” 。
心理定式等 ,将谣言大肆传播 。
在微 博界 有这样 一个 比喻 : “ 微博 粉丝 超过 1 0 O 人 ,你就是一本内刊 ;超过 1 0万人 ,就是一份都市 报 ;超 过 1 0 0万人 ,就 是一 份 全 面性 报 纸 :超过 l 0 0 0万人 ,就 是省 电视台 ;超 过 l亿 人 ,你 就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分析摘要:微博用户群十分庞大,信息传播快速、便捷、门槛低,同时谣言也大量滋生传播。

谣言在微博上传播具有突出的特点,微博受众的心理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受众对微博谣言的反应主要有好奇、信任、认同、焦虑与宣泄等四种;他们会表现出去个性化、从众和利他行为等群体心理特征。

名人效应和信任效应是微博谣言传播的两个典型心理效应。

关键词:微博;谣言;受众;心理反应;群体心理诞生于2006年的微博,发展十分迅速,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和平民化。

据cnnic统计,截止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2.74亿。

每个用户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受众。

海量微博信息中鱼龙混杂,谣言频出。

近两年,微博中发生了日本地震系列谣言、7.23高铁事故系列谣言、军车进京等多宗谣言,影响十分恶劣。

我国最大的两家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均因为谣言频现,控制不力,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3日期间被管理部门暂停评论功能。

谣言之所以能在微博上大行其道,除了与发布者的恶意传播和微博平台的便捷、快速扩散有关之外,也与微博受众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谣言的传播,将其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对某一信念的陈述,通常通过口头语言传播,但没有确凿证据证实它的真伪”。

①也有人认为“谣言是一些未经证实却被广为传播的信息,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暗示环境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威胁,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警觉。

”②两个定义都说明谣言是未证实的信息,对人们有一定的影响。

从动态传播角度来看,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其内容不断演变。

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微博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即时、公开和社会化地传播着信息。

微博文字简短、发布便捷的特点与谣言内容模糊、传播随意正好吻合,加速了谣言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

内容简短,模糊性高微博既然称之“微”,即内容简短,一般是最多140汉字和一张配图。

简单几句话和孤零零一张图很难清晰阐述一件事情。

这种碎片化信息正好迎合了谣言含糊性的特点,使其有机可乘。

事实证明,微博谣言多是利用微博内容简短、无需详述的特点来进行移花接木、夸大事实或胡编乱造来发布十分含糊的信息,以吸引大量用户眼球。

简短、模糊的内容也使微博受众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

发布便捷,无需审核相对之前的媒体,微博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建和信息发布的门槛;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微博发布的便捷性。

截止2012年6月,我国手机微博用户已达1.70亿,占微博总用户数的62%。

可以说,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和发布微博,并且不需要任何审核。

这也大大降低了谣言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加快了其扩散速度。

任何人在简单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后,都可以发布一些谣言信息,并且是向所有微博用户都公开的。

转发便捷,内容完整微博用户在看到某一微博后,不管他是否关注发布人,也不管是否评论,仅需点击两下鼠标便可转发。

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转发和扩散,使其迅速传播于直接和间接的关注者之间。

微博转发的规则是可以添加评论,而不能修改原微博,便于原信息经多次转发仍然保持完整。

这与传统的口头谣言传播不太一样:口头的谣言传播是经过传播者的评述与回忆,往往突出或省略了某些细节的,复述次数越多,突出或省略的细节也越多。

③评论突显,添油加醋微博较之传统媒体的一大特色是可以自由评论,且转发后评论在前,原文在后。

即受众首先看到的是经转发的微博评论,之后才看到原文,评论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微博用户还可以随意查看其它用户间的相互评论。

针对一些谣言信息,评论者可以增加一些细节以证实其真伪,被评论者还可以进行回复。

这种添油加醋式的评论,突显了人们对信息的反应。

一旦有人故意指鹿为马,并辅之以某些虚假细节,就容易混淆受众的辨别。

一旦公众人物轻易证实某一谣言,就容易造成大量的“关注者”轻信谣言。

受众对微博谣言的心理反应当谣言在微博中传播时,受众会对这些信息刺激产生多种复杂的心理反应,进而对他们扩散或遏止谣言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好奇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大动力之一,不仅表现为渴望了解不熟悉的世界,也表现为对业已熟悉的世界始终抱有好奇心。

微博用户在面对众多信息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期望了解时政新闻、社会事件的走向与内幕,也喜欢“围观”公众人物、街头巷尾的新鲜事。

微博受众对谣言同样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进而促进了它的传播。

信息越匮乏,受众的好奇心就越强,谣言也就越容易传播。

比如微博上“金庸去世”的谣言正是迎合了受众对名人的好奇心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播。

好奇心还促使人们追踪重大事件的发展态势,理清其头绪,寻求真相。

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展的事态使各种复杂信息接踵而至,人们试图理解并简化这些信息,而谣言则使事情变得简单易懂。

谣言总是抓住一条线索,从某个角度简单地说明事情的因果关联。

如日本“3·11地震”导致核泄漏,核辐射可能会危及中国,而服用碘片具有一定防辐射作用,微博中“抢购碘盐防止辐射”的谣言则是简化上述信息的结果。

信任在微博中,除了以否定为目的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注往往是基于一定的信任。

在这样一个以相互信任组成的网络中,“关注者”往往对“被关注者”发布的信息较为相信,并很可能转发扩散,形成“基于信任的‘病毒传播’”。

④谣言总是存在其信任者,没有信任者就不会传播,也就是说谣言的扩散是信任的结果。

有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影响谣言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谣言接受者和传播者“知觉到”的可信度。

⑤受众会因为对发布者的信任,不经核实就相信一些谣言;他们还会因为类似的亲身经历而倾向于相信谣言。

这些信任都会造成谣言迅速扩散。

认同认同心理则是影响谣言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认同”包括两个方面:对谣言中人物的认同和对谣言事件内容的认同。

有研究表明,对于个体所认同的对象,个体更不倾向于传播关于他们的谣言。

⑥也就是说,如果谣言漩涡中的主人公是受众所认同的人,受众一般不会相信谣言并停止传播。

一个典型例子是明星的“粉丝”一般不相信明星的负面新闻。

相反,对于所认同的事件内容,受众更倾向于相信其真实性,并继续传播。

这是因为受众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等,将谣言中传播的内容进行了证实。

如在经历多次食品安全事件后,受众倾向于相信食品不安全的谣言。

焦虑与宣泄对于不能把控又很可能伤及自己的事件,如一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很容易产生焦虑,主要是对自身安全状况的焦虑。

当前社会状况下,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频繁曝光,加剧了人们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焦虑容易导致人们散布谣言。

有研究表明,谣言传播和焦虑之间有着很高的线性关系,焦虑的个体更倾向于传播谣言。

⑦在微博这个大的社会性交往平台上,谣言容易引发群体焦虑,而群体焦虑会引发更大面积的谣言传播。

谣言则提供了一种排解紧张情绪的途径,人们会通过抨击令其厌恶的事情来缓解自己的感情冲动,并寻求自我解脱。

⑧即在公共事件后发布微博甚至谣言,是缓解内心焦虑的一种重要形式,让传播者感觉到自己身处其中,并期望能对事件的解决起作用。

所以,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博发布数量激增且谣言丛生。

微博受众的群体心理特征作为一个社会化交往平台,微博的受众也表现出众多群体心理特征,对谣言传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去个性化、从众和利他行为。

去个性化高达数亿人的用户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相互关注之后,用户之间会结成众多小群体,对群体的认同会淹没个人的身份,从而形成去个体化。

匿名性、责任分散和自我意识下降是造成去个性化的主要原因,会使个体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顾及后果。

⑨谣言在微博上传播时,匿名用户更倾向于转发而不顾后果,实名用户相对谨慎,更多是通过转发来求证或辟谣。

谣言转发的人数越多,责任扩散的范围越大,单个用户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小,用户的自我意识愈加缺乏,其转发的可能性越大,即使是一些违背常识或显著失实的谣言也被传播。

名人“粉丝”群的攻击与诬陷他人的行为是微博中去个性化的典型表现。

从众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

当关注的大多数人都相信某条微博信息时,微博用户自己也会倾向于相信并传播它,而不太关心其是否是谣言。

产生从众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而且信息的模糊不清会加重这一顺应行为。

⑩谣言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微博受众容易依赖别人的信息而对其进行判断,常常会从众。

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引起的从众率也就越高;知识经验越贫乏的人越容易从众。

我国微博用户群体规模十分巨大,缺乏鉴别谣言的知识经验的用户众多,因从众而相信谣言的受众数量不低。

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没有明显自私动机,对他人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微博这一庞大的社会网络群众,也存在着众多的利他行为,如微博自发打拐、微博募捐助人治病等行为。

在公共安全事件中,微博上会出现许多相关谣言,很多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是一种利他行为。

微博用户抱着“宁信其有,避免伤害”的观念转发相关微博,目的是让关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更多的用户知晓相关事件,不再受到相关伤害。

谣言传播中的典型效应名人效应信息在网络的传播过程中,关键节点具有优越性,可以更快更多的扩散一些信息,遏制住关键节点,也可以有效的遏制信息的扩散。

在微博网络中,名人、明星可看做关键节点。

他们拥有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粉丝”,如新浪微博女王——著名演员姚晨在新浪微博的“粉丝”人数已逾2600万(截至2012年11月)。

他们所发布的信息会立即出现在如此之多的“粉丝”面前,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会得以几千、几万次的“转发”和“评论”,传播速度明显高于普通账号。

普通用户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并“评论”、“转发”。

由于受众可以直接、即时地获取了名人发布的所有信息,就给他们造成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的错觉,加重了对名人的信任与信息获取的依赖。

因此,名人、明星发布的信息会被大量的传播与信任,即使其中含有谣言,受众也会相对比较信任与转发,这就形成了微博上的名人效应。

所以,名人、明星在谣言传播时,要十分谨慎地发布相关信息,不可轻易传播不实信息。

信任效应前面提到微博受众对“被关注者”一般比较信任,这种由可信度高的信息源所引起的信任行为的现象,称为信任效应。

信任效应主要与以下三方面相关。

一是信息源的专长。

在相关领域具有专长的信息源一般具有高可信度,易产生信任效应,即人们对专家权威易产生信任效应。

二是信息源的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指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是否是真实的,一般来说,信息源的可靠性越高,信任效应就越强。

三是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源的信誉高,人们就会信任他,就会产生信任效应。

信任效应对微博谣言的传播和辟谣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果是受众所信任的信息源发布或转发了谣言,那么容易导致谣言的大面积快速传播;如果是其发布或转发了辟谣信息,那么容易迅速遏制谣言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