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
初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含解析)一、单选题1.关于近视眼,在不戴眼镜时看不清物体,这时物体成的像在眼睛:()A.视网膜上B.视网膜前方C.视网膜后方D.以上都不对2.下列关于眼镜度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度数是正数,远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B.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度数都是正数C.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D.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3.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A.远视凹透镜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凹透镜D.近视凸透镜4.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5.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眼睛里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C.远视眼中的晶状体焦距变小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6.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二、填空题7.在图中,__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选填“甲”或“乙”).8.如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成像光路情况,矫正这种眼睛视力的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9.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10.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____(选填“平”或“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课件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有关。
1、成因:
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强, 成像于视网膜前。 (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
2、矫正:
配戴凹透镜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猜想: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可能跟
有关。
1、成因:
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弱, 成像于视网膜后。 (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
2、矫正:
配戴凸透镜
➢总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
症状
1、近视眼的近点、远点近,明视距离短; 2、远视眼的近点、远点远,明视距离长
(2)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应该注意哪些用眼 卫生?
1、不要边走边读; 2、不要躺在床上阅读; 3、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 4、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成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
视
只能看清 近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 视网膜前
眼
凹透镜
远 视
只能看清 远处物体
眼
晶状体太薄
视网膜后
凸透镜
本节小结:
一、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眼球构造、视觉成像原理、调节原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课后思考: (1)正常眼睛、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远点 和明视距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1)移光屏: (2)换透镜:
改变像距 改变折光能力(焦距)
➢猜想:(1)调节了眼球前后方向的长度?
(2)调节了晶状体的折光能力?
睫状肌
晶状 体
视网膜
睫状 肌
晶状 体
视网 膜
➢分析:看近处是哪种情形,看远处又是哪种情形呢?
➢总结:眼睛的调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眼睛和眼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眼睛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眼睛和眼镜》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眼睛和眼镜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课堂
课堂评价:
1.提问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眼球的结构、成像原理、视力问题及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答案。
2.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参与程度较低的学生,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作业点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作业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作业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学习要领欢迎下载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线性传播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是、不是)光源。
灯光:灯光由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这条直线叫做光。
2.光的线性传播: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m/s。
在水、玻璃中逐渐(大、小)。
3.应用:光的线性传播解释了阴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原因。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这表明雷声比闪电快。
光年是单位。
第2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指的是与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与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与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与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角等于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法线是,o点叫做,∠i是,∠γ是。
2、反射类型:(1):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即定向反射(如镜子和水面);an光的反射oi k B(2):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面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这两种类型的反射都遵循规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以被改变。
3.当光线垂直注入镜子时,反射角为0度,入射角为0度;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射。
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反射。
5.晚上在月光下行走的地方是水荡,在月光下行走的地方是水荡。
第3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物体在平面镜中形成立像,图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图像和物体的大小;图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接线和镜像。
也就是说,平面镜是垂直的、形象的。
成像原理:根据成像。
成像映射方法:可以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和反射定律进行映射。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2.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选择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研究图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标尺用于探索图像和对象以及镜像之间的距离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人眼的结构人眼的结构和照相机十分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3、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利用凹透镜先使光发散,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
矫正:利用凸透镜先使光会聚,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二、重、难点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眼睛的结构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眼睛与眼镜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眼镜的度数:D=100/f四、知识拓展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约10厘米;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
1、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1/f (f的单位是m,∮的单位是m-1)2.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100的值即: D= 100/f3.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1福建三明)下图中,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的透镜是()解析: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眼镜和眼睛 学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眼睛和眼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了解人眼的构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
3.会求眼镜度数问题二、眼睛和眼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构造网1.眼睛的构造及其看清物体的原理(1)眼球的构造如下图:眼球好似一架照相机。
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A.眼睛的调节〔如图甲乙所示〕。
眼睛通过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比拟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了。
2.近视眼特点、形成及其矫正的方法(1)近视眼的病症: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因此来自于远处物体的光会聚成像在视网膜的方(填“前〞或“后〞),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3)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上。
;3.远视眼的特点、形成和矫正的方法(1)远视眼的病症: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2)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晶状体,折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因此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会聚成像在视网膜的方,所以看不清近处的物体;(3)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
4.眼镜的度数〔1〕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用表示,即。
(2)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乘100的值。
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
注意:凸透镜即远视镜片的度数是,凹透镜即近视镜片的度数是。
三、眼睛和眼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 了解眼镜的构造是处理本节问题的根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56章物理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 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
在水、玻璃中渐 (大、小)。
2、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第2节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 指的是 线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与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 点叫做 ,∠i 是 ,∠γ是 。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逆 的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第3节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 、虚像。
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作图步骤:①作垂线;②取等距离③画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选两只同样大小的蜡烛是研究像、物 ;尺用来探究像、物 。
(3)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大小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对应像物点连线与镜面 ,所成的是 像。
像物关于 对称。
第4节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标出折射“五要素”折射角r :是 光线与 的夹角。
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线两侧。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眼睛和眼镜》一等奖说课稿3篇
1、《眼睛和眼镜》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通过分析眼睛看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体验和领悟眼睛的成像原理,领会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
(4)、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5)、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6)、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二、教学方法本课教法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发展是主线,会学是目的”原则,采用了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结合,通过学生的互动、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设计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
图片上出示一幅美丽的眼睛图,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跟眼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今天的主题,其他问题给以鼓励。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4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5.4《眼睛和眼镜》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
它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3、教学重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应用的物理知识比较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了解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4、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学具:光具座、光屏、蜡烛、白纸、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
二、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观察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提出研究课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计划创设两种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景一、请大家闭上眼睛,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情景二、请戴眼镜的同学取下眼镜,告诉大家他的感受。
根据情景请同学们提出一个与眼睛有关的问题。
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总是正立、等大的, 所以眼中的晶状体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像
B.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具 有确定的焦距,所以眼睛对太远或太近的 物体都看不清楚
C. 患近视眼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 以应配戴远视眼镜
D. 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折光 能力太强
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 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 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改正方法, 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 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楚的像,则光屏 应该( C )
A. 保持不动
B. 向上移动
C. 向右移动
D. 向左移动
课堂小结
症状
成因
近 只能看清近处物 晶状体太厚或
学习内容二:视力特殊的原因及改正方法
1.近视眼及其改正
成因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远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改正
视网膜前 凹透镜
2.远视眼及其改正
成因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近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视网膜后
改正
凸透镜
乙 改正后
知识拓展
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 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 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 正常眼睛视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 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 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25cm左右。
视 体,看不清远处 眼球前后方向
眼 物体
上太长
成像 位置
视网膜前
远 只能看清远处物 晶状体太薄或
视 体,看不清近处 眼球前后方向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课题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单位授课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2.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材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性格、心理上都开始有所成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基础。
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前面已经学过,这为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形成了铺垫;另外照相机成像原理也已学过,而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看到美丽的世界的?为什么近视学生进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了的同学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课件4人教版
一倍焦距分实虚;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 虚像
小大 大
P F O F' P'
靠近焦点像增大,实像虚像都增大。
一倍焦距分实虚; 二倍焦距分大小。
3区
像 位 置
1
2
区
区
像
像
位
位
置
置
1区 P2区 F 3区 O F' P'
物远像近像也小,物近像大像距大。
想一想?
照相机、投 影仪、放大镜分 别应用于凸透镜 哪种成像规律?
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
原理应用于 ( B )
A.照相机 B.投影机 C.放大镜 D.监控摄像头
5.如图所示,透过凸透镜看见正立、放大的烛焰
像。此成像原理应用于 A.照相机
(C )
B.投影机
C.放大镜
D.以上都不对
谢谢观看
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在一 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 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 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 调节凸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 近一些,同时使投影仪到屏 幕的距离远一些。
要使放大镜观察的图片更大一些, 应怎样使用放大镜?
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 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来工作的。要使 观察的图片更大一些,应 使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 的距离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且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 稍大一些。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 和2倍焦距之间,应用于照相机。
2.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距大于2倍焦距,应用于投影仪。 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 镜。
4.一倍焦距分像的虚实,二倍焦距分实像的大小;物距 减小时,实像和像距同时增大。二倍焦距成等大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老花镜的镜片是_凸__透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 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 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 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 数是_4_0_0_____度。
通常把_透__镜__焦__距__的__倒__数__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___1_/f__。
2、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_乘__1_0_0_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
的透镜焦度是__1__m_-_1 __,它的焦距是___1_m____。 3、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矫正方法的是 ______。(填序号)
4.如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 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 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凸__透__镜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 于矫正____远__视__眼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实验现象
一定焦距的凸透镜 (模拟正常眼)
凸度较大的凸透镜 (模拟近视眼)
凸度较大的凸透镜 前放置凹透镜
成因
矫正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长),成像于视网膜前方。
佩戴用凹透镜做 成的近视眼镜。
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实验现象
凸度较小的凸透镜 (模拟远视眼)
远点 近点 明视距离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
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新闻速递
2019年我国流行病调查显 示,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已超50%,高中生近视患病率 超80%。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也发现,中国的近视人数多达 6亿,将近中国人口数的一半。
4 、有+250 度、-200 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距分别是多少?近视眼配戴哪个?0.4 m Nhomakorabea0.5 m
-200度
讨论交流
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分析: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 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
讨论交流
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分析: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 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
巩固练习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常眼睛的调节
F
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
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F
F 知识回顾
F F F
正常眼睛的调节
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 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来 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正常眼睛的调节
近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 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来 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球的结构
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眼球的结构
相当于一个光屏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经过晶状体、角膜等组织的共同作用,会聚在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 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凸度较小的凸透镜 (视网膜位置没有清晰像)
凸度较小的凸透镜 前放置凹透镜
成因
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短),成像于视网膜后方。
佩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 视眼镜。(老花眼镜)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一一眼镜的度数,回答以下问题:。
1、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闭上眼睛,我们 什么都看不见。眼睛 是我们心灵的窗户, 他象一架照相机,不 断把五彩缤纷的世界 告诉我们。
到眼 物睛 体是 的如 呢何 ?看
阅读课本,完成自学指导。
(1)了解眼球的结构图,眼球好像一架_____照__相__机_____。 (2)眼睛中__角__膜____和__晶__状__体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凸__透__镜___,它把来自物 体的光会聚在视__网__膜__上__,形成物体的_倒__立__、__缩__小__、__实___像(填像的性质)。 (3)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薄___(折光能力比较__弱___, 焦距比较__长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 远处的物体。 (4)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__厚___(折光能力 比较__强___,焦距比较__短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