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中文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外文名: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国籍: 俄国出生地:俄国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出生日期: 1828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1910年11月20日 职业: 小说家,思想家 流派: 写实主义 受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叔本华 施影响: 甘地、马丁路德金,维特根斯坦作品总结《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 《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应为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写于1916年)《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 《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跳水》《活尸》《蜡烛》《三个老头》短篇:《穷人》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

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关于列夫托尔斯泰(陈燊)】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19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分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俄罗斯作家、思想家,被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他的重要作品。

生平概述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

他在一个宽容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中长大,早年的教育对他的后来的作家之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他接受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并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接受了更加正规的教育。

尽管托尔斯泰在大学里学习法学,但他的热情很快转向文学。

他开始写小说和短篇故事,并逐渐获得了一些成功。

然而,这个时期的托尔斯泰仍然是一个自我怀疑、思考和探索的个体,他渴望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真实性。

1851年,托尔斯泰参军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这段经历对他的精神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他开始直面关于战争、人性和生命的基本问题。

从那时起,他的作品逐渐变得更加深思熟虑和关注社会问题。

托尔斯泰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个人的和精神的转变。

他试图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并在宗教和哲学的思考中找到答案。

他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探讨了这些主题,但他的思想始终围绕着个人的责任和真理的追求。

重要作品《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不同角色的生活和命运。

通过对人性和战争的深入分析,托尔斯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并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宽容。

《复活》《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具有启示性的小说,探讨了个人责任、悔恨和绝望的主题。

它讲述了一个富有的青年起诉的故事,他在与一个在农村受苦的妓女重新相遇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这部小说深入思考了道德和人道主义的重要性,并对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

列夫托尔斯泰概述

列夫托尔斯泰概述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 伟大的作家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 纠缠不清的树根……一 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 一样堆在额头上……你 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 密的须发……来源于他 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 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黝黑(yǒu hēi) 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 愚钝(yú dùn) 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 禁锢(jìn gù):束缚、限制. 轩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侏儒(zhū rú) 酒肆(jiǔ sì)
颔首低尾(hàn):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 的样子. 诚惶诚恐(huáng kǒng):惶恐不安. 无可置疑(zhì yí) 黯然失色(àn) 广袤无垠(mào yín):广阔无边.古代 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掌舵为 “袤”. 锃亮(zèng) 鬈(quán) 髯(rán)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处境苦难,不好处理. 炽热(chì rè) 粗制滥造(làn) 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 郁郁寡欢(guǎ) 鹤立鸡群(hè):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 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jīn):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 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复活》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 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 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 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 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 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 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对珠宝”指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 •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 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 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 展示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1-5自然段)刻画托尔斯泰外貌特征: 平庸丑陋——外表 二,(6-9自然段) 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 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精神
文章解读
第一部分
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须发 •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_________ 的特点。 •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 。 面部结构 面部 特征, •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______ 重点描写_______ 表情 。 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 • 第4段,写托尔斯泰___________________ •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 令拜访者失望 _______________。
对托尔斯泰的一些评价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墓志铭
------人生最后的休止符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 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 有的人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 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 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 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

本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本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作者名片
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创造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

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在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

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

“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

抗战期间分别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扬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译出版,而且根据原文翻译,不少名著都有几种不同的译本。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导读: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沉默 沉默一阵. 沉默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 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 个刚会爬……”桑娜沉默 沉默了。 沉默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 ),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 多年。 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安娜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复活 复活》 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 作。
穷人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想的吗?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闹着玩的吗? 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 是他来了? 的了 是他来了 不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 揍我一顿也好! 揍我一顿也好!”
时代背景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制一步步 地崩溃瓦解, 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 斗争日趋高涨, 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

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

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的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的介绍
列 夫
·

茨尔
威 格
斯 泰
列夫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 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 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 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 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 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 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 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 日后病逝,终年82岁。
1、全文在结构上主要 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 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 托尔斯泰的眼睛?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 外貌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 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 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 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了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是 时代的代言人。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不仅使语言形象生动,而且 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一部分从犀利的目光、眼睛蕴藏着丰 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以及赞美其目光 揭示其不幸的角度重点描写了托尔斯泰 犀利深邃的眼睛。这部分与外貌部分的 写法是否相同?请说明原因。
相同点: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前部分多用抑笔,后者 高度赞美,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 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期货实时行情 / 期货行情 ;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精选五篇)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精选五篇)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19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

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小说。

结婚后渡过了一段宁静、和谐的生活,但在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他的文艺观也发生转变,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

后来,他于1910年11月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第二篇:《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1.理念:贯彻深文浅教,长文短教的教育理念,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

2.教学方法:比较法、标题透视法、品读法 3.学法指导:品读法、比较法、圈点勾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文学的天空里,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明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无不让人敬仰佩服。

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劳动,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于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出生在离莫斯科不太远一个叫做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地主庄园里,父母亲都是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

虽然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亡故,但由于家资厚富,所以他的童年始终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的。

他在第一部中篇小说《童年·少年·青年》(1852—1856)里所描写的那个富裕舒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但不漂亮、天真善良而又喜欢自我分析、羞怯但好梦想的小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走上社会以前生活条件和个性特征的真实写照。

一八四四年托尔斯泰考进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一年后转法律系学习;在学期间,他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沙皇专制制度产生不满。

一八四七年他退学回家,在自己的领地上尝试改革,设法改善农民的处境。

农民和地主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得这位年轻伯爵的幻想归于破产。

从一八五一年起,他到高加索的沙皇军队中当下级军官,曾亲身参加过一八五四至一八五五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他在当时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就是这段经历的真实记录。

几年的军旅生活不仅使他进一步看到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和反动,而且为他以后在战争与和平》中能够如此生动、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

为了寻找俄国社会的出路,托尔斯泰在一八五七年和一八六0至一八六一年两度出国到欧洲旅行考察。

根据第一次出访的印象,他写了一篇日记体小说《琉森》(1857)。

小说通过资产阶级老爷太太们对一个流浪歌手冷酷无情的态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在“文明”的帷幕后面对金钱和地位的奴性崇拜。

作者从抽象的“永恒道德”观念出发,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和愤怒,以致完全否定了现代文明的进步意义。

一八六一年第二次从欧洲考察归国后,托尔斯泰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义基础上的。
“勿以暴力抗恶”“道பைடு நூலகம்自我完善”都
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 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 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 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2、军旅生活
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6年的 军旅生活为他创作《战争与和平》提供 了珍贵的素材。
1856年退伍后,继续回到庄园改革,又 一次失败。
3、出国寻找救世之术
1857-1861年托尔斯泰两度出国,寻找救世良药 未遂,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救治社会。 他办教育,亲自做地主和农民的调解员,从宗 教、哲学和伦理道德中探索俄国的出路,认为 宗法制农民代表道德的最高境界,贵族应该走 “平民化”道路。
《安娜· 卡列尼娜(1873-1877)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第二 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安娜· 卡列尼娜》 问世。 小说体现了托尔斯泰对现实矛盾和 理想生活的思考。
第三阶段(1880-1910) 《复活》
作家世界观发生激变后的创作,主要体 现为托尔斯泰主义。 代表作《复活》,通过忏悔贵族聂赫留 朵夫和被损害妇女玛丝洛娃的形象,表 现: 贵族阶级的堕落及其出路; 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救恕; 宗教意识;
三、思想观念
托尔斯泰一生思想矛盾重重,但与陀思妥耶 夫斯基略有不同,陀氏强烈关注人的内在冲 突,托尔斯泰更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 列宁这样评价: “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 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 产阶段革命到来前夕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又说他是“俄国革命 的一面镜子”。
4、对现实充满忧虑
60、70年代倾心创作了长篇小说《战争 与和平》( 1863-1869)和《安娜· 卡列 尼娜》(1873-1877 ),这是托尔斯泰 创作历程中的两座里程碑。 表现了作家对矛盾重重的俄国现实的思 考,对处在转型期的俄罗斯贵族命运的 担忧。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中篇小说《魔鬼》(1911)。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艺术探索的总结。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有力的一部著作,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1840年入喀山大学,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结识赫尔岑。

70年代未,人物众多、《克莱采奏鸣曲》(1891),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生活,为考察欧洲教育。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63590.htm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简介(1828~1910) 俄国作家。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 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和研究,同 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 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 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 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 而准确的。
没什么不合适
为什么 重点写他的 眼睛?
1.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对眼睛的描写,展现了托尔斯 泰的精神风貌。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刻画一个 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刻画他的眼 睛。”
1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2 在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画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体裁:散文
托尔斯泰(1828—1910)背景资料: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身名门贵族。自小酷爱文学 和哲学。在大学时代,他接触到 平民出身的同学。退学后,回到 庄园,他企图改善农民的生活, 为农民子弟兴办学。1851年,赴 高加索服军役。在各次战役中, 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 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 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 度。
犀利
qióng
尴尬
锃亮
jīn
炽热
àng
失调
黯然
càn
穹顶
粲然
盎然
hàn
mào yín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理解词义
滞留: 器宇: 停留不动。 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犀利: 藏污纳垢(g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 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 重的样子。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托尔斯泰是俄国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托尔斯泰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托尔斯泰资料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一岁半母亲便去世了,十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他是由家中的亲戚抚养成人的。

托尔斯泰1845年考入了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但因其中考试不及格,后转入了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但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托尔斯泰早年曾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后与兄长一起到高加索当兵,曾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但离开军队后又重投娱乐圈,嗜酒又好赌。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期开始创作,曾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与妻子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后,二人一同管理庄园,托尔斯泰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创作,这一时期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879年,托尔斯泰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之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进行社会改革,且否定了以前的作品,也正是因此导致家庭关系恶化,几次想离家出走。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秘密出走,途中患上肺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逝世。

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列夫·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其主要的内涵是对于现实的无情批判,对于现实世界,列夫·托尔斯泰本人是给予了赤裸裸地抨击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应该受到世界的压迫,同时也应该是寻求人世间的真正的价值,寻找人类的灵魂,而不应该是生活在欲望盛行的世界之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还认为人们要学会用博爱的精神去面对身边的一切,要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虔诚地忏悔以及赎罪。

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主义更像是一种宗教的思想教条,基本上是对于人们的道德之上的认可,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主义却又是难以实行的,因为人们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以说托尔斯泰主义只能存在于一个极其美好的世界领域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介绍

安娜
• 悲剧原因 • 1、时代转型期的困惑、追求。旧的传统观念、 伦理道德、家庭义务对妇女的束缚;新的生活 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对家庭的瓦解。 • 2、西方文化的冲击。表层的生活观念、生活 方式、追求享乐、追求自由、醉生梦死对俄国 社会风俗的影响非常大;而西方文化的深层底 蕴如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的影响却不容易。 • 3、上流社会的虚假伪善、肮脏腐朽、自私自 利、冷漠无情,对于爱情的狎戏玩弄态度;世 俗舆论对于人性的摧残扼杀。
人物形象分析比较
安娜与列文比较。 共同点:真诚,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意义,追求爱情 与人生的本质,探索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安娜的追求单一维系在爱情上,缺少更新、更高的追 求,空虚狭隘。 列文的追求多层次,一次次思考、探索、追求、迷惘、 痛苦、甚至经历了绝望,乃至想到自杀,但最终找到 了出路,不断追求、实验、改革,与农民交谈,和农 民一起劳动,对上流社会失望,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最终获得了较美满的爱情,拥有自己的事业,思想、 人格得到升华,基本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观点。
托尔斯泰及其作品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 列夫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文学史上几个天才作 家之一,他以卓越的创造,把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推向辉煌的高峰(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 斯泰),把俄国文学推向世界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没有一个人比他更配得上称天才。” 契珂夫称他为“众神之王”。 鲁迅“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人物形象分析(四)
四、卡列宁形象:最典型的官僚。冷漠理智,虚 伪功利,自私自利,官方应酬,权利竞争,以 获得勋章为荣耀。不懂得爱情与同情,缺少生 活情趣。愚蠢,懦弱,自以为是,优柔寡断。 安娜:“他不是人,而是一架机器,当他生气 的时候,简直是一架凶狠的机器。”“想得到 功名,想升官。”“乐于游泳在虚伪里,正像 鱼在水里游泳一样。”“八年来,他摧残了我 的生命,摧残了我身体内部的一切东西。” 当然,卡列宁也是真实丰满的,也有长处。 兄长柯兹尼雪夫:追求名利,讨论社会问题 ,脱离社 会现状,空洞无用,个人生活爱情不敢面对现实。一 些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普遍现象。 尼古拉 :年轻时急进,为了个人自由反抗社会,生活 极度贫困,肺结核,沦落底层。被上流社会抛弃。 奥勃朗斯基:没有思想,只有肉体,一味寻欢作乐, 自由自在,放荡不羁。不断变卖财产,以满足 奢侈需 求,预示着贵族必然堕落、灭亡的命运。性格开朗。 斯维亚日斯基:无法面对生活本质,无法正视列文的 质询,慌乱中带有隐隐的恐惧。 只有列文在认真的生活,执著的追求,深层的思考, 不断的超越,追求更高境界的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资料
托尔斯泰
中篇小说《魔鬼》。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艺术探索的总结。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有力的一部著作,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1840年入喀山大学,写成《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
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结识赫尔岑。

70年代未,人物众多、《克莱采奏鸣曲》,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生活,为考察欧洲教育。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80年代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家庭幸福》,典型形象鲜活饱满,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教育的果实》。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之中,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自传体小说童年》:
剧本《黑暗的势力》、《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之中,托尔斯泰再度出国。

1860~1861年。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

小说结构宏大;永恒的宗教真理&quot,只好呼吁人们按照&quot,“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少年》,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其成名作。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受到卢梭,会见普鲁东列夫·托尔斯泰,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出生于贵族家庭、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听狄更斯演讲、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参考资料:/view/
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
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