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世界遗产与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遗产与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 世 界 文 化遗 产 世 界 自然遗 产 核 心 竞 争 力 企 业 业 绩
“ 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一概念最早是 由P r a h a l a d 和H a m e l ( 1 9 9 0 )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 出的, 他们认 为企业发展取决于其独一无二 的资源 , 而企业可借助这些资源创造 出独特竞争优势 。 关 于如何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问题 , 国内文献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特 别是旅游企业如何在保护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的同时 , 确实有效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 这一 问题也 日益为社会关注。 为此 , 本文 以2 0 0 0 年 至2 0 0 8 年2 2 家旅游业 上市公司为样本 , 研究世界 文化与 自然遗产对旅游企业业绩 的影响 , 以期为旅游企业应该妥善保护世界文化 与 自然遗产 , 维 系和提高 自身核心竞争力 , 实现持续健康 发展提供参考。


文 献 综述
( 一) 国外文献 L a m和 Z h a n g ( 1 9 9 9 ) 认 为适 当 的人 力资 源战 略能促 使旅 游企业 在激 烈 的竞 争 中取胜 ; G r a t z e r和Wi n i w a r t e r ( 2 0 0 3 ) 认为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 ; F u l l e r 等( 2 0 0 7 ) 认为创新型组织 的建立有 助于显著 提高旅游 企业 的核心竞 争力 ; Wa l s h 等( 2 0 1 0 ) 认为创新 能力 能显 著提高小型旅游企业 的核心竞争能力 ; J e r a b 等( 2 o l 1 ) 认 为旅 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 业 战略的调整 、 关键员工能力 、 知识管理系统等等 。 综上所述 , 国内尚没有文献深入探讨旅游企业如何在保 护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的

中国文物遗产保护机构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中国文物遗产保护机构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中国文物遗产保护机构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效能,推动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八批7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2013-2018年中国文物藏品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8年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有所增加。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科技赋能。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让人们通过现代科技了解文物古建的前世今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保护的题中之义。

2013-2018年博物馆文物藏品数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全年全国文物事业费41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6.61亿元,增长9.7%;文物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18%,比重比上年增长0.01个百分点。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数量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9年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562个,比上年末减少402个。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18个,占33.3%;博物馆5132个,占48.6%。

年末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

2015-2019年中国博物馆机构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 2019年全国文物机构数量为10562个,在平稳加重。

在加强保护前提下对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就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相结合,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在加强保护前提下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2011-2019年全国文物机构数量走势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整理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目前在平稳的数量上,历史文物在经历腐蚀、风化等自然环境的侵蚀后保留至今,而现代社会的科技运用使得环境条件与过去相比有更大的不同,为了防止现存文物被进一步破坏,需要结合现代科技使用更为有效的物理方式和化学药剂对文物进行保存。

世界文化遗产名词解释

世界文化遗产名词解释

世界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当我们提及“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汇时,您可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古老而壮观的建筑、珍贵的文物或者独特的文化传统。

但究竟什么才是世界文化遗产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世界文化遗产,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评估和认定程序,被认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对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

比如,古老的建筑和建筑群。

像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等,它们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砖块的堆砌,而是承载着历史、艺术、建筑等多方面的价值。

通过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创造的。

还有历史城镇和街区。

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古城、中国的丽江古城等。

这些地方保留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社会生活形态。

走在这样的城镇和街区中,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能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

再者,文化景观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澳大利亚的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它不仅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还融合了当地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景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文化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类别。

比如希腊的雅典卫城遗址,见证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这些遗址虽然可能已经残缺不全,但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那么,为什么要保护和认定世界文化遗产呢?首先,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们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各具特色,它们展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当我们欣赏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时,能够打破文化隔阂,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和谐。

此外,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乡村和城镇》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乡村和城镇》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4 乡村和城镇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A.产业分布均衡B.产城融合加强C.空间结构单一D.居住功能弱化【答案】1.D 2.B【解析】1.由图可知,阶段I向阶段II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

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I,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

故选B。

【点睛】“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服务配套,达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匹配,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互融发展。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

完成下面小题。

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答案】3.D 4.A【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理 论 与 实证 依 据 。
的开发模 式 导致 景 区“ 化 ”, 三 即人 工 化 、 业 化 、 商 城 镇 化 , 景 区 的 自然美 学价 值 大为 降低 , 使 破坏 了资 源
高 品质 、 层 次 的精 神 文 化 功 能 和 社 会 公 益 性 质 。 高
如 峨眉 山万 年寺 和 金顶 索道 强 加 于 自然 景 观 , 为 成 审美 过程 中的视觉 污染 。其 次 是游 客大 量涌入 及不
优 化 控 制 理 论 推 导 出环 境 保 护 与 旅 游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可 能 性 , 过 相 应 政 策 调 节 , 境 质 量 与旅 游 业 发 展 之 间 可 以 达 通 环 到 总 体 或 局 部 最 优 水 平 , 府 收 取 的排 污 费对 旅 游 生 态 环 境 政
分 区 , 至把 核心 区调 整 为 实 验 区 , 兴 土木 , 重 甚 大 严
影 响 到景 区生 态 系统 和生物 多样 性 。 自然保 护区 的
[ 金 项 目 ] 研 究 受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课 题 ( 7 MZ 3 ) 助 。 基 本 0X 08 资
[ hss d a up s d b rn f m te N t nlSca T i t yw ssp o e yagat r h ai a oi u o o l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 增 长 , 国旅 游 业 也 快 速 我
发 展为 一个 初具 规 模 的独 立 产业 , 跻 身 于世 界旅 并 游 大 国 的行 列 : 入境 旅 游 者从 1 7 9 8年 的 1 0 9 8 .2万
游 活动 的 自然遗 产保 护 区 中 , 4 % 的保 护 区存 在 有 4
垃 圾公 害 ,2 出现水 污染 , l 1% 1 %有 噪声 污染 ,% 有 3 空 气污染 。此外 , 游 活 动对 生 态旅 游 资 源 造 成 旅 巨 大破坏 。一些旅 游 区 白行调 整 自然保 护 区的功 能

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市场的保护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福泉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市场的保护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福泉为例

定 《 保护世界文化和 自然遗产公约 》把文化遗产和 自然
遗 产 纳入 保 护 范 围 之后 ,2 0 年 通 过 《 护 非 物质 文 03 保 化 遗产 公约 》对 非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概 念 做 了界定 ,并要
求 各 国积 极行 动 起来 对本 国 的非物 质 文化遗 产进 行 清查 和 保护 。 在我 国 ,非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保护 受到 各级 政府 和 广 大 群众 的重 视 。政府 和各 部 门积极 开 展全 面 的非物 质 文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本 身 总结 了其 具 有 历 史 价 值 、 文 化 价
值 、精神 价值 、科 学价 值 、和 谐价 值 、审 美价值 和 教育
价值 ,认 为 非物质 文化 遗 产具 有独 特性 、活 态性 、传 承 性 、流 变性 、 民族性 、地 域性 和综 合性 ,指 出非物质 文
关 键 词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历 史文化 名城 ;旅 游 ;保 护
Absr t: I t n i l ae ilc lu a rt e i 1 i ds t ac n a g be m tra u tr lhe ag Salk n i ofp a tc r c ie,p ror a c f r sofe pr s i e f m n e, o m x e son, kno ldg nd w e ea s ls a d isr l td t l,r a ,c a t n c lu a ie h c i k l n t e ae oo s e l r fsa d u tr lst sw i h aet r houg r ps a nd vi ua s nt gi e m a e il htby g ou nd i i d l .I an bl t ra c t a rt g mph sz t tp ope t o e wi te s ls ul lhe a e e ur i a ie ha e l O bec r h t h k l, i e e re c ,s rta d t e c r ce s c smutb lt Cu t e i xp i n e pii n ha a tr t si a iiy. l h i i ur s te e snta t bu e o urs . ul a a t r e tae i l h s e i at l i r t ft im c t l fc o sp ner t n al O ur a p c so o e u im .Exp o epr tci n nd u i z ton o s e t fm d m t rs O l r oe to a tl a i i f it n i l ae a ul a rtg n t e t u s a k twh c n a g b e m t r lc t lhe a e i r tm r e i h i ur i h O i h sp i v i nfc c to l oe n ei g a gbl a ost esg i a eno ny t pr tct d h rt ei n i e i i n O a a nt c tr lh rtg ut lo t e pa da d a dt u s m ake. ulu a e a eb as O x n n rpi o r m i i r t K e or yw ds: i a nt ngi e m a e i lculur lhe ia bl t r a t a r t ge; hit rca ndc t a iy; t urs ; p o e to so l a ul i ur lct O im r t ci n

浅析文化历史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浅析文化历史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浅析文化历史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作者:缪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8期浅析文化历史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缪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产业的要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增加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从而促进该地区的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历史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关注区域经济的促进和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素质。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内蒙古;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079-031文化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广义上泛指人们从事一切与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的总称,它以精神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狭义上的文化资源是指对人们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的精神文化内容。

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性质可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历史资源;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可分为民族宗教和文化资源、地理和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发展角度分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非开发资源;此外,针对不同的地理,文化可分为世界文化历史资源、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源,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新的发展速度比一般的经济资源的速度、范围要大。

在一定条件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技术的进步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和历史资源的更新。

2区域经济发展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资本,技术,组织和管理。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要素,文化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加上其他因素的历史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但如果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世界遗产将成为世界的遗憾。

————于富业来自《时代教育》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盲目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盲目追求游客数量增加、盲目迎合游客娱乐需要等问题,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受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活动的损害,需要从管理体制、立法、咨询、监督、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坚持功能分区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且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对遗产地的保护造成了相当的压力。

鉴于现代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给被列为遗产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再说随着世界遗产地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开发商一味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 ,导致世界遗产周边土地利用出现诸多问题。

文章在介绍目前我国遗产地周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了世界遗产周边土地合理利用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愈加显现,遗产研究明显滞后于遗产实践发展需要。

该文综述了20年来我国世界遗产(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遗产旅游、遗产价值和景观特征、遗产管理和制度、遗产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遗产营销和形象传播、遗产法律和教育、遗产研究方法和遗产保护技术等。

研究进展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拓展提升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特征。

分析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经营管理体系研究是今后遗产研究的焦点,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方法。

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的问题。

建议减轻世界遗产地旅游压力: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直接管理;加快有关法律制定进程;做好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加强公众保护意识。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相关概念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人类历史上遗留的物质遗存,还包括一切与人类发展过程相关的知识、技术、习俗等无形文化资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还包括城镇或乡村的所有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产业遗产:指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遗存,他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文化景观:是人和自然共同的作品,是人与所在自然环境多样的互动,具有丰富的形式。

文化线路:是一种路上道路、水路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他自身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

它展示了人类迁徙和交流的特殊文化现象,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20世纪遗产:指产生于20世纪,年代不甚久远的建筑、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

1)原真性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监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

在保护过程中,尽量使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尽量少的改变,是历史保护的基本要求。

某些城市把重建仿古街、仿古建筑当做一种保护方式,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2)完整性原则历史遗存均与周围环境同时存在,我们往往只对主要的纪念性建筑进行保护,却忽视了对其原有环境的保护,削弱了文物古迹的价值3)永续性原则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永续发展强调城市建设的人性化,城市遗产保护更应立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并充分利用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的现有资源,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价值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意义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1)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记忆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文化记忆2)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宣传城市形象、维系乡土情结、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振兴地方经济的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魅力的城市都有着历史上形成的多彩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除了时代气息,更要有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有着重要意义4)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永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价值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民居建筑、院落装饰都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古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楹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

丽江古城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社会形态等遗产在一段时期内对纳西族的文化、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且至今依然发挥着其价值功能,其中部分遗产价值为人类己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着独特的历史见证。

丽江古城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丽江古城的建城理念打破营造自己的小环境、小庭院的布局,完美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为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提供了杰出范例,为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处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研究参考。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是伴随着纳西族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与纳西族特殊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代表着纳西族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纳西族语言、口头传诵和表述、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的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全面反映了纳西族和其它世居在丽江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

它在宗教冲突、文化冲突的现状下,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做出了典范,纳西族独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创造力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形成丽江古城多元文化价值的重要原因。

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传承与发展的影响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文化遗产的孕育之所,而文化遗产的存在又对地理环境有所依赖和塑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地理环境是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

文化遗产往往来源于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创造和实践,它们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例如,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中国北方地理环境中的辽阔平原和丘陵山脉密不可分。

长城的修建既因地势险要而需要防御功能,又因地理环境的水土条件而决定了建筑材料的选择。

因此,地理环境为文化遗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造条件。

其次,文化遗产对地理环境具有塑造和保护的作用。

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需要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改造。

例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人们在保护黄山自然景观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村落、古建筑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的文化元素。

这种有机结合既保护了地理环境,又传承和发展了文化遗产。

同样地,水利工程也是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例证。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就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地理环境,修建了纵横数千里的人工水道,既改善了流域的水利条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和社会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独特性为文化遗产赋予了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代表,在评估其价值时必然要考虑当地丰富的地理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这种地久天长、水墨画般的山水风光为文化遗产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也使得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和保护更为自觉和积极。

然而,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地理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变迁和消失可能带来的威胁。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理环境中孕育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讲解世界遗产演讲稿范文

讲解世界遗产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关于世界遗产的知识。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

接下来,我将从世界遗产的定义、分类、价值以及我国的世界遗产等方面,为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世界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人类创造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五类。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1.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城镇、考古遗址、历史园林等。

如我国的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世界自然遗产:包括自然景观、自然公园、地质公园等。

如我国的长白山、黄山、张家界等。

3.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自然价值的遗产。

如我国的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4. 文化景观: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景观。

如我国的茶马古道、江南水乡等。

5.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如我国的昆曲、端午节、二十四节气等。

三、世界遗产的价值1. 历史价值: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2. 文化价值:世界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特色。

3. 科学价值:世界遗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资源。

4. 经济价值:世界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繁荣。

5. 教育价值:世界遗产是生动的教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历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我国的世界遗产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截至2021年,共有55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二。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0项。

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

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

基本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历史城镇保护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城 镇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保护理论、保护实践、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然 而,尽管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成功案例屈指可数, 如法国的奥尔良、意大利的锡耶纳等。这些案例表明,有效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 的大力投入,还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基本内容
首先,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在于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 等方面的独特性。这座古城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 济、文化和宗教风貌。同时,平遥古城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如晋剧、剪 纸、泥塑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机会。
基本内容
然而,在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平遥古城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挑战。首 先,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和文物破坏问题逐渐凸显。大量游客的涌入 也给古城的基础设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此外,商业 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逐渐失 去原有风貌。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 研究方法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 究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实地调查 了解平遥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和保护措施;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平遥古城旅游 开发与保护的经验教训。
二、历史城镇保护的方法
4、合理开发: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开发可以相互促进。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 可以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平遥古城,通过制定合理的旅 游规划,实现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结论
三、结论

浅谈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

浅谈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
共 同义务 。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位 于 山西 省 中部 的平 遥古 城 , 是一 座具 有 2 7 0 0多
截至 2 0 1 2年 6月 2 9 E l ,中 国 已经 被 批 准 列 入 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2 . 2 5 平方公里的古城 区内: 城
《 世界遗产名录》 的文化和 自然遗产共 4 l 处, 数量位居 池 、 街道、 商铺 、 民居 、 寺庙宫观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
作 中, 要妥善处理好建设 与保护 、 发展与继承的关系, 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 在开发 中注意适度 , 在旅
游发 展 中考 虑人 性化 因素。 关键 词 文化遗 产保 护 原 真性 旅游热 平 遥
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悠久历史的载体 ,是一个 现 实 意义 。 民族文化的根基 , 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体 。 保护文化遗 产不仅是每个 国家 的重要职责 ,同时也是 国际社会的
2 . 规 划拆 建地段 的 建设如 何 “ 合理” 。
和独 特 性 的组成 部 分 。 当前 , 我 国城市 建 设 1 3新 月异 , 部门做 了大量 的工作 。1 9 9 8 年,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颁
城镇化高速发展 ,不断探讨 和完善我 国的历史文化遗 布了《 平遥古城保护条例》 , 随后平遥县据此编制了《 平
产保 护 与合 理开 发 利用 的管 理 制度 具 有重 要 的历 史 和 遥 古 城基 础设 施专 项 规划 》 《 平 遥 古城 环城 地 带修建 性
旅 游主要 街 面 的各 类商 铺 , 其装 1 0 0余 条 中小 街巷 进行 了硬 化改 造 ,并 完成 了古城 内 的冲击 力实在 是太 大 ! 主干街 道 的管线 人 地工 程 , 改变 了城 内各 种 网线 、 电线 修 清 一色 的檐 步装 隔 扇 , 原 来 的板 门 、 插 板 门消 失 了 , 杆如 蜘蛛 网密 布 的状况 ; 为 了保 持古 城 的原 汁原 味 , 当 而隔扇 的形 制也 越来 越南 方 化 。更谈 不上 老字 号 的招 地政 府有 序地 组织 具有 文 物古 建资 质 的 队伍 进行 逐年 牌 、 幌 子 了。 修缮 。原 来一 些 与古 城风 貌不 相协 调 的后期 建 筑和 临 时搭 建 被 拆 除 , 古 县衙 、 文庙 、 城 隍庙 、 清虚 观 、 日升 昌 地带 相继 得 到保护 , 原有 的历 史风 貌得 以恢 复 。

意大利传统村落遗产价值延续与更新策略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以世界文化遗产五渔村为例

意大利传统村落遗产价值延续与更新策略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以世界文化遗产五渔村为例

蒙 特 罗 索(Monterosso al Mare) 及 里 奥 马 焦 雷 村落的居民人口总数约 5000 人。
(Riomaggiore)五个村子组成的,沿着地中海海岸
1997 年, 五 渔 村 与 韦 内 雷 港(Porto Venere)
线而建,背靠亚平宁山脉,从地理环境上来讲,五 及沿海群岛一起,因为其优美的乡村环境和丰富的
3.1 政府主导的体系化制度发展阶段
形态的进一步完善。19 世纪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使得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意大利对于农业遗产的
五渔村再次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其村庄发展演变历 保护和研究开展的阶段较早,由政府主导的管理体
程符合历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受到其独特的外部 制也主要体现在其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面。
strategies by the Italian government and other official 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last part concludes
th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protection, activ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陡峭的山丘地形,而且还出于安全的考虑,以便居
民在遇到撒拉逊人袭击时能够及时逃脱。
76

村庄的形态也与当地的地形有机结合。例如五
城 镇
渔村之一的里奥马焦雷,位于五个村子的最南端,
建 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建在一个有河流经过的山谷中,因此得名。现在
这条河已经被村内的街道覆盖,在主要街道的下面 流淌。沿着这些街道前进,有许多台阶通向山顶的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篇一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及其重大。

在现代国际竞争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各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拆旧建新的趋势日益加快,各种古老的建筑物、遗址被现代化的机械夷为平地,各种文物被无情的摧毁。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文化遗产也被商业化的操作,把经济利润的最大限度的获得看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在许多旅游地,商家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过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这不但改变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更为严重的是给文化遗产带来极大的负担,常常遭至遗物的破坏,加快了遗存的损耗速度,缩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

这主要还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

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合理、正确的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又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但不管怎样分类,人类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 界 文化遗产地对 城镇旅游 经济发展 的影 响半
THE I AC ORL MP T OF W D HERI AGE SI ES ON L T T OC OURl ALT SM VEL DE OPM E NT


卢刘颖
霍 晓卫
ZHANG i ; U u ig HUO a we Je L Li y n ; Xi o i
布 达 拉 宫 、庐 山风 景 名胜 区 、颐 和 园 北 京 皇 家 园 林 天 坛 、 龙 门 石 窟 、开 平 碉 楼 及 村 落 五 台 山 、登封 ” 地 之 中障 历 史 古藩 和 杭 州 西 湖 文 化 天 ” 迹 一 薄赫赫 辩 和 善 景 观 。 研 究 范 围共 涉及 2个占 产 地 城 镇 ,涵 盖 了 遗 枘霈 一长 6 . j 凿 历 史 建 筑 群 古 城 、村 落 、 石 窟 山岳 和 考 古 遗
20 年 启 动 了 《 界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遗 产 地 经 济 09 世 发 展 研 究 》课 题 本 文 即 在 此 基 础 上 展 开 研 究 。
考 虑到入遗时 间的长度 、遗 产地城镇的规模可 比 性和相关数据搜集 的完整程度 本研究排除 了如 下遗 产地 :北京和沈 阳的明清皇宫 、长城 、拉萨
【 关键 词 】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地 ;城 镇 旅 游 ;经 济 发

ABSTRACT: n Ch n , o l I i a W rd Cul r lHe ia e t a rt g u
Si s a e c mm o l n g d b o a u h rt s t r o e n y ma a e y l c la t o i e . i I e ia y h rt g o s r a i n a d e o o i n v t bl e ia e c n e v to n c n m c a tv te e e a e y i wile f c s e i ly c i ii s g n r t d b t l fe te p c a l t r u h t u im h e e a c n mi e eo me t h o g o rs t e g n r l o o c d v l p n e o he l c lt ,be i a c t r t wn.W ih t e f t o a iy t iy o o t h i c e s g n mb ro ie itd i i a e o o c n r a i u e fS t s se Ch n , c n mi n l n a h e e n s f m u i o c l o c iv me t r o t rs o m fl a mmu i n o c nt a d y r g o a e a t c e c t n i n Ne e t e e s e i n h v t a t d mu h at to . v rh l s , r e t a o f rt e e o o i c iv me tc n r a h h th w a h c n m c a h e e n a e c i er g o i o c r mo g t e 3 x si g n t e i n i ab g c n e n a n h 2e it h s n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研究
析[ 1 5 1 .近年 来 随着 古村 落 旅游 的 不断 发展 , 面 对 古村 落旅 游发 展 过程 中存 在 着诸 多 问题 和 限 制性 因 素 . 如 旅
游容 量 过饱 和 、 过 度 商业 化 倾 向 、 旅 游开 发 与居 民 生活 的 矛盾 、 旅 游 开发 与 遗产 保 护 的冲 突 等[ 1 6 - 1 8 1 学 界对 古 村 落 进行 了 更深入 和更 全面 的研 究.目前 国内许 多学 者都 注 意到 了 目的地 旅 游商 业化 现 象 .并对 此提 出 了 相 关 看法 .1 9 9 4年 , 王 衍用在 《 中 国旅 游发 展 笔谈 中》 就 指 出 引景 空 间应避 免 商 业化【 ・ 9 1 ; 陈一 帆 、 范方 舟 指 出 了过 度 商业 化 的现 象[ 2 o . 2 - 】 : 保继刚 、 苏 晓波 对 历 史城 镇 周庄 、 云 南丽江 古城 研 究得 出在 没有 外 力介 入 的情 况 下, 旅游 商业 化 在历 史城 镇 的发 展 中 不可避 免阎; 李倩 等认 为商 业化 是 旅 游开 发 中 的必然 现 象 . 适度 商 业化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4 1 3 7 1 1 5 9 ) ;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社 科 重 点 项 目( 2 0 0 9 s k O 7 O z d ) 作者简介 : 周小凤 ( 1 9 8 9 一 ) , 女, 安 徽安 庆 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
控制古村落旅游商业化发展保护本土文化的原真性保持目的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旅游商业化被视为破坏目的地原本土历史文化原真性和阻碍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洪水猛兽
第 1 5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石 家 庄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0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教材课程

0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教材课程
复兴:阻止地区结构性与功能性衰退,改善与充实地区环境与功能设施,推动地区功能复
兴,提升地区功能发展活力。
可持续:追求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对地区传统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使传统功能的
延续与新功能的发展相协同。以地方居民能接受、地区发展有需求、功能增长显效益为准则, 营造地区居民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充分延续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地区社会经济与环 境发展的特色与可持续性。
一般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与景观系统的保护。
针对城镇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地区或局部系统,明确保护内容,划定范围,并提 出保护措施与要求-历史地段的保护。
街巷系统:明确传统街巷保护对象,系统性地提出保护要求; 城镇水系:明确传统水系现状、特色、价值,提出保护和局部
修复要求;
自然环境:研究自然环境与城镇发展间的关系,对具有重要历
同时,现代化进程不仅危及历史街区的乡村景观环境,而且直 接冲击古街区本身。“古朴不在”已是古街开发保护中面临的 共同危机。
历史街区不仅在建筑维护修缮、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现代化 时尚要素的作用过程,而且正逐渐丧失传统的古街生活景观, 形成“外壳尚存,内涵尽失”的空壳化现象。
乌镇
2.3.3旅游开发过程中“空心化”, 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体验
“空心化”就是把原先生活在历史街区中的 居民迁出,再对古街、古道、古建筑进行 修缮,派出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看 起来似乎是保存了古街,但却丧失了老百 姓生活其中,为历史街区营造的那份传统 意韵。
乌镇
2.3.4历史街区超负荷运营,不可修 复性破坏严重
随着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尤其是形成了 品牌效应的历史街区,越来越多的游客从 四面八方涌来,古街的旅游基础设施很难 满足如此巨大的旅游需求,游客很难体验 到他们理想当中的宁静、古朴、优雅、恬 淡的古街风貌,而代之以接踵的人群、充 斥的商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采取了在属地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管理的方式,所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遗产地所在的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地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备受关注。

如何全面、理性地把握这种效益对城镇的影响,是我国现有的3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更多潜在的遗产地城镇需要重视的课题。

本文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此进行系统讨论。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旅游,经济发展1我国遗产地旅游总体概况我国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6年,至2011年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全球第三。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32处,由于联合申遗和扩展项目申报等原因,涉及了全国超过40个城镇。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以下简称遗产地)规模普遍较大,在十几公顷到数万公顷不等,是城镇空间中的珍贵资源,也是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自1987年我国始有遗产地陆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余年来,随着遗产地知名度提高、交通条件和环境质量改善等客观原因,又适逢我国旅游业步入发展与深化阶段[1],从总体上看,各遗产地的游客量在入遗后都分别保持了攀升的态势。

为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遗产的重要影响,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经济发展研究》课题,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

考虑到入遗时间的长度、遗产地城镇的规模可比性和相关数据搜集的完整程度,本研究排除了如下遗产地: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长城、拉萨布达拉宫、庐山风景名胜区、颐和园北京皇家园林、天坛、龙门石窟、开平碉楼及村落、五台山、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研究范围共涉及26个遗产地城镇,涵盖了历史建筑群、古城、村落、石窟、山岳和考古遗址等多种遗产类型。

1.1遗产地游客量比较本研究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部门发放调查报表、查阅遗产地所在城镇地方年鉴及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以1990年起20年间全国各遗产地年度游客人数的最大值作为考察标准,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结果如下(表1):(1)遗产地年度游客量差异巨大。

研究范围内,“热门”的遗产地一年最多可吸引50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量;然而也有6个遗产地年度接待游客人数长期不足30万,甚至不如某些非世界遗产景点(如西安市碑林博物馆2009年接待游客人数为47万[2])。

当然该组数据无法反映我国世界遗产之最,研究范围外的北京明清皇宫(故宫博物院)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高达1182万人次[3],可见我国遗产地年度接待游客人数最大相差约40倍。

(2)入遗时间先后对游客量有一定影响。

年度游客接待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遗产地,绝大多数都是在2000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老牌”遗产地。

(3)同类型遗产游客量相仿。

如山岳、古城类遗产地的年度游客量在100万~300万人次之间;村落、石窟类遗产地的年度游客量多在50万~100万人次之间。

研究范围外的龙门石窟2009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了183万[4],相对较高。

1.2造成游客量差异的原因(1)旅游者的需求差异。

曾有旅游专家把旅游者分为冒险探索型(allocentric)和保守稳妥型(psychcentric)两类[5]。

其中“保守稳妥型”旅游者主要以度假娱乐为主而不是获取知识。

因此当世界文化遗产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需求方面存在差异。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遗产地类型与游客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对应关系。

其中山岳、古城类遗产地由于其空间规模大、流线组织相对自由、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年度游客量普遍较高;而在规模较小、休闲娱乐项目相对单一的村落、石窟类遗址的游客量略微次之;游客最少的遗产地多为考古学或人类学遗址,以及入遗时间较晚、知名度不高的皇家陵寝、王城等,这些遗产地目前以科普教育功能为主,难以提供符合大众游客普遍需求的休闲娱乐功能。

由此也可推测我国大众游客中“保守稳妥型”旅游者为大多数,“探索型”旅游者的比例偏小。

(2)遗产地可达性差异。

澳大利亚学者曾提出,“遗产地与大城市的距离”与“旅游效益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某种联系[6]。

本研究考察了遗产地到最近的大城市(地级城市中心,如火车站)的行车距离,对比后发现:游客最多的十个遗产地中,有80%与大城市的距离不超过60km。

武夷山风景区虽与最近的南平市中心相距159km,但附近有国际机场(距遗产地15公里)和区域性过境火车站(即京福线,车站距遗产地16km)作为补充,可达性大大提高。

而游客量最小的10个遗产地中,有70%与大城市的距离超过了70km。

由此可以推断遗产地的可达性也是影响年度接待游客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3)旅游季节性差异。

旅游淡季长度也是影响游客量总数的重要因素。

研究范围内,位于北纬40。

附近或以上北方地区的9处遗产地中,有2/3年度接待游客量在30万人次以下,其余也不足100万(十三陵除外)。

在这些遗产地中,敦煌莫高窟纵使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由于沙漠气候条件恶劣,每年旅游淡季长度将近半年(当年11月至来年3月),大部分航线停运,影响了海内外游客的到访。

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则由于名称中的“避暑”盛誉造成一定误导,冬季成为心理上的旅游淡季,游客量骤减。

2对我国遗产地城镇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认知为了恰当估计世界文化遗产地对所在城镇的社会经济影响,下文将“所在城镇”定义为遗产地直接管理部门所属的最小行政区范围,考察的人口规模尽量控制在100万以下,通常为县、县级市或地级市的某个市区。

2.1遗产地在城镇旅游中未必处于核心地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所在的44个城镇③中,仅有2个未曾列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强县)”名录。

可见大多数城镇具备良好的旅游环境。

为了解遗产地旅游在城镇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变化,本研究考察了遗产地旅游比重(即遗产地游客人数与所在城镇游客总人数的年度比值),结果如下:(1)遗产地旅游比重可能因成功入遗明显增加。

一部分城镇在申遗前,遗产地仅是当地众多旅游资源之一,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入遗后,遗产地知名度和美誉度骤然提升,吸引大量专程前来参观的游客,使得遗产地旅游比重也在短期内迅速增加。

这一类城镇的典型代表是福建永定县,该县入遗前5年遗产地旅游比重不足10%,而2008年入遗后迅速上升到近25%.然而此现象在20世纪80,90年代列入世界遗产的城镇中并不明显,这与我国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有关。

(2)随着入遗时间的增长,多数遗产地旅游比重逐步下降。

多数城镇的遗产地旅游比重变化趋势表明,在入遗初期,遗产地可能成为城镇旅游业的核心。

随着城镇知名度与日俱增,遗产地本身的游客绝对数量仍在增加,但遗产地旅游比重可能逐渐下降。

以泰山遗产地为例,在1987年泰山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之时,泰山旅游人数上升到了全市旅游人数的51%,达到历史极值,并在以后的7年内保持了约50%的水平。

随后,这一比重开始逐步下降,到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13.58%。

曲阜、平遥、黟县、昌平、苏州、大足、黄山等遗产地所在城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镇的整体旅游业受到遗产地的带动和发展,反映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量趋于稳定;其他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到达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城镇接待游客能力提升;在市域、镇域范围内形成丰富的旅游线路网和相关产业链。

(3)旅游业以遗产地为核心的城镇仅占少数。

目前,遗产地旅游比重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50%以上)的城镇仅有4个,占统计中有效案例总数的23.8%;而游客最多的十处遗产地中,仅有3个城镇将遗产作为核心旅游目的地。

由此可见,多数城镇已在遗产地的基础上开发周边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城镇和遗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而以遗产地为旅游业核心的城镇,多为旅游资源相对单一的县或县级市。

2.2多数遗产地城镇的旅游经济优势并不明显UNESCO世界遗产中心2008年总结世界遗产地发展带来的影响时指出,遗产地及所在城镇可能存在某种“波纹效应”:首先,遗产的价值足够获得世界遗产身份;其次,该身份促进旅游业发展;再者,旅游业促进遗产地所在城镇的整体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遗产身份本身并不足以刺激当地进行彻底的转变,地方当局必须尽可能地对该身份可能集聚的资本进行规划,并在相关产业链上进行恰当的投资[6]。

为了探究旅游业在遗产地城镇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本研究考察了1990—2009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所在城镇旅游收入与GDP的比值⑤,并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而各遗产地城镇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比值居高的城镇规模较小。

当城镇接待游客人数远远超过城镇人口,旅游收入与GDP的可比性逐渐凸显。

(2)半数以上城镇比值不足10%。

其中包含三种类型: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地级市,地处偏远、旅游相关设施较为落后的县,第二、第三产业趋于均衡发展的县级市。

(3)申遗前后比值可能变化显著。

从长期连续数据来看,部分城镇在世界遗产身份的带动下,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与GDP比值增幅明显,如丽江市、武夷山市、黟县、桓仁县、都江堰市、集安市等城镇,共同特点是以遗产地为核心、入遗前知名度不高。

3应以长远目光看待遗产地旅游经济效益在我国,“旅游目的地”几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代名词。

享誉国际的身份固然是一张“金字招牌”,可能直接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贸易和税收的增加,以及相关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活动的蓬勃开展,并产生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知名度和品牌效益,甚至为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出贡献。

然而如不注重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将会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旅游环境(游客容量)和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遗产地城镇的生态平衡进行监测,警惕“旅游恶性循环”的情况⑥出现。

3.1遗产地城镇的旅游环境生态不容忽视为了尽可能客观地衡量旅游业对遗产地所在城镇环境生态的影响,我们考察各城镇年度游客总人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接待游客人数/城镇年末户籍总人口数),以反映游客增长与城镇人口规模的关系。

(1)近半数城镇比值超过10。

研究范围内有11个城镇游客人数超过总人口10倍,且此中仅澳门、黄山和安阳为地级以上城市,其余小城镇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很可能已接近或超过合理极限。

(2)多数小城镇比值超过5。

在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偏弱的县级市及以下城镇中,研究范围内有9个城镇游客人数超过总人口数5倍。

其中平遥县从事与旅游业相关职业的人员多居住在县城内,若考察游客人数与县城非农人口数的比值,则已达到10倍以上。

(3)比值在入遗前后可能有显著变化。

包括黟县、桓仁县、新宾县、集安市、土楼三县等,均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城。

以黟县为例,比值由入遗前的不到5倍增长到如今的近4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