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一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西周()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社会等级森严C.冶铜业十分落后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练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 )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
2.察右边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
3.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答案】C。
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答案】A。
5.据《左转·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性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有( )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A.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B。
6.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 )A.国家大一统B.风水学成为主流C.天人合一D.皇权至上【答案】D。
7.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
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
“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
”这说明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想把才能卓越的少子季历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季历上有太伯、仲雍二兄,亶父深感为难。
后来,太伯和仲雍在荆蛮死去,季历最终得立。
该事例体现了( )A.禅让制的现实性B.宗法制的变通性C.世袭制的跨代性D.分封制的灵活性3.秦将岭南以南的桂阳县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划归岭南的象郡。
秦如此划分的目的是(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B.推动岭南地区经济开发C.便利地方政府施政管理D.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
此举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C.确保君主权利高度集中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5.《宋书·百官志》记载:郡守,秦官。
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汉景帝中二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诸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
据此可知( ) A.郡的设置最早出现于秦朝B.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和封国并行C.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D.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延续性6.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A.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B.管辖范围包括西藏、青海等地区C.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D.行使权力时受到“都省”的节制7.东汉尚书陈忠说,旧时“三公”地位高、权力大,百官崇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三公”虽有丞相之名,但实权在尚书手中,遇到大灾时,却又将之归罪“三公”,甚至罢免。
初中历史: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3重庆南开中学期末)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经过多年努力,终获成功。
他因此而被尊称为“大禹”,后接替舜成为联盟首领。
禹能够成为联盟首领得益于()A.世袭制B.推选制C.皇帝制D.禅让制2.【历史解释】(2023北京顺义期末)“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称。
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2022江苏泰州中考改编)“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作为周室的屏障。
”材料描述的是(H7102001)()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4.(2023陕西新城期中)西周时期,在周公主持下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
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推行分封制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5.(2023江苏徐州期中)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青铜铸造落后D.西周经济发展失衡6.【史料实证】(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改编)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
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C.中央集权D.皇帝独尊7.(2022河南中考)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
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材料评论的是() 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C.秦朝工程D.秦朝暴政8.(2023河南郑州九校联考)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 (2008•江苏•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B。
2. (2008•江苏•2)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
3.(2009•江苏•1)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答案:D。
4.(2009•江苏•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答案:A。
5.(2010•江苏•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
6.(2011•江苏•2)《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答案:A。
7.(2011•江苏•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答案:B。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拟演练)-普通用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拟演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2)汉初,高祖刘邦分封刘氏子弟为王,镇抚一方。
但随着诸侯王国逐渐强大,其与中央的离心力也随之加大,而一旦诸侯王自以为能与中央抗衡,便有可能铤而走险抢班夺权。
为此,汉武帝()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刺史2.(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5)“宋太宗又将节度使属下的支郡全部收归朝廷直辖,使节度使成为一州的长官,消除了节度使统治大片地区的局面。
以后又将节度使留在京城,而以朝官出任知州、知府,节度使终于成为虚衔”。
材料反映宋初统治者()A.放任武将擅权B.加强知州权力C.提高文官地位D.加强中央集权3.(2022·辽宁沈阳沈河区二模·2)文物承载着历史。
将下列文物序号与其所对应的时代特征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①西汉长信宫②北魏陶俑③清朝班禅金印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4.(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科技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5.(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2)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
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世袭制的出现B.禅让制的推行C.分封制的实行D.行省制度的确立6.(2023·湖北宜昌五峰五模·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亲自控制军队,削弱相权,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
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
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
”这里的封建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原因主要在于A.宰相的任期不断缩短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提高官员的素质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C.宋代的三司D.明代的内阁5.《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6.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7.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1.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个政治制度最早?答案:封建制度。
2. 西周时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答案:周天子和诸侯共同组成的周朝政权。
周天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3. 秦朝采用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郡县制度。
秦朝通过设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央政权更加统一、顺从。
4.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答案: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
5. 宋朝创立了哪个制度来选拔人才?答案:进士科举制度。
宋朝通过进士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选拔,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6. 元朝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答案:行省制度。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进行统治,将全国分为行省,由行省长官负责行政管理。
7. 明朝通过哪个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户口制度。
明朝通过户口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户籍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 清朝实行了哪个政治制度?答案:八旗制度。
清朝通过八旗制度,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划分为不同的旗号,维护统治秩序和统治等级。
9. 民国时期中国建立了哪个政府机构?答案:中华民国政府。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实行多党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制度。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是哪种政治制度?答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国家主权由人民群众行使,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演变,从封建制度到科举制度,再到行省制度和户口制度,每一种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塑造未来。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
5601.《孟子• 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 ,诸侯轩悬(三面悬挂) ,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 ,士特悬(单面悬挂)” ,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 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核心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基础达标】1.下表是现代史家对赵匡胤某次军事行动部署的研究资料选录。
据此可知A. 赵匡胤为决战契丹精心部署B. 赵匡胤为夺位谋划周密C. 宋太祖军事成功是顺应天意D. 宋太祖计划在河北定都【答案】B【解析】显德七年是公元960年,慕容延钊是陈桥兵变的重要任务,可知材料反映的军事行动是陈桥兵变,表格内容反映赵匡胤为夺位谋划周密,B正确;河北真定属于后周,不属于契丹,A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陈桥兵变,并非计划在河北定都,排除D。
2.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尊王”突出了华夏国家的主权理念与社会整合意识,周天子仍是华夏政治共同体最高权力的象征,“尊王”就是遵从西周的传统国家政治的有序化,“攘夷”突出了华夏民族的一种自觉的族别意识和自我认同,故A正确;BC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实质,排除;D表述绝对,错误。
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结合汉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百年学典】2015高中历史(广东专用)学业水平演练: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练一一、单项选择题Ⅰ1.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监察制2.(2013年陕西学业)《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又把子弟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由此可以看出西周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2013年海南学业)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举行了一套隆重的册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这表明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位世袭,皇权至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行同伦5.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是()A.刺史B.三公九卿C.行省D.三省六部6.(2013年6月山东学业)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描述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8.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二、单项选择题Ⅱ9.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孝廉,父别居”10.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B.唐朝皇帝的秘书机构C.清朝地方的自治机构D.宋朝朝廷的朝贡藩属11.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测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7.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堂练习】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是自己领地的收入,一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秦朝B.西周C.唐朝D.清朝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课后作业】一.单选题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2.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3.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5.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6.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7.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连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8.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9.《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联结政治关系的纽带10.近日,江苏丹阳葛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属吴国管辖。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可以佐证西周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1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4.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
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宗法制礼仪之地B.分封制儒学发源地C.分封制经济大省D.宗法制儒学发源地二.非选择题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
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7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
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3分)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堂练习】1.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战国兼并战争,诸侯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4.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6.《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课后作业】一.单选题1.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6、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三省六部制7.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8、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9、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0.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