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理解及应对的心得
宏观调控的理解及应对的心得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
它是对经济运行的全面指导和调控,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
在宏观调控中,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稳定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也是解决其他经济问题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有效需求,刺激消费,提高消费者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增加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稳定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价格监管,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打击价格垄断行为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公平交易。
再次,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政府应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政府还应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实现内需拉动。
政府还应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
同时,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推动外贸的稳定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在宏观调控中,我认为政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整合协调。
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利益相关方。
政府需要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政策方向和路径,统筹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避免政策的重叠和冲突,形成互为支撑的政策体系。
其次,注重因地制宜和差异化调控。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和结构,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稳定物价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下面列举了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一、货币政策调控1.利率调控: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资金供求和存贷款行为,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流动性,影响银行信贷规模。
二、财政政策调控1.增加财政支出: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2.减税或免税:通过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提高经济活力。
三、产业政策调控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鼓励和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的布局,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益;2.限制或淘汰非经济效益低的产业:通过限制或淘汰过剩产能、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区域政策调控1.区域差异化政策:采取不同的宏观政策来促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提高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城乡发展政策: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
五、就业政策调控1.就业优先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稳定性,减轻失业压力;2.职业培训政策: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六、金融政策调控1.风险防控政策: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金融创新政策: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业的和发展。
七、外贸政策调控1.外贸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关税、减免税收等方式,增加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度;2.贸易保护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利影响。
八、科技创新政策调控1.增加科研经费: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2.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九、环境保护政策调控1.排污减排政策:通过减少工业和能源行业的排污量,改善环境质量;2.资源节约利用政策:鼓励节约资源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什么是宏观调控
什么是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宏观调控的概念、原则、手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等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引导,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旨在通过调整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态,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并避免出现波动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宏观调控的原则1. 均衡性原则:宏观调控的首要原则是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经济各领域的均衡发展,防范和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状态出现。
2. 稳定性原则: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包括物价的稳定、就业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可持续性原则: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调控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确保经济发展长期而稳定。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调节经济影响力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通过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3. 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通过调整和引导投资行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等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4. 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周春云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内容(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其是国家采取各类手段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及控制,使得社会再生产能够协调发展的条件,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关键职能。
国家在采取宏观调控时,一般是通过政策、法律及计划等手段,来对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干预与调节,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良好事态发展。
在市场经济当中,商品及服务的供求关系,是受到价格等市场机制所影响的,经济增长时,会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停滞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对对社会资源及社会生产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而宏观调控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来对经济运作进行干涉,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可以适度增长,使产业结合能够合理调整,物价水平持续稳定,进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在应用时,一是国家采取各类经济政策与措施,通过对经济及社会方案等政策的制定,来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与挑战,对总量平衡进行控制,对货币及财政政策加以制定,对积累及消费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供求平衡,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对市场经济制度做到完善。
二是采取价格、税收等经济经济手段,来对国民收入实现分配与再分配,从而对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控。
三是通过对各项经济计划的编制,使资源配置发挥出有效作用,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情况下的不足。
二、宏观调控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手段(一)经济调控经济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一,作为国家调控行为,其可以依据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对经济管理实施把控,并可以将控制手段细化到工资、税收及信贷等各方面,并对货币有着直接的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出现经济问题的最直接调控手段。
例如,市场上所流行的一种商品,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有一定问题出现时,国家便会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来对该类商品实施价格调控。
正如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收成不高,难以对人们要求进行满足,这时,便会产生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从而造成农作物价格上升,长期以外,给人们的消费能力带来调整,这时,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会采取经济调控,或是对物价进行调节,或是对人们工资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国经济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宏 观 调 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2.宏观调控的客体是宏观经济 ❖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国民经济的
全局及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 的总量。它虽然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却是国民经济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重要部分。 ❖ 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个体或局部,是社会再生产的个量。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立的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的有机结合,对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宏观经济的协调 发展是微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 基础,只有组织好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的目标才能得以实 现。 ❖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就是对国民经济的全局及其重大经 济活动进行调控。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熨平“经济周期”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市场经济在其运行中具有周期性,只有当社会生产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了社会需
求时,经济过程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失衡和波动,造成经济资 源的浪费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调节虽然能自发地发挥作用并实现社会供给 与社会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但是,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恢复平衡,需要 经过较长时间的波动并伴有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这就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运用 各种手段熨平经济周期,以稳定经济。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4.我国具体国情决定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
市场还是一个发育不足的市场。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 金和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在这种 情况下,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要保证经济发 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
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控制经济总量。
宏观调控包含了多个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进行逐一解释:1. GDP(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的指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面貌的最基本指标,也是宏观调控的最核心目标之一。
2.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相对于基期的变化情况。
CPI是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一项指标,也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3. M2(广义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不同的货币形式(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的总和。
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4.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方式对整个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等方式实现调控。
5.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方式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6. 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市场机制自由决定价格,政府不干预市场的手段。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力量间协调分配资源。
7. 宏观经济调节:经济波动中,对经济进行规模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经济关系,达到既定目标。
总之,宏观调控是国家控制和规划整个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各项措施和政策都是有关联的,需要相互协调,形成系统性的宏观调控体系,以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需要规范,其各类手段需要法律保障,宏观调控法应运而生。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一体两翼”中的另一翼,我国《宪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概念:指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2、调整对象: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包括:(1)财税调控关系;(2)金融调控关系;(3)规划调整关系;(4)产业调控关系;(5)固定资产投资关系;(6)储备调控关系:特殊领域的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如粮食、棉花、外汇、土地、石油等(7)对外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1)是一种经济关系;(2)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间接调控为主;(3)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一方主体;(4)其实践已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1、纵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只有中央级次的国家机关才享有宏观调控权,地方是一种具体的执行权。
2、横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政府各宏观管理部门之间的配置。如中央人民政府拥有宏观调控权,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三、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宏观调控权行使主体的综合性和手段的综合性,宏观调控目的性决定了必须要设立一个综合协调制度来协调多个具体执行者的多种手段。 (一)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1、规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要相互协调。规划通常都是指导性的而没有法律的强制力,通常指明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2、设立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机制。
涉及到对综合的宏观调控权予以立法,制定宏观调控法的问题(发改委酝酿宏观调控立法。)
国家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
01 定义
03 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释义 04 原因
05 市场缺陷
07 实现手段
目录
06 主要目标 08 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 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 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 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信息导向、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 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1. 什么是宏观调控?在经济领域,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影响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并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2. 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必要性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失衡。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通过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才能调整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债务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入调节、公共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调控等。
通过加大或减少财政支出、税收制度改革等措施,来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3.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3.3 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开发、产业引导、项目扶持等手段,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调节当地经济结构的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政策举措,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调整。
3.4 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减免关税、扩大出口、促进进口等措施。
通过调整外贸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
4. 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和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可以提高国内投资、消费等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调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维护货币稳定;通过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外贸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
宏观调控的理解
宏观调控的理解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国家可以增加财政支出,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税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企业和居民贷款,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或者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来影响经济结构。
例如,国家可以鼓励发展新兴产业,限制或淘汰落后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宏观调控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的一种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通过财
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以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引导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运行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
1.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和财政
支出政策,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例如,减税降费、
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需求,或者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来抑制
通胀。
2.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和
信贷条件,以调节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例如,通过降低
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或者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
3.外汇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和外汇
储备的规模来影响国际收支和汇率水平。
4.区域政策:政府通过区域发展战略来促进区域均衡和经济
一体化。
这包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税收优惠
和就业创造等措施,以促进地区发展和消除区域差距。
5.产业政策:通过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政府可
以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减免税收、鼓励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来支持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
6.就业政策:政府通过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创造和提高就业
率。
这可能包括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培训和教育、推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措施。
7.市场监管和调查:政府可以通过市场监管和调查来防止垄
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市场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这些手段在结合使用时可以有效地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调控通胀、促进就业、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
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政策与民生保障
1 2
社会政策
关注社会公平、公正和福利,通过制定和实施相 关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民生保障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教育、 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3
社会政策与民生保障的衔接
社会政策应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政策 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学的宏观调控
目录
• 宏观调控概述 • 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探索 • 科学的宏观调控策略 • 宏观调控的成效与影响 • 未来宏观调控的挑战与展望
01 宏观调控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经济的 稳定增长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的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或紧缩,保障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宏观调控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宏观调控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经常出现经济危机和波动。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两者应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经济体系,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 行。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
产业政策
针对特定产业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旨在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竞争力。
区域政策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 略和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融合
将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
02 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经济学基础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概念权威解读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
膨胀、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旨在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和社
会稳定。
首先,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这包括控制
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
通过调节货币供
应量、调整利率水平、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影响整个经
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目标。
其次,宏观调控还包括促进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
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提
高就业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
引导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来调整
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实现经济平衡、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预测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国家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
汇率政策与外汇管理
汇率政策
通过调整汇率制度、干预外汇市场等手 段,维护汇率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和投 资活动。
VS
外汇管理
通过实行外汇管制、管理外汇储备等手段 ,控制外汇供求平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04
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01
02
03
鼓励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 扶持等措施,促进高新技 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 产业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利率等。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政策
货币供应量政策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 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控制商业 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调节货币 供应量。
利率政策
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间市 场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进而调节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控制投资风险
国家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投资项 目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投资方向与重点领域政策
明确投资方向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明 确鼓励、限制和禁止的投资方向,引导社会 资金投向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的 领域。
确定重点领域
协调投资布局
国家统筹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 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协调投资布 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 竞争力。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 联合等方式,提高产业集 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经济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
经济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总量、结构和动态关系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宏观调控是国家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通过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持通货膨胀率和就业水平合理、外汇储备充裕、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综合措施。
二、宏观经济目标1. 经济增长目标: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持续地增长,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
2. 通货膨胀目标:控制通货膨胀率,保持物价稳定。
3. 就业目标: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率。
4.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赤字过大。
5.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通过制定和调整预算、税收、支出等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
3. 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4. 外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水平、管理外汇储备等手段,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5. 劳动力政策:通过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手段,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6. 消费政策:通过鼓励消费、调控消费税等手段,刺激总需求与增加经济增长速度。
四、经济增长和稳定1.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投资、消费、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测度:物质生产和国民收入等模型,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测度。
3. 稳定增长的调控策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五、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 通货膨胀的成因:货币供应过多、成本推动、需求推动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
2. 通货紧缩的成因:货币供应不足、成本上涨、需求不足等因素导致通货紧缩。
3. 调控通货膨胀的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
4. 调控通货紧缩的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手段,缓解通货紧缩。
宏观调控的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的名词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一种把握和调节,是指以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为支撑,运用货币、财政、外汇等政策手段,通过调节供给和需求,来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货币稳定性等目标的一种活动。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控制宏观经济活动的规模,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在当前经济结构以外实现经济目标。
政府的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经济的活动的一种方法。
财政支出方面,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加社会投入,支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方面,合理安排税收,提高税收的效果,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以减少在当前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政府经济负担。
外汇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发布和实施的一种对外汇市场运行影响国内经济的政策。
外汇政策可以控制和影响国内货币供应,支撑稳定国内物价水平,促进国际贸易,以及维护国家的财政和外汇稳定。
宏观调控也涉及社会服务投资,引导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投资。
党和政府把加大社会服务投资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经济的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不仅是政府实施的一项政策,也是一种社会规则。
如何有效运用宏观调控来守护国家经济,以保证国家财政健康发展,财税改革中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平衡,也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课题。
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把握好经济运行趋势,制定更加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技术支持,把经济财量以及社会学、预测、决策等学科的技术实现有效的干预;需要社会各方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社会认识,加强各政府部门、企业及民众合作,促进宏观政策实施,为宏观调控提供更好的支持。
宏观调控的持续完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减少不同的经济因素的冲击,平衡供求,调节经济走向;又可以改善社会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和引导整体经济运行的过程。
其目的是维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防止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发生。
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货币政策:通常由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投资、消费和流动性。
2. 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门和政府制定和实施。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水平和支出规模,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结构。
3. 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导投资方向等手段,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加强社会保护等措施,来促进就业稳定和劳动力供需的平衡。
5. 外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控制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际竞争力。
6. 地区发展政策:通过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等手段,来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权衡。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抑制通胀;而在经济增长过慢或出现衰退时,可以采取逆周期政策,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互动。
政府扮演着宏观经济调节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来实现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
宏观调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宏观调控的效果常常受到滞后性和非线性的影响,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外,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影响,因为国内经济往往与国际经济密切相关。
总之,宏观调控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工具,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名词解释
国家宏观调控的名词解释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
1.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活动,包括调整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和使用方向,调整税收政策和税率等。
2.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来影响经济活动,包括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水平等。
3. 产业政策:国家通过引导和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来调整经济结构,包括扶持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等。
4. 价格政策:国家通过干预和调节市场价格来影响经济活动,包括制定价格政策、调整价格形成机制等。
5. 土地政策:国家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和利用政策来影响房地产市场和经济活动,包括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土地用途和利用效率等。
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一、宏观调控的概念与意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经济总量、结构、价格、就业等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1.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2.财政政策: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状况和公共支出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3.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扶持重点产业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4.区域发展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组合,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三、宏观调控的实施方法1.定向调控:针对具体问题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刺激消费、扶持中小企业等。
2.数量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和价格水平。
3.价格调控:通过改变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引导市场行为,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4.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等手段,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四、宏观调控的影响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就业增长和社会公共利益等目标,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宏观调控的实践案例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包括减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就业。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
宏观调控的目标通常是维持物价稳定,提高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收入和支出改变经济活动的一种调控手段,它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变经济的供求状况、影响价格水平,以及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1、调整政府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调整税收结构、调整税率以及实施附加税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2、调整政府支出政府支出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政府控制经济活动,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内政支出、调整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实施公共投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政府支出的调整。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手段来调整经济的现金流,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标。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货币发行政策和定期利率政策等。
1、货币发行政策货币发行政策是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货币发行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经济的现金流,从而改变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状况。
2、定期利率政策定期利率政策是政府控制银行机构的贷款利率的政策,其目的是改变银行机构的贷款和存款的利息收入,从而促进银行的融资活动和调节经济的现金流。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它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提高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收入、支出和货币发行政策以及调整利率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法定义: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即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宏观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
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
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
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
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经济手段中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
为了实现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国家运用规划、经济政策和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宏观调控法正是调整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本章在释清概念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法的特征与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与功能、地位和体系进行了阐述。
作为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具有调整目标的宏观性与总体性、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与普遍性、调整方法的综合性与间接性、规范内容的政策性与易变性的特征,遵循统一协调原则、宏观效益原则、间接调控原则、依法调控原则等原则,调整规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等宏观经济关系。
作为一个内容庞杂、层次多级而又紧密联系的结构体系,宏观调控法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正逐渐成为经济法体系的新核心。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明确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结构体系。
1、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2、宏观调控法的调整范围3、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4、宏观调控法的地位5、宏观调控法的体系第一节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一、宏观调控法的含义宏观调控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
根据经济学的分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可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部分,与之相对应,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被分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微观经济学和研究资源利用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①]二者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保障着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宏观调控中的“宏观”,指的是宏观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总量、结构状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预算收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社会商品服务供给与需求、外贸进出口、外汇收支和资本的进出等各方面总量及其比例关系。
“调控”是指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宏观调控就是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即国家对整个国民总量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能否保持平衡,对国民经济的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如果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又会造成物价上涨,引起经济生活的动荡。
因而,要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努力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但在完全自由的市场上,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唯利性和市场的滞后性,总供给与总需求无法“自发地”实现。
这就需要国家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运行进行调节现控制,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如前所述,为了克服和矫正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国家(政府)开始介入经济生活,对经济活动施加干预。
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因干预不到位或干预错位而导致“政府失灵”。
为了克服“看不见的手”(“无形的手”)与“看得的手”(“有形的手”)存在的缺陷,规范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障。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之一,同样无法克服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所固有的局限性。
所以,为了规范宏观调控中相关主体的行为,维护宏观调控秩序,保障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及其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
这种法律就是宏观调控法。
所谓宏观调控法,就是指调整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部门经济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②]在理解宏观调控法的概念时,要区分注意实质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与形式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
[③]实质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是泛指一切调整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而不问其是以何种名称命名,也不问其是法律属性为何。
这种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既包括宏观调控单行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宏观调控内容的条款。
形式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主要是指宏观调控基本法,即统率和指导宏观调控法的“根本法”,对宏观调控法的立法宗旨、目标、基本原则以及机构设置和基本制度等内容作出规定,以统一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并使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协调一致和互相配合。
[④]如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美国的《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平衡增长法》等。
我国目前暂未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所以在理解宏观调控法时,我们更多地是指实质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征作为经济法的一个分支部门,宏观调控法具备了经济法的所有特征。
与市场规制法相比较而言,宏观调控法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1、调整目标的宏观性与总体性。
与市场规制法以微观主体的具体经济行为为基本目标不同,宏观调控法是以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为基本目标。
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方式之一,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社会经济的宏观结构和总体运行,所制定的措施也意在引导或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我国新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现了突出的宏观性和总体性特征。
2、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与普遍性。
广泛性是指宏观调控法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地区都进行着调整,而不是局限于个别领域、个别层次的具体经济关系。
宏观调控法通过对全国各个地区、市场活动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的结构与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与干预,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相对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而普遍性是指宏观调控措施适用于所有的经济主体,至于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或组织形式在所不问。
也就是说,宏观调控措施涉及了哪个产业,涉及了哪个环节,这个产业、这个环节上的所有相关主体都同等适用,一视同仁。
也正由于这种广泛性和普遍性,宏观调控法的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既包括国家计划、各种经济政策的法律规范,又包括各种调节手段运用的法律规范;既包括许多综合性或单项的立法,又包括众多的行政法规。
[⑤]3、调整方法的综合性与间接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宏观调控方法既体现了指导性方法和调节性方法的有机结合,还包括了多种具体手段并存与协调。
指导性是指法律规范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法律规定,为市场主体指明具体的行为方向和行为所能达到的范围;而调节性是指通过特定的法律制度鼓励或抑制市场主体的行为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宏观调控法主要以指导性调整方法引导市场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方向,以调节性方法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顺乎其方向,二者有机结合,成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
同时宏观调控法在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时,不仅要运用计划、税收、财政、金融等多种具体的手段,而且这些手段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上的合力,促使调控目标的实现。
[⑥]调整方法的间接性主要是指国家运用计划、税收、金融等间接手段,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去引导、鼓励、影响市场主体的具体经济行为,使其同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相衔接,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
4、规范内容的政策性与易变性。
宏观调控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深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灵魂,是宏观调控法的指南,是准宏观调控法。
[⑦]这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形势加以确定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