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6.3摘苹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6.3摘苹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7ff7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b.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6.3摘苹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苹果数量的概念2.能够正确地比较苹果的数量大小3.能够用拇指和食指估算苹果的数量4.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摘苹果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数量的概念2.比较数量大小3.估算数量4.摘苹果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摘苹果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拇指和食指估算苹果的数量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数量的苹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数量的概念•出示两组苹果图片,引导学生用口语比较不同组苹果的数量大小2. 学习新知•接着是估算苹果数量的学习,教师首先用拇指和食指对一组苹果进行估算,并让学生观察样板并模仿•学生自己动手拿出若干个苹果进行数量估算,并将自己的结果与样板进行比较,纠正错误•在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苹果数量多少个,这些苹果的数量是分别多少个,也就是不同组苹果之间数量大小的比较3. 摘苹果问题解决•对于摘苹果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组图片,理解问题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多摘”和“少摘”的概念,并从摘的苹果数量上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三组题目,并互相检查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五、作业布置•布置每位学生各自粘贴一组摘苹果问题图片,并在纸上回答问题•布置拍照,记录家中有几组以上的苹果,并用拇指和食指估算数量六、教学评价•在学习估算苹果数量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进行校正,纠正错误,引导正确•在解决摘苹果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答案也要进行校正,引导学生理解多摘和少摘的概念并加以区分七、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苹果数量和摘苹果问题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并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比较数量大小、估算数量、摘苹果问题解决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学习的内容。
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用实践来巩固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苹果(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摘苹果(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1a41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8.png)
摘苹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苹果的特点,掌握苹果的摘取方式。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摘苹果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掌握苹果摘取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苹果的特点。
2.学生掌握苹果的摘取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苹果的摘取技巧。
2.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四、教学准备1.苹果树若干。
2.苹果树下面的放篮子。
3.梯子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观察苹果树上的苹果,引导学生讨论:1.苹果的外观特点有哪些?2.苹果一般在哪个季节成熟?3.如何才能将苹果摘下来?2. 实验操作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棵苹果树。
2.给每个小组发放梯子和篮子,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苹果。
3.教师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梯子,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学生利用梯子和篮子进行实验,摘取苹果。
3. 实验总结1.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各种摘苹果的方法。
2.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体会,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在家附近的果园或公园观察苹果树,了解不同的苹果品种和生长特点,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2.思考为什么每个季节的苹果成熟时间都不一样?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苹果的特点,掌握了摘苹果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和总结,学生也提高了观察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过于着急,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并通过多次实验来掌握摘苹果的方法。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347050bceb19e8b9f6babd.png)
《摘苹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摘苹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详尽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欢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2:人口算6+97+862+827+265+432+602:竖式计算36+7二45+8二学生独立完成,算完说算理。
二、创境设疑,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幽美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学生可能会说估一估或算一算)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把38看成40, 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27看成20, 40+20二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
这样比较简单便当。
三、探究新知:1.验证估算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6fcc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c.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摘苹果》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摘苹果》。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2页。
这一页介绍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片和例题向学生展示了如何用加减法来计算摘苹果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黑板,学具包括练习本和苹果图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PPT上展示一幅摘苹果的图片,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摘苹果,并引导学生思考摘苹果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2. 讲解概念:我会用PPT和黑板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解释这些概念和方法。
3. 练习巩固:我会让学生们用练习本来练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并会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拓展:我会让学生们用苹果图片来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来解决摘苹果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一些例题和学生们练习的题目。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关系还有一定的困惑,因此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2 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2 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7ca6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e.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2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摘苹果的基本操作;2.记忆基本的数学术语,如“比、数、算式、等于”等;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学术语;2.学会摘苹果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内容1.数学术语的讲解和练习;2.摘苹果的基本操作的讲解和演示;3.小组活动:摘苹果游戏。
四、教学方法1.听讲讲解;2.讲解加操作演示;3.小组活动。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学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摘苹果’这个数学问题,你们有没有摘过苹果?”学生回应。
老师:“我们摘苹果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吗?”学生回应。
老师:“正确,‘比’就是用数字来表示两个或多个物品的关系,比如我们摘了5个苹果和3个梨子,5和3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5比3多’来表示。
”老师:“还有,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吗?”学生回答。
老师:“没错,‘数’就是指我们可以用数字、图形等形式来表示的东西。
”老师:“还有,你们知道什么是‘算式’吗?”学生回答。
老师:“完全正确,‘算式’是用来表示数学式子的。
”然后,老师会解释一下等于号表示什么。
第二步:核心教学1.数学术语的讲解和练习老师会在白板上写出“比、数、算式、等于”等数学术语,然后逐一解释它们。
然后,老师会做一些数学术语的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2.摘苹果的基本操作的讲解和演示老师将会把摘苹果的基本操作描述为一个算式:5 - 3 =?然后,老师会用苹果和梨子的示例,展示如何用这个算式来计算摘苹果的数量。
老师会通过这个算式和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数学术语来描述这个问题。
第三步:小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摘苹果问题,老师会分成若干组,每组4-5名学生。
然后,老师将向每个小组提供5-6个苹果和相应的“梨子”,让学生模拟摘苹果的过程。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自己的苹果数,并将它们计算到全班的总苹果数中。
老师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摘苹果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e48b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2.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摘苹果》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2节《摘苹果》。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图片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用加减法来表达图片中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用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画有不同的苹果数量,还有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还有计数棒和算术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上面有不同的苹果数量,然后我会问大家,这些图片中有多少个苹果?让大家用手指头来数一数。
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大家将这些卡片进行配对,比如,我会让大家找出两张写有4的卡片,然后让大家将这些卡片放在一起,表示有4个苹果。
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用加减法来解决,比如,我会问大家,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大家用加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片数字卡片苹果七、作业设计1. 如果有2个苹果,又来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2+3=52. 如果有5个苹果,又去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5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图片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图片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图片中展示了不同数量的苹果,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们看到数量的增减。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https://img.taocdn.com/s3/m/049c99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d.png)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摘苹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数数操作,根据题目要求将相应数量的苹果摘下来。
3.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和游戏中培养对数数和摘苹果操作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摘苹果物品、计数器、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几棵苹果树,然后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去摘过苹果呢?摘苹果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摘苹果,你们知道怎么摘苹果吗?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了解摘苹果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摘苹果的图片,然后解释一些相关的概念:•树上的苹果:苹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
•摘苹果的方法:拿着梯子,把苹果一个一个地摘下来。
•数字表达:用数字来表示摘下来的苹果数量,比如2颗、3颗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问学生是否理解了这些概念。
3. 讲解操作步骤教师给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1.确定题目: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数数苹果:数数树上的苹果,确保数对。
可以使用计数器辅助。
3.摘取苹果:根据题目要求,将相应数量的苹果摘下来。
4.记录答案:将摘下的苹果数量写在答题区域。
4. 进行练习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苹果、摘苹果、记录答案等操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和指导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5. 游戏环节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比如“摘苹果竞赛”。
规则如下:•学生分组,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为其加油助威。
•教师出题,代表们分别进行摘苹果操作。
•谁先完成任务,并记录正确答案的数量,即为胜利。
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摘苹果的概念和操作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练习和游戏的形式,提高了数数和操作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7c9d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5.png)
3.解决问题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素养;
4.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对于新概念的引入,要更加细致和耐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理解。
2.丰富教学资源,使用更多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
3.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指导,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
4.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摘苹果》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孩子们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能够迅速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等,但也有一些孩子对这些概念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引入新概念时,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地引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进度。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孩子们对实物的触摸和观察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然而,我也发现,对于一些形状较为特殊的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球体,孩子们的识别仍然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比如动画、互动游戏等,来加深孩子们对这些图形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会通过实物比较和模型展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教室中的立体图形。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0e3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e.png)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摘苹果的数学概念及操作方法;2.能够运用数字、算术式子描述摘苹果的操作过程;3.能够解决简单的摘苹果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摘苹果的概念及操作方法;2.运用数字、算术式子描述摘苹果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难点1.解决简单的摘苹果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苹果树和成熟的苹果,引出摘苹果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摘苹果的快乐和乐趣。
2. 讲解1.了解摘苹果的概念:摘苹果是指从苹果树上取下苹果的行为;2.认识摘苹果的工具:手(握苹果桑梓),篮子(装摘下来的苹果);3.运用数字和算术式子描述摘苹果的操作过程:–如果有3个苹果,摘下1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如果有6个苹果,摘下2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如果有8个苹果,摘下3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3. 练习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完成以下题目:–甲树上有5个苹果,乙树上有3个苹果,摘下总共摘下了几个苹果?–丙树上有7个苹果,甲树上有9个苹果,摘下后一共剩下几个苹果?–乙树上有10个苹果,摘2个,还剩几个苹果?2.让学生上台讲解答案及解题过程,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4. 拓展1.让学生将摘苹果中的数字变换一下,例如:“如果有20个苹果,摘下3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小明家有4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10个苹果,他一共摘了8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摘苹果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及实用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点评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效果。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01b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2.png)
摘苹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概念
2.学生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合作取果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介绍
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数值的大小比较
第二部分:摘苹果
1.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站在苹果树两侧
2.教师在苹果树下放置一些苹果,每组苹果数量相同
3.每组学生轮流从苹果树上摘苹果,计算每个学生摘到的苹果数量,并记录下来
4.团队合作:两组学生进行苹果数量比较,谁摘到的苹果多,谁就取走苹果,最后各组平分自己取走的苹果
第三部分:数学问题解决
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3.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加减法概念
2.实现合作取果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2.学生能否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
1.通过每组苹果的数量比较,检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2.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将摘苹果的游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加减法的道理
2.通过选择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结
本教案让学生通过摘苹果游戏,掌握加减法的基础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同时,通过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c83a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b.png)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在数轴上标记数的位置,理解自然数在数轴上的排序关系。
2.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数轴及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数轴上数字的标志和排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难点:数轴上数字位置与大小的理解及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角色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们观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一群小朋友一起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问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视频感知身体的运动和数字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展示重要知识1.通过展示数轴、经典算术之类的教具,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排序关系。
2.通过数字练习,学生们能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练习新知识1.授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模拟竞赛的方式,竞选每组中最佳的人员,选出苹果并放在篮子里。
2.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关卡,通过顺序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结知识点1.老师设计互动游戏,对结束的比赛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次活动的关键知识点。
2.老师总结、强调错误操作的修正方法,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五、实施条件1.能够在课堂上使用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玩耍和合作的教具和道具。
2.能够在课堂上制定好游戏规则,要求学生遵守并保证游戏的顺畅。
六、教学评价1.通过每个环节的教学,检验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关键知识点。
2.学生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力以及每个队伍对应的结果表明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中,通过使用数轴和经典算术教具,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字之间的排序关系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精神,以及开展自学的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9a3b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3.png)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到苹果的基本特征和颜色;2.在玩游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摘苹果游戏:通过双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2.水果特征识别:让学生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和颜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游戏,达到游戏设计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1. 水果特征识别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和颜色;2.知识讲解:重点介绍苹果的特征和颜色;3.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或者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苹果的特征和颜色;4.确定环节:让学生分别写出苹果的基本特征和颜色。
2. 摘苹果游戏1.引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2.活动设计: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教师在中间放一些纸球做成苹果的样子,每次放4-5个苹果,学生想办法通过互相之间的传球将苹果全部传回自己的篮筐里,并通过计算每次的传球次数确定获胜者;3.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对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地发现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实物演示、互动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2.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的效果较好,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c866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e.png)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我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设计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平面图形”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区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2. 能够理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无角、方形四角相等等;3. 能够用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并能够描述图案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拼出不同的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通过课件,我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基本图形和图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2. 图形卡片:通过卡片,我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接触到不同的基本图形,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3. 彩笔和画纸: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拼出不同的图案。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摘苹果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接触到基本图形和图案;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和图形卡片,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如何用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拼出不同的图案;5.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们回顾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a3f9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1.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摘苹果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摘苹果》。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和实用的课程,通过这个主题,我希望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数数、计数和比较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中的第二章“数数小能手”,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数字110;2. 学会数数,能够从1数到20;3. 学会比较大小,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正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数字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苹果图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字和苹果的关系。
学生则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程,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苹果树,上面有10个苹果,我们想要知道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应该如何数数?”接着,我会讲解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让学生跟随我一起书写数字,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书写。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数数和比较的概念,例如:“如果我有2个苹果,你有3个苹果,我们应该如何比较我们的苹果数量?”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有10个苹果卡片,他们需要数一数每组有多少个苹果,并用比较符号<、>、=来比较各组苹果的数量。
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数字110和比较符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概念。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将会写上数字110,并用<、>、=符号来表示比较关系。
例如:1<2、3>2、4=4。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橙子,并记录下来每种水果的数量,然后用比较符号<、>、=来比较这些水果的数量。
答案: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可以给出一个示例答案:苹果3个,香蕉2个,橙子4个,所以苹果<香蕉<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摘苹果》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https://img.taocdn.com/s3/m/b81daa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2.png)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2摘苹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减法完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通过画图和分析问题,解决与摘苹果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教授以下内容:
1.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学习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摘苹果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对摘苹果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熟悉摘苹果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减法
1.通过老师出题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示例问题:小娜有 10 个苹果,她吃了 3 个,还剩下几个?
2.让学生自己出几道简单的减法题目,交给旁边的同学完成。
2. 学习摘苹果的问题
1.老师将一个摘苹果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示例问题:小明去果园摘苹果,他摘了 5 个,小华也去了,她摘了 3 个,果园里还剩下了 7 个苹果,果园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2.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3.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示例画图方法:画一个果园的图,将苹果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表示小明摘的苹果,一部分表示小华摘的苹果,一部分表示果园剩下的苹果。
然后标注出已知和未知的数量,通过减法运算求出未知数量。
4.让学生完成一些类似的摘苹果问题。
3. 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减法和摘苹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减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更好地解决问题。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交流,可以在黑板上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1(第三课时)《摘苹果(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1(第三课时)《摘苹果(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c402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e.png)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1(第三课时)《摘苹果(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1《摘苹果(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图片和例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需要进位的情况,并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需要进位的情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需要进位的原因,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苹果图片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准备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表格,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苹果树上的苹果,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苹果都摘下来,我们需要多少时间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两个苹果篮子,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15个苹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摘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 页
教学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只提供了“摘苹果”这一情境,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算,方法是什么,没有用法则一类的东西去制约学生,打破了“教材设计算法——教师示范算法——学生记忆算法——训练强化算法” 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列举了几种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自己支探寻、体会算法,通过自己的建构来学会计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学具准备:练习纸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摘苹果”主题图
淘气摘了17 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
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
师:同学们,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
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 17+40= 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 17看作20, 40+20= 60,装得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让学生尝试计算, 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 10+30= 40 7+8 = 15 40+15 = 55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 17+30= 47, 47+8= 55
方法四: 20+38= 58, 58-3 = 55
方法五: 20+40= 60, 60-5 = 55
方法六: 竖式计算
1 7
+ 3 8
5 5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3、比较方法。
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71页的“算一算,说一说。
”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完成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问题的联系,再独立做题。
4、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5、森林医生。
(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
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摘苹果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1 7
+ 3 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