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ba60f85727a5e9846a61b8.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住宅这一概念后,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亲近自然、更加环保。
自然通风可以使居住舒适度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使住宅内的环境温度更加适宜,最重要的是此种通风方式能够节约能源。
因此,对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方法及其应用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应用1自然通风的作用自然通风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动力,它既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也能有效降低建筑空调能耗,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通风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自然通风可有效实现被动式制冷效果。
在外界温度、湿度等非常低的时候,在无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自然通风可过滤室内潮湿污浊的空气,降低室内的热空气,达到令人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状态。
另一方面自然通风可为人们提供自然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没有足够的新鲜自然空气进入室内是导致目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关键原因,长时间使用空调,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引发了许多问题,而通过应用自然通风技术,在对室内环境进行通风清新空气时,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使用能源,减少污染,而且还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值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2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方法2.1通过热压来实现自然通风室内外空气产生的温差造成热压。
根据热力学原理,室内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特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烟囱效应”,也是导致建筑物上下温差不同的问题主要原因。
温差的存在导致建筑物内外密度差的出现,与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产生压力梯度。
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高,建筑物就会出现上面压力较大,下面压力较小的情况。
当这些部位存在通风口时,空气经过较低的孔口进入,从上部排出。
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低,气流反向流动。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be8ed301f69e3142329459.png)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各个方面所做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方面,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建筑能够满足在生活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满足,生态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人们的广泛认可。
就生态建筑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自然的环境,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同时设计以及绿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态建筑整体设计中,通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通风满足人们的要求,是生态建筑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
1、自然通风设计方式1.1通过风力实现通风设计在走过狭窄的弄堂时,所感受到的风力往往都会比宽阔的马路上所感受到的风力更大,在一些情况下这些风力还会对人的前行造成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压的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当中,能够对风力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风压差,来使得空气可以于封闭的室内实现循环的流动。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建筑中的风压适当,必须在适当的外部风的情况下来实现对风力的催动,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要对风力进行调节,应通过建筑的构造以及迎风墙修建的角度、位置来实现。
例如,在需要空气室内流通最快的情况下,可以对迎风墙与风的角度垂直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墙所受到的压力最大,并使得房屋角负压力最大,以此来实现最高风压。
1.2通过热力实现通风设计要想利用热力来完成对房屋的自然通风设计,就要确保外部环境满足其设计需要。
我们所常说的树荫底下好乘凉就是对植被的利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在建筑屋附近,可以种植大量的植被,以此来保障热压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在生态建筑中,在其附近种植大量的植被,能够使得建筑内、外部产生一定的热力差。
在热空气密度小而冷空气密度大的情况下,空气冷热不均就将造成热空气向房屋上方流动的现象,为了实现对循环热空气的排出,可以在房屋上设置一定的排风口,从而完成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e4563de0508763230121207.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一般认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的形成可以依靠天然动力和人为动力。
前者主要依靠风压与热压,后者主要是通过一些机械手段。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则可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建筑本身设计得到实现。
当然,这样的方式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比。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条件、实现、反思一、自然通风的形成条件1.1风压与热压:天然动力的自然通风在外部环境良好,污染较少的地区可以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我国大部分的炎热湿润地区都可以采取如是手段。
具体说来,当地的建筑设计可以采用较为轻便的墙体,窗户的设计要开阔通透,同时为了更好收集凉风,建筑可以考虑架空设计。
这样便可以通过风压使室内空气得到流通,同时也能够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具体说来,每当有风吹向建筑的时候,迎风面便会将风转化成能量的形式,使动力压变为静立压,从而使正压出现在迎风面上,从而建筑外部的大量空气便会进入建筑内部。
与之类似,建筑物的背风面或是侧面便会因为绕流作用而形成负压,这就使得进入建筑物的大量空气可以从建筑物中顺利流出。
这样,建筑物内的空间方可保持流动不断的状态,风压而成的自然通风便会得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外形与形式,自然风的物理状况和建筑物的位置及所在地的地理环境都会影响到风压的高低。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只有让自然风的吹向垂直于建筑的迎风面时,建筑物两侧的正负压才能够达到最大值。
和风压类似,热压效应也可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
顾名思义,热压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气温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形成与风压类似的空气流通。
在建筑物内部温度较高的时候,室内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从而可以形成上升运动。
如果在建筑物上部安置排风口,那么室内的空气便会依照所谓“烟囱”原理排出室外。
于此同时,排出空气留下的空间则可被从建筑下部进入室内的空气所补充,从而形成了空气在建筑内部的循环。
热压形成通风的强弱主要需要考虑建筑物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高度差异,以及室内外气温的差异。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4c011ead51f01dc281f1f7.png)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
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
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
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
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
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
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4f1094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0.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通过建筑设计实现的自然通风,不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室内环境条件,而且具有节约能源、造价低廉的特点。
介绍在建筑设计中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技术;探讨建筑布局、建筑平面、建筑剖面与建筑构件在实现建筑自然通风中的作用与方法。
一、自然通风的意义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造成的风来促使空气流动而开展的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的作用表达在两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
这意味着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气温,带走潮湿空气,并以气流降低皮肤温度,到达人体热舒适。
第二,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的卫生,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安康。
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是以建筑设计配合室外通风条件,提高室内有效风速,从而到达通风换气的目的。
如今,空调的使用,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也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重视。
在全球能源与资源短缺、环境严重破坏时,建筑师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二、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一)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若某个地区外部风环境良好,那么完全可以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的原理如下:由于建筑物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会使得气流受到阻碍,从而使得静压升高;而在建筑物的侧风面和背风面则会善生局部的涡流,这样静压就会降低。
如此一来,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便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而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室内外的空气实现了流通。
除此之外,根据努利流体原理,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这样便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这种通风方式尤其适用于大进深的建筑空间,其通风效果极佳。
(二)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55d361011ca300a6c39074.png)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通风问题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绿色建筑中通风问题的有关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说明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问题;研究一.前言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二.绿色建筑和自然通风的定义1.绿色建筑: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全寿命的周期之内,在资源上能够进行最大的节约,比如节地、节能、节水以及节材等,能减少污染,对环境进行保护,并能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谐平共生。
2.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是不是具备通风条件,将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具有通风条件的建筑内部,通过空气的流通以及气流对人体的影响,并通过对室内温度、气温以及内表面的温度,对人们的健康进行间接影响。
关于自然通风所产生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有3种功能,且功能不同:第一,热舒适通风。
皮肤如果过于潮湿,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这类通风可以对皮肤的不舒适起到改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散热;第二,健康通风。
这类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三,降温通风。
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可以对建筑构件进行降温。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开窗达到十分钟以上,就可以对室内空气换气一次,温度相差不大时,大约三十分钟左右会换气一次。
热压与风压是自然通风的最基础的条件,因此,为了实现通风,通常依靠三种方法:第一,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二,通过对风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三,通过对风压与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ea4e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摘要:影响建筑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风,自然通风是指使用热压空气压力等促进室内空气流动,不消耗能源情况下达到通风效果,是一种环保和节能的通风方式。
良好的通风可以为房间带来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前言:在建筑物中,通过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度的原始手段,一直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与环境学科相结合,打造宜居且节能高效的建筑,以节约能源并应对全球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通风设计原则1.风是由高气压场所到低气压场所的气流形成的,自然通风在风压作用下利用风压达到自然通风。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建筑物会阻挡和改变风的流向和速度,风速会降低,部分风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在建筑物的上风面会产生大气压以上的正压,建筑物的两侧和建筑物的后部空气流动会缩短气流截面,增加流速产生大气压以下的负压,如果在建筑物的立面打开窗户,则由于空气压降的存在而形成穿透风。
在设计建筑物时结合建筑物的朝向和风向,风速来确定窗户的开启角度与方式。
2.热压下的自然通风在室内和室外的不同温度下进行。
当室内和室外的形成温度差时,例如室内温度较高,会导致室内空气的对流和上升,相应地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排气孔。
室内热空气向外流出而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于空气流量增加空气变得稀薄,形成负压区,室外冷空气向下吸气形成在热压下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热压作用下受温度,排气孔高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正如排气孔高差高低一样,自然通风效果也更明显。
在许多情况下,热压通风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公共建筑的空间。
自然通风的效果,通常取决于建筑形体和空间关系,空气吸收效果更为明显。
3.自然通风机械是借用一些机械措施再利用风压、热压的一种自然通风手段,它主要用于一些建筑通风不良,通风不稳定的情况,单独使用自然通风,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可以采用机械通风,辅助通风相结合这种做法的原则,主要是利用机械冲击去除室内不良空气。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d4de25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d.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得以不断升级,建筑设计理念也不断革新。
近年来,“绿色建筑”成为一个关键词,建筑的生命周期成为了设计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中,自然通风成为了绿色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设计优化,使建筑内部得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新鲜空气和分散热量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一、自然通风的优点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使居住者得到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减少建筑的能耗,节约大量能源,降低建筑使用成本。
3. 增加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使其更加稳定、环保。
4. 增强建筑的居住体验,提高建筑的使用满意度。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建筑的方位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自然通风方案。
2.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情况,设计合适的自然通风系统。
3. 通过建筑立面的设计,实现通风隔离,避免冷气外泄导致热损失。
4. 通过设计合理的进、出风口,实现自然通风的畅通。
5.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备的设计,实现建筑内的空气循环和分散热量。
6. 通过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的结合,使建筑达到最佳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住宅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实现房间内的自然通风和室内空气污染的排放。
2. 商业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实现商业建筑内的空气循环和分散热量,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3. 工业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和空气处理设备的设计,控制工业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 教育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实现教育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和控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习环境质量。
5. 医疗建筑:通过精细的通风设计和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医院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安全和效率。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成为了绿色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cd49b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f.png)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研究【正文】一、现状分析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一种重要的设计策略,通过自然的气流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新鲜度,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关注自然通风的应用,并通过利用建筑的形态、朝向、材料和构造等来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
现有的建筑设计中,常见的自然通风策略包括单向通风、双向通风、穿墙式通风、山风效应等。
其中,单向通风是指通过建筑南北朝向、利用建筑造型和开口位置来实现建筑内外空气的流动换热;双向通风则是通过建筑东西朝向,使得自然气流可以两个方向穿过建筑,增加通风的效果;穿墙式通风是通过在建筑墙体上设置通风孔,实现建筑内外空气的交流;山风效应是指利用建筑周围的地形和风向来实现自然通风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气候特点对于自然通风策略的选择和应用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在建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建筑的自然通风策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再次,一些建筑在设计阶段并没有考虑到自然通风的因素,导致通风效果不佳,影响了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一些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并没有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关系,导致了建筑的通风效果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对于自然通风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并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很多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并没有考虑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缺乏整体的设计理念和策略。
再次,一些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无法实现设计的预期效果。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一些建筑设计师缺乏对于自然通风策略的创新和实践,导致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比较传统和保守。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增强自然通风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建立完善的自然通风技术体系和标准,推动自然通风策略的应用和发展。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建筑设计研究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建筑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32ff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e.png)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建筑设计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建筑行业也在探索更加环保节能的解决方案。
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建筑设计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新建筑和旧建筑的改造中。
本文将探讨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建筑设计研究,探讨其优势、应用和未来发展。
首先,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清新的室内空气。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布局和风窗的布置,可以实现自然风的引入和排出,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相比之下,传统的机械通风系统需要大量能源和维护成本,而自然通风则减少了电力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自然通风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设计建筑时,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通风孔,使瞬时窗扇变大,从而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新陈代谢。
这样,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调节,减少对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另外,自然通风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等,自然通风可以帮助烟气和有害气体迅速排出建筑,提高人们的逃生速度和安全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机械通风系统在停电或故障时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疏散和救援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自然通风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建筑的位置和气候条件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气候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如高温多湿或寒冷干燥地区,自然通风可能效果不佳。
其次,建筑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复杂的建筑形状和密闭的结构会阻碍气流的流动,从而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推动自然通风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
首先,需要开展更多的气象数据收集和建筑模拟实验,以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自然通风的性能和效果,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需要研发更加先进和智能化的自然通风设备,提高系统的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使其更加高效和可靠。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合作,将自然通风技术纳入到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潜力。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系统优化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系统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5853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8.png)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系统优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可持续建筑的需求增加,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系统被广泛运用,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消耗。
然而,如何对自然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系统优化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1. 了解建筑环境特点在自然通风系统优化中,首先要对建筑环境进行详尽的了解。
考察建筑所处位置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包括气温、湿度、气流等因素,以便针对性地设计自然通风系统。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利用通风塔和遮阳设施来增加空气流通,并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2. 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自然通风系统的优化需要依赖建筑结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
首先,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对通风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开设合理的窗户和门,选择玻璃帷幕墙等透气性好的材料,可以增加建筑的通风效果。
其次,设计师应该考虑建筑朝向和布局,以充分利用自然风的流动。
例如,在北半球,南向的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
3. 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不仅仅依赖于建筑结构,还需要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首先,通风口和通风道的位置和尺寸应该合理,并能够与外部气流自然对流。
其次,在通风系统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风扇来增加气流,特别是在气候条件不利于自然通风时。
此外,还可以设计可调节的通风设备,以根据季节和使用需求调整通风量。
4. 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系统可以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以进一步优化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光伏板来为通风系统供电,减少能源消耗。
另外,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来调节室内湿度,提高通风效果。
5. 预测和模拟为了更好地优化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系统,建筑师可以借助预测和模拟工具来评估和调整设计方案。
利用气象数据和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以预测不同方案下的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分布。
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1a0a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0.png)
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然而,目前在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就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当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概况自然通风设计是指通过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建筑布局、开窗形式、遮阳措施等手段使室内空气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性和节能性的需求增加,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2. 当代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的优势自然通风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空调和机械通风的依赖,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通风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
3. 当代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的应用现状目前,在一些当代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例如采用开放式设计、通风塔等手段来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
但在一些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并未得到充分考虑,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佳,能耗较高。
二、存在问题1. 建筑布局不合理一些当代建筑的布局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自然通风的利用,柱间距过大、建筑深度过深等问题导致室内空气流通效果不佳,影响了自然通风的效果。
2. 开窗设计不当在一些建筑中,开窗设计不合理,导致不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局部通风死角,影响室内通风效果。
3. 遮阳措施不足一些建筑在考虑自然通风设计时往往忽略了遮阳措施的重要性。
缺乏遮阳措施会导致建筑容易受到日晒影响,增加了室内空调的负荷,降低了自然通风设计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1. 合理布局建筑空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合理布局建筑空间,考虑柱间距、建筑深度等因素,以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提高自然通风效果。
2. 设计合理的开窗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开窗形式,设计合理的窗户位置和开启方式,确保能够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住宅建筑的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
![住宅建筑的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https://img.taocdn.com/s3/m/7229cc1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c.png)
住宅建筑的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质量。
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作为提升住宅品质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住宅建筑的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实现节能、环保、健康的目标。
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建筑。
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和谐共生,即建筑与自然环境、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共生。
在住宅建筑中,生态建筑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环保:生态建筑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采用合理的建筑形式、材料和构造方式,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建筑应尽可能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
3.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生态建筑应具备较强的功能性,能够满足居民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的居住需求。
同时,建筑空间应具有灵活性,可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调整。
4.健康与舒适:生态建筑应关注居民的健康与舒适,通过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方式,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自然通风的重要性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通过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自然通风对于住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能耗,还能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自然通风的优点如下:1.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通过自然通风,室内外的空气得以交换,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有害气体和异味得以排出,有利于居民的健康。
2.节能降耗:自然通风可以降低空调等机械通风设备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能耗。
3.提升居住舒适度: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流动,有利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在住宅建筑的设计实践中,生态建筑与自然通风的理念应贯穿始终。
建筑设计方案中的自然通风系统研究
![建筑设计方案中的自然通风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fc93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e.png)
建筑设计方案中的自然通风系统研究自然通风系统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通风系统在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研究与应用。
1. 自然通风系统介绍自然通风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然空气流动原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新鲜空气引入建筑室内,排出废气和热量的系统。
相较于机械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环保绿色等优势。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建筑自身的形状特点、气候特征和风向等因素,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2. 自然通风系统的研究意义自然通风系统在建筑设计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节能减排: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利用自然气流,降低机械通风所需的能源消耗,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2 提高室内环境:自然通风可以引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和湿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利于居民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可持续发展:自然通风系统的运行不依赖于机械设备,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3.1 建筑朝向和布局: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使得建筑物能够充分接受自然气流的有效供应。
同时,在建筑的布局设计中,要利用地形、周围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形成气流通道,增强通风效果。
3.2 通风口的设置:合理设置建筑通风口和出风口,使得新鲜空气能够自然进入室内,废气和热量能够顺畅排出。
3.3 控制室内环境:通过合理设计自然通风系统的开关和调节装置,实现室内环境的控制,满足不同季节、不同使用需求下的通风需求。
4. 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案例4.1 传统建筑中的应用: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例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采用庭院式布局,利用中庭和偏向布置窗户,形成自然通风的气流通道,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18634b2f46527d3250ce037.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自然通风设计会影响生态建筑的立面、造型,也受到生态建筑使用空间大小、内部空间划分的制约,同时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不仅要追求通风效果,还要兼顾采光、遮阳、安全等各项需求,通过设计整合提升生态建筑室内整体的环境品质。
本文主要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一、自然通风设计原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热、湿环境,维持居住的舒适度;其次在设计中强化自然通风特别是夏季夜间通风,带走围护结构及室内过多热量,改善居住热环境;最后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风策略,提高自然通风效能,以减少能耗设备的使用时间,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目的。
自然通风不消耗或消耗很少能源,无废弃物、污染物产生,此外良好的通风设计不仅改善居住舒适度,还提高居住环境的空气品质。
通过空气交换,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气、废气排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环境卫生、健康。
通过自然环境调节维持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减少能耗设备的使用频率,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建筑使用费用。
1.1运用风压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人们对于风压的定义,一般是在空气的流动时受到障碍物阻挡,进而产生一定的静压。
假设空气向建筑物的方向流动,受到阻碍后就会增强风面的静压,形成正压区,之后空气迎建筑物向上产生偏转,绕过建筑物,进而产生气流漩涡,使静压得到降低而产生负压差。
简单来说,就是在空气流向建筑物时,在建筑物的背风面与迎风面产生一定压力差,利用压力差形成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实现。
而利用风压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则需要建筑设计师考虑到风向、建筑物形状、建筑物与风之间的夹角、建筑物的布局情况等方面。
1.2运用热压实现建筑物自然通风运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是根据两种效应原理:一是烟囱效应;二是漏斗效应。
首先是烟囱效应,即建筑物内设置烟囱,是使室内的雾状气体(烟)向室外排出,使室内空气的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就是按照这一原理,这主要是室内空气的不同密度,空气热涨冷缩,热空气会往上升而冷空气则下降,形成空气流动,达到自然通风。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d5bf513a300a6c30c229f46.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通风方式,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成为重要的通风空调技术,受到建筑节能和生态主义者的关注。
自然通风是一种被动式的通风降温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可有效改善建筑物的热环境,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对常规空调系统的依赖,节约建筑物能耗,在当今社会潜力巨大。
但自然通风受到的制约因素多,如地理气候环境、建筑物周围的空气质量与噪声、建筑物的结构等,只有综合这些因素的合理设计与运行,才能确保自然通风的有效实现。
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原理、几种不同的自然通风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并举例说明了自然通风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形成机理随着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从而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
而如今全球能源紧缺,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把自然通风这一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通风形成机理1、在风压作用下形成自然通风风压是一些外部风环境良好的地方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国内大部分湿热地区,建筑都采用轻便的墙体,设置开阔的窗户,深远的挑檐,一般会架空建筑,以便通过更多的凉风。
之所以采取这样形式,主要是通过风压加快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优化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在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的情况下,便可在建筑的迎风面转换能量,动压力成为静压力,迎风面上则形成正压,使得该侧大量空气涌入建筑,另一方面建筑物侧面和背面在空气绕流的作用下而产生负压,使得建筑内空气从相应位置流出,使得空气流持续不断,形成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
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因素: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建筑物的形式、风速及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物相对于风向的方位。
通常来讲在空气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正立面中心处处于最大正压,屋角及屋脊处处于最大负压。
2、在热压作用下形成的自然通风作为形成建筑自然通风的一种手段,热压差是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也就是通常讲的“烟囱效应”。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3427c76294dd88d1d26b11.png)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作者:吴迪刘丹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1期[摘要]现在许多建筑采用自然通风技术,之所以大力推崇此项技术就是为了用其减弱强制性的机械通风,降低高能耗的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是一种生态节能环保健康的方式。
因此,呼吁建筑设计师们要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提高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中运用,来营造更适宜的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微循环系统。
本文对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D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237-01通风是建筑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通过高效的建筑设计,使建筑自然通风更为合理,实现减少能耗的目的。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应该通过建筑物的规划、构造设计等过程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来解决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1 自然通风的概述现阶段的风环境主要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机械通风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和设备来实现空气的流动,进而出现风现象。
而自然通风则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
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
该特点是建筑随层高增加而使上下之间温差加剧的主要原因,设计师也经常利用这一点,挖掘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
这种通风方法不但避免了机械运行带来的噪音污染和能源浪费,更是避免了室内污染和其他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因素。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自然通风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是当风吹向建筑物时,流动的空气会在建筑四周产生不同的效果,建筑的迎风面因空气受阻而产生正压,气流向上和两侧偏转产生局部涡流区,形成负压,室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从而实现空气流通。
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af2b023186bceb18e8bb3a.png)
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摘要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了响应并实践能源节约政策,有效满足现代建筑的发展需求,需要大力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并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在绿色建筑中实现自然通风设计,不仅能有效节约能源,还能为住户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居住环境。
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进行概述,并分析设计意义,之后深入研究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前言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源耗竭问题日渐突出,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在近年来受到建筑领域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在绿色建筑设計当中,合理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然通风设计,能够显著改善建筑空气质量,并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通风环境,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基于此,需要结合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相关理念,科学有效地在绿色建筑中实现自然通风设计。
1 绿色建筑当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概述自然通风技术能够有效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当中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利用空气的自然动态流动,在建筑内外利用大自然热力和风力实现自然风形成,满足身体对温度以及通风的需求,在建筑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降低机械设备使用和要求,通过自然通风达到机械设备使用同等状态,甚至比机械设备使用状态更加优化,以此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1]。
通过自然通风设计,能够通过环保且简单的操作达到通风目的,并对自然通风实现全面利用,只需要在室内和室外具有较大温差的时候进行开窗换气就可以。
2 绿色建筑实现自然通风设计的意义2.1 改善空气质量在绿色建筑中进行自然通风设计,能够显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对室内温度进行良好调节,有效降低空调使用率,对空调病实现全面控制。
在室内和室外温差相对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以此实现室内温度的全面降低,不仅能够避免消耗电源资源以及空调系统,还能对室内空气实现有效改善,在空气自然交流过程中达到能源的自然节约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4:58.11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吴凤贤1 王艳红2 [导读] 生态建筑是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学与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结合,得到的一种舒适宜居、节能高效的建筑,它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合理利用自然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能
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清新的居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
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
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
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
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
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
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
当空气绕过建筑物到达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时,由于局部涡流的存在导致背风面和侧风面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区。
由此,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量大,但通风稳定性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方气候、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
设计者要根据当地风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设计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
1.3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往往在实际工程中仅依靠单一的热压或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难以获得良好的建筑物整体通风效果。
通常在建筑物进深较小的情况中,多用风压进行室内通风,对于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用热压通风来达到通风的目的。
一般来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更为稳定,但风压作用时的通风量较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成的自然通风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就能获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否则可能会出现二者通风效果相互减弱的情况。
2 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
单纯的自然通风产生的风量很小,不能满足人们舒适性生活的需求,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是利用太阳能辐射加大空气流通时所需的温差,将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转化成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太阳能烟囱、特隆布墙和太阳能屋顶。
以太阳能烟囱为例,它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设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投资成本低等特点。
在烟囱上一般都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设备能够使烟囱上部的空气温度升高,增大与下部空气的温差,同时利用烟囱的抽吸作用强化自然通风,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在太阳能烟囱设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太阳能辐射强度、日照率等自然条件,注意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物整体的外观设计。
3 利用建筑构造实现自然通风的措施
3.1 合理设计窗型
建筑物的开窗尺寸、型式、开启方式以及窗墙面积比等,都对自然通风组织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当开窗宽度为开间宽度的30%~60%时,开窗面积为房间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
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应错开布置,这样会使气流流径更长,使室内气流均匀,通风效果好。
3.2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进行建筑布局时应考虑到建筑朝向、各独立建筑的间距以及组成的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等。
具体地说,在朝向上,应使各单体建筑的纵轴线垂直于建筑所在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以便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
另外,建筑布局时,应尽量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局,此种布局方法,有利于风斜向导入,风场分布较为合理,通风效果好。
同时,若建筑采用自由式布局时,应尽量使低矮的房屋布置在建筑群的夏季主风向上,高大建筑放置在低矮房屋的背面,这样布置,既能抵挡冬季风吹袭,又对夏季风形成了开口状态。
3.3 合理设计楼梯间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楼梯间常被用作拨风井,利用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
在该类建筑中,楼梯间外墙常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使建筑立面更加轻灵、美观,还可使阳光直射入楼梯间,加热其中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通过屋面处的排气窗排出,从而起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3.4 合理设计建筑屋顶
建筑物中的屋顶,是组成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部位。
屋顶不仅可以参与上述通风构造,对建筑进行自然通风,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实现对建筑的自然通风。
这种独立的屋顶通风构造,一般是在屋顶中设空气间层,由于空气热容远大于建筑材料的热容,所以,空气间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室内外热量的相互影响,另外空气间层还可以在热压及风压的作用下,使气流在间层中流动,将温度较高的间层气体带走,从而实现室内的温度及通风控制。
但是屋顶的通风效果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
例如目前屋顶通风道多是在屋面防水层上砌筑墩起,在墩起上搁置架空板形成的,这样一来,便会导致空气间层没有定向通风通道,当屋顶进风口不朝向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稳定时,容易形成紊流,影响风速,通风效果就差,另外,檐口遮挡住通风层也会使通风效果大打折扣。
结束语:
自然通风是建筑物通风环节的一项绿色低碳设计,在优化建筑物的通风功能,提升人们生活环境品质的同时,其本身所具有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者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中关于自然通风的各种影响因素,规范合理的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汀.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2)
[2]郭歌.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J].商业故事.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