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用典)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090482f49e3143323968937d.png)
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4、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诗 词 鉴 赏 的 基 础 知 识
(一) 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5、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之用典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之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c13ed2e7c8d376eeaeaa3120.png)
四、解答技巧
答题思路 : 叙(确认采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析(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评(指出采用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答题程式:这首诗或(某某)诗句采用了 (某某)表达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某某)思想感情, 突出表现了诗歌的(某某)主旨。
例说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用典, ,来表达 自己谪官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 解的苦闷。
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鉴赏
释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故事
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这种表现手法 的运用,能够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 富,表达生动含蓄,收到1.引前人之言之事,使己立论有根据。 2.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抒发的,故借典故的暗示, 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含蓄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志 趣追求. 3.品评古人事物,借古论今。 4.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 5.引发联想,意境创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6.可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可收到言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7.使文辞典雅,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 句)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 分析:用典。本词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 出感怀的。 。(反用,反 弹琵琶,对比鲜明)“生子 孙仲谋”一句虽 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b2f9a0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2.png)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在古代诗歌中,意象与用典是作为艺术手法的重要元素,既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又能传达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表达抽象概念或情感内涵的手法;而用典则是指借用典故或典型事物来映衬或突显诗歌主题的手法。
深入研究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不仅能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还能领悟到诗人的才情与艺术追求。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可以分为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两大类。
自然意象主要涵盖山水、花草、天空、动物等元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立志做出伟大事业的情感。
人文意象则借用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文化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思考与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遭遇相映衬,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古代诗歌中,用典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通过借用寓言、神话、历史事件等典故,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以此映照时代背景或塑造人物形象。
用典既能补充诗歌的意义,又能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了《木兰诗》中的典故来描绘女子的心声,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共鸣。
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一诗中,借用了庄子的话语“人生天地间,忍将何事苦”的典故,突显了人生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赋予了诗歌深厚的哲理性。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不仅仅限于此,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也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唐代的豪放派诗歌以自然景物为主要意象,反映了壮美的山水风光;宋代的诗歌则注重表达内心情感,意象多以家园、比喻和婉约的方式展现;元代的诗歌则往往借典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某种现实情感。
每个时期和诗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与欣赏古代诗歌的无尽可能。
总之,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用典是诗人通过巧妙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思想与情感转化为形象的艺术语言。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用典象征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用典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2bb17ce39b89680203d82529.png)
六、布置作业
•例4(2010年 全国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提问:本诗第三句采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六、布置作业
•例5(2010年 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 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 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俍使心伤。
提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程式:这首诗或(某某)诗句采用了 (某某)表达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某某)思想感情, 突出表现了诗歌的(某某)主旨。
五、课堂练习
•例2 (2010 北京卷)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堂练习
提问:本诗“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一 联采 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答:象征手法。这两句的表面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 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 在梧桐之上,象征社会上无德无才之辈占据高位, 有志之士遭受打压,怀才不遇。表达了作者对黑白 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对权贵当道、才能之 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诗歌鉴赏之用典
![诗歌鉴赏之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af85fb6cf01dc281e53af09f.png)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 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 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答案:①“却秦振英声”一句,赞扬鲁仲连的功 绩。(1分)“后世仰末照”形容其光芒能穿越 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1分)
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柳宗元《唐饶歌· 鼓吹曲》:“臣请执长缨, 智勇伏囚拘。”长缨,有投军报国,请命 出征之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烂柯:长久的远离家乡(世事变迁)之意。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指经世济时 的宏图大略。
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③对韦九山人隐逸山1林分、天性使然的崇敬。如今已
不是秦末乱世,韦九山人却选择了淡泊宁静的隐居
生活,这是一种高雅的境界;作者2分不嫌偏远地前去
拜访,并把韦九山人所在之地东溪草堂比作“仙源” ,也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敬佩之情。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用,率兵灭宋。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 多为陶制。饭牛:喂牛。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
诗歌鉴赏一(意象)
![诗歌鉴赏一(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9cadd0c4a7302768e99393b.png)
• 以景衬情 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 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 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 用意象颜色的浓淡 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 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 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 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 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 燕草如碧丝, 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就是用桑草之“ ”“绿 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 衬托想思情浓, ”“枝 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 ”“知 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 “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 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 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 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 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 江 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 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 )。当然 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 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 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 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 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象 )
诗歌意象的作用
• 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 》中的“枫叶 营造氛围( 并序>》中的“ 琵琶行 并序 荻花秋瑟瑟” 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 萧瑟、落寞的氛围) 萧瑟、落寞的氛围) •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 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 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 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 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 意象群, 意象组合 意象群 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 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 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 云暗雪山”即是) 云暗雪山”即是)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d55e1a0b4c2e3f572763f2.png)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 双关 反复 反语 互文等 记叙Fra bibliotek描写、议论、抒情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铁马秋风大散关。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观点、看法。
--王之涣《凉州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孤独冷寂
二、把握诗歌的不同分类
按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 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 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赠友 送别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 诗等等; 按诗歌的思想情感可分为:忧国 忧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 活杂感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慷慨悲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雄浑苍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恬淡自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雄浑壮观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悲壮苍凉
四、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古 诗 描写类 词 表 达 修辞方法 技 巧 表达
方式
表 现 手 法
抒情类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烘托、渲染、对比、衬托、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 (动作)描写、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铺陈 描写、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以小见大等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c62115e2bd960590c67767.png)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意象鉴赏诗歌古代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教案动物类意象篇一: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7.红豆——爱情、相思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无奈、圆满、缺憾,边愁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乡的代名词。
情。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21.丁香——愁思或情结洁、坚贞、坚强、顽强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之一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5.莲——爱的象征和哀愁。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6.梧桐——凄凉悲伤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愁乡思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之事联系在一起。
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惜生命信、消息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dda92e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8.png)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意象集锦
![诗歌意象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bd54ae427cd184254b353595.png)
诗歌意象集锦(一)自然万物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
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洞庭青草》)“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
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②历史存在。
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
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6205660cc22bcd127ff0cbc.png)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①。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指与人友好相处的动物。
(1)“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6分)▲▲▲.(1)(4分)该句通过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意象)(2分)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田野风景图(2分)。
(2)(6分)第一问: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二问:①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由自在的白鹭沙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渔夫(隐者)生活的向往。
(2分)②对比。
通过“刎颈交”与“忘机友”、“万户侯”与“钓叟”的态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2分)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诗词鉴赏:古诗文中“海鸥”意象详解《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
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
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
海鸥本来是容易与人亲近的,但是,却因为人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与海鸥的关系。
古诗中写海鸥,多是写人的生活与水鸟相亲,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
但是,如果海鸥不与人亲近,那就表示与人产生了隔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作者自指,“争席”是用典:《庄子?杂篇?寓言》里记载,杨朱去见老子前,旅舍主人欢迎他,铺席请他坐下,其他客人给他让坐。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154fe02d276a201292e74.png)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一、赏析古诗用典艺术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
”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
诗歌鉴赏中诗歌意象的分类
![诗歌鉴赏中诗歌意象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ea15013cc17552707220871.png)
诗歌鉴赏中诗歌意象的分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下面列举了诗歌中常用诗歌意向,一些出自典故的意象要特别关注,因为涉及到表现手法里的用典。
(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品性高洁。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7.怀桔: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这种词要特别注意,一出现就要想到手法,这是用典)(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也是典故)4.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5.芳草: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7.菊花: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也是高洁、坚贞品格的象征。
9.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咏絮:谓女子咏雪。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https://img.taocdn.com/s3/m/43617ed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5a.png)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题】
1、“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思考题】 1、“寂寞东篱”与“世情儿女”有何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⑴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⑵,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⑶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 缸。 注:⑴、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曾在此建都。⑵、二江:宋代的江南 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⑶、东府:曾是东晋简文帝 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 【思考题】 1、这首诗运用主要了什么样的典故?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抒怀 (南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①,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②,病苏方悟影非蛇③。 浇肠竹叶④频生晕,照眼银釭⑤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⑥,不须杜宇唤归家。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常见用典意象解读
一、鸿雁、青鸟、双鲤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作了传书的信使。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eedddf4af45b307e971975e.png)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反复揣摩、体味,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意境的关键。
一、把握意象的“小”和“大”分析诗歌切忌空泛,要抓住其中“小”的典型细节,体会整体的形象和感情,即“大”的意义。
例如: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来表现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就很有力。
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商隐《隋宫》抓住“宫锦”,且只突出一点“裁”,至于种桑到织锦的过程全部省去,但“春风举国宫裁锦”,则杨广动用劳力之多已显现,“半作泥障半作帆”,其生活荒淫之极更昭然,杨广南游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能获得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要把握意象的“简”和“丰”诗歌的语言是概括的、简约的,而其内容是丰富的、多向的。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诗歌意象本身的内涵。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用典例说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用典例说](https://img.taocdn.com/s3/m/c91a31c558f5f61fb73666f6.png)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用典例说
一.草木类
1.梅花
特征——冲寒斗雪,迎寒早开, 玉骨冰肌,美丽脱俗, 孤高自赏
象征:①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 ②敢为人先、不畏权贵,身陷逆境而勇往直前为 理想拼搏的勇者; ③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 苍苍,荒凉破败,诗人抒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兵车行(节选) 唐.杜甫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生男不如生女,女孩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埋骨沙场, 随着自生自灭的野草,再无人过问。
二.动物类
1.大雁(鸿雁)特征——阵容壮观,雄姿勃勃,
春秋迁徙,鸿雁传书。
象征:①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壮士)
②寄寓诗人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游子、怀人) ③代指书信。
例1.“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 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 咏自己。 例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陆游《咏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 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 质,言浅而意深。
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 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 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例4. 《双调.水仙子.夜雨》——元.徐在思
古诗歌鉴赏意象解说及相关术语
![古诗歌鉴赏意象解说及相关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74becec0912a21615792904.png)
古诗歌鉴赏意象解说及相关术语常见诗歌意象解说第一类:自然意象类1.月(残月、明月、新月、玉兔、玉盘等):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思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2.夕阳(斜阳、落日、残阳、日暮):多流露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3.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烟、霜:多表示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5.风:春风――旷达、欢快,希望;东风――代表春天、美好之意;西风――惆怅,游子思归。
第二类:植物类1.杨柳:多传达离别、怀远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表示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3.松、菊、梅:多体现高洁、坚贞之志。
4.梧桐、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与哀愁。
第三类:动物类1.鸦、猿、蝉、杜鹃:多传达凄楚、哀婉之情。
2.鸳鸯、鹧鸪:多表示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3.其他:鱼――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鹰――刚劲自由。
4.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5.特殊意象:“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注: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隽永、新奇、优美、工丽、自然、奔放等。
诗歌鉴赏常用手法: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五、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
“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
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
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
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
”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1.情感色彩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满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
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
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2.指向和强度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
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是“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
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
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情味。
3.虚实相映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
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
“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
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看杜甫的《野老》: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
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
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从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
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
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4.动静结合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
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
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
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
“蟋蟀”这一意象在《诗经》里唱过,《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在西方的抒情诗中玫瑰象征爱情,也有了稳定的意义。
我们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