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及对策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设施建设、服务质量、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城市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也较为明显。
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三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导致农村地区服务水平较低;四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使得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政府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
要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需要政府、社会
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提供普惠性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提供普惠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享受这些
服务。
这意味着在资源分配上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确
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对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监督和管理。
例如,建立公共服务评估机制,对各地区
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均衡发展,确保每
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公共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从而
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
度和便捷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平等地获取公共服务信息和资源。
5.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6.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均等现象。
总的来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进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进关键信息项:1、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原则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领域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体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责任主体和分工政府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财政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资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金监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监督评估机制评估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原则111 目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消除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差距,确保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障城乡学生享有同等质量的教育机会。
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获得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居民共享公共服务的机会和福利。
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养老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首先,教育是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数量多、课程设置完善,教师队伍素质较高。
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技术,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其次,医疗是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
目前,城市医疗资源充足,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较高。
而在乡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院设施简陋、医疗技术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乡村医院,并提高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养老问题是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另一个方面。
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养老院数量多、服务设施齐全。
而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相对薄弱,养老院数量较少,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扶持和鼓励养老院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同时,可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养老服务。
最后,文化是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频繁,文化设施全面。
而在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活动较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丰富农村的文化活动,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
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而提供的服务,例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质量和水平应该是平等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旨在解决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缩小城乡、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服务差距,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相对平等、覆盖面广、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2.原则:(1)公平原则: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所有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2)区域均衡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应当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重点改善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服务条件。
(3)法治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坚持法治原则,依法规范服务提供与服务管理。
(4)效益原则:在保障服务均等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三、重点推进的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国家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制定细化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对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大倾斜力度。
2.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通过增加设施、提高设施水平,建设更多的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基础设施。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4.完善公共服务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程序,定期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纠正不平等现象。
5.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6.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资金的分配应当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重点支持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
7.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进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农村地区,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大致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
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在供给水平、质量和结构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诸多挑战。
那么,如何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呢?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短缺。
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其次,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因此,要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和需求特点,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乡镇卫生院、文化站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的共享和传递。
再者,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现有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如提高农村教师、医生等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人口密度和需求布局合理,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覆盖。
2. 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服
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水平的服务。
3. 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公平调配,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的
投入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合理。
4. 推广互联网+基本公共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覆盖面,并加强数字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障,特别是对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社区治理,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服务
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7.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
素质和能力,确保基础服务质量和效率。
8.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机制,对各项服务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1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环卫等)时所享有的权益和福利是相同的。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受到的质量、数量、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平等性。
本文将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人口多,服务资源更多,而农村人口少,服务资源匮乏,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而农村仍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3.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城市货币收入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往往偏低。
4.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学校数量偏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的大学更加完备,而农村则大多没有大学。
5.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而城市的大医院和专家资源相对丰富。
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力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2.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逐步减少城乡差异,让城乡人民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育设施,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5.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医疗卫生人才进入农村,以便增加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结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逐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缩小城乡差异,让城乡居民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政府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现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
同时,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以实现全民共享城市和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福利。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建议
个方面: 一是居 民: 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 二是居民享受
从最低标准的角度来界定的, 即人人都 享有不低于他人或
社会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3 【 刘明中认为,“ 一个 国家的公
公共服务 的结果均等” _ 。u 常修泽指出, 本公共服务均等 基
化的内涵包括全体公 民享有基 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 结
均等化
和谐社会
文章编号 : 0 3 0 7 2 1) 4 0 8 - 10 - 6 0(02 0- 09 4
文献标 识 码 : A
党 的 十六届 六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于 构建 社会
民无 论居 住在 哪 个 地 区 有平 等 享受 国家 最低 标准 的基 都 本 公共服 务的权 利 ” ②从标准化角度 进行界定 。 。 丁元竹 认
地 区
农村 4 .6 6 8 6. 26 4
6 .8 55
城市 O9 。 O 05 . O
OO .5
农村 06 . O 03 . 0
04 .5
城市 2. 07 4 l- 32 4
1.1 1 8
农村 1_ 89 8 l. 46 6
“ 基本 公共服 务均等 化的 含义是, 全体 民众不论 其地域 、 民 族、 别、 性 收入 及社会 地位 差 异如何 , 能 公平 可及地 获得 都 与经 济社 会发展 7-i 适 应、 果 大致 均 等 的基 本公共 服 gT H  ̄ , - . 结 务。 强调 的核心是 机会和 效 果的均 等, 所 而不是简 单的平均 化和 无差 异 化” 【 体 富、 强认 为,“ 等 的内容包括 两 。8 安 任 均
义务教育生 师 比( 本科及 义务教育生 均计算 机数 义务教育生 均图书藏 量 以上学历教 师数 ) ( 人) 台/ ( 人) 册/
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促进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三农”政策、城镇化推进、财政转移支付等,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然而,由于城乡差距较大和差异化需求的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不少困难。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就业与社保、文化和公共交通等方面,提出一些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增加农村学校的师资数量和质量,改善教育设施和硬件设备,提高乡村教育的教学水平。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农村学校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弥补城乡教育不平衡。
3. 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教育园区的建设。
组织农村小规模学校集中办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医疗1. 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设农村医院和卫生所,增加农村医生数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2. 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3.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就业与社保1.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农村劳动力社保保障。
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劳动者的权益。
3.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根据农村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的农村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文化1. 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增加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
2. 加强乡村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1. 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教师队伍素质更高,学校设施更好,教学设备更齐全,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较低,学生们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2. 医疗卫生方面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医院设备齐全,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设施不足,医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比较普遍。
3. 社会保障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相对薄弱,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障缺乏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4. 文化体育方面在文化体育方面,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丰富多样,便于居民日常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需求,而农村地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的文化体育需求难以满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差异化程度较大,城市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对不足,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公平待遇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高。
1. 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师资力量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均等化政策,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和亟待提高的农村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因此,本篇研究将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出解决对策。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目前,我国在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城乡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相对落后。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其次,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此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地区间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四是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支持;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三是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观点整理)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料汇集)一、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公共服务是指筹集和调动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这一基本方式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过程。
公共服务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范围中事关人们生存权和发展权最基本的公共需求。
“均等化”就其字面理解包含均衡、相等的意思,而均衡有着调节、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相等。
当然这里的相等,只能是大体相等,不可能绝对相等。
均等化的标准有三种:一是最低标准,即要保底。
一个国家的公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都有平等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二是平均标准。
即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应达到中等的平均水平。
三是相等的标准,即结果均等。
这三个标准并不完全矛盾,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首先是低水平的保底,然后提高到中等水平,最后的目标是实现结果的大致均等。
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推行的逐渐深入,社会各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尚无统一的共识。
李克强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大致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部分。
从我国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公共文化、基本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安全等服务类别,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公益性较强,政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主体责任。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满足公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服务类别。
如按比例划分,多数人的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提供,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互助来提供。
这既能为社会资本开辟更大的投资空间,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社会领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又能使政府腾出财力、集中精力,更好地履行保基本的职责。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等,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等,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等,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在住房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住房保障,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居住在安全、舒适的住房中。
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还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距,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弥补差距,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的倾斜,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医疗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社会保障协调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
在住房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住房保障机制,实现住房资源的共享和调剂,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住房保障,提高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三、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核心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医院数量、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居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突出。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普遍优于农村学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影响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3. 基础设施差距: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地区。
2. 经济原因: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财政收入较多,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3.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未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为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早已广为人知。
在中国,城乡差别已成为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
由于城市地区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城市居民可以更轻易地访问和获得卫生医疗、教育、环保等服务。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有着巨大的缺失和不足。
比如,医疗系统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等问题。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础设施是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必需。
可以适当增加农村政策投入,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推动基站建设、提高传输速度。
同时,农村道路网络、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要加大,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便捷。
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改革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目前,城乡居民医保政策仍存在许多问题,造成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很低、人均医疗费用高。
因此,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体系,有助于解决城乡之间医疗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在保证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服务基础上,加强卫生院建设、提高诊疗水平、改革医药采购流程等,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管理的手段,将社会医疗资源引入农村地区,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使人民能够享受到卫生医疗的共同福利。
三、加强教育教育是改变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之一。
教育公平是建立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依法实现义务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强师资培训等,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可以结合普及电子化学习的手段,降低传统教育和新兴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为农村地区提供跨越式、有利于增强社会车间进步及发展的教育资源和体验。
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缩小城乡差距,均衡提供公共服务需要人才配合。
此外,动员城市居民到农村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分享城市的现代化管理经验等等,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抚平城乡差异、加快城乡体系融合,都有着重要作用。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凸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亟待解决。
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覆盖面广,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低,覆盖面窄。
这种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大政府引导和监管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不公平、群众满意度低下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指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
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既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投入上相对不足。
2. 政策制度不健全:政策制度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政策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在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时面临较多困难。
3. 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部分地区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更好地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2. 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保障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例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教育投入制度等,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互通互联。
例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远程教育等平台,使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基本公共服务。
4.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城乡发展中,保障城乡居民依法享有公共服务的权益,使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存在一定的现状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其对策。
首先是教育领域。
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师的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地区。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落后。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善。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其次,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秀教育资源的引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次是医疗领域。
城乡医疗服务不均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城市医疗资源集中,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医生数量充足,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的互通共享,通过远程医疗、医疗团队下沉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最后是社会保障领域。
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城市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但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其次,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和共享,促进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但是,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就能够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通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和创新,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MPORARYECONOMICS【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接着阐述了城乡公共服务差别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确定了基调:包容性增长成为新的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
围绕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抓手,加速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围绕社会公平正义目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的经济社会转型期,赋予了更新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内涵。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它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新确立,预示着一个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淡化功利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发展阶段的到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作了全面的论述:“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体现了城乡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根本原则。
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公共权力得以体现的载体。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成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转变执政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的助推器。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实现社会公正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是提供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公平正义追求的是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的公平分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打破对农村居民政策性歧视,实现城乡居民处于相同的地位,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均等的权利,保障城乡居民利益公平分配的根本措施。
所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原则,转变执政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增强公权意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地运行机制,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有序化。
二、充分认识城乡公共服务差别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别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系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差别首先,城市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差别。
近年来城市内部群体成分渐趋复杂化,同城不同待遇的问题相当严重。
主要表现为有城市户籍和未取得城市户籍但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群之间的差别,目前在我国进入城市还未取得城市户籍的人口有1.64亿之多。
另外,城市中还存在大量短期居住的打工人口,这部分人以农村土地承包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农闲时期做非农工作,增加生活收入。
城市中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差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处在城市社会最底层,没有话语权,没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工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人群,保障制度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
如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一度成为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温总理还曾亲自为农民工讨要工资,这一举动表明国家对民生的关心。
在称赞国家领导人关心民生精神的同时,社会在呼唤,时代在呼唤平等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制度。
农民工的其他合法权利问题诸如子女上学、工伤、医疗、社会保障问题等较之工资问题显得更加难以保障。
其次,城市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别。
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较大的城市以及中小城市间差距具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城市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在国家的地位不同,存在难以消除的差别。
所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定行政范围内的均等化,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上的均等化。
2、农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城市近郊区和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很容易得到城市公共服务网络的覆盖,如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文化教育、卫生、医经济生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及对策○杨洁辛灵(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9)34《当代经济》2012年12月(上)CONTEMPORARYECONOMICS疗的服务都较容易满足。
但在边远地区、山区等离城市较远的农村,由于公共财力有限,在基础设施和一些与空间有关的服务就很难达到城市水平。
此外,不同发达程度地区的农村之间公共服务差别就更加严重。
3、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和城市间的差别,它包含着上述多种层次的差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三、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才能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推进的过程。
这样不仅能够能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还可通过民主参与和制度规范,达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共识,实现政府供给和民众需求之间的均衡。
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要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形成的根源在于城乡之间长期隔离的政策,农民及进城的农民工在制度上没有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没有同等的机会。
制度的缺失是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面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卓有成效。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推进农民向城市转移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制度的缺失依然是制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化的主要障碍。
各地的探索,都是在试点层面上展开的,公共财政支出的标准和范围没有制度规范,社会保障的标准制定和调整没有制度的约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没有制度的依据,消除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没有制度的保障等等。
没有制度就相当于没有保障,因为没有制度,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就不可避免,行为主体没有依据可以遵循。
由此可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应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制度确立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同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让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有与其他社会群体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二是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行为通过科学的制度规范起来,把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落到实处,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有章可循。
2、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由于资源有限,基本公共服的满足需求的过程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通过规划让所有的城乡居民看到什么时间能够满足需求。
规划是对推进过程进行的科学安排,要通过专家反复论证,通过民众广泛的讨论,通过决策主体科学的程序确定下来,最后成为各级政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科学依据。
只有规划的科学和严格的执行才会使推进过程有序、高效和稳定的开展。
3、要坚持发展与公平并重的原则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之间实际享有的公共服务是均等的。
消除城乡差别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只有发展才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但是,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要通过各种工具、政策、法律确保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成果,并坚持向农村倾斜,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在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4、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要依据财权和事权对等原则,承担不同范围城乡服务均等化的义务和责任。
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全国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等财政工具,通过发行国债和贴息等金融工具,消除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做到低标准、全覆盖。
各级地方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在中央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的地方政策,增加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
在发挥各级政府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要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收益主体是农民,所以农民最有积极性,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的主动性。
其次,要调动企业主体的作用。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向乡镇投资,以企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
最后,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富裕起来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从事公益事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建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中来。
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才能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方针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注: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2028,河北省教育厅2012年重点项目SD123004。
)【参考文献】[1]韩淑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1).[2]韩学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J].商业时代,2009(34).[3]侯求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7(4).[4]彭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财政体制优化[J].财经问题研究,2010(2).(责任编辑:张琼芳)经济生活35《当代经济》2012年1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