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与管理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兴趣) 思考(问题) 发散(互动) 总结(根源)
数学课堂组织与管理
趣 ——学生想参与学习 问 ——深入课堂学习的动力 用 ——赋予课堂以魅力
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
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 分离的。
《新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 314页
趣
1. 生趣 2. 诱趣 3. 求趣
案例2:
魔术作为课的引入学生观察认真,注意力集中 到了老师这里有了想学习的冲动。你们能猜一猜 老师是怎样做的吗?而引出推理。
2、精心布疑——诱趣
老师应回归到学生的童真,去思考问题布置悬 念,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善于装 “傻”的老师,善于组织管理课堂。
案例3:
分数的再认识引入1+1=?学生见到这样的问 题,都以片哗然。此时,老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 学生回答还有很多。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可 老师说:“我的答案是1。”学生顿时安静下来, 用疑惑的眼神注视着老师。老师接着说我可以证 明我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开始了操作,学生得 到了启发。
案例8:
特级教师的课前气氛调动。 (华应龙、朱乐平)
案例9:
小括号的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 这个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这 样的设计。
27+36÷9 你 能 算 出 多 少个结果?试一试。
学生得出有31,7。两个 结果。谁对呢?
疑问——诱导
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抓住时机诱导学 生产生疑问。
案例10: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 方形和正方形模型。要求学生求出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周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各自拿出尺 子,用尺子逐段测量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 长,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了周长。在学生兴趣很 高的情况下,教师及时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一个 圆的模型,问学生能否测出其周长。有不少同学 信心百倍,认为能测量圆的周长,他们拿着尺子 依照测量出了圆的周长。此时,学生认为自己找 到了求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借机用自己的手臂在 空中旋转一周,画一个圆形出来。请测量出我画 出的圆的周长。学生因具体情境的刺激,产生一 种疑问。此时学生问,圆的周长究竟该怎么求呢?
3、引导操作——求趣
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 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会感觉学习数 学的快乐,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会有更加浓厚 的兴趣。
案例4:
老师在提出“同学们想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多少吗?”学生脱口而出“180度。”老师此时表 情迟疑了一下。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你能 想办法证明吗?学生有道“直接用量角器量。” 老师继续问不量有办法吗?学生顿时显得十分疑 惑。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操作证明。
问
问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 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 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 内在动力。
问——深入课堂学习的动力
1.情境——“想问”的土壤 2.互动——“敢问”的乐园 3.诱导——“疑问”的源泉 4.尊重——“爱问”的天空
想问——创设情境
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 识),从何而来——学生针对具体的现实 情境才能产生好奇求知的欲望。
中 国 著 名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____
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便比小孩还要小。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
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 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 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 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 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案例7:
据中国地震台测定,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04秒,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 。 学生问:是怎么确定在四川汶川的呢?
师:经度和纬度。 生:经度和纬度有什 么作用?
敢问——互动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 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 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完成某件事。师 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 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有了互动 的基础,学生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也就敢于发问。
第一阶段(0-5分钟),是学生的注意 力转移期。
第二阶段(6-20分钟),是学生的注意 力稳定期。学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上课 内容,这是一节课的黄金期,学生精神饱 满、情绪稳定,最适合安排核心的教学内 容。
第三阶段(21-35分钟),是学生的注意 力分散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和单一的 教学方式,已经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 劳,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应变化课 堂组织方式,采用新的互动来调节学生的 注意力,如小组活动、练习等。(可适当 引入竞争机制)
第四阶段(36-40分钟),是学生的注意 力反弹期。小高峰,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 会,很好地扩大和巩固前面的教学成果, 总结、根据知识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并为下次课打好基础。下课铃响后,教师 应当尽可能不要拖堂,拖堂的结果通常是 事与愿违的。
一首古诗的启示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堂是教师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教育 是生命健康的教育。我们课堂教学的 质量
就是生命,也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得有质量。 因此,我们教学的提升在课堂组织与管理 上。首先从课堂时间比例分配来谈。
课堂时间分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 发展水平和生理特点,有规律地对课堂时 间进行分配,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张驰相间、 高低参差的状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里, 注意力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生趣——设置悬念
开课引入 开课有精彩的导入,一堂课也就做出了
成功的第一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1:毫米与米的教学引入
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精美的盒 子,老师很神秘的将盒子放在讲桌上,什么也没 有说。此时,有学生问:“老师你盒子里装的什 么?”老师说:“你们猜一猜。”学生的注意力 全集中在了老师这里,十分希望老师揭晓答案。
案例5:
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操 作活动中你抛我猜,来体 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案例6:
同学们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你能求吗?
学生毫不犹豫得到回答不能,收一个条件。 师:追问如果将这个长方形剪去一个最大的长方形,请问剩
下的长方形周长能求吗?
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能和不能)。 师:我们为什么不动手画一画,比一比呢? 不一会有学生兴奋的叫道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