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套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五篇)
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 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基础和学*心理水*,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2.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人的视觉和听觉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
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1篇
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如下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
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案例导课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2、案例分析保罗。
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较杰出的代表。
保罗。
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较杰出的代表。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篇1: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能力方面: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讲授】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2、实验步骤及现象3、讨论⑴——⑷见教材P79。
⑸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⑹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4、实验结论5、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⑴在做该实验时让学生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⑵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⑶进行实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如H2O2的分解,20℃无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kJ以下。
(结合教材P80图讲解)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册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册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描述细胞的不同部分的作用。
1. 引导: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并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部分的结构。
4. 思考问题:询问学生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第二课:细胞的生物膜和运输目标: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生物膜的特点,了解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通过主动运输和袢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模拟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膜对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生物膜和运输的理解。
第三课:细胞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目标: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和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产物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检测细胞的呼吸产物,让学生了解呼吸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内能量转化的过程,并讨论其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课本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课本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课本教案(优秀6篇)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
新人教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优秀9篇)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通用11篇)
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优秀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
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4、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说课稿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构造及植物根、茎、叶构造等内容联络非常严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浸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浸透吸水的原理。
2、才能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才能和创造思维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浸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浸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展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刚分析^p 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过程。
问:刚刚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别分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别离。
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别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别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复原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13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3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优秀5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减数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
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情况标出。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即通过减数而非有丝。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之后继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根据有丝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减数次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高中生物教案(15篇)
高中生物教案(15篇)高中生物教案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学问的基础。
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试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试验为依托,进行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掌握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讨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讨论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究酶的本质。
这些资料告知我们,酶的讨论经受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
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一段科学进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看法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需品,比方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同学对酶的熟悉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一般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当让同学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和本质〔2〕掌握变量法的科学应用确立根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试验为依托,介绍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比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其次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教案示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生长的神秘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化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神秘。
2.教学过程说明(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
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化探究细胞结构的兴趣。
(2)老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
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简单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老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
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
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学问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细胞的功能。
老师进一步设疑:细胞有生命吗?并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
这时,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动动手”改为演示试验“利用高倍镜观察黑藻(或苦草)细胞的细胞质流淌”。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高中生物教案的写作思路。
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全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一、教学内容:
1.1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概念和意义
1.2 生物起源的假说和证据
1.3 生物的演化过程和进化论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目标:
2.1 掌握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2 了解生物起源的假说和证据
2.3 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和进化论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生物起源的假说和证据的掌握
3.2 生物的演化过程和进化论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4.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2 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进行生动教学
五、教学流程:
5.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学习:逐步讲解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生物起源的假说和证据5.3 巩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加深对生物演化过程和进化论的理解5.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5.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
6.1 完成课堂作业和习题
6.2 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和进化论的基本内容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加深他们对生物演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10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10篇)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精选篇1【学海导航】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基础整理】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扩散。
2.类型(1)自由扩散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2)协助扩散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二、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协助。
(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氧气、CO2、水、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踪训练】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优秀5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研究问题性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差异。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计划如下:一、教学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教学计划1.实验前教师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3)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时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2.制作装片过程中空隙时间的利用。
解离、漂洗、染色三个步骤中,都有一个等待时间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空隙时间。
建议讲解以下内容:洋葱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过程中氯化氢的作用;漂洗的目的及方法;分生区细胞与根尖其他区细胞的区别;高倍镜的使用方法等。
3.教给学生观察要领。
让学生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装片压得好的,根尖各个区清楚的,要找分生区,在该区范围内进行观察;装片压得根尖分区不清楚的,则找分生区的细胞观察。
4.增加演示实验。
学生自己制作的装片,由于某种原因,观察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准备五台示范镜,分别演示有丝分裂固定装片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五个不同时期,并在旁边画出示意图。
凡是自己制作的装片观察效果不好的学生,都可以观察讲台前的示范镜。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篇1知识目标: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过程: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
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找出规律。
那么,如何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呢?或者说通过什么方法来寻找规律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
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离定律
在生物地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地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地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地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地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地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地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9.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1dd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4.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地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地基因自由组合.
5.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6.自由组合定律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地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地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地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地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地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地个体之间地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地个体之间地相交方式.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双显(Y_R_)YyRR 2/16 9/16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yyrr 1/16 1/16绿皱
第一章 遗传因子地发现
考纲要求:分析孟德尔实验地科学方法,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隐性遗传因子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合子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地正交
YYrr 1/16
单显(Y_rr)YYRr 2/16 3/16黄皱
yyRR 1/16
单显(yyR_)yyRr 2/16 3/16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3.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地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地性状.
7.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地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地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地长毛和短毛;人地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地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地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地现象.
控制不同性状地遗传因子地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地成对地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地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地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地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或DD×Dd或DD×dd
三、杂交实验(二)
1.黄圆YYRR X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黄皱Y_rr:绿圆yyR_:绿皱yyrr亲组合
9:3:3:1重组合
2.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地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3:1
杂合子X杂合子
1:1
杂合子X隐性纯合子
1:0
纯合子X纯合子;纯合子X显性杂合子
1.
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地结合数
F2地基因型数
F2地表现型数
F2地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
(3+1)n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P(亲本)高茎DD X矮茎dd互交反交
F1(子一代)高茎Dd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DD:高茎Dd:矮茎dd
1:2:1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地一个. ④配子地结合是随机地.
4.验证测交(F1)Dd X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地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地,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8.杂合子和纯合子地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地关系
考纲要求:理解细胞地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过程以及受精作用,理解伴性遗传并能独立操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