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苏少版(全汇总版)
音乐《摇篮曲》教案
![音乐《摇篮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462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e.png)
音乐《摇篮曲》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摇篮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摇篮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介绍音乐《摇篮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音乐《摇篮曲》(15分钟)1. 分发乐谱或播放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音乐《摇篮曲》。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并讨论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音乐《摇篮曲》所传达的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四、音乐表演(20分钟)1. 分发乐器或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教授学生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音乐《摇篮曲》。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摇篮曲进行欣赏和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的需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要素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乐器演奏和音乐表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教案还提供了延伸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体验音乐。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小宝宝睡着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bdf6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7.png)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小宝宝睡着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摇篮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歌曲以温柔的旋律、简洁的歌词,描绘了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表达了亲人对宝宝的关爱和呵护。
歌曲篇幅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音符和节奏。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调和歌词,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调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准确演唱。
3.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优美动人的歌声示范演唱,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情感引导法:通过讲述、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游戏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摇篮、毛绒玩具等。
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引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
歌曲《摇篮曲》教案
![歌曲《摇篮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549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a.png)
歌曲《摇篮曲》教案歌曲《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 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理解教学重点: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教学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旋律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 演示法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演奏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技巧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 练习法欣赏法:让学生欣和表现方法。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情感等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5. 欣赏法赏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导入:播放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音乐吗?它给你讲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旋律等知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练习:让学生通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 练习过反复练习演唱、演奏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d1465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4.png)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温柔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描述了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表现了摇篮轻轻摇晃的感觉;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表现了小宝宝在梦中愉悦的心情。
整首歌曲富有感染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演唱和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但是,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掌握其基本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和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掌握其基本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动作示范,让学生感受和模仿,从而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d535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5.png)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
3. 通过学习摇篮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摇篮曲的定义与特点2. 摇篮曲的历史背景3. 摇篮曲的欣赏与分析4. 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5. 摇篮曲的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学会欣赏摇篮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2. 难点: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与教案2. 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3. 相关摇篮曲教材或歌曲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摇篮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的摇篮曲,引导学生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4. 演唱与演奏:教授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感受摇篮曲的魅力。
5. 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的表现。
3. 学生参与演唱、演奏和创作摇篮曲的积极性及表现。
4. 学生对摇篮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播放经典摇篮曲,让学生欣赏与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演唱、演奏和创作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摇篮曲的特点、欣赏和创作心得。
八、课程设置: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逐课时进行教学。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器材和相关教材。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 小宝宝睡着了》教案(定稿)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 小宝宝睡着了》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5891a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1.png)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温柔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述了小宝宝入睡的场景,表达了浓浓的母爱。
歌曲共有四句歌词,旋律简单,节奏舒缓,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优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优美。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唱出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音乐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指导学生唱歌和节奏练习。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柔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fe6a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d.png)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柔和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宝宝的关爱。
本节课通过学习《摇篮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例如简单的音符认识、节奏拍子等。
但二年级学生的自律性、集中力仍然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趣、互动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内涵,知道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爱他人,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教学难点:摇篮曲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欣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摇篮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感受它们的韵味。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提高演唱水平。
5.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柔和、优美、富有感染力内涵:向往美好生活、关爱他人地域风格:举例说明不同地域的摇篮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803d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8.png)
《摇篮曲》音乐教案《摇篮曲》音乐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曲》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摇篮曲》音乐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
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二)欣赏摇篮曲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
(完整听赏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
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
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91de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6.png)
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听:《摇篮曲》教学目标:听赏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听辨两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共同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恬美,节奏富有动荡感。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乐曲《摇篮曲》1、导入:(1)、请学生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2)、请学生根据歌曲描绘得已经搭出美丽的意境。
(3)、提问:在这美丽的夜晚你会唱些什么歌曲呢?2、揭示课题3、听赏音乐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提问:说说乐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觉?4、教师简单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样的'方式听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6、复听两首乐曲(1)、出示两首歌曲的歌词,请学生轻声朗读。
(2)、边听边左右摇晃身体。
(3)、师生相互交流感受7、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表演摇摇篮或是红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教学拓展:教师请学生集体聆听我国著名音乐家汪玲作曲的《摇篮曲》和印度儿童歌曲《摇篮曲》。
四、总结、结束播放《闪烁的小星》伴奏音乐播放音乐《摇篮曲》出示舒伯特图像画面出示两首《摇篮曲》歌词画面及其音乐让学生在自己搭的造型中发挥想象,为下面的听赏埋下伏笔。
简单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
通过朗读歌词了解词意。
感受乐曲节拍。
了解中外著名的摇篮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音乐教案-《摇篮曲》
![音乐教案-《摇篮曲》](https://img.taocdn.com/s3/m/3dc6a1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9.png)
音乐教案-《摇篮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其温柔、舒缓的旋律。
2.学会演唱《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摇篮曲的背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摇篮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新课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摇篮曲的背景,讲解其旋律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摇篮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现。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主题。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摇篮曲》伴奏。
2.学生分组演唱《摇篮曲》,其他组学生欣赏并评价。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摇篮曲》,学生跟唱。
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感受。
二、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三、创意表演1.学生自由组合,创意编排《摇篮曲》的表演形式。
2.学生分组展示,其他组学生欣赏并评价。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摇篮曲》,学生跟唱。
2.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感受。
二、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摇篮曲的背景,体会母爱。
3.学生演唱《摇篮曲》,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创作一首自己的摇篮曲。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摇篮曲的节奏是怎样的?它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其他类型的歌曲有什么不同?”3.教师示范并带领学生练习摇篮曲的节奏,并提问:“你们能感受到这种节奏和摇篮摇摆的相似之处吗?”4.学生练习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个别指导。
摇篮曲教案完整版
![摇篮曲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ff51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f.png)
摇篮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摇篮曲的定义和特点1.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和节奏1.3 学生能够创作一首简单的摇篮曲1.4 学生能够了解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二、教学内容2.1 摇篮曲的定义和特点2.2 摇篮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2.3 摇篮曲的演唱和演奏技巧2.4 摇篮曲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5 摇篮曲的创作和表演实践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旋律、节奏等基本知识3.2 分析法:欣赏经典摇篮曲,分析其旋律、节奏、演唱、演奏等特点3.3 实践法:引导学生创作和表演摇篮曲,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3.4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促进思考和交流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摇篮曲相关教材、乐谱4.2 音响设备:播放经典摇篮曲4.3 乐器:钢琴、吉他等4.4 录音设备:录制学生创作的摇篮曲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5.2 学生演唱、演奏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演奏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创作的摇篮曲,关注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5.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其学习效果和进步。
5.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6.2 课程安排:第1-2课时: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旋律、节奏等基本知识第3-4课时:欣赏经典摇篮曲,分析其旋律、节奏、演唱、演奏等特点第5-6课时:引导学生创作和表演摇篮曲,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第7-8课时:组织学生探讨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促进思考和交流第9-10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评价七、教学步骤7.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经典摇篮曲,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摇篮曲的了解7.2 讲解: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旋律、节奏等基本知识7.3 欣赏:播放经典摇篮曲,引导学生分析其旋律、节奏、演唱、演奏等特点7.4 实践:引导学生创作和表演摇篮曲,给予鼓励和指导7.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促进思考和交流八、教学注意事项8.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8.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经典摇篮曲8.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8.4 引导学生关注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九、教学拓展9.1 组织学生进行摇篮曲比赛,展示他们的创作和表演能力9.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表演,增加学生对摇篮曲的了解和欣赏水平9.3 引导学生进行摇篮曲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和音乐特点9.4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增强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和认识十、教学反思10.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合学生需求10.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10.3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他们持续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十一、教学活动设计11.1 活动一:摇篮曲知识问答目的:检验学生对摇篮曲基本知识的掌握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准备:设计相关问题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纠正错误答案11.2 活动二:经典摇篮曲欣赏会目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式:播放经典摇篮曲,学生分享感受准备:选择代表性的摇篮曲反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摇篮曲的特点十二、课堂管理12.1 规则一:尊重他人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需尊重教师和同学执行:教师监督,学生自觉遵守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课堂行为12.2 规则二:积极参与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执行: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反馈:记录学生参与度,给予奖励十三、课后作业13.1 作业一:摇篮曲歌词创作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摇篮曲歌词要求:体现摇篮曲的节奏和温馨氛围提交:下次上课前提交反馈:教师批改,给予建议13.2 作业二:摇篮曲演奏练习内容:学生选择一首摇篮曲进行演奏练习要求:熟练演奏,注重情感表达提交:下次上课前提交反馈:教师评价,提供改进意见十四、课程总结14.1 内容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方式:教师总结,学生复述目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14.2 技能总结: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创作和表演能力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出改进方向十五、教学计划调整15.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目的: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需求方式:教师讨论,制定调整方案反馈:及时通知学生,解释调整原因15.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方式:教师反思,借鉴优秀教学案例反馈:观察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一门名为“摇篮曲教案-完整版”的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摇篮曲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并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和节奏、创作一首简单的摇篮曲,以及了解摇篮曲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意义。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df8e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f.png)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习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歌曲学习:《童年的摇篮曲》(一)、导入部分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3、学习引子部分(第一乐句)(1)视唱歌曲旋律(2)用lu哼鸣演唱旋律(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二)、学习旋律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2、学习第三乐句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4、完整用lu哼唱旋律(三)、歌词学习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四)、低声部学习(机动)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2、学唱低声部旋律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摇篮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娃娃;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幼儿和布娃娃玩捉迷藏的游戏,布娃娃玩累了,请幼儿想出好办法,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1.请幼儿说说听摇篮曲的感受。
歌曲《摇篮曲》音乐教案
![歌曲《摇篮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60a2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4.png)
歌曲《摇篮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摇篮曲的基本特点,感受其宁静、温馨的氛围。
2. 学会演唱歌曲《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通过歌曲《摇篮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歌曲《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学难点:(1)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2)合唱部分的声音协调和音色控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歌曲《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
(2)准备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准备合唱谱架和合唱台。
2. 学生准备:(1)穿着舒适的衣物,便于活动。
(2)准备音乐课本和相关乐理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其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摇篮曲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 新课教学:(1)教师讲解歌曲《摇篮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准、节奏。
3. 合唱教学:(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教唱合唱部分。
(2)引导学生注意合唱时的声音协调、音色控制。
(3)两个声部合练,教师指导合唱效果。
4. 练习与展示:(1)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歌曲《摇篮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掌握情况。
3. 合唱能力: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声音协调、音色控制等方面的表现。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摇篮曲,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音乐表达自己对某个场景或情感的想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摇篮曲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邀请家长参加合唱比赛,增进家校联系,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ce8d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6.png)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的一首教学曲目,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安静,富有浓厚的情感。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歌曲,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摇篮曲这一体裁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摇篮曲》的歌词,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和谐共鸣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丰富课余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摇篮曲》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难点: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摇篮曲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作演唱,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
4.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伴奏。
3.教学资料:有关摇篮曲的介绍、歌词翻译等。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了解摇篮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摇篮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随后,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3.操练(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老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让学生谈谈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老师介绍摇篮曲的其他例子,让学生欣赏、分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15a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0.png)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描绘了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情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温馨。
歌曲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节奏简单,旋律柔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学生对合唱形式的歌曲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摇篮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2.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
3.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准确表达歌曲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领悟。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体验法:通过讲述故事、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背后的情感。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歌曲旋律、歌词和图片的教学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3.合唱谱:准备合唱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4.教学视频:寻找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摇篮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摇篮曲的认识和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摇篮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苏少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2摇篮曲教案.doc
![苏少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2摇篮曲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58261ff8c75fbfc67db233.png)
音乐家舒伯特一一摇篮曲教学目标1、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简要生平。
2、学会用柔和、甜美、恬静的声音来演唱这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母爱。
3、聆听中外摇篮曲,感受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用柔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导入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叫《最贵的土豆泥》。
在二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少年在街上徘徊,这时的他很饿,由于家里很贫困,他没有钱买吃的,他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
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
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他就拿起来翻看着。
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他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
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他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他一份土豆泥。
这首曲子很快在世界上闻名开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少年啊?生:(略)三、教授新课1、简介舒伯特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
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
十四岁就开始创作歌曲,在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中,共创作了近千部作品。
代表作有的尊鱼》、《菩提树》、《魔王》等等。
认识了这位少年,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呢?生:(略)2、听赏《摇篮曲》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意境。
:〃lting/player/d2/player_73692.html 师: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有种要睡着的感觉……妈妈在轻轻摇着摇篮,小宝宝慢慢入睡了……老师归纳:这是一首摇篮曲,节奏舒缓、平稳,充满温馨、静谧的气氛,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慈爱的柔情。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摇篮曲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摇篮曲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d52e7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d.png)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摇篮曲苏少版教学课题:歌曲《摇篮曲》[来源:]二、教学课型:歌曲课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学习歌曲《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适,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闻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摸索。
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歌曲的观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明白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来源:学+科+网Z+X+X+K]3、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来源:ZXXK]5、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的艺术之美,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赏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现法、合作创新法、探究体验法六、教学预备:课件电子白板电子琴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来源:]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闻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差不多上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小孩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小孩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闻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八、教学过程:(一)观赏与感受:1、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2、学生观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苏少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摇篮曲
![【苏少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摇篮曲](https://img.taocdn.com/s3/m/4742a1df804d2b160b4ec0ef.png)
精品文档
1
2、 请小朋友都来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用轻柔 的声音读歌词。
3、 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各抒己见 2、 来做一会回“小妈吗” 3、 听到歌里唱些啥? 4、 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宝宝 入睡的情景 5、 各抒己见 6、 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7、 熟悉歌词,体验八分休止符。 8、 学唱 9、分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精品文档
2
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摇篮曲”风格,作品的旋律优秀 流畅,轻柔抒情。
摇篮曲 舒伯特
教后札记: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 而且,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孩 子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并且能通过歌曲,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精品文档
3
3.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摇篮曲感受来自妈妈无限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 意境。
2、 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3、 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听《摇篮曲》(舒) 4、 用钢琴伴奏唱旋律。 5、 听黎族民歌摇篮曲 有啥一样有啥不一样呢?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 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辛庄小学音乐学科电子备课表
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摇篮曲》
一、教学课题:
歌曲《摇篮曲》
二、教学课型:
歌曲课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学习歌曲《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5、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的艺术之美,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电子琴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
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课件)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
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
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
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自由讨论(灾难面前,母爱无疆)
最动容的,是母亲用身躯抵挡千钧重量;最揪心的,是母亲在废墟中搜寻孩子几近疯狂;最感人的,是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她们用母爱诠释着人间真情。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
演唱这首《摇篮曲》。
九、本课在音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