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a063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c.png)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
演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的高度统一。
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的最大特点。
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常力量。
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内气”而言。
“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驾驭全身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
练习“内劲”的关键是由松静入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表的刚劲隐藏于内,从而达到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境界。
二、整劲拳谱所云:“姿势安合劲要整”,所谓“整劲”,是指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在瞬间汇聚为一。
“整劲”大于人体某一个部位肌肉的收缩力,“整劲”用于进攻对手时,它可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极大地加强攻击力;在防守时,整劲汇集于防守部位,能加大该防守部位的抗击力。
“整劲”贵在一个“整字”。
整劲的培养和锻炼,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导和支配下,遵循同一个技法的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先全身放松,聚气于丹田,再从丹田送达于四梢,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依次催送,节节灵通。
形意拳十二形,十二种动物及动作特点(图片展示)
![形意拳十二形,十二种动物及动作特点(图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03d2ad2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b.png)
大家都知道,形意十二形指的是根据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作所变化出来的招式。
龙形:特点是飞腾纵横。
动作名称:蛰龙伏地(探爪击面,侧身击裆)、反身龙形(上攻下踹)、老龙卧道(踩脚、切肘)、跳步龙形(抓探抓目、越身剪腿)、蛰龙反身(咬腿反踹)、青龙出水(折手反击)、乌龙翻江(快拳加脚)、龙形式(切肘、踹腿、踢裆)虎形:特点是威猛气势。
动作名称:纵跳以扑,托抱称雄。
劲起臀尾,通督聚精。
虎形共有六种练法,即虎扑、虎托、虎抱、虎拦、虎截、虎撑。
猴形:特点是活泼灵动。
动作名称:猴形挂印式、猴形捯绳式、猴形爬竿式。
马形:特点是蹄踢冲劲足。
动作名称:马有迹蹄功,弹跳逞威风。
越冲劲越大,越变拳越烈,真如烈马难挡,惊马莫拦。
龟形:特点是龟尾支撑,踏实厚重。
动作名称:龟尾抖绝,一通百通。
鸡形:特点是机敏好斗。
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成英雄,试看鸣鸣有虚实,才知羽化有通灵动作名称:金鸡独立、后金鸡独立、金鸡食米、金鸡抖翎前式、金鸡抖翎后式、金鸡上架式、金鸡报晓。
燕形:特点是轻盈轻巧。
动作名称:燕形跃身、燕形抄水、燕子衔泥、双展翅。
鹞形:特点是凶猛。
动作名称:鹞子束身、鹞子人林、鹞子钻天、鹞子翻身。
蛇形:特点是尾巴利器,变换多形。
动作名称:白蛇吐信、白蛇抖身、白蛇甩尾。
鸟台形:(鹤形)特点是长腰竖尾,翅膀轻盈。
动作名称:白鹤升天、白鹤亮翅、白鹤冲天。
鹰形和熊形:特点是鹰熊竞智,取法为拳,阴阳相合,形意之源。
动作名称:鹰熊合演,必须头顶项竖,全身贯注,两拳上顶,裹身叉步,鹰捉下抓,筋梢用力,如下抓有物。
吸气时出熊形,呼气时出鹰形。
久练此拳可使目光敏锐,手脚灵活,力达筋梢而使周身气血畅通,精力充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0489d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f.png)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希望你们喜欢。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一:龙形1、劲力龙形的劲力,向上向前向下劈按,有向怀里的裹送劲。
在动作过程中,拳有向前向上外旋的钻劲,肘含有向怀里的裹送劲;由拳变掌往下劈按时,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和手腕的内旋劲和下塌劲;最后向前下按时,有肩的探劲,肘的催劲,掌的顶撑劲,食指的上挑劲和其余四指的扣劲;后手有回带下采的劲;头有上顶劲;胸有内含劲;背有拔撑劲;腰有塌挺劲和拧转顺肩的劲;胯有(回)缩劲、坐劲、裹劲。
前脚有摆扣劲和顶撑劲,后腿有膝的跪劲等等。
2、用法与对方交手时,我跳起来以前手变拳上钻对方咽喉或头部。
若对方用手接挡,我则迅速变拳为掌,内旋前臂向下回带其手腕的同时,左手朝对方头部劈按,后脚向前跳换蹬踏对方前腿膝盖,并顺势下採其脚面。
若对方朝后猛抽被带之手,我后手立马松其腕,前掌顺其劲朝前下方猛劈推送的同时,后脚向前踩踏对方前脚背,使之后倒。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二:虎形1、劲力在虎扑的发劲过程中,两掌变拳,有向下回勾的牵带劲,随即有由小腹向上经胸前外旋钻的劲,肘向怀里的裹送劲;而后翻腕内旋变掌,有腕的螺旋钻劲和塌劲,形成向前下方的劈按劲;最后有向前上方的拱劲和前推劲。
往前下方按扑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往前上方的拱劲是发于腰腿的长拔劲和挺劲,往前的推力发于后脚跟半步的催劲。
最后这三个劲是虎形劲力的关键所在,但后两个劲力不明显,取决于自身的意念活动和身法活动;其次还有头的上顶劲,颈的挺劲,背的拔撑劲,胸的内含劲,腰的塌劲、挺劲,臀部的敛劲,膝的微扣劲,脚趾抓地的平扣劲和八面的支撑劲等等。
2、用法如对方以双手朝我头部击来,我则以双拳上钻滚化来拳,随即翻腕内旋变掌,瞬间以劈、拱、推三劲扑击对方胸部。
同时以气催力,增加虎扑的内含力和爆发力。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https://img.taocdn.com/s3/m/e26ea3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d.png)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1)龙形拳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凝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2)虎形拳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源,此脉一通,诸脉皆通。
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经常练习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练习,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3)蛇形拳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交替挑拔、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拔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4)马形拳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张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5)猴形拳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以启动;因此,久练此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6)鸡形拳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9b91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c.png)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十二个基本招式,即十二形。
每个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意义,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战斗中。
形意拳的十二形包括:开门式、单鞭式、风火轮、拧捏右手、云逢险、侧踢、观峰式、弯弓射虎、左上肘右锤、跺脚狠拍、双贯梁、收门式。
开门式是形意拳的起始动作,代表开门迎客的意思。
单鞭式则模仿了扬手擦脸的动作,可以用来避开对方的攻击并进行反击。
风火轮是一种快速旋转并扫射对手的招式,非常适用于近身搏斗。
拧捏右手则是通过扭动身体和腰部的力量来产生威力强大的挥击。
云逢险是一种高级的防御技巧,可以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反击。
侧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招式,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造成打击。
观峰式模仿了观赏高山流水的动作,可以让拳法更加稳健。
弯弓射虎是一种迅猛的攻击技巧,可以将对手击倒。
左上肘右锤则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非常实用。
跺脚狠拍模仿了踩踏地面的动作,可以产生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是一种旋转和打击结合的动作,可以使拳法更加灵活。
收门式则是形意拳的结束动作,代表收招的意思。
通过这十二个基本形式,形意拳能够练习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此外,这些形式还是应用于实际战斗的基础。
在实际战斗中,形意拳的十二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充分发挥其威力。
比如,单鞭式可以用来躲闪对方的攻击,并配合反击技巧来打击对手。
风火轮可以快速旋转来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拧捏右手可以利用腰部的力量来加强打击的力量。
云逢险可以用来躲避对方的攻击,并反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侧踢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观峰式可以用来稳定身体和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
弯弓射虎可以用来迅速地攻击对手,并将其击倒。
左上肘右锤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
跺脚狠拍可以利用地面的力量来产生更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可以通过旋转和打击来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总的来说,形意拳的十二形非常重要,它们是形意拳的基础,并且可以用于实际战斗中。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86bd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e.png)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古拳谱:十二形拳歌诀!附练法!
![形意古拳谱:十二形拳歌诀!附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dec2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0.png)
形意古拳谱:⼗⼆形拳歌诀!附练法!⼗⼆形拳歌诀: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能,左右跃步⽤柔功。
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勇猛,跳涧搜⼭它最能。
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
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
丹⽥抱⽓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中,左右拨⽔是真形。
⼜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
鸡形飘诀:⾦鸡报晓独⽴能,抖翎发威争⽃勇。
独⽴先左后右意,⾷⽶夺⽶上架⾏。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能,向后展翅快如风。
上托提撩三抄⽔,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林能,⼜有翻⾝钻天功。
先从束⾝后⼊林,钻天翻⾝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
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
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拳⾏。
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
左右⾏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猛,外阴内阳升降中。
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两边。
钻时提⾜须含意,落时劲贯毫发间。
⼗⼆形拳练法龙有搜⾻之法、虎有扑⾷之勇、猴有蹬⼭之能、马有迹蹄之功、鮀有浮⽔这灵、鸡有欺闯之勇、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项之⼒、骀有竖尾之才、蛇有拨草之巧、鹞有⼊林之精、燕有抄⽔之灵。
束⾝⽽起,藏⾝⽽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不放松。
论⾝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往前⼀直⽽出,往后⼀直⽽落。
论步法,⼨步、快步、践步不可缺。
论⾜法,⾜起⽽钻,⾜落⽽翻,不钻不翻,以⼨为先。
肩要催肘,肘要催⼿。
腰催胯,胯催膝,膝催⾜。
肩催胯,胯催膝,膝催⾜,⾜催肩,肩催肘,肘催⼿。
形意十二形---虎形
![形意十二形---虎形](https://img.taocdn.com/s3/m/5649a36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4e.png)
形意十二形---虎形虎形是形意拳“十二形拳”之一。
虎形采取猛虎扑食之势,以虎形为拳,效其冲扑勇猛,稳捷凶狠之技能,在搏击中双手齐出,冲击力很强,且双臂合抱,中门封闭比较安全,是搏击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法。
一、虎形在搏击中的理念虎为山中之王,兽中之首,有扑食之勇,离穴之疾,抖毛之威,利爪之锋;虎身长大,扑食凶猛,下决定心,毫不顾虑;虎形有耀武扬威之气概,与人交战如虎搜山。
虎形拳取它这些基本特长,象形取意,演练成拳,做为强身制敌之用;也就是效仿猛虎的威严姿态和冲扑凶猛、稳捷凶狠之技能运用于搏斗之中。
虎形的威力就在于虎打堆身之劲,用在搏击中则成为外猛而内柔和,即猛而烈,好似猛虎出木笼,出击时猛烈迅速。
如拳谱中所论:“猛虎穴伏双抱头,长啸一声令胆惊,翻掀尾剪随风起,起涧抖擞施威风。
”虎抱头就是束身之势,好比是猫扑鼠之一瞬间,缩身只待一触发,只有束身落劲,才利用于全身发劲。
形意拳在外表的形象强调全身要体现出四种动物的形象,“虎抱头”即是其中之一。
虎抱头就是要在过渡动作中和运用技击中,使头部、项部、目部、身部、手部以及劲、力、意、气体现出虎之雄威,做到头领其气,神逼于目,身藏于劲,爪藏其锋,且有伏虎之形。
二、虎形在搏击中的运用虎形之中应该分为上虎形、中虎形、下虎形三种搏击技法,上虎形主按,中虎形主塌,下虎形主托,无论是上、中、下虎形都要有冲劲和扑劲。
扑劲,犹如猛虎扑羊、狸猫扑鼠、要体现出快速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扑劲的发放要丹田用劲,勇往直前,抱头前进,强项怒目,双掌猛扑推按,而且双臂合抱,中门封闭,保护五官、五脏的安全,两肘夹胁而出,及至敌身先上搓,即内旋翻手发力,发劲时要坠臀强膝,气整力合,先脚后手六合一致。
三、虎形实战技法(一)从身扑面对方突然从我背后搂抱,我即敏锐感应,以猛虎抖毛之威,束身下坐,双肘后提顶对方双肋;对方负痛脱手,我即全身向右转体,同时右腿后撤,双手外旋起钻封住对方上肢,着力内旋双掌猛烈攻击向前扑打,在对方失重的同时我即起左脚向对方肋部踹去,或用膝顶肋;在踹腿的同时双臂向右横领对方上肢,以化解对方迎击或反击之上肢。
形意十二形拳
![形意十二形拳](https://img.taocdn.com/s3/m/3a065ee27fd5360cbb1adb3e.png)
形意十二形拳中文名称:形意十二形拳英文名称:12 animal forms地区:大陆语言:普通话简介: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
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一——龙形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
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
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
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
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
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
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諦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虎形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
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
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
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
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三——猴形猴性敏且精灵。
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
形意拳十二形:虎形
![形意拳十二形:虎形](https://img.taocdn.com/s3/m/fa1d963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b.png)
形意拳十二形:虎形点功夫百晓生→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即可第一时间查阅晓生最新动态形意拳十二形形意拳虎拳歌诀:纵跳以扑,托抱称雄。
劲起臀尾,通督聚精。
虎之为物,扑力最强,以爪为雄,所向无敌。
爪之所至,必可奏功:是故练虎形者,多专练虎扑.实不知虎形共有六种练法、六种用法,即虎扑、虎托、虎抱、虎拦、虎截、虎撑是也。
虎扑三体式开势。
将两手往前方直插出去;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再将右脚前进(或前纵)一大步,左足提起紧靠右脚内踝;同时,两手握拳抽回,置于小腹两侧,拳心朝上.两肘紧靠两肋,挺腰,提肛,眼看前方两拳由胸前向上钻出至与肩同高时,即向前变掌翻落;同时,左脚向左前方纵出一大步,右脚跟进;肘要下坠、两虎口相对,月提向前看。
此是虎扑之左式。
虎形起势所用步法,一踮,一纵,一蹚,共是三步,总为一步,名曰“践步”。
即老谱所云“龙腾虎践”之步法也。
常言“虎形一步一丈五”,指的就是这种步法,三步共一丈五尺也。
再前进打右式虎扑时,仍是左脚向前踮半步;同时,两手向前插,随即握拳收回置小腹两侧,拳心朝上;右脚亦同时跟至左脚内脚踝处,靠紧,脚掌与地平行,离地约寸行;挺腰提肛,两肘向里裹劲。
稍停,随即两拳经胸前上躜至与肩同高对,变掌向前翻落扑出;右脚向右前方纵出一大步,左脚跟步。
式成时与虎扑左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虎托三体式开势。
右手向前伸出,与左手平,两手向外开,随即向下向里划弧,由小腹向前上方托起,手心朝上,高与肩平;右脚同时迈进一步,眼看前方再换式时,两手动作与上述相同,惟是左脚进步耳。
虎抱三体式开势。
两手收回至胸前.掌心朝上;随即两手左右分开,向前抱去,掌心相对,高与腋平,右脚同时向前迈进一步,眼向前看再换式时,动作与上述相同,惟是左脚向前进步耳。
虎截三体式开势。
两手握拳,拳心朝上;右脚同时上至左脚内侧,靠紧,踏实,左脚变虚;沉肩,坠肘,眼看前方右手自腹前向右、向前、再向左划弧,右小臂随之先内旋再外旋,停于胸前成截手,拳心朝上,与肩等高,肘下坠,屈曲约成90度;左拳收回,左小臂内旋,下扣,横于腹前,左拳拳心朝下,与右肘卜下相顾;左脚亦同时向左前方进一步,眼看右手,此为虎截之右式。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c743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9.png)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六为十二数字的由来化生,有了其数字,即摹拟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特点技能,作为技击方法,编成拳套,吸取这十二种动物在自卫搏斗中和捕食时所具有的特殊技能,像其形、取其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至形生,把动物的特长转为人的技能,效仿其长,为人之用。
形意拳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身体的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锻炼人体,洁内华外,是终身养性之根本,不但能使学习者从骨骼肌肉方面得到强化,而且能提高人体素质,锻炼人的智慧;通过学习更能正确掌握与人交手的攻防技术,提高自身技术在搏击中的运用。
下面将十二形拳分别解析:龙形龙形是形意“十二形”拳之一,龙形拳采取龙升盘旋之能的特点。
龙有束骨之法,又有转折飞腾之技,以及伸缩吞吐之能。
因此龙形在搏击中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在攻防技法上沾身而为、前后自身换步引进落空。
龙形在搏击应用中随机应变、束展攻防技法上具备了重要的技击作用。
一、龙形在搏击中的理念龙是传说中的理想动物。
传说龙是水中最凶猛最灵敏的动物,传说中最神的爬虫动物是龙;龙形在搏斗中的要义在于“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胸肋”。
龙形在形意拳中要求:呼吸循环气沉丹田,气血贯穿于三丹田之间;龙形在搏击运用技法上外刚猛而内柔和。
外刚猛为阳,内柔和为阴,实为阴阳相合,必须是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
形意拳谱中说:“拳如炮形龙折身”,“拳如炮形”主要是讲其猛烈迅速,突然爆发,犹如炮弹爆炸一样,喷发出最大的抖绝劲来。
“龙折身”折的意思是讲三曲之意,即是上肢要弯曲,身躯要弯曲,两腿要弯曲,这里讲的这三曲主要是说,上肢不曲则手无出入之余,身躯不曲则无吞吐之劲,下肢不曲则无起落之力,所以说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则不能成为龙折身的形意之“龙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练习要诀!
![形意拳十二形练习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b4530dd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a.png)
形意拳⼗⼆形练习要诀!形意拳乃内家拳系的⼀⼤主流,该拳看似朴实⽆华,实则内涵极深,如不明拳理,不懂阴阳,不知脉络格式,不晓⽓窍劲诀,不依法勤练,很难掌握个中奥妙的。
形意拳其特点以散⼿为主,套路辅之。
其动作形式虽简单,然⽽要求严谨,不以虚招花架炫⼈⽿⽬,注重健⾝与技击之实际效果。
根据⼈体⽣理之特点和内经有关⽓机与脏象的理论,通过练拳可调节脏腑之⽓⾎,加强其活动功能,以强⾝健脑,修残补缺;根据五⾏⽣克制化之理,因势利导,以出奇制胜。
此拳种内外兼修,⽓形合⼀,健⾝与技击并⾏不悖,乃是形意拳之真谛。
⼗⼆形拳系摹拟龙虎鹰熊马鲐燕猴鹞鼍蛇鸡等动物的动作形象特点,作为技击⽅法,编成拳套的,⼤多由五⾏拳⼿法演变⽽来,故称⼦拳。
如龙虎鹰马鸡等⼿法⾃上⽽下打击,系由劈拳发展演变⽽来。
熊鼍是顾法,由横拳演变⽽来。
另⼀些专打下节,如鲐、燕、蛇形以肩靠为主,鸡形则专练打击之准确性与鸡腿步法轻捷稳重之功,形意⼀般⾛鸡步。
⼀、龙形拳此拳采取龙升盘旋之能的特点。
练时拗步,右⼿起钻落翻,左腿后退,右腿前进,两腿剪形交叉,纵⾝跃起,同时左⼿从右⼿背上向前伸展,随即全⾝下降,成坐盘之势。
纵⾝时,应凝神静⽓,⽓沉丹⽥,以免呼吸急迫。
⾝法⽅⾯应注意升降伸缩之能,起时胸腹吸劲,胴势空穹,有拔背之功,俾敌⼿落空;降时束缩坐盘,前⼿极⼒前伸,后⼿极⼒后引,成拉⼸之劲。
两⼿左前右后侧⾝向右后⽅牵引,前⼿控制敌肘,后⼿控制敌腕,使其向侧后跌出。
⼿法似鹰形,惟鹰形重打,龙形重顾,腰际旋转,抽⾝掉膀之功,⾄为重要。
纵⾝⽽起可增强坠落下压之⼒,前后换步,⾝向⾃可左右变换,使敌⼿落空;⽽且因未退步,仍能紧沾敌⾝,使其不易⾛脱,便于牵引。
龙形纵⾝跳跃较难,也可改为右腿提起,脚尖外摆,前踹⽽下,成坐盘势。
前腿稍提,顺步⽽下,踹敌趾⾻,或踹其脚⾯。
意拳⼀般不⽤踢腿,恐其导致失重,或腿⾼容易被敌擒拿,所谓'脚踢浑⾝是空'。
⽽龙形脚不⾼,⼜以双⼿控制敌臂,可保⽆虞。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下)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下)](https://img.taocdn.com/s3/m/b7d7d43a5a8102d276a22fbf.png)
拳 面的钻 劲 , 步 的蹬送劲 等 等 。 跟
( ) 鸡抖翎 3金
前 手下按 对方 来拳 ,后 手从 前 手上 方照 准对 方胸 部 或腹 部崩击 。
( ) 鸡抖翎 3金
其劲 力 的关键 在腰 胯 。 以腰胯 的突 然拧 转带 动 四
肢, 产生不 同方位的劲力 。 此时 , 右臂向头右侧架 , 有前
( ) 鸡报 晓 5金
( ) 鸡独 立 1金
向前 纵步 时 , 两手 向前 交错 穿掌 , 指头前 钻 的劲 有
前脚 有 向前 踩 踏劲 , 后脚 有 蹬 劲 , 膝有 微 扣 劲 , 两
头颈有顶劲。 同时 , 左肩有下沉劲 , 左手有 和 掌 根 的塌 劲 ; 向前 钻 穿是 用后 腿 的蹬劲 , 的拧 劲 ; 腰胯有挺劲 , 腰 内旋 下按劲 , 手小 臂有上 挑劲 , 右 五指 有上 穿劲 。 掌 根 的塌劲 是用 肩 的沉劲 、肘 的坠劲 和腕 关节 的下 塌
燕 形 的劲 力 ( 子抄 水 )右掌 向左 前臂 下方 伸 出 , 燕 , 有外 旋上 穿 的劲 , 后 右前 臂 向上 向后 翻转 变拳 , 然 有小 臂 内旋 向右 侧 上方 滚 、 、 三 劲 ; 由右 下方 经 体 前 顶 挣 再 向前 上方抄 起 , 小臂 的外 旋 和 向前 上 的抄 挑劲 。整个 有
武 当・ 2 4 总 6 期
形 意
昆明 韦群杰
( 接上期)
( ) 鸡 上架 4金
左脚 向前 落地 屈 膝支撑 呈 左独立 步 ,有脚 趾 抓地
六、 鸡形
1 劲 力 、
的平 扣劲 , 的坠 劲 , 的缩 劲 , 的 , 的顶 劲 。右 手有 向左 下方 外旋 的插 劲 、 头 裹劲 ; 左掌从 左 向右 向后 有拨 挂劲 。
(66)心意拳12把劲
![(66)心意拳12把劲](https://img.taocdn.com/s3/m/a0f7fc1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5.png)
(66)心意拳12把劲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拋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形意十二形拳
![形意十二形拳](https://img.taocdn.com/s3/m/1bb350c4a32d7375a5178080.png)
Jfzw十 zl ^«召>4笊甞 壬7测十2rjfzs戕>4的尋=2anima-fonns^冈一汁§?UM叫【瞰懺那>•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鹘、鮑、蛇、W,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鹘、蛇、鹰、熊。
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蛇和釀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 龙形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
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
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
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
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
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
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諦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 --- 虎形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
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
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 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
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
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拳,考级内容
![形意拳,考级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289735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0.png)
形意拳,考级内容力量的练习,也就是“劲”的练习。
武术运动中的“劲”,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武术技巧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蛮力,而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人体内部的气息吐纳和肌肉伸展收缩的有序变化所产生的。
这里所指的“意识的支配”,是指人体的神经系统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变化”是指气息的吐纳和肌肉的伸展收缩,按照武术动作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顺序、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在瞬间同时到达一个方向(或一个力点、一个目标)。
肢体的动作依靠这种“劲”为动力,而动作的技术规格又制约着这种。
“劲”的方向以及它的大小和长短。
凡训练有素的武林人士,均可以做到意到气到,气随意行,肌肉随着意识的支配而收缩伸展(即气到力到),从而使肢体运动。
这种在武术运动中断表现出来的意、气、劲、形的高度统一,既能使全身的内气聚为一个整劲,又可以使这种整劲通过引本的某一部位(例如手、脚、肘、膝等)在瞬间爆发而出。
武术的“劲力”训练,强调静练与动练相结合,内功与硬功相结合。
这种胡练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诱发人体的潜能,获得在防守时吞化对手,引进落空,从而不畏强击的能力。
一、“劲”的分类这里的“劲”是指武术运动中“劲法”。
“劲法”是武术运动中各种运用劲力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称。
按照劲法的基本运动形态,可分为蓄劲和发劲;按照劲力的强度,可分为刚劲和柔劲;按照劲力的外部表现,可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按照劲力的运动方向,可分为直劲、横劲,竖劲、斜劲、圆劲(如螺丝劲)等。
二、形意拳的二十种劲法形意拳作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它的实用价值极高,攻防手法出神入化,变化多端,与之相适应的“劲法”也是相当丰富。
这里扼要地就形意拳演练中常用的二十种劲法分析如下:1、内劲是通过形意拳套路的科学演练,获得的能随意识转换方向、随机应变的劲力。
因为其运转隐藏于内不显于外,所以叫“内劲”。
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形意拳发劲方法
![形意拳发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aed3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d.png)
形意拳发劲方法嘿呀,咱来说说形意拳的发劲方法哈。
形意拳的劲啊,可不是那种傻大粗的力气。
它讲究从脚底下开始,就像树根扎根土地一样。
脚得稳稳地踩住地面,你要是脚都站不稳,那发出来的劲就像没根的草,飘乎乎的。
这脚一踩实,力量就像从地下往上涌,顺着腿就往上走啦。
说到腿啊,腿可不是光把力量传上去就行。
腿得有个拧裹的劲儿,就像拧毛巾一样。
你看,一拧裹,这力量就变得更紧实,更有爆发力了。
而且这个劲在腿上还得有个弹性,不能是死硬的,就像弹簧似的,能把力量储存起来再爆发出去。
然后就是腰啦。
腰可是个关键的枢纽呢。
腰要是不会用劲,那上下的力量就断了。
腰得像个灵活的轴,把从腿上传来的力量,顺畅地转到上身。
腰一转,那力量就像被放大了一样。
你想啊,腰就像个发动机,带动着整个身体的力量。
到了上身,肩膀可不能僵着。
肩膀一僵,那力量就堵在那儿了。
肩膀得松,松才能把力量顺畅地送到胳膊上。
胳膊呢,也有讲究。
形意拳的胳膊发劲不是光靠肌肉硬顶,而是一种整体的协调。
就像甩鞭子一样,从肩膀开始,节节贯穿到拳头。
拳头出去的时候,也不是光用拳头打人。
那是整个身体的劲都集中在拳头上。
这拳头像个钻头一样,带着全身的力量一下子钻出去。
而且发劲的时候,还得有个瞬间的爆发力,就像闪电一样,“啪”的一下就出去了。
还有啊,形意拳的发劲得配合呼吸。
你不能乱喘气,呼吸得和动作协调起来。
一般来说,发力的时候是呼气,就像把身体里的劲随着呼气一下子推出去。
这呼吸和发劲配合好了,那力量就更足啦。
形意拳的发劲啊,是全身的一个整体协调的结果。
每个部位都有它的作用,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
咱练的时候可不能只注重一个地方,得把全身都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发出那种又整又猛的劲呢。
这可都是形意拳的小秘密哦,好好练,肯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形意拳实战(中)——十二形
![形意拳实战(中)——十二形](https://img.taocdn.com/s3/m/629ff3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9.png)
形意拳实战(中)——十二形一、龙形拳散打应用(一)上打下撩(伏地龙形)我以前手向对方点打,对方防手反击,我则后手里旋向后架格对方之手,接对方之势;前手着力对方防守之机,即向侧伏身反撩击打对方腹及小腹部,使对方失控,见机变招。
注意:此招点打为虚,伏身反打为实,在突然变招中使对方防不胜防;在前手着力,后手即接招,同时下打,快速灵活,一晃便打。
掌握好:形意拳龙形拳,前手钻变招刁,拿手反打,要极力前伸,好比“拳如炮形龙折身”,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
(二)上挑下踹(老龙卧道)对方用拳向我贯来,我前手迎击上挑,或以点打进攻;与对方着力,我即着力内旋后架格拦对方手腕,在架拦对方的同时,后脚向前蹬踹对方膝关节以上部位;后手同时前奋探打对方头部、耳门关等部位。
蹬踹着力而下顺势而踩。
注意:前手架拦与蹬踹要协调一致,劲力奋达,英勇奋进;不管脚的蹬踹着力与否,后手的探打必须连续连击。
掌握好:形意拳之龙形拳在技法上望膝而起,望脚而落;望胸而起,望腹而落;腰际旋转,抽身调膀至关重要。
二、虎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鼻(虎形拳进击法)对方与我快速火拼,双手连连向我进攻,左右互搏,双方拳互打,我必须瞅准机会,双手猛然向下卸力化解,双手将其力引进使其无着力的地方。
我双手下卸力之时着力外旋上搓,同时前脚寸进,后脚跟进;同时双臂由口前内旋翻手向对方面部扑打,以虎形拳(双阳拳)向对方鼻梁攻击。
注意:对方只要与我出现互拼、互打,我即在脑子中要闪电般的反映出虎形攻击技法,并予以实施。
在攻击鼻梁时两肘夹肋,保心护面,瞄准扑鼻,以寸劲弹抖,向对方狠狠攻击。
此招为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掌握好:形意拳虎形拳在散手中的扑劲运用,此招双臂合抱,中门封闭比较安全,好比是猫扑鼠之一瞬间,缩身只待一触即发,只是束身落劲,才会利用于全身的发劲,犹如猛虎扑羊,体现出快速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
三、马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胸(马形拳进击法)对方以双拳向我上路攻来,我即双手上钻迎击对方来势,双手起钻,双臂护胸,双手护腮,前脚跟进,同时双手内旋着力粘就顺势由上向下栽捶打击对方颌、腮、胸乳部任何部位,以着力为准;前脚奋进,后脚跟进,两肘裹劲,拥身以整劲而上,粘就转动吐栽随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明
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 于上肢 和手。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 一时 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 都极力 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 体现 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 僵力 ,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绝劲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称为颤劲。绝劲是内 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 以也 是最容易造成敌人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 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 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 田之气 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 领。 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 裹 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 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拳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 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08-7-14
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 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 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演 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 的高度统一。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 的最大特点。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 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 常力量。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 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 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 、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 “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 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
形意拳劲法
形意拳劲法是指形意拳在实际运用中的暗劲、明劲、化劲、横劲、竖劲、蹋劲、扑 劲、绝劲、裹劲、舒劲。这些劲道基本属于内家的劲道。
暗劲 暗劲必须是在练习的第一步明劲功夫以后进行的第二步练法。暗劲是指在内里 含藏劲力而不使手上有丝毫表现(指明劲),所以说“暗劲在肘”。暗劲乃是易筋之 过 程,谓之练筋入槽和伸筋拔力。暗劲在练法上,无论是在三体势中,还是在劈拳出 暗劲 的练习中,手上一定不能表现出劲力来,而是要接近于松软状态。然而手上看不到 劲力 ,并不等于上肢松软,相反在尺骨中所暗藏的劲力应该要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明 劲是 筑基壮体之道,暗劲是长筋腾膜之法,明劲主于攻打,暗劲主于克制,明劲主于刚 ,暗 劲主于柔。
发出的力量就是“整劲”。许多形意高手往往在较技中,一个劈拳就能将对手打出 几米开外,其奥妙就在于此。 三、丹田劲 所谓“丹田劲”,是指借助丹田气而配合蓄发的劲力。此劲以丹田为根,劲由丹田发
,劲归丹田蓄,发劲时,由意念支配丹田之气运行至四梢。此气上行时,可形成肩
催肘,肘催手;此气下行时,可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个身体成重心下沉、劲往
提高驾驭全身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练习“内劲”的关键是由松静入 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表的刚劲隐藏于内,从而达到外柔内刚 、绵里藏针的境界。 二、整劲 拳谱所云:“姿势安合劲要整”,所谓“整劲”,是指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在瞬间汇 聚为一。“整劲”大于人体某一个部位肌肉的收缩力,“整劲”用于进攻对手时,它可 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极大地加强攻击力;在防守时,整劲汇集于防守部位,能 加大该防守部位的抗击力。“整劲”贵在一个“整字”。整劲的培养和锻炼,要求身体 各个部位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导和支配下,遵循同一个技法的要求, 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先全身放松,聚气于丹田,再从丹田送达于四梢 ,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依次催送,节节灵通。这里的关键是意念专一,意守丹 田,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便可将全身各部的散劲聚合成整,攻击时可瞬间达于梢 端。以左步炮拳为例,在蓄劲与发劲攻击的过程中,先是细微呼气,与此同时,在 意识的指导下,由上而下放松肌肉,全身的关节随着肌肉的放松而呈现出收缩蓄 状,全身力量均汇集于腿的下部,通过足作用于地面,这时地面就会产生一种方向 相反、力量等同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随着双腿的蹬地和伸展,经膝送达于胯 和腰,再经腰送到两膀,再由两膀送到肘,肘再送达梢(拳或掌),与此同时,在双 脚蹬地时要配合短促的呼气,使拳的攻击动作与呼气的过程同时完成。这样左步 炮拳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不仅仅是单纯右臂右拳的力量,而是右臂右拳的力量 再加上整个身体所获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即蹬地、展膝、转胯、拧腰等一连贯动作 所增添的力量,再加上短促呼气所促成的快速力量,这样,左步炮拳对对方攻击所
第五、拇指根部关节不可用力向外撑。
第六、拇指不可横而平,而宜屈而伸,使用权虎口部位如月牙之半圆形。 总之,只要在练习中勤体会、细研究,就会有所进步。
化劲 1、明劲的运用特点是“硬打硬碰”;暗劲的运用特点是“圆活灵巧,外柔内 刚”;化劲的运用特点是“不及不离、不丢不顶,神灵体活,变化莫测”。2、化劲的功 夫,是精、气、神三者与形体高度统一的运用,它在运动中表现为“转动无常无定 势, 变化无形于劲气”,全体在运动中无声无息,灵敏圆活,连绵不断,行如狸猫,身似 蛟 龙,手似蛇行,蜿蜓曲折,昀无所滞,气似游云,动如翻浪,全在神气,而不在劲力 。 3、明劲之运用在于顺,暗劲之运用主于横,化劲之运用则主于从。明劲主刚,暗劲 主柔 ,化劲主随。故化劲有“以巧破千斤”之喻。对于以上三劲,练时必分,用时必合,练 好化劲不愁沾,练好暗劲不愁克,练好明劲不愁发。即谓之“沾实用力须展放”。三 劲 不分则无意这所托,三劲不合则无整劲所发,练时总要将三劲互为变化,方能得以 变以
第四、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 分伸出,此种练法既谓之换劲,也谓之“有心求柔,无意成刚”之功夫。它与“全力注
掌心”,并不矛盾,二者只是在运用上和练法上的要求不同而已。即练时宜柔,用 时要 刚。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练时手上之劲力要有阴阳虚实之分,用时则要阴 阳相 合。
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也,舒者舒展其力也,绝者抖绝也,一绝无所不绝也。此乃形意 拳踏 、扑裹、舒、绝五字诀,谓之五毒,也谓之五恶。
裹劲 裹者合也,犹如包裹之不露。裹劲主要运用的是横劲,它来源于全体中的 拧转相合之劲气。裹劲在形意拳中,主要运用于顾法,因此裹要含、要合、要吞、要 横 。同时,裹劲也运用于打,其打法主要偏重于摆劲等。因此在运用上是顾中有打, 打中 有顾,先顾后打,遍身是法,练时宜分,用时宜合。裹劲的来源是:根基在步,主宰 在 腰。转换在膊,抖绝在臀,体现在臂尽在全身。所以不能单使用上肢中的劲力,而 须要 全体内外合一,爆发出身劲。然后将爆发劲力集中在尺骨和肘部,方能使裹合劲力 增大 增猛。
劲在运用时,发布是运时轻屡,落时沉稳。踏时狠毒。
扑劲 扑劲犹如狸猫扑鼠、猛虎扑羊,要体现出快速、疾毒冲扑的劲力来。扑劲在 练习时,须是意领、气催、头攻、身进、前足踏、后足蹬、手要锐利、臂要力撑、腰要 挺拔,才能民出全体的前扑整劲。扑劲分单扑和双手扑的运用,单手扑为劈拳(或 称扑 面掌),双手扑为虎形。单手的扑劲和双手的扑劲者是起于涌泉,发于尾闾,主宰 于腰 ,上提于脊,透发于胸,由膊而膀,由膀而肘,由肘而手发出的。
舒劲 舒,即舒展、伸长。舒劲主要来源一个撑字,撑有伸筋拔力之功。要使用 权上肢中的经筋(韧带)舒展伸长,才能增大和拔出劲力来。舒劲的特点是:弹、韧 性 大,伸缩力强。能够增大寸距离间的抖绝劲。舒劲的运用是在裹劲沾粘的前提下, 由撑 而起,发于扑劲颤中,抖劲之前,故有伸长击远之能。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外发的状态。蓄劲时,意气由四梢归丹田,其气下行时,形成肩带动肘,肘带动手;
其气上行时,则是胯带膝,膝带足,使全身之气都归聚于丹田,成为蓄劲待发的状
态。记得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每晚都要盘膝静坐“五心朝天”一个小时,每天
早上站三体式桩功,不少于半个小时,他丹田运气时,小腹部位坚硬如铁,一旦气
运四梢时,全身关节都可听到轻微的响声,这就是丹田聚气、丹田发气的具体事例 。 四、蓄劲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蓄劲”指积聚劲力,蓄而不发,一旦战机出现,就会以所
合应心,刚柔应手。
横劲 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这劲,是每一出拳伸掌、转换进步都不可脱离的 劲。横劲的运用,是在每一动作中的,起手时有横向联合,入手时与有横;身起时 有横 ,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总之,凡动则由横所手,由横所起, 故 横为诸拳之母。
竖劲 竖劲,又称顺劲。顺劲的开成,从上肢来说,是从肩井穴、曲池穴致电神 出鬼没门穴三者相合为一,并向外发,即谓之竖劲;从身躯来说(包括头部),上至 百 会,下至尾闾,纵向相拔,也谓之竖劲;从下肢来说,自胯至足底涌泉穴的相合之 劲, 也哀思之竖劲。枫劲主合,竖劲主开,横向联合劲主顾,竖劲主打。重横而不重竖, 多 偏于保守,缺乏进攻的能力;重竖而不重横,多偏于盲目。所以必须是阴阳相合, 刚柔 相济,攻防兼备,横竖并用。方为完美,正象拳经中云:“先打顾法后打人,遍身是 法 。” 蹋 劲 踏劲指的是足在进步落地时,要以足前掌和涌泉为主向下直踏。踏劲在形 意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劲节。在练习时,下踏要好象鸡走路一样,要有蹭劲、搓劲 和向 下的钻劲。若无踏劲则无“如踏毒物”之狠,若无钻劲则无“入地三分”之稳,因此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