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也,舒者舒展其力也,绝者抖绝也,一绝无所不绝也。此乃形意 拳踏 、扑裹、舒、绝五字诀,谓之五毒,也谓之五恶。
裹劲 裹者合也,犹如包裹之不露。裹劲主要运用的是横劲,它来源于全体中的 拧转相合之劲气。裹劲在形意拳中,主要运用于顾法,因此裹要含、要合、要吞、要 横 。同时,裹劲也运用于打,其打法主要偏重于摆劲等。因此在运用上是顾中有打, 打中 有顾,先顾后打,遍身是法,练时宜分,用时宜合。裹劲的来源是:根基在步,主宰 在 腰。转换在膊,抖绝在臀,体现在臂尽在全身。所以不能单使用上肢中的劲力,而 须要 全体内外合一,爆发出身劲。然后将爆发劲力集中在尺骨和肘部,方能使裹合劲力 增大 增猛。
发出的力量就是“整劲”。许多形意高手往往在较技中,一个劈拳就能将对手打出 几米开外,其奥妙就在于此。 三、丹田劲 所谓“丹田劲”,是指借助丹田气而配合蓄发的劲力。此劲以丹田为根,劲由丹田发
,劲归丹田蓄,发劲时,由意念支配丹田之气运行至四梢。此气上行时,可形成肩
催肘,肘催手;此气下行时,可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个身体成重心下沉、劲往
向无敌、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触即发,制服对手。 蓄劲,类似于丹田劲,但又与丹田劲有着许多的不同。蓄劲的锻炼方法是将驰散的
意识收敛集中,将散向四梢的意气收归于丹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与吸气配合,
尽量放松全身各部的肌肉,整个身体的外形适度的屈曲(例如含胸、鸡腿、沉肩、
塌腰),使被收敛的意气好似被压紧的弹簧,有一松即弹之势;放松的肌肉被屈曲
外发的状态。蓄劲时,意气由四梢归丹田,其气下行时,形成肩带动肘,肘带动手;
其气上行时,则是胯带膝,膝带足,使全身之气都归聚于丹田,成为蓄劲待发的状
态。记得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每晚都要盘膝静坐“五心朝天”一个小时,每天
早上站三体式桩功,不少于半个小时,他丹田运气时,小腹部位坚硬如铁,一旦气
运四梢时,全身关节都可听到轻微的响声,这就是丹田聚气、丹田发气的具体事例 。 四、蓄劲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蓄劲”指积聚劲力,蓄而不发,一旦战机出现,就会以所
第五、拇指根部关节不可用力向外撑。
第六、拇指不可横而平,而宜屈而伸,使用权虎口部位如月牙之半圆形。 总之,只要在练习中勤体会、细研究,就会有所进步。
化劲 1、明劲的运用特点是“硬打硬碰”;暗劲的运用特点是“圆活灵巧,外柔内 刚”;化劲的运用特点是“不及不离、不丢不顶,神灵体活,变化莫测”。2、化劲的功 夫,是精、气、神三者与形体高度统一的运用,它在运动中表现为“转动无常无定 势, 变化无形于劲气”,全体在运动中无声无息,灵敏圆活,连绵不断,行如狸猫,身似 蛟 龙,手似蛇行,蜿蜓曲折,昀无所滞,气似游云,动如翻浪,全在神气,而不在劲力 。 3、明劲之运用在于顺,暗劲之运用主于横,化劲之运用则主于从。明劲主刚,暗劲 主柔 ,化劲主随。故化劲有“以巧破千斤”之喻。对于以上三劲,练时必分,用时必合,练 好化劲不愁沾,练好暗劲不愁克,练好明劲不愁发。即谓之“沾实用力须展放”。三 劲 不分则无意这所托,三劲不合则无整劲所发,练时总要将三劲互为变化,方能得以 变以
第四、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 分伸出,此种练法既谓之换劲,也谓之“有心求柔,无意成刚”之功夫。它与“全力注
掌心”,并不矛盾,二者只是在运用上和练法上的要求不同而已。即练时宜柔,用 时要 刚。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练时手上之劲力要有阴阳虚实之分,用时则要阴 阳相 合。
明劲 明劲是显形于外的劲,既是形意拳“由内着眼,从外着手”的一种功夫,也 是筑基壮体、易骨示增力和整发合劲的锻炼过程。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明
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 于上肢 和手。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劲来, 一时 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 都极力 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 体现 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 僵力 ,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的关节预先拉长,身体四肢如弓胎,筋肌如拉满的弓弦,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就是
形意拳谱中所讲的“全身备五弓,以腰为大弓”和“鸡腿、龙身、熊膀、猴相”意义之 所在。 五、发劲 所谓“发劲”,是指将人体内部积蓄的劲力,在攻击对手时,找准战机瞬间爆发出去 ,达到攻击目的的具体过程。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发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有意识的蓄劲为前奏,蓄而 后发,这种发劲,要求意气先回敛,汇聚成一点,再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迅速向攻 击目标发出。与此同时,必须与呼气相配合,收缩主攻部位的主动肌肉与协同肌肉 ,整个肢体的外形要适度展开。另外一种发劲,是以任何一种形态为预备式,“一 触即发”。这一类的发劲,大多数运用于较技散手搏斗的过程中,它是通过加快呼 吸和收缩肌肉,在瞬间完成发劲。“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是说形意 功夫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境界,这第二种发劲的方式就会随时爆发出来。记 得1965年,在太谷县体委孙德宜先生与一位擒拿高手较技时,任凭对方使用什么 高招,但是总被孙德宜先生一一破解,只五、六分钟的时间,孙德宜先生把他放倒 六次,他起来拉着孙德宜先生的手,心悦诚服地说:“孙师傅,技艺超群,胜我十倍 ”,从此以后,两位师傅成为至交,经常来往。 六、横劲 横劲是指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发出的横向力量。横劲的施发,必须以腰的拧转来 带动上肢发力,同时与呼气相配合。在实际散手较技中,多以这种横劲来破坏对手 的直劲和竖劲,也有以横劲来斫击对手颈项部位的。形意五行拳的横拳,有里横和
劲在运用时,发布是运时轻屡,落时沉稳。踏时狠毒。
扑劲 扑劲犹如狸猫扑鼠、猛虎扑羊,要体现出快速、疾毒冲扑的劲力来。扑劲在 练习时,须是意领、气催、头攻、身进、前足踏、后足蹬、手要锐利、臂要力撑、腰要 挺拔,才能民出全体的前扑整劲。扑劲分单扑和双手扑的运用,单手扑为劈拳(或 称扑 面掌),双手扑为虎形。单手的扑劲和双手的扑劲者是起于涌泉,发于尾闾,主宰 于腰 ,上提于脊,透发于胸,由膊而膀,由膀而肘,由肘而手发出的。
第一、松肩。肩关节是上肢中的根节,根节肩峰骨放松落下之后,才能使肩井 穴得以开放,肩关节也才能得以开扩,使气血流畅、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 达到 不僵不滞,转动灵活的目的。
第二、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主要是尺骨)蕴藏一定的内劲, 以使用权手上的劲力,逐步向肘部转移。
第三、塌腕。要反劲气、意识主要地注在神门穴上,使劲力内含并集中于掌根 的小田之后和高骨部位,以使手的劲力分清阴阳,划清虚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08-7-14
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 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 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演 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 的高度统一。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 的最大特点。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 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 常力量。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 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 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 、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 “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 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
舒劲 舒,即舒展、伸长。舒劲主要来源一个撑字,撑有伸筋拔力之功。要使用 权上肢中的经筋(韧带)舒展伸长,才能增大和拔出劲力来。舒劲的特点是:弹、韧 性 大,伸缩力强。能够增大寸距离间的抖绝劲。舒劲的运用是在裹劲沾粘的前提下, 由撑 而起,发于扑劲颤中,抖劲之前,故有伸长击远之能。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绝劲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称为颤劲。绝劲是内 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 以也 是最容易造成敌人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 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 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 田之气 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 领。 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 裹 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 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拳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 也,
形意拳劲法
形意拳劲法是指形意拳在实际运用中的暗劲、明劲、化劲、横劲、竖劲、蹋劲、扑 劲、绝劲、裹劲、舒劲。这些劲道基本属于内家的劲道。
暗劲 暗劲必须是在练习的第一步明劲功夫以后进行的第二步练法。暗劲是指在内里 含藏劲力而不使手上有丝毫表现(指明劲),所以说“暗劲在肘”。暗劲乃是易筋之 过 程,谓之练筋入槽和伸筋拔力。暗劲在练法上,无论是在三体势中,还是在劈拳出 暗劲 的练习中,手上一定不能表现出劲力来,而是要接近于松软状态。然而手上看不到 劲力 ,并不等于上肢松软,相反在尺骨中所暗藏的劲力应该要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明 劲是 筑基壮体之道,暗劲是长筋腾膜之法,明劲主于攻打,暗劲主于克制,明劲主于刚 ,暗 劲主于柔。
合应心,刚柔应手。
横劲 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这劲,是每一出拳伸掌、转换进步都不可脱离的 劲。横劲的运用,是在每一动作中的,起手时有横向联合,入手时与有横;身起时 有横 ,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总之,凡动则由横所手,由横所起, 故 横为诸拳之母。
竖劲 竖劲,又称顺劲。顺劲的开成,从上肢来说,是从肩井穴、曲池穴致电神 出鬼没门穴三者相合为一,并向外发,即谓之竖劲;从身躯来说(包括头部),上至 百 会,下至尾闾,纵向相拔,也谓之竖劲;从下肢来说,自胯至足底涌泉穴的相合之 劲, 也哀思之竖劲。枫劲主合,竖劲主开,横向联合劲主顾,竖劲主打。重横而不重竖, 多 偏于保守,缺乏进攻的能力;重竖而不重横,多偏于盲目。所以必须是阴阳相合, 刚柔 相济,攻防兼备,横竖并用。方为完美,正象拳经中云:“先打顾法后打人,遍身是 法 。” 蹋 劲 踏劲指的是足在进步落地时,要以足前掌和涌泉为主向下直踏。踏劲在形 意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劲节。在练习时,下踏要好象鸡走路一样,要有蹭劲、搓劲 和向 下的钻劲。若无踏劲则无“如踏毒物”之狠,若无钻劲则无“入地三分”之稳,因此踏
提高驾驭全身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练习“内劲”的关键是由松静入 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表的刚劲隐藏于内,从而达到外柔内刚 、绵里藏针的境界。 二、整劲 拳谱所云:“姿势安合劲要整”,所谓“整劲”,是指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在瞬间汇 聚为一。“整劲”大于人体某一个部位肌肉的收缩力,“整劲”用于进攻对手时,它可 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极大地加强攻击力;在防守时,整劲汇集于防守部位,能 加大该防守部位的抗击力。“整劲”贵在一个“整字”。整劲的培养和锻炼,要求身体 各个部位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导和支配下,遵循同一个技法的要求, 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先全身放松,聚气于丹田,再从丹田送达于四梢 ,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依次催送,节节灵通。这里的关键是意念专一,意守丹 田,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便可将全身各部的散劲聚合成整,攻击时可瞬间达于梢 端。以左步炮拳为例,在蓄劲与发劲攻击的过程中,先是细微呼气,与此同时,在 意识的指导下,由上而下放松肌肉,全身的关节随着肌肉的放松而呈现出收缩蓄 状,全身力量均汇集于腿的下部,通过足作用于地面,这时地面就会产生一种方向 相反、力量等同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随着双腿的蹬地和伸展,经膝送达于胯 和腰,再经腰送到两膀,再由两膀送到肘,肘再送达梢(拳或掌),与此同时,在双 脚蹬地时要配合短促的呼气,使拳的攻击动作与呼气的过程同时完成。这样左步 炮拳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不仅仅是单纯右臂右拳的力量,而是右臂右拳的力量 再加上整个身体所获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即蹬地、展膝、转胯、拧腰等一连贯动作 所增添的力量,再加上短促呼气所促成的快速力量,这样,左步炮拳对对方攻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