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考试必备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一株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2、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4、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5、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能够爆裂,同时将种子弹射出去,这种传播种子的方式属于弹力传播。
6、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7、蚕豆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还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8、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9、种植凤仙花时,我们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
10、晴天的上午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不久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11、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12、我们可以使用测量纸带来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13、为了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情况,我们要用透明的杯子做植杯。
14、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叶的蒸腾作用。
15、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果实。
16、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
17、蒲公英利用风力传播种子。
18、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9、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各不相同。
20、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2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其中储存了大量营养物质起到为胚发育成幼苗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起到从胚乳中吸收养料转运营养物质供胚发育的作用。
22、凤仙花的根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属于直根系,葱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2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无机盐,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2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根的形态特征是与植物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
(3)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的根上长出来的幼芽。
根芽出土后,经过移植,可以成为独立的植物。
3.直根系: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
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究植物根的作用(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
2. 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 作出假设: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 实施计划: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
-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 表达和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与他人分享。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植物必须耐旱。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并且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3. 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工作更加轻松。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其运动的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组成。
4. 宇宙的探索:人类通过望远镜和其他科学仪器对宇宙进行观测和研究。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2.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信息安全等。
3.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具备科学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理性的决策。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电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且都具有(繁殖)功能。
3、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用眼睛看:①肉眼观察种子颜色、形状、大小及其(显著特征)。
②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
(2)用手摸:(软硬)和(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气味)。
(4)用工具测量:(重量)、(大小)等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5.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2、种植凤仙花1、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我们可以将凤仙花的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应挑出去,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观察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有些植物可用(茎)繁殖后代,如(天竺葵)、(土豆);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如(秋海棠)。
3、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快)。
3、根生长的方向和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的蒸发)。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4.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1)种皮: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2)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发育成一株植物;(3)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4)胚根:将来发育成根;(5)子叶: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5,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6.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7.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8.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马铃薯、洋葱、番薯等)9.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10.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向地性)IL探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3)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4)实验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2.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3.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14.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15.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16.茎的运输作用实验(1)实验现象: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17.叶具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的实验(1)将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电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由(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种子的构造分(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组成。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种子萌芽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3、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的条件。
4、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根有(吸收水和矿物质)、(固定植物)的作用。
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从上向下)运输绿叶制造的养料;(从下向上)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及矿物质。
6、直立茎—(凤仙花、向日葵、香樟树);攀缘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匍匐茎—(西瓜、红薯)。
7、叶的作用是(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香蕉树适合生长在多雨的环境中,仙人掌适合生长在沙漠。
8、凤仙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9、像凤仙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
有些花却缺失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10、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11、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花药)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后,(果皮)和(种子)开始生长,花朵开始凋谢。
12、雄蕊一般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柱头上有(黏液),能粘住(花粉)。
13、植物散播种子的常见方式有(水流传播)(弹力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力传播),像油菜一样借助弹射传播种子的植物还有(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则利用(风力传播)种子,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还有(芦苇)(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水流传播)种子的植物有(莲蓬)(椰子)等;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有(苍耳)(樱桃)(野葡萄)等,这些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具有或长有钩或刺,或味道鲜美等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中,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2.尽管物质中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但由于它们数量相等,所以物体通常不会表现出带电的状态。
只有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电荷才会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会带负电荷,头发会带正电荷。
当它们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摩擦可以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电荷在带静电的物体中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电源,二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
7.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只有当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
这种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甚至致人死亡,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12.插座中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
不要使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实验室中使用的是 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雷雨天气中,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整理(精华版)最全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电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电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的交流电,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一:地球和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太阳是我们的能量来源。
地球每天都绕着太阳自转,同时也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光照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让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科学知识点二:天气的变化天气是指一天之内的气象变化。
天气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比如,当天气晴朗时,我们可以出门游玩;而当天气阴雨时,我们需要带雨具或者待在室内。
天气的变化是由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科学知识点三: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
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变成液态,这就是融化;而当温度降低时,水从液态变成固态,这就是冻结。
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我们称之为蒸发。
科学知识点四:种子的发芽种子是许多植物的繁殖形式。
当种子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它们就会发芽。
种子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生长出幼苗,然后逐渐成长为大树或者花草。
科学知识点五:电的产生与传输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用于照明、发电和驱动设备等方面。
电的产生主要依靠发电厂,通过燃煤、核能或者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
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供我们使用电器设备。
科学知识点六: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呼吸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就像人类一样。
而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还释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科学知识点七:节约用水与环保水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并节约水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掉水龙头、洗菜水重复利用等方式来节约水。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源,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染水体,做好环保工作。
科学知识点八:回收与分类垃圾垃圾分类和回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垃圾类别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营造一个更洁净的生活环境。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归纳摘要:一、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归纳概述二、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浮力与潜水三、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人类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四、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与地貌2.天气与气候3.太阳系与宇宙探索五、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知识点1.简单机械与应用2.电路与电子元件3.设计与制作项目正文:一、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归纳概述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教科版中,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以及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世界的机会。
二、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学生们将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方向和距离,以及力的作用和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们将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浮力与潜水:学生们将学习浮力的原理,如何利用浮力进行潜水以及潜水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三、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学生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
2.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学生们将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3.人类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学生们将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生理系统的运作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与地貌:学生们将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的组成以及各种地貌类型。
2.天气与气候:学生们将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以及各种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3.太阳系与宇宙探索:学生们将学习太阳系的组成,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五、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知识点1.简单机械与应用:学生们将学习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电路与电子元件:学生们将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的性质和用途。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概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物体带上静电。
6.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电流就是电荷的运动。
7.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
8.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屋顶的一根金属物起避雷作用。
10.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11.静电一般不伤人。
12.在干燥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把手,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二.简答题13.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
14.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答:正负电荷数量相同,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15.安全用电常识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答:1.不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以及电源。
2.及时更换旧电线,保护好绝缘体3.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救人。
4.不用家里和学校插座里的电做实验。
5.不在高压线下活动。
6.雷雨时不在树下避雨。
7.用完电器后,拔出电源插头,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16.摩擦生电的原因?答:摩擦使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点亮小灯泡一、概念1..我们生活中的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电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如,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例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例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而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点梳理1、动物的一生:主要包括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植物的生长与环境:重点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以及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天文、地理、气象、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科学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结论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二、知识点详解1、动物的一生(1)生命周期:了解动物从受精、卵裂、孵化、出生、成长到繁殖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差异。
(2)生长过程:掌握动物生长过程中形态、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如蝴蝶、青蛙、青少年的生长过程。
(3)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配偶选择、求偶行为以及胎生、卵生、卵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4)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动物适应环境的生理反应、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2、植物的生长与环境(1)生长过程:掌握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的整个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基本生理过程。
(2)生长环境:掌握植物对光线、水分、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需求,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天文知识:了解太阳系、地球的绕日运行、四季变化等基本天文知识。
(2)地理知识:掌握地形地貌、气候带、自然灾害等基本地理知识。
(3)气象知识:了解天气系统、气候类型、气象观测等基本气象知识。
(4)生物知识:了解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生物知识。
(5)化学知识:掌握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科学探究方法(1)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够从生活实践中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2)实验设计:能够根据问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变量、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确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
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
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
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
电路。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
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
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
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
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
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3、单性花是不完全花,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
4、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雄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通过花柱到达子房,和子房里
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后形成种子,子房发育形成果实,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自体传播(弹射传播)(油菜、凤仙花、大豆等);风力传播
(蒲公英、榆树、枫树、蓟、槭树等);水利传播(莲蓬、椰子等);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番茄等)
6、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和空气。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
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根发育成
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起到了提供养料的作用。
8、以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以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青蛙卵孵化
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小鸡孵化需要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9、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
发育成新的生命。
10、1997年2月,克隆羊“多利”诞生了
第三单元食物
1、我们一天所需的能量主要从食物中获得,食物的营养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
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的生
长发育;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3、淀粉遇碘酒会显蓝色;含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按压会留下油渍。
4、均衡膳食“宝塔”的最底端是谷类(糖类),最顶端是油脂类(脂肪)。
5、膳食营养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6、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
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霉菌适合生长在温度较高的潮湿环境中。
7、实验题: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
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第一组:让每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这一组实验改变的是水分的多少,温度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霉菌适合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这一组实验改变的是温度的高低,水分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霉菌适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
8、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霉菌和细菌都是微生物。
9、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方法:晒干法(晒成鱼干、白菜干、笋干等);腌制法(咸鱼、
咸肉、咸菜等);冷冻法(冷冻鱼、冷冻肉、速冻饺子等);真空包装法(包装香肠、包装鸡腿、包装的花生米等);……
10、食品的保质期长短和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有关,和食用方法无关。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岩石的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岩石,味觉
除外。
通过视觉来观察形状、颜色以及大小;通过触觉来感觉表面的光滑和粗糙程度;通过嗅觉来问气味;通过听觉来听岩石敲击的声音。
地质学家常常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岩石的薄片的成分和颗粒,对岩石的种类做出判断。
2、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
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
干净。
3、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
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看,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4、矿物不能单独存在,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形成了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
母组成的,其中云母最硬,长石最软。
5、要想对矿物做出准确的判断,要以矿物的条痕颜色作为参考标准。
自然金的条痕颜
色是黄色;黄铁矿、黄铜矿的条痕颜色是绿黑色;石墨的条痕颜色是黑色;石英的条痕颜色是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铁矿的条痕颜色是樱红色。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6、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
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7、岩石和矿物的用途很广泛,例如:盖房子、铺路、修堤坝、石膏可以点豆腐、石墨
做铅笔芯等等。
8、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稀有金属
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9、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花岗岩、玄
武岩等属于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10、几种常见矿物:金刚石:八面体或六面体,无色透明,强金属光泽,最硬,性脆,
条痕白色。
金刚石是贵重宝石,还用于钻探、研磨等;石墨:片状或块状等,铁黑色或钢灰色,不透明,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或光泽黯淡,质软,触摸具滑腻感,染手染纸。
石墨可制电极、铅笔芯、防锈涂料等。
金:一般为块状、薄片状,金黄至浅黄色,条痕金黄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软,很重。
为重要的货币金属,还常用于装饰品和实验仪器;石膏:板状,白色、浅灰或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或丝绸光泽,软,指甲可以划动,较轻。
制水泥,制作模型、塑像,还用于医疗手术等。
11、判断矿物软硬的标准: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但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画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硬: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