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历史、史料、史学研究一、历史1、历史这一概念的:一是指作为历史科学认识的客观存在的历史或简称为客体的历史;二是指作为历史研究者对客体历史认识和研究结果而写成的历史著作,即主体化的历史;三是指历史学或历史科学。

2、历史的发展,具有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它的一度性,3、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区别:广义的历史包罗万象,分自然史和人类史两大类。

两者有巨大的差别。

首先,自然界的变化,比起人类历史来,速度很慢,在短时期里甚至难以为人们所发现。

其次,自然界中的矛盾运动,相对于有意识的人类社会来讲,后者比前者无疑要复杂得多。

自然科学可以在实验室里使自然现象上的某些现象相当准确地重现出来。

而历史学家在人类上却看不到这样简单而又确定的重现现象。

二、史料1、史料所谓史料,指的是能够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分为四大类:文献史料、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行为史料和口碑(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它是前人文字记录、文字材料。

(2)实物史料又称为“史迹遗存”,它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

(3)行为史料指今天的人们,在包括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中保留的历史积淀。

(4)口碑(口述史料)指的是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

2、各类史料均不能反映客观存在的历史上述四类史料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以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与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实际历史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无数存在过的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都因缺乏记载而失传了。

中介客体不能完全覆盖原本客体。

中介客体小于原本客体。

另一方面,文献记载是前人“心理的痕迹”,它在对历史的观察、判断、推论和表述时,要受到记载者分析判断中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局限,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史料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中介客体大于原本客体。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掌握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功能理解史学家应具备的素养与道德1.2 教学内容史学的定义与内涵:历史与史学的区别,史学的基本特征史学的研究方法:史料的搜集与分析,历史解释与叙述史学功能:传承文化,启迪思考,塑造民族精神史学家素养与道德:客观公正,实证精神,历史责任感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史学?讲授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案例分析: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小组讨论:史学的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第二章: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理解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2.2 教学内容中国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中国史学的特点:史官制度,历史编纂,史学研究方法中国史学成就:历史理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史学方法,历史观念,历史资料2.3 教学活动讲授中国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讨论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案例研究:中国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三章: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西方史学的特点与方法理解西方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启示3.2 教学内容西方史学的形成:古希腊史,基督教史,文艺复兴史西方史学的发展:近现代史,当代史,跨学科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的特点:历史观念,史学研究方法,历史编纂西方史学方法: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比较3.3 教学活动讲授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西方史学的特点与方法讨论西方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启示案例研究:西方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第四章: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4.1 教学目标掌握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学会运用历史解释分析历史事件4.2 教学内容历史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比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理解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预测未来历史解释方法:实证解释,理论解释,心理解释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4.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讨论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练习运用历史解释分析历史事件案例研究: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实例第五章: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5.1 教学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技巧分析史料理解历史研究在学术与社会领域的价值5.2 教学内容历史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技巧:史料搜集,史料分析,历史编纂历史研究价值:学术贡献,社会影响,文化传承案例分析: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例5.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练习运用历史研究技巧分析史料讨论历史研究在学术与社会领域的价值案例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例第六章:历史编纂与历史文献6.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掌握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学会运用历史文献进行历史研究6.2 教学内容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编纂目的,编纂方法,编纂原则历史文献的种类:原始文献,二手文献,口述文献历史文献的价值: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案例分析:历史文献的应用实例6.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分析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练习运用历史文献进行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历史文献的应用实例第七章:历史与历史学的前景7.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理解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7.2 教学内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全球史观,微观史观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育,文化,政治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历史观念更新案例分析:历史学的发展实例7.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的发展趋势讨论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讨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案例研究:历史学的发展实例第八章: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8.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学会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8.2 教学内容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提高历史素养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社会教育,媒体传播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成果案例分析: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实例8.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练习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案例研究: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实例第九章: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理解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9.2 教学内容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研究者,教育者,传承者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历史进步,提升历史观念,培养民族精神案例分析: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实例9.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讨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案例研究: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实例第十章:历史学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索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内容历史学在未来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全球史观,微观史观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育,文化,政治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历史观念更新案例分析:历史学的未来展望实例10.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在未来发展趋势讨论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讨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案例研究:历史学的未来展望实例重点解析本《史学概论》教案共十个章节,涵盖史学的概念与功能、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历史编纂与历史文献、历史与历史学的前景、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的未来展望。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评析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评析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评析史学概论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它由庞卓恒等撰写,以《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为基础,总结分析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是中国现代史学的一部杰出的著作。

本文以《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评析》为标题,详细介绍和评析了《史学概论》的内容体系,以期为史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史学概论》内容体系介绍《史学概论》由庞卓恒主编,内容共5卷,分为“第一卷中国古典史学、第二卷中国近代史学、第三卷中国现代史学、第四卷世界古代史学和第五卷世界近代史学”五个部分,共计824页。

1.一卷中国古典史学:包括古代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学派、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学者及其代表著作和古代史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发展与发展趋势;2.二卷中国近代史学:包括清末近代史学发展的总述、中西学术交流的总述、中国近代史学的学派及其代表性著作以及中国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学诞生以来的发展趋势和中西方学术交流的发展历程;3.三卷中国现代史学:包括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概述、中国现代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作、经典史学著作等,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趋势,也概括了现代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内容;4.四卷世界古代史学:包括世界历史的发展线索、古代文明的交流及其本质特征、世界古代史学的学派及其代表作等,主要介绍了世界古代史学发展趋势及其学术特点;5.五卷世界近代史学:包括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线索、世界近代史学的学派及其代表作、世界历史的重大变革、经典著作等,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学术特点。

二、《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评析《史学概论》内容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史学知识,对于史学研究者而言,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1. 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史学概论》记录了中国近代以来史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2. 从理论方法研究角度来看,《史学概论》论述了古代史学的基本理论、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深刻的把握史学的基本原理;3. 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史学概论》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代史学以及世界古代史学的学派及其代表作,史学研究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及世界史学发展的脉络和中西方史学文化的融合;4. 从经典著作角度来看,《史学概论》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史学及世界古代史学的经典著作,可以从中及早了解中国及世界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史学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文献。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历史学概论:以历史本身产生、发展为对象,旨在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为以后历史学的发展和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2历史学本体论:(历史本体论、历史理论)即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与性质的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既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11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主要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兰克,主张历史学应该着重对过去客观历史进程的研究,注重对资料的搜集和批判。
12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合力:
最后动力:(即原动力)恩格斯将其定义为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历史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在生产领域则指生产力与支换关系的发展。
7启蒙史学:指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流派,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伏尔泰、赫尔德、爱德华?维科,主张历史发展的理性主义,主张对世界史、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8人文史学:指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瓦拉主张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主张历史学研究要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控制,并注重历史研究中考证方法的运用,是西方资本主义史学的开端。
22客体历史:指主体化历史的“生产者”进行加工的自在原形,二者间的关系:既相互吻合又相互背离。
直接动力:(即上层建筑)非原动力的动力,一切来源于经济运动反过来又对经济运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动力,即“直”,历史的“助产婆”。
合力: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13导向性方法:及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即帮助研究者“解释事实”的方法。
9实证主义史学:指19世纪下半期史学代表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德,主张历史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派,主张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过去发展,且对历史应进行因果规律研究,促进历史学的科学化。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基本概念、历史文化方法和历史学发展的学科。

复习史学概论需了解其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历史观念。

以下是史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史学的定义与特点1.史学的定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科学.2.史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地域性。

二、历史的基本属性和历史事实的本质1.历史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独特性、继续性、发展性、多元性、选择性、相对性。

2.历史事实的本质:历史事实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表象性。

三、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

2.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

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传统、历史文化的血脉、历史文化的继承。

2.历史文化的创新:历史文化的现代性、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历史文化的拓展。

五、历史学的学科分类1.大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全局、全球和全历史的历史学。

2.普遍历史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学。

3.科学史:以历史的方法和观念,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

4.文化史: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学。

5.经济史: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学。

6.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历史学。

7.军事史:研究战争和军事制度的历史学。

8.社会史:研究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历史学。

9.思想史:研究人类思想和思想体系的历史学。

六、历史观念的演变与历史主义的争议1.历史观念的演变:宇宙观、人类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演变过程。

2.历史主义的争议:历史主义的发展、历史主义的局限和历史主义的批判。

七、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的功能1.历史的价值: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相对性和历史的意义。

2.历史的功能:历史的警示功能、历史的反省功能和历史的启迪功能。

八、史学研究的发展与趋势1.史学研究的发展:古代史学、近代史学和现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什么是历史从历史文献角度看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人或事,从历史知识的社会作用中看历史给人以借鉴启发。

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一切事物以往的可观运动过程,这种运动过程由两方面构成:自然的运动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二者有共性、个性,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区别。

共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过去性。

联系:人类社会史是自然历史发展的客观阶段。

个性区别:二者存在根本性差异,自然运动是无意识的客观运动,社会是有意识、目的的人的活动。

狭义: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主观的。

二、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特点⑴是一个可观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具有客观性,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因而具有主体性。

①人和自然的组合关系中,人是主体。

②前人和后人,前人是后人的主体,后人改造自然,后人是主体。

③个人与个人的组合关系,言行影响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影响。

⑶首先是生产发展史,因而具有物质性。

物质活动存在内在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基于客观规律之上。

⑷人类社会的表层运动史极端复杂的,因而具有偶然性。

历史现象都是偶然现象,从两个层面来说:①每个人对自己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预料;②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人物是重复的。

⑸人类社会历史是有着客观规律的运动过程,因而具有必然性。

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取向与轨迹;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每个人的发展空间,方向无法选择,但如何发展取决于自由意识。

⑹是在时空中延伸的客观运动过程,因而具有一度性和不可逆性。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研究者与对象不处于相同时空,不可能是永远客观的,完全吻合客观的。

⑺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具有辩证性。

①历史运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历史事物在具体运动中呈现出的独特性(个性)多样性背后隐藏统一性(共性),具体表现出多样性。

②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历史运动外部表现出具体、生动、特殊,历时十五的根本性质,本质呈现出相应现象,但有“假象”。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的意义
历史研究: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历史 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认知:通过 历史了解社会变 迁、文化传承, 提高社会认知能 力
价值观教育:通 过历史学习,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决策参考:为政 府决策提供历史 借鉴,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史学记载 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史学经历了从口述到文字、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 史学的分类: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
学术诚信:尊重历史事实,不篡 改、伪造历史
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不抄袭、剽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引用 文献要注明出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道德:保持学术独立,不因 利益而歪曲历史事实
史学研究的学术评价和引用规范
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尊重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引用规范: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剽窃 学术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史学概论的学科特点
历史性:以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实证性:注重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考证
综合性:涉及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批判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历史学的升华
现代主义 史学:强 调历史研 究的现代 性和多元 性
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导论一、基本概念的理论解析1. 历史:是客观事物发展演化的历程,是不依赖于我们今天主观意识的以往的客观存在。

站在人类的角度,客观事物有两大系统,一是自然,二是社会,一般所言的历史,主要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

在这个客观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

2. 历史学:可以简称史学,是系统叙述和研究人类以往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

即对于以往人类活动及社会状况的条理化、系统性认识。

3.史学理论:所谓理论,是一种总体性、抽象性的系统化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的学说。

史学理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区别在于研讨的对象不同,二者不应混淆,但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史学理论应解决诸如历史学的性质、任务、特点,历史学可否真实反映历史,史学的功能,历史认识如何检验,史家的应有基本素质,史学的研究方法等等问题。

4.史学概论: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一个系统学科的名称,只作为一个传习知识的课程载体。

其主体内容应当是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二、历史学的渊源历史学的产生,是由人类对于本身社会活动的记忆行为,经过外化而形成。

记忆是人类群体生活的需要,与其他高级动物不同,人类的记忆很早就具有了辅助性的转移至身体之外的外化储存方式。

结绳、刻木、图画等等都是辅助口耳相传的工具,其共同特点是记忆部分地从人的头脑外化出来。

待到文字发明并且逐渐成熟,大部分记忆信息则可以完整地成为外化储存。

除文字之外,历法的出现可以为记事提供明确的时间因素,是连续性历史记载的又一必要条件。

从自觉的连续性史事记录而萌发,到对史事记录有所取舍、判断、评析、引伸及综合编纂,历史学即具备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周礼·天官冢宰》:“史掌官书以赞治。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 历史概论主要分为:历史本体论、 史学方法论、史学认识论
一、历史本体论
• 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 律的理论 。也称“历史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 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 律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 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 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等。 • 核心:“历史观”。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 运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 类型: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
三、史学认识论
• 概念:关于历史认识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也称“史学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 认识的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特点是什 么?历史认识的性质如何?历史认识如何 进行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 系怎样?等等。 • 类型: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
史学概论课程特点:
• 培养目标: • (1)引导学习者进入历史学科的殿堂。 (2)引导学习者跨进史学研究的大门。 • (3)开阔学习者视野,培养合格的史学人 才。 • 学习方法: • (1)学习《史学概论》与其他历史课程的 学习相结合。 (2)理论学习与史学实践相 结合。 (3)注重领会、培养能力。
•谢谢观赏
• (1)基础性。有关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属于历史学中“元史 学”研究的问题。 • (2)思辨性。与其它注重“实证”研究的 历史分支学科比较,则更注重历史认识的 抽象思维、逻辑阐释、理论概括。 • (3)开放性。包容量大、内容不断变化、 十分开放的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与学习方法:
二、史学方法论
• 概念: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 主要内容:史学研究有哪些方法?各种方 法有何特点、优劣点与适用范围?史学方 法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 关系如何? • 史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具体操作 的方法、手段、工具。 • 史学方法类型:史料学方法、历史分析方 法、历史编纂方法。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史学概论是一门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史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论分析和阐述。

史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在史论中,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进一步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史论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人物史论、国家史论、社会史论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读和分析。

人物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人物形象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解释,人物史论可以深入探讨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国家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

通过对国家史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演变。

社会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变迁、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社会史论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史论、经济史论、法律史论等等,它们都是史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历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

在史论的研究中,历史学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来解读和阐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这些方法和理论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简而言之,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论分析和阐述,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历史人物、国家、社会和其他相关内容的研究,史论可以深入探讨历史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规律。

同时,在史论的研究中,历史学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和阐释历史,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前言史学概论是一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史学学科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明确的学习指南,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史学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史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等。

2. 了解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3. 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查阅、史料分析、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态度,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历史文化研究、历史教育与传播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史学概念和基本理论- 史学的定义与特点- 史学的对象和任务- 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2. 史学发展历程及其学派研究 - 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转变 - 西方史学学派研究概述- 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变革3. 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文献查阅和资料分析- 历史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4. 史学应用领域- 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 历史教育与传播- 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 学术讨论与案例分析- 参与学术讨论与学术会议 - 分析历史案例与学术争论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深入讲解史学概念、方法和学派。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报告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2. 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以某一史学理论或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1. 历史学学科论/李中清2. 历史学导论/阎崇年3. 史学方法论/陈寅恪4. 史学理论与方法/冯兰草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史学概述及基本概念的介绍2. 第二周:史学任务与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3. 第三周:西方史学学派研究概述4. 第四周: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变革5. 第五周: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一)6. 第六周: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二)7. 第七周: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8. 第八周:历史教育与传播9. 第九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 第十周:学术讨论与案例分析七、教学资源1. 图书馆:提供相关学术著作和期刊资源2. 史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网站:提供最新的学术资讯和研究成果八、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1.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讲解和学术指导,学生助教负责辅导和学习支持。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发展历程的学科。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历史学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史学的主要流派与方法论。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这门课程,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人类社会对过去的记忆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最早的历史学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史官制度和史书编纂。

在西方,希腊的希罗多德和荷马等人被认为是最早的历史学家。

而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当时历史学开始从神话和传说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历史学的主要流派1. 传统主义流派:传统主义流派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个别性,认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兰克和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

2. 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历史的社会性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俄国历史学家普列汉诺夫和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3. 客观主义流派:客观主义历史学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和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卢卡斯。

三、历史学的方法论1.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文献研究可以分为古代文献研究和近代文献研究两个方向。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来获取历史事件的直接资料。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历史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来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普遍规律。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4、史学概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史学这一 学科的概述和回顾,它包括历史研究的基本 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吴泽《史学概 论· 前言》,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 版) 5、史学概论努力阐明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 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姜义 华《从<史学要论>到<史学概论>》,《书林 》1985年第1期)
1.站在人类的角度,“事物”有两大系统,一是自然, 二是社会。 2.一般所言的历史,主要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意 义上,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 程。在这个客观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 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以及对历史的理解
从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同阶段和现实生活所使用 的“历史”一词含义看。广义上讲,历史是指宇宙间万事 万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 性。马克思恩格斯曾给出这样的概括:“历史可以从两方 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马克 思主义也主要关注着人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 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是一种狭 义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是关于人的历史, 正如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费弗尔提出的,“历史是关 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和思 想的科学”。
葛懋春、项观奇:《历史科学概论》,1983年 出版;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 社 1983年出版;田昌武、居建文:《历史学 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吴泽 等主编:《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年出版;赵吉惠:《史学概论》,陕西 师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姜义华等:《史学 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杜经 国、庞卓恒、陈高华:《历史学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贾东海等:《史学 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0901史学概论

0901史学概论

3、现代史学的结构体系 (1)赵吉惠的划分
史料 (基础层次)
历史文献
考古资料
甲骨文金文
口碑资料等
历史过程与 规律的叙述 (中间层次或主体层次)
专史 边缘学科 区域史 国别史 (政治、经济 通史 断代史 (交叉学科 (通史的、 (通史的、 制度、思想 (一般的、 (一般的、 、跨学科、 断代的、 断代的、 文化、科技 专门的) 专门的) 中间学科) 专门的) 专门的) 军事等)
2、两汉时期 (1)“君权神授”的帝王 中心历史观 此为古代“天命”史观的 人化与演变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谶 纬迷信思想,提出“君权 神授”理论——“君权神授” 的帝王中心历史观:“国 君”、“天子”是“天意” 的执行者 “正史”以帝王将相为中 心
董仲舒 景县、枣强县) (景县、枣强县)
(2)“三统三正”的历史观 《春秋繁露》:“三代改正,必以三统。” “三正”:夏商周之正朔 “三统”:黑统、白统、赤统 改朝换代即为三统之变的历史循环
四、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史学与哲学 哲学是史学的灵魂与指导,为史学研究和发 展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 史学为哲学提供进行理论概括的具体事实与 丰富材料 中国:司马迁父子《论六家之要指》 西方:神学史学——人本主义史学(文艺复 兴时期)——理性主义史学(启蒙运动时 期)——结构/功能主义史学
(二)史学与文学 史学为文学研究或创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 材料,增加文学的科学性和真实感 文学为史学研究或撰述提供表达的艺术手法, 增强史学的魅力和可读性 文学也丰富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生动、具 体的材料,如 《诗经》《楚辞》《红楼梦》
(3)重视经济发展的历史观
•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司马迁: •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 而 。故 , , 。 而 , 而 , 而 。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1. 史学概论史学概论是对历史学的初步介绍和概括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它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等内容。

2. 史学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等,旨在通过对历史现象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演变的原因。

3. 摄影史学摄影史学是研究摄影史的学科,它涵盖了摄影术的发展历程、摄影技术的改进、影像创作的变革和摄影作品的分析等内容。

摄影史学帮助我们了解摄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功能和影响,并且对于当代的摄影创作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4. 社会史学社会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演进和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史学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统计数据等的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以及社会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文化史学文化史学是研究文化历史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形成、变迁、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6. 经济史学经济史学是研究经济历史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经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史学通过对历史文献、经济数据、考古材料等的研究,揭示经济制度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7. 历史学家历史学家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证据、口述资料等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历史学家的工作包括历史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历史学理论的构建等。

8. 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的哲学学科,它探讨历史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任何一们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是这些学科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础,那么,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史学概论就是概论史学,其研究对象应该是史学,但是,史学有奴隶阶级的史学、封建阶级的史学、资产阶级的史学、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历史科学)。

而我们所说的史学不是其他时代、其他阶级的史学,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即历史科学。

所以,不论是称“史学概论”、“历史学概论”或是称“历史科学概论”,实际上都应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概论。

史学概论既然是以历史科学为研究对象,但是,以历史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一定是史学概论。

众所周知,史学史也是以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可见,仅仅讲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还不行,还必须指明,史学概论不是研究史学的全部,而是仅仅研究史学的一个特殊方面——主要研究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既然是这样,那么它的任务也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它的任务主要是概括地从逻辑上说明历史科学是什么,怎么研究以及如何写作。

可以说,是历史科学学。

那么,具体的说,这样的历史科学概论应当概论写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构成自己的体系呢?二、史学概论的内容和体系关于史学概论的内容,目前有好几种不同看法。

①有的认为,“史学概论”就是研究唯物主义如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所讲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方法,不过得联系史学研究实际,用史学实例来阐明,就是说,结合历史研究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

②有人认为研究历史必须占有史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必须从史料出发,介绍有关史料的专业知识、检索、确证史料的基本技能和研究处理史料的原则,质言之,照这些学者的看法,《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相等于“史料学概论”或相当于“历史文献学”、“历史编撰学”、“历史文学”之和。

史学研究懂得如何去占有史料、剖析史料的正确性,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史学概论”必不可少的内容构成,可是,若认为。

《史学概论》范文

《史学概论》范文

《史学概论》范文首先,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现象,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史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对现实进行认识和指导。

其次,历史观的形成是史学研究的基础。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一种人类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的解释和理解。

历史观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意识和思想的演变。

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具有不同的历史观,这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主义方法、理论主义方法和综合方法等。

实证主义方法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的研究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理论主义方法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历史的规律。

综合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实证主义方法和理论主义方法的方法,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历史。

史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学科的参与和合作。

在历史研究中,需要运用到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历史。

史学研究的过程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资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时空背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而言,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对现实的认识和指导也具有重要意义。

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主义方法、理论主义方法和综合方法等,其运用需要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史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才能使史学的研究更加准确和全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启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又称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历史哲学。

史学概论的内容:(1)史学本体论,即对历史本体、客体历史的认识(客观规律)(2)史学认识论,即历史认识来自哪里,其源泉在哪里?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检验标准?(3)史学方法论,即研究历史方法学的问题<导向性&技术性方法>历史理论:指对客体历史的理论反思。

其内容包括在史学本体论之中。

史学理论实际上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思。

历史哲学:指用哲学的思辨性透析历史现象,“给人以教益的哲学”(康德)分期:19世纪中叶前,思辨的历史哲学(受思辨哲学影响),即对宏观的历史过程及性质、规律的看法。

19世纪中叶后,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为主,与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只关注于某人在某时期的某一行为。

PS:思辨哲学: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本源的探讨,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章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学认识论)客体历史与历史认知存在差异(前代史、当代史都是如此)历史的概念:(1)指以往人类社会客观的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史学家的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2)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的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历史进行重建的主体化历史(3)指历史学这一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PS: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受社会历史观、阶级立场、价值取向、好恶情写作及研究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客体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独立于历史学家主体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外在客体。

历史学的认识对象具有一去不返性,无法复制,因此史学家只能通过前代所遗留的遗物、遗迹和历史材料(又统称“中介客体”)来认识历史。

历史科学的特点:主观臆测性&阶级性主观臆测性:历史起源得很早,当时,史主要是实录,左史阶级性::对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的回答,观点不同一:分段第一:英雄时代—英雄史观古希腊是西方史学的开端,中国则以《史记》为端反映了某种历史事实,但又处于后人追溯,研究的某一方面(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此时,历史的含义是(1)人类历史的本身(2)人们对这种历史的记忆和思考PS:三大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英雄史诗希腊祖先英雄的事迹、与异族和大自然的抗争《摩柯婆罗多》&《那摩衍腊》:古印度史诗《格尔萨王传》《荷马史诗》是西方上古传说中最著名的,从此处可看出上古传说中的历史观带有英雄性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史学的定义和分类1. 史学的定义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历史现象的学科。

它通过对历史文献、遗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来推断并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轨迹。

2. 史学的分类(1)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史学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2)按照研究手法的不同,史学可分为史料学、史地学、史源学等;(3)按照研究思想方法的不同,史学可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

二、史学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 史学的发展阶段史学经历了以史前史、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等阶段。

在不同历史阶段,史学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等都有所不同。

2. 史学的特点(1)客观性:史学在研究历史事件时,要力图客观、公正地揭示历史事实的真相;(2)系统性:史学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陈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图景;(3)因果性:史学要求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三、史学方法1. 史料的收集史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史料,包括文献、遗址、遗物等。

2. 史料的整理和归纳获得一定量的史料后,史学家需要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

3. 史学研究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引起的。

(2)历史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有渐进的方面,也有飞跃的方面。

四、史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 近代史学思潮(1)历史唯物主义流派:马克思、恩格斯;(2)历史辩证法流派:黑格尔、费尔巴哈。

2. 西方史学流派(1)安纳尔学派:强调历史史料的分析和综合;(2)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对历史事件的影响;(3)文化历史学派:强调历史社会的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3. 中国史学流派(1)汉学:黄宗羲、顾炎武;(2)实证主义史学:胡适、陈寅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著述都有主观性,它与客体历史不可能完全吻 合。历史著述之所以有主观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客体历史具有不可逆性。 客体历史一去不复返,不可逆,不重复,不会再现。 无法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和研究, 直接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实验室,社会调查。 第二,认识主体必然会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认识对 象上去。 宏观地说,客体历史和主体化历史只能无限逼近, 但不可能完全重合,指望二者百分之百的吻合,只 不过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的幻想。
(3)基础性 高度浓缩、概要介绍史学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是专业基础课,是史 学理论的入门课,不是提高课。 《史学概论》这门课有助于弥补史学理 论之不足,加深对史学的理解,从而更好 地学习历史学。
二、《史学概论》之历史
史学概论方面的著作和课程出现于19世纪末的欧 洲,是史学专门化和制度化的产物。1898年,法国 史学家朗格诺瓦、瑟诺博斯的《历史研究导论》是 最早的史学概论著作,是法国大学的教科书。 中国受西方影响,20世纪初开始出现史学概论方 面的著作。1902年,留日学生汪荣宝编译自日本学 者的《史学概论》。1902年,邓实的《史学通论》 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1909年,曹佐熙的《史学 通论》已成为中国大学的教材。
志为转移。不管你是否知道,是否喜欢,有 些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改变,这就是客体历 史。例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即使有人不知道,有人 不喜欢,都改变不了它的客观存在。 历史相对主义喜欢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克罗 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贝克尔: ‚历史便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合理性, 也有片面性,存在误区。

第三,政治立场造成的偏离。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观点相近或者利益相同的人,往往会形成形 式上或实际上的政治团体和派系,并且彼此 进行争斗。这种分歧会映射到对历史的认识 上,产生不同的历史认识。 例如封建统治者蔑称农民起义军为匪、寇、 盗、贼,《明史· 流贼传》竟说张献忠在四 川杀人‚六万万有奇‛。新中国时期一度认 为,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人,而是求知,是认识。 美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鲁宾逊说:历史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同 类,以及人类的种种问题和前景。这是历 史最主要的功用,但一般人忽略的恰恰就 是历史所产生的这种最大效用。‛
其一,历史认识是人类认识现实的前提。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
的动物‛。 人如果抛开头脑与动物比试,恐怕只能甘 拜下风。世间万物只有人类有思想,可以 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积累起来, 从中了解和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此基 础上创新发展。因此,人类才能够加速发 展,才能够站在地球生物链的最顶端。
史学概论
论》之地位 1、定义 史学概论是对历史学的概要论述,是 概要介绍历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的课程,是历史专业的基础理 论课和必修课。
2、特点 (1)理论性 历史专业的课程大多为叙述性课程,如两大通 史、断代史、国别史等,以描述史实为主,缺乏 理性认识。而史学概论以介绍史学理论为主,理 论性较强。 (2)宏观性 《史学概论》不是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也不 是了解某一历史片段,而是从整体上认识历史, 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三、《史学概论》之内容
史学概论究竟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还是一门课 程?我认为是门课程,要说分支学科那是史学理 论,而不是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应该是主线(主题)式的,还是拼 盘式的? 赵俪生:史学概论只能是拼盘,问题只是在于拼 得好与坏。 我认为史学概论可以在拼盘的基础上,突出史学 理论这个主线。
1949年以前,中国出版的史学概论有十余种。其
中 最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李 大 钊 1924 年 的 《 史 学 要 论》,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 下写作的《史学概论》。 1960 年代初,中国重开史学概论课程,山东大 学、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此课。文革 期间停开,文革后恢复, 1970 年代末教育部要求 开设,统编教材《历史科学概论》,主编是山东大 学的葛懋春和云南大学的谢本书,1983年出版。 此书强调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学, 阶级分析法是唯一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虽有 ‚左‛的印记,片面单一,但却有开拓之功,是拓 荒之作。
第二讲 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究竟有什么用?许多历史学家都在苦苦
思索和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李德在《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中幽默地说: ‚供养诸位的纳税人是讲求实际的,他说不 定会提出这样一个老问题:‘历史到底有什 么用呢?’这是一个我们为本行利益着想不 敢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的答复导致纳 税人得出历史并不能当做涂面包的黄油的结 论,他也许就会决定:既然这样,让历史也 不要供给历史学家以黄油和面包吧。‛
此后陆续出版的《史学概论》有十多种。 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 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的《史学导论》,陕西 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庞卓恒主编的几种《史学概论》。 张岂之主编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和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出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赵世瑜:《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回顾与评 说》,《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三、主体化历史(历史著述)
经过人们认识和重构的历史就是主体化的历史,具 体表现形式就是史书。历史著述是认识主体对客体 历史进行重建的典籍形态。 历史著述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史记》是司马迁对从黄帝到汉武帝大约三 千年历史的记录和认识。司马迁是认识主体,从黄 帝到汉武帝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认识客体,《史记》 是司马迁记录、认识这段历史的产物,是司马迁对 这段历史进行重建的主体化的历史。后人读《史 记》,既把它当作了解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历史 的史料,也把它看作司马迁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中文‚历史‛一词的大量出现始于19世纪
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中国留学生涌入 日本,日本成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跳 板‛和‚二传手‛。当时,日本学者大量 借用中文名词来对应英文名词,包括用 ‚历史‛对应history。而中国学者又从日 本转引回‚历史‛等词,并广为使用。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系统阐释‚历史‛一词 并大量使用的人。1904年,夏曾佑的《最 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这很可能 是我国第一部以‚历史‛命名的教科书。 1903年后,‚历史‛一词在中国成为常用 名词。
“历史‛一词并非始见于清末,而是早在魏晋
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在中国的正史当中。 ‚历史‛一词出现以后,并未成为常用名词, 长期掌控着话语权的仍为‚史‛,这可能与 古汉语构词简洁,喜用单音词有关。 ‚历史‛一词成为常用名词是在清末,确实 受到西方史学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从这个意 义上说,中文‚历史‛一词有内外两个来源, 颇有‚出口转内销‛的意味,是词语的借用 与再借用,是高位文化对低位文化影响的结 果,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的产物。
中文‚历史‛一词开始出现于游牧民族南
下,社会剧烈动荡,民族交融频繁,史学 独立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出现于 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文化交流 骤增,社会变革转型的清朝末年。 梁启超等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通过日本 借鉴西方史学,提出了‚新史学‛的理念, 力图发挥史学开风气、变思想的先锋作用。 ‚历史‛一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频频见诸 报刊,成为常用名词。
第四,民族立场造成的偏离。
狭隘的夷夏观,蛮夷戎狄,‚五胡乱华‛,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五,主体能力造成的偏离。 认识主体的思维能力、知识积累以及文字 表达的能力如果不够,也会导致与客体历 史的偏离。
四、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问,是研究人类社会发 生过的各种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学科。 客体历史和主体化的历史都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学是对客体历史和主体化历史的整合与对接。 严格地说,我们学习、研究和教授的历史是已经学 科化了的历史学。 客体历史是历史的基础,是主体化历史的前提;主 体化历史是对客体历史的认识与重构,是客体历史 的延伸;历史学是对客体历史和主体化历史的研究 和整合。

“历史‛一词包含了客体历史、主体化历史和
历史学三层含义,这才是对历史这个概念完 整的回答。从概念层面上讲,历史包括客体 历史、主体化历史和历史学,也就是人类的 过去,对人类过去的认识以及对此进行研究 的学科。 历史的内涵远比概念本身丰富的多,要用所 有的历史课程、历史书籍,要用史学工作者 的一生,来发掘,来展示,来体会,来感悟, 来回答。 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概念) 历史有什么用(历史的价值)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历史学的定位) 历史认识的特征 各种形态的历史观 西方历史哲学 历史研究的方法 史学工作者的素养 史学论文的写作
第一讲 什么是历史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尔泰说:‚人是什么,只
有它的历史才会讲清楚。若人们把过去臵诸 脑后,以便重新生活,就会完全徒劳无益。 他们无法摆脱过去之神,因为这些神已经变 成了一群游荡的幽灵。‛ 历史是现实之因,现实是历史之果;现实是 未来之因,未来是现实之果。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而 未来是未来的现实,也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现实、未来只是人类经历的不同阶段 罢了,三者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一、中文‚历史‛一词的来历 二、客体历史 三、主体化历史 四、历史学
一、中文‚历史‛一词的来历
甲骨文、金文及先秦秦汉文献中皆有‚历‛和‚史‛ 二字。《说文解字》:‚历,过也。‛(歴)‚史, 记事者也。‛直至魏晋以前,‚历‛和‚史‛二字 并未组合成‚历史‛一词。 ‚历史‛一词第一次出现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吴王孙权‚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 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此处‚历史‛一词指史书,是目前所知在中国典籍 中的首次出现。 数十年后,萧子显在《南齐书•武十七王传》中说: ‚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此处‚历史‛ 一词仍指史书,与今天普遍使用的‚历史‛一词仍 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