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解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材及重难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中,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宏观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再带着这样的认识去学习后继的生物学知识。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生态系统不易理解、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p20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讨论彼此建的关系。
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学习者特征及教学策略分析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初中,学生大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子女。
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等课里学到的生物知识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在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
考虑到学生实际,本课时就只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个知识点,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放到一下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生存需要依赖并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哪些条件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
统的概念,又能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板书: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相互作用
生物+环境生态系统(一定的空间范围)
探究新知
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活动的设置,都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互助合作,体现新课程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教学过程仍有不足:问题的学习方式单一,几乎都是按“出示问题——自主学习——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整理知识点”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减弱;课堂设置内容较多,以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环节时间较紧,对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这部分解释得不是很到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书写练习,错例展示,来让学生学会对问题的判断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2页图片,尝试连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思考:这些食物链之间是互不关联的吗?
以某条食物链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特点。
(设计意图:仅仅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且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就行,至于能量传递效率不做要求。)
设计思路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设置讨论制作生态瓶、书写食物链等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3、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5、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
生态系统概念的精髓是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学生应认识到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可通过反例来强化生态系统的概念。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生物与环境统一观
科学思维——观察思考、资料分析、归纳与概括
社会责任——关爱生命
2.生态系统的组成
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式来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学生回忆生态因素包括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正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出示生活中常食用的海带和进餐的人的图片,提出问题:他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引起思考,进入新知的探究。
结合图片,直观呈现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阅读说出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明确各种生物的角色,强调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教师请学生结合一条食物链的变化来理解自动调节能力,渗透环保,明确爱护生物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呈现,结合阅读查找,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及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如何来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及食物链的写法,在精讲过程中要强调关键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的记忆容易有遗漏,在以后的课堂中,对于知识点的概念的讲解和分析,需要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有关生物部分的学习,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组来讨论这些生物分别是生态系统的哪一部分组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文字信息,来分享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来区分生活中工厂里的工人生产的物品与植物制造的有所不同,明确生产者的特点;有关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教师强调消费者的含义;采用问题过渡,教师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什么没有变成一个垃圾堆呢?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来分析,明确分解者的作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这一章的一个总结,在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生态系统。
而后面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只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延伸。
可见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节课教参建议课时为一节课,可是本节内容很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准确地把握好重难点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社会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 生物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1•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教法:采用激趣法、观察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自制的教具。
七、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后回答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生:到讲台上找出生物部分。
师: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回答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
师总结出生态系统概念并板书:生态系统2■新授2.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师: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展示一个水族箱,思考这是一个生态系统吗?生:观察后回答。
(意见不一致)师:究竟水族箱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该如何判断?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知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园艺人员在城市的一角种了一块草地,为防止鸟吃草籽,人们用网把这块草地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网里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大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PPT2)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9~22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23~24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分析。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②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③阅读教材第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A.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关联的吗?B.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2)①分析课本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及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倍养。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1.生产者的理解。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
四、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随流动
原则:1起点为生产者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
3能量流向为箭头方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提问学生:在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和非生物?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二)新课讲授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池塘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然后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成成分。
(2)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通过举例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1)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图片,如草、兔、鹰等,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观点,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2. 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的观点。
4.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的后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一些生态系统的实物或模型,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标本或塑料模型。
3. 准备一些有关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的新闻或视频,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4.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生态系统的运作。
5.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教学效果:(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生态认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后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后反思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教学活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活动:a) 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b) 知识讲解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之前,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的基础知识,并简要介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然后通过讲解PPT,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c) 实践探究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并制定研究计划。
然后,学生根据计划,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最后,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d) 总结梳理学生完成实践探究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结合实践经验,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总结。
e) 回归课本在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环境的影响后,教师回归课本,对学生进行带领性阅读,引导学生快速回顾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3.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式:•学生个人报告: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完成个人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讨论情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为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相对合理,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实践探究、总结梳理和回归课本等环节,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3.能够运用所学的生态系统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学会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探究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运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3.小组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1.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热爱,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和环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理解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3.学会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教学内容】1.生物和环境的概念介绍。
2.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2.概念介绍:讲解生物和环境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概念。
3.相互作用: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等等。
4.生态系统的概念:讲解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
5.平衡与保护: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生物和环境关系的思考。
2.讲解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生物和环境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教学资源】1.图片: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课件:用于讲解和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1.图片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
2.课件投影仪:用于讲解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估学生对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理解。
2.小组讨论报告: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理解。
3.个人写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文章。
【反思】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生态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必要的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大自然风景的图片,提问:你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吗?喜欢大自然的什么呢?然后教师引出并解释“生态系统”是什么,并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感知篇(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为什么有些生物只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等。
3.理解篇(15分钟):教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环境的角度去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并引导学生找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
4.实践篇(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的观察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例如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观察和记录该环境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记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
5.拓展篇(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保护环境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要如何保护生态系统并改善环境?6.归纳总结篇(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资料、实践活动和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教案
检测案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 .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
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后增
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教学反思: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以实例进行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提供生态系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演及形象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认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保护生物圈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特点。
②难点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特点,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思路①展示各个生态系统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容产生好奇。
②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自己探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思考。
③提出相关概念,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食物链。
④抛出疑问,让学生思考食物链中某种动物的数量为什么不会一直增多或减少,引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概念,加深学生印象。
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①PPT展示复习检测题目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忆上节课知识,明确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帮助学生回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展示“小麦田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影响小麦田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都有哪些。
做到温故而知新。
②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后,由PPT展示各种美丽的生态系统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重要部分组成?什么叫做生态系统”。
引入本节课内容③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以及目录,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内容。
2、新课讲授①生态系统的概念再次展示生态系统图片,由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座城镇,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提问:究竟什么是生态系统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学生了解清楚生态系统的概念后,PPT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生态系统巩固学生知识。
②生态系统的组成多媒体分别展示两个生态系统向学生提问: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并让学生比较两个生态系统的相同之处,从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第二节_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书写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联系比较紧密的。
例如南方的雪灾还有 5.12的汶川地震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
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本节出现了很多生物学名词: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都很重要。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反思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反思1.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班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四周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同学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爱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与生态系统有着亲密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说诞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技能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
(2)通过引导同学进行“资料分析”培育同学处理信息的技能。
(3)通过争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育同学的合作技能。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育同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3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技能是有肯定限度的。
(2)确立爱护生态系统、爱护环境的意识。
(3)加强爱惜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技能。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同学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肯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进展规律来看,八班级同学的新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爱好,乐于发觉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肯定的自学技能。
5.教学方法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6.教学预备〔工具和资源〕以生态系统为专题,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书写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联系比较紧密的。
例如南方的雪灾还有 5.12的汶川地震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
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本节出现了很多生物学名词: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