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讲义最新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福州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2

福州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2

福州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2)第四章精神分裂症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及许多器质性综合症称为精神病。

这些主要的心理障碍均表现为有情感、思维及对现实理解的紊乱。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为突出症状,多起病于青壮年,有几个类型,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城市居民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病症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患病率最高的为最低社会阶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率。

二、精神分裂症病因:1.生物化学因素:可能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中间物质所造成的自体中毒。

2.社会心理学原因(1)家庭模式:几乎所有的精神分裂症都是来自那些很混乱的家庭环境:母爱剥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

(2)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裂症的四种主要成分:①破裂的思想②淡漠③社会行为的退缩④言语的奇特。

(3)社会环境因素: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

(4)心理动力学理论①弗洛伊德的观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把退回到以前的一种更原始的顺应水平视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基本原因。

②新弗洛伊德的观点:新弗洛伊德学派不完全同意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裂症退化的观点,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焦虑的作用。

他们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起源于人的焦虑并以混乱方式对待他人的一种疾病状态。

(5)中国和欧洲的某种学说。

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西方学者认为还是个问题。

持这种社会标记观点的人在西方大有人在。

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1.思维障碍:①思维障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和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过程呈现内向,集中于内在的感知及矛盾。

这种过度集中的内在过程,如想象和动机,称内向性思维或孤独性思维。

②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还表现为前逻辑性思维,患者的智能过程似乎是原始的、不完全的,就像婴儿一样。

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过程中的特征性症状是: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四章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四章

3、意志行为障碍
如果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洞悉感相联合出现,即所 谓康金斯基-克拉伦波精神自动症综合症。
二、其他常见症状
1、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1)幻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
2、妄想。
妄想是指,没有根据地坚信某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荒唐的信念。虽然妄想 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病例中,妄想可非常 突出,内容皮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最为常见。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四章
第一节 概述
1、1896 年,德国医生克雷佩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神分 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 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
2、20 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 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3、CCMD-3 对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是:
(1)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2)多起病于青壮年;
(3)常常缓慢起病;
(4)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5)自然病程多迁延,反复加重或恶化;
(6)有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7)符合病程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超过一个月。
临床实践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就其临床特点来说,可以分为特征性的 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两大类。
(1)特征性症状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分裂”,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 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的互不配合。
(2)其他常见症状。发球这种症状的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妄想和紧张综 合症。
精神分裂症妄想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学的描述、预测,以及理解心理异常问题。

(2)理解变态心理还包括揭示两个变项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个案法与调查法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收集与他们的心理异常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期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1、个案研究法(1)个案研究法即收集和分析某个病人的材料,它是变态心理学研究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个案研究是关于个体生活的详尽描述;有些研究基本上是历史的、回顾性的,目的在于提示心理障碍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的缺点:1)首先,这样收集来的材料,不易区分哪些是心理异常发生之前就有的特点,哪些是心理异常中的表现。

2)其次,对材料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因为个案研究的材料缺乏统一性和条理性,难以数量化。

3)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它的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因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影响病人自我报告的因素很多,难以有客观的指标。

2、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是用来计算拥有某些经验的人数。

这种信息是从官方记录,或者电话访谈一群样本得来的。

这样搜集的信息对筹划心理健康资源颇有帮助,但这种信息很少提供病因或有效的治疗。

(2)调查有两种:1)反应式调查,即要求受试者在访谈时,或在印好的问卷上回答问题。

2)非反应式调查,即使用可利用的现成记录,来寻求欲调查对象群中成员的反应。

三、相关法1、相关研究是利用相关分析技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的一类研究的总称。

2、高危设计,即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3、一项考察认知歪曲同抑郁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领会: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一章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一章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一章
第一节 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贪食症或称暴食,以及神经性厌食症两大类。
一、神经性贪食症
1、临床描述
(1)神经性贪食症最独特的行为,就是进食大量的食物,这种暴食是自己无 法控制的。
(2)另一重要标准是,患者试图通过使用进食立即自我催吐、用轻泻剂和利 尿剂,防止可能的体重增加。
(2)睡眠异常指,睡眠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或生理事件,如梦魇和睡行。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P257
一、社会因素
1、关注社会评价。对于许多“文明社会”的女性而言,外表美比身体健康 更重要她们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榜样的影响。今天社会的审美和塑造形象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难以达 到了。一方面随着 营养条件的改善,妇女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却年年在增加。
2、相关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经常伴有其心理障碍,特别是焦虑及情绪障碍。
二、神经性厌食症
1、临床描述
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亚型。限制饮食型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暴 食-清除型患者依赖于清除性行为。
2、生理损害
神经性厌食最普遍的并发症是停经。这个明显的特征,也是禁食程度的一 个客观身体标志。
二、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2、生物因素
三、心理因素
1、追求完美与缺乏自信
2、进食障碍与焦虑
3、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较低自尊,以及个体个性发展中的障碍。
3、节食与暴食的关系。限制饮食的企图很有可能会将人引向暴食的陷阱。
4、身体意象的扭曲。不论是女性认为自己体型太大,还是男性认为自己 体型太小(武汉自考)的观念,都可能引起生理及心理上的严重后果。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4)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4)

第⼗⼀章⼉童少年期⼼理障碍 ⼀、进⾷障碍 1.神经性厌⾷:本病常见于12岁⾄18岁的青少年,95%的患者为⼥性。

病⼈对发胖或体形改变发⽣担忧或恐惧⽽⾃动拒⾷,以⾄引起体重明显减轻和妇⼥停经为特点。

这种厌⾷并⾮由于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病前性格⼤多具有拘谨、刻板和强迫性特征,也有部分属癔病性或分裂性性格。

2.神经性呕吐:这是⼀种由早年的精神因素及教育不当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突然起病也可突然终⽌的反复性呕吐,⽽查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症状。

3.异⾷症:这是⼀种⾮寄⽣⾍的长期摄⼊不可⾷物质的⾷欲倒错现象,患者强烈地喜⾷不可⾷⾷物。

⼆、语⾔障碍 1.⼝吃。

⼝吃涉及正常的⾔语节律受阻断,表现为频繁发⽣不⾃主的⾔语重复,发⾳的延长或停⽌,同时伴有跺脚、摇头、拍腿、挤眼、歪嘴、上⾝摇晃或嘴唇颤动等。

2.选择性缄默症:指⾔语器官⽆器质性疾病,智⼒发育也⽆障碍⽽表现的缄默不语。

本症⼀般较为少见,⼤多数起病于3-7岁⼉童,⼥性多于男性。

起病原因常由于受惊、恐惧、⽣⽓等精神因素所引起。

这类⼉童平时往往受到⽗母的过分宠爱或过分保护,致使患⼉过分依赖于⼤⼈,独⽴⽣活能⼒较差。

3.⾔语发育迟缓:是指⼩⼉⾔语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组⼉童的⾔语发育⽔平,表现为⾔语发育与其年龄不相称,虽到该讲话的年龄尚不能以⾔语表达。

三、睡眠障碍 1.梦游症。

⼜称“夜游症”、“睡⾏症”或“梦⾏症”。

本症以屡次在睡眠中突然起床⾏⾛和作出⼀系列复杂动作,⽽当时患者的意识不完全清醒和发作后记忆不起为主要特征。

2.夜惊:本症以屡次从睡眠中突然觉醒,并伴有惊恐样尖叫为主要特征。

3.梦魇:也是睡眠时的⼀种惊恐反应,特征与夜惊不同,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来或得不到帮助的⼀种令⼈惊恐的梦。

四、功能性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童仍缺乏控制排尿的能⼒,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地昼夜经常不⾃主排尿,⽽且这种遗尿并⾮由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原因:⼤部分⼉童的遗尿症是由于受惊,环境的突然改变,缺乏亲⼈照管、过度疲劳或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理社会因素引起的。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九)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九)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第一节几个重要概念1.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

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对性别认同感的公众表达,个体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性别。

3.文化差异:被一种文化视为正常的性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不一定也是正常的。

4.性爱的五个层次:人类的性爱分为五个层次,性行为问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层次上。

这五个层次分别为:性别认同、性取向、性偏好、性别角色和性功能。

第二节性功能障碍1.人类正常的性反应:性反应足由五个阶段组成的;欲望期、唤起期、高原期、高潮期、恢复期。

2.性功障碍的概念和类型(1)性欲障碍:性欲障碍的主要类型为长期性欲缺乏和性交恐惧障碍。

长期性欲缺乏的个体,对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没有兴趣;性交恐惧障碍的个体,对关于性的想法或者偶然接触到性都会感到害怕、恐慌或厌恶。

(2)性唤起障碍:性唤起障碍可以分为男性勃起障碍和女性性唤起障碍。

很多性唤起障碍的个体对性有频繁而强烈的欲望和幻想,但是,男性很难达到或维持勃起,女性不能达到或维持润滑。

(3)性乐高潮障碍:是一种在女性中最为普遍的性功能障碍。

男性的性乐高潮障碍分为两种:早泄和射精延迟。

(4)性交疼痛障碍:个体发生性交时伴随有强烈的疼痛感,以致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

只有当没有发现任何医学原因时,才可以被诊断为性交疼痛障碍。

3.性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1)生物因素:药物的使用、衰老可能导致性欲的失去;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的疾病也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以显著影响性欲和性兴奋感,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引发性失调。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性机能障碍的解释有所不同。

.(3)社会文化因素:亲密关系的显著恶化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4)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几乎没有一种性功能障碍是由单独的生理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更多的时候,这些障碍是由各种因素间的微妙关系引发的。

4.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教育、心理社会治疗、生物治疗等。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1)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1)

第⼀章什么是变态⼼理学 1.◎变态⼼理学:⼜称病理⼼理学,是⼼理学的⼀个分⽀学科。

它主要研究⼈类各种⼼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意志活动及⼈格特征等⽅⾯的异常表现及其原。

变态⼼理学是研究异常的⼼理现象与⾏为活动发⽣、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变态⼼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理的原因、机制和⼼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理异常的⼼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格的观点为基础。

3.变态⼼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理学偏重于对异常⼼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种有益的促进,⽽精神病学则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理学的基础之⼀,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4.严重⼼理异常与轻度⼼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理异常 轻度⼼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 重 轻 社会适应 丧失 部分丧失 ⼈格改变 明显 部分 ⾃知⼒ 没有 有 主动求治 不会 会  5.⼼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理异常。

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以及意志⾏为障碍等。

②社会适应能⼒丧失,从专门的⼯作、技能到⼀般的⼈际交往和饮⾷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③明显的⼈格改变。

④没有⾃知⼒。

(2)轻度⼼理异常。

①轻精神症状。

②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

③部分的⼈格改变。

④有⾃知⼒。

(3)⼼⾝疾病。

⼜称⼼理⽣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理因素明显有关的⼀类躯体疾病。

(4)⼼⾝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组疾病,但不包括⼼⾝疾病。

(5)⼤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理异常。

(6)⾏为偏离和⼈格障碍。

(7)药物依赖及⼉童青少年障碍,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童精神障碍,⽼年期障碍等。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三章-自学考试.doc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三章-自学考试.doc

第一节概述一、造成成年人抑郁的三种原因包括:生理易感性、心理素质和生活压力事件。

成年早期和晚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

年青人的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外显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缺失障碍和行为障碍;老年人的易感性则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

第二节痴呆和遗忘症1、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并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

2、按照DSM-IV有痴呆的诊断标准,除了健忘,患者至少要表现出以下认知障碍中的种: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或者丧失执行能力。

一、阿尔茨海默病1、阿尔茨海默病最先由阿尔茨海默提出。

2、阿尔茨海默病早于65岁发作是提早发作。

症状的发展通常比较缓慢,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持续下降。

二、血管性痴呆1、血管性痴呆通常是由“中风”引起的。

2、血管性痴呆病人通常会丧失运动和言语能力,这种梗塞通常出现在皮层或白质。

3、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血管性痴呆对心理的破坏似乎理大。

三、皮克氏病-额叶性痴呆1、当神经元不断退化并严重影响到额叶时,就会出现额叶性痴呆,即皮克氏病。

2、由皮克氏病导致的痴呆通常在50~60岁之间发作,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对大脑的精确检查,以便发现额叶区域神经元的显著变化。

四、由帕金森病引起的痴呆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皮层下多巴胺神经元恶化导致的。

五、痴呆的原因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损伤带来的生化结果就是,乙酰胆碱水平的异常低下。

乙酰胆碱是一种对记忆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六、痴呆的治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发现了尼古丁明显疗效。

尼古相可以提高大脑乙酰胆碱的活动水平。

吸烟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尼古丁对大脑神经递质受体的直接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第四节老年期其他精神障碍一、老年抑郁1、临床描述抑郁是老年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

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危险,可能跟生理疾病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这些生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在自理、与他人交往,以及享受生活上的能力。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四章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四章
第一节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高于真实。例如,耳边轻语 他觉得震耳欲聋;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低于真实。对外界事物 感知像蒙上了一层雾。多见于癔病患者。
3、感觉倒错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与正常人的性质不同或相反。例如, 对凉的刺激反而觉得热,多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
4、内感性不适是身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并且往往 是难以表达的感觉。例如,感到某种牵位、挤压等。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
常见的错觉如下:
(1)感受性错觉。即将甲事物感知为乙事物。
(2)逆行性遗忘,典型的形式发生在头部外伤后,神志清醒后病人对外伤前 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3)选择性遗忘,遗忘的内容和范围与某种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密切相关而 与此无关的记忆相对保持良好。
2、错构
3、虚构
4、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
1234 下一页
幻觉可做如下的分类。
(1)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幻觉可以是听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触 觉的或深感觉的。
(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3)按照产生的条件,幻觉可分为:
1)机能性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睡前幻觉与觉醒前幻觉。
4)心因性幻觉。常见于应激性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1、感知综合障碍是指,能够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其个别自发 性感知歪曲。
2、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有: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 小、体积发生了变化,如镜子里的自己,脸变长、鼻子变大、眼睛变小;空间 知觉障碍。

2024版变态心理学完整版

2024版变态心理学完整版

02
促进公平就业和教育 机会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变态心理者在就业 和教育方面的平等机会,减少歧视和不 公现象。
03
加强监管和救助措施
加强对变态心理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 相关机构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完 善救助措施,为处于困境中的变态心理 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2024/1/28
26
专业人士职业道德要求
20
药物治疗原理及实践
2024/1/28
药物选择
基于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通过改变神经递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或作用方式,缓解 精神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1
心理治疗流派介绍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27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性病变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 来访者的生理指标和健康状况,为诊
断提供辅助信息。
影像学检查
运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 察来访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辅助诊
断某些心理障碍。
2024/1/28
19
2023
PART 05
治疗途径及策略分析
REPORTING
2024/1/28
2024/1/28
尊重和理解变态心理者
专业人士应尊重和理解变态心理者的感受和经历,以平等、 耐心和关爱的态度与他们沟通。
保护隐私和保密原则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变态心理者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 全,不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资料。

安徽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北大版36

安徽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北大版36

安徽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北大版36第十七章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第一节心理障碍的预防一、心理障碍的三级预防心理障碍的预防可根据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分三级进行,即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1、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2、二级预防。

预防心理障碍的第二道防线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争取良好的预后并预防复发。

3、三级预防涉及到,做好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减轻其能力的丧失,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

预防和控制心理障碍的最佳方案都是一致的,其顺序应当是:第一,努力改变不利的社会环境;第二,在社区内培养应变能力;第三,发生危机后进行调节;第四,努力使出现问题的个体康复;第五,注意病情最为严重的病人。

二、危机干预卡普兰提出的危机的定义:正常个体多维持在与其环境相平衡的状态,当个体碰到一个他自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乱,个体心理反应将变得越来越无目的、无组织性,最后进入情绪危机的不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就是个体内部的一种心理稳定的破坏。

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即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事业心理危机的发生。

第二节精神康复一、精神康复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康复措施及康复训练,使那些已有社会功能缺陷与精神残疾的患者,恢复其社会功能,或为患者重建某种社会技能,使之能完成社会生活的要求。

二、社区中的精神康复,一般可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体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措施。

1、个别指导的康复措施个别指的康复是以病人个体为对象进行了的康复指导。

2、集体康复措施(1)组织康复训练班(2)设置过渡性机构(3)专门安置精神残疾者的生产机构(4)组织互助小组和集体活动。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自学考试名师授课《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30

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30

福建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30)第四节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为:单纯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以及未定型分裂症,其他型或待分类的精神分裂症。

1、单纯型(1)青少年起病(2)起病缓慢(3)持续进行性加重。

(4)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5)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6)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

(7)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

一般夫幻觉和妄想;(8)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1)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零乱甚至破裂;(2)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3)表情做作,扮弄鬼脸;(4)行为幼稚、愚蠢、奇特,病人的本能活动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

3、紧张型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

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

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

(1)紧张性木僵(2)紧张性兴奋4、偏执型偏执型为精神分裂症各型中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1)起病较缓慢,起初变得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

被害妄想最多见。

(2)在整个病程中仍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

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内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

(3)内向性症状除表现为不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外,绝大多数病人都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体验之中,行为孤僻离群,不与周围接触,对外界不关心。

5、其他型(1)妄想痴呆(2)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第五节病程阶段及预后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传统上分三个阶段:预兆期及发病早期、活动期和残留期。

二、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

临床表现的主要形式有持续进行了和间歇发作两种。

前者病程不断发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五章-自学考试.doc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五章-自学考试.doc

2、社会标准3、CCMD-3把异常人格定义为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一般的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二、异常人格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2)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3)焦虑性/恐惧性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第二节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一、偏执型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敏感性。

2、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怀怨恨、自负。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1、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社会性分离。

分裂样人格似乎对与人建立关系,很少或者就没有什么兴趣。

2、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有:感情冷淡、疏远、孤僻、缺乏愉快体验、内向。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1、分裂型人格障碍会表现出古怪的言谈、行为、思维和/或感知。

2、分裂型价格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反应,表现为呆傻、古怪、情感倒错。

第三节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这一范畴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即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其定义性特征是,对他人的掠夺性态度-非常漠视并侵犯他人的权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点。

1、年龄特点。

在15风之前开始,并且在成年期继续违法,或有社会不支持行为的历史。

2、缺乏忠诚和责任感。

在工作、性关系、亲子关系或财务职责中,没有表现出忠诚和责任感。

3、易怒性和攻击性。

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容易被激怒,他们愤怒的表达,不仅仅是(武汉自考)街头怒骂,还常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

4、鲁莽和冲动的行为。

他们常常采取的是没有目标的、寻求刺激的方式。

5、漠视真理。

常常会把撒谎当作家常便饭,即便被当面揭穿也会脸不变色心不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心理学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讲义(7)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立的。

他让病人很舒服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

2、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

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像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来杂乱无章的东西加以整合成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

3、阻抗分析。

阻抗是指,病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某些敏感问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

4、移情作用。

在心理分析中,移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一些问题只有在移情中才能表现出来。

即病人会把早年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称之为移情。

5、解释。

解释是心理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

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他的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

三、后弗洛伊德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荣格、阿德勒、霍妮、沙立文、哈特曼和埃里克森等。

他们共的特点是,强调社会文化影响,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冲动论和泛性论。

1、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法。

2、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

3、霍妮注重人际关系、文化因素、基本的焦虑,以及实际生活环境问题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她将自我分成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创立了霍妮疗法。

4、沙立文注重人际关系在心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和沙立文疗法。

5、哈特曼创立“自我心理学。


6、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四、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价
1、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他使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从生物学转向动力学方面的内容,从病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

第二,他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

第三,他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人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内心矛盾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恢复到并保持为某种稳定的状态。

第四,他创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潜意识,这对于重建个人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第一,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整个人格的基础。

第三,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论。

第四,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因此,其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也受到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