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9c9d3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b.png)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一: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地域、领域和受益对象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公益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地区和特定行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项目扶持,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2. 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公益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公益资源的均衡分配。
问题二:透明度和信任度不高在公益慈善事业中,透明度和信任度是关键问题。
不少公益组织缺乏透明的财务公示和项目执行情况披露,导致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
对策建议:1. 建立公益组织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益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参考。
2. 强化信息公示制度:设立专门的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公开公益组织的财务信息和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透明度。
问题三:人才培养不足公益慈善事业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培养不足,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建议:1. 多元化培养人才: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开展公益慈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2. 强化组织内部培训:公益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公益慈善事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应紧密合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
![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83fc7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2.png)
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慈善事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慈善事业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了当前需求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要发展慈善事业就必须要树立全民慈善意识。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慈善已经成为了公民义务之一,人们自觉地将一定比例的收入捐献给慈善事业。
但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人们的慈善意识还未得到提高,即使是慈善活动开展,也常会有人心存犹豫或者不理解。
因此,要让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就要加强对公众的慈善意识教育,宣传和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效益,才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爱心。
其次,要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慈善制度和管理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慈善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来保证其实施合理、规范和效果可见。
要建立健全的慈善制度,应该先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立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保障慈善组织的自主运营和有效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提高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和用途的明确。
再次,要让慈善事业发展壮大,还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慈善活动与网络结合,已经成为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慈善管理、慈善筹集、慈善捐赠、慈善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大大提高慈善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比如,可以建立慈善平台和捐赠平台,方便社会各界提供相应的帮助方式,也方便非营利性组织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相关资源,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和评价。
只有在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中收集足够数据,才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些数据可以让政府、公众和慈善组织了解慈善活动的发展情况,找到优化慈善策略和增强慈善效益的方法。
因此,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好详细的研究,有助于科学的了解其发展需求,实现科学的慈善事业发展。
总之,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慈善事业思考
![中国慈善事业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d7a37f58fafab069dc02df.png)
中国慈善事业思考提要中国慈善事业已经发展了10个年头,然而中国慈善事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出发,进而对慈善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有利于慈善事业更好地快速发展。
一、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一)中国慈善机构现状。
以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为始,中国现代慈善机构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但中国慈善机构仍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100多家慈善组织,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约为50亿人民币,仅相当于GDP的0.05%。
而且中国国内的慈善机构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海外捐献,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港台地区及国外。
慈善事业欠发达的直接后果,是救助机构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正常运转,以致有些地方的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红十字会等每年得到的拨款仅能够维持运转,社会救助体系不堪重负。
(二)中国基金会现状。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比较,中国的基金会数量少、规模小、作用有限。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国48%的基金会资产规模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下,38.5%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只有13.5%的基金会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资助在40亿元左右。
在美国,基金会在2000年资产总额达4,860亿美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资助达290亿美元。
(三)慈善事业捐赠主体现状。
国家发改委曾透露,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只有1%的企业曾参与捐赠,许多企业曾经鼓吹的善举最后都以拖欠善款而告终。
美国个人捐赠达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志愿服务参与率为全国人口的44%。
而在我国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相差38倍,但是中国人均慈善捐款和美国相差7,300倍。
我国目前志愿者只占人口总数的7%,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a9dd54402768e9951e738c2.png)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学生姓名秦永杰指导教师孔微巍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6 月18 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Graduation Thesis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arity Cause Some Problems ThinkingStudent Qin yongjieSupervisor Kong weiweiSpecialty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School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2008-06-18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审阅评语毕业论文审阅评语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摘要近年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政策理论研究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主要从慈善事业的有关概念入手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既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指明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当前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要加快发展、积极发展。
对比国外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构建慈善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关键词:慈善;慈善事业;对策建议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ar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policy-relate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concern and attention. The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haritable cause of the concept on China's charity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both pointed out tha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arity cause of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made, and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at exist.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arity cause of the situation facing. In particular,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of China's charity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equiremen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charity cause is the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must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overseas development charities, from 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 made clear China's charity cause of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Namely is clear about government function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law and policy system; enhance the entire social awareness of charity.Key words:charities; charity ;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3)2 发展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 (4)2.1 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含义与特征 (4)2.1.1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含义 (4)2.1.2慈善事业的特征 (4)2.2 理论基础 (5)2.2.1福利经济学与慈善观 (5)2.2.2 需求层次理论与慈善行为 (5)2.2.3社会保障理论与慈善机制 (6)3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7)3.1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7)3.1.1 机构数量剧增且形式多样 (7)3.1.2 与政府关系密切 (7)3.1.3 救助范围广泛 (8)3.1.4 资金物资募集数量逐年增加 (8)3.2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3.2.1 公众主动参与度低 (9)3.2.2政府对慈善机构的行政干预过多 (9)3.2.3 慈善组织制度不健全 (9)4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现实意义 (11)4.1 是缩小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现实途径 (11)4.1.1 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11)4.1.2 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11)4.2 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现实选择 (12)4.2.1 农村绝对贫困者的生活状况 (12)4.2.2 贫困农民工生活状况 (13)4.2.3 城镇失业下岗贫困职工生活状况 (13)4.2.4 老年人贫困者生活状况 (14)4.2.5 残疾人生活状况 (14)5 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15)5.1 现代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特点 (15)5.1.1 政府重视慈善组织的制度化建设 (15)5.1.2 政府给予慈善组织优惠政策 (15)5.2 西方发展慈善事业的经验 (16)5.2.1 良好的慈善道德理念 (16)5.2.2完善的税法和财政补贴保障机制 (16)5.2.3 严格的管理与约束机制 (17)6 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8)6.1 培育公众慈善意识 (18)6.1.1 培育我国富裕阶层的慈善意识 (18)6.1.2 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慈善意识 (18)6.1.3 注重启动媒体的引导力量 (18)6.2 明晰政府的角色定位 (19)6.2.1 规范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 (19)6.2.2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 (19)6.2.3 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 (20)6.2.4 支持民间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 (20)6.3 构建慈善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 (21)6.3.1 加快慈善业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步伐 (21)6.3.2 完善与慈善事业相关的税收政策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5)1 绪论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我对中国慈善的一些看法】
![【我对中国慈善的一些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8b89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我对中国慈善的一些看法前言:一直比较关注慈善事业。
最近几个月以来,从轰动全国的“郭美美”事件,到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中国“慈善晚宴”,到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巨型雕像”事件,中国慈善事业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摘要: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
慈善事业有利于组织和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合作,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关键字:慈善慈善事业现状因素措施一、对慈善的理解慈善,一是“慈”,要有仁爱之心,二是“善”要有善行义举。
慈善应该不计回报,不计结果,慈善只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们的一种善举。
参与救助和志愿活动的几乎都是年轻人,我们参与慈善活动的过程就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在许多人对慈善心存疑问和不理解之时,慈善和志愿活动会慢慢消解人们心头的坚冰,让人们重新对这个社会充满信心。
这种精神意义上的结果,比什么现实的救助结果都重要,需要我们的救助和慈善活动来慢慢改变。
有一个慈善基金会的宣言中说得好:“也许你我没有丛飞那样圣徒般伟大的胸怀,可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也许你我没有比尔.盖茨那样富有,但我们能用一元,二元筑起我们爱的宫殿,心的长城!也许你我甚至一无所有!但我们的爱心就是所有!因为我们有同一颗心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行动!我想爱心足以使一座城市更加美丽,并使之改变!二、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现状,特别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最为重要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究竟有多少的慈善公益空间?我们看三组数据。
年度慈善捐赠总额: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0.17%,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
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
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的论文
![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905c5af111f18583d05a93.png)
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中国慈善事业近10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募款能力弱、行政色彩浓、立法滞后、管理不善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调整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加强立法建设。
慈善组织要完善自身建设,应加大社会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慈善事业;问题;措施一、我国慈善思想的渊源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华民族是富有同情心的民族。
救死扶伤、乐善好施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世世代代传诵的行为规范之一。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慈善活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我国慈善传统的思想根源。
儒家倡导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兼爱”思想,引导着人们抑恶扬善、与人为善。
儒家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进一步通过统治者的“仁政”得到实践和弘扬,并构筑了“民为邦本、财富均分、重义轻利”等为内容的慈善传统。
儒家文化在发展中又与道教、佛教等相融合。
道教在坚持禁恶行善主张的同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和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佛教的慈悲观以及劝善理论也不断渗透于儒家思想中。
最终,儒家文化具有了更厚实的慈善内容,并对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慈善组织数量有所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数不断增加,募集的资金逐年增加。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万个(其中:慈善超市7035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城市的社会捐助网,并逐步拓展到部分乡镇、社区。
全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共计764亿元,其中民政部门亿元,慈善会亿元,各类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亿元。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思考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aeaf0d1ce2f0066f53322f7.png)
、
的残疾人群体 , 占全 国总人 口的 5 总数达 6 O 约 %, O O多万人 ; 需 要帮助的贫困人 口约 l 亿人 ;每年遭受各种灾害袭击 的社会成 二、 发展慈善事业 的可行性 员达 2 多人 , 2 %来计算 , 中也要有 5 0 亿 按 5 其 00多万人需要帮 慈善事业 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 、 政治 、 思想文化 和社会 其 助1 2 1 。这些人生活在困苦 中. 为最可怜 的人 。但是现 实告诉我 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中经济是基础 。目前我国的慈善 成 们, 任何一个 国家 、 社会即使是处于经济 比较发达的阶段都无法 事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促进慈善事业兴起 的条件 已基 完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都无法 完全 消除社会 本 具 备 。 的贫富差距 , 也无法完全终结社会弱势群体和不幸者的出现 , 而 第一, 经济条件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 且任何一个 国家也无法单靠 政府的力量 就能彻底 解决 社会难 我 国的经济保持 了平均 97 .%的快速增长 ,人均 G P由 17 D 9 8年 2 0 6年 0 0多美元 ,人们生活实现 了由 题1 3 1 。也就是说对困难群体进行救助 , 仅靠政府扶 助显然是不行 的 2 6美元增加到 2 0 的 2 0 的, 我们必须走社会化道路 , 动员社会各方 面力 量 , 发挥各界人 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国综合 国力大幅度提升 。 06 我 2 0
机 制 之 一 , 于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会 具有 非 同寻 常 的意 义。 对 市 裕阶层 , 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具备 了帮助他人的经济条件 。 场经济追求效率 , 但它无法 自动地实现公平。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 第二 , 政治条件 。慈善事业虽然是 民间行为 , 但是它 的发展 分配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 使得一部 分人进入高收入阶层 , 享受 良 离不开政府 的支持和帮助。近几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越来越受 好的生活保障 ; 而另一部分人则 只能进入低收入阶层 , 成为保障 到政府 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慈善
关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fc1a0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58.png)
关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文/陆士桢陆士桢教授,历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
兼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社理事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荣誉理事;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等职。
有《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志愿概论》等多种著述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多课题。
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荣获宋庆龄樟树奖、香港首届林护社会工作学人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二十年“特殊贡献奖”等奖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北京市名师等称号,在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及青少年儿童研究等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明确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目标。
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些重要精神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蓝图和规划,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公益事业必须坚持服务发展的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慈善公益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功能,是一个社会福利经济水平的重要参与要素。
从人的经济社会价值角度看,公益活动的开展是人力资本的增值过程,即所谓余资余力的再开发、再调动,进而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满足更多的弱势群体的多种需求,特别是服务性的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4c5e71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3.png)
关于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慈善公益事业是聚集爱心、弘扬善举的崇高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一)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021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到达了5万亿美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越来越高,到达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程度。
198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为0.16,2000年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戒备线0.4,意味着开场出现两极分化,2021年超过了0.5,高于所有兴旺国家和大多数开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锋利、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动乱,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贫富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市场按资源要素进展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进展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动力,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将收入的一局部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者需要救助的个人。
因此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民生改善重要举措。
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根底,以根本养老、根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公益发展之思考
![慈善公益发展之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5e236d42cc58bd63186bd99.png)
慈善公益发展之思考慈善公益的本质是无私付出的善行实践,即行善者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物质和精神上对需求者无私付出帮助的行为。
慈善公益以3中形式存在:1.国家层面的慈善公益。
如红十字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国家层面的慈善公益组织具有体系健全,号召力强,执行力强等特点2.社会层面的慈善公益。
如壹基金等众多慈善基金,社会团体层面的慈善公益组织具有影响面广,操作性灵活,执行力快等特点3.个体层面的慈善公益。
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自我善行方面的慈善公益,个体层面的慈善公益具有分布面广,规模性小,社会影响力大,是慈善公益的基础和主体力量。
一般而言,慈善公益有2种行善模式:1.物质金钱援助为主,思想精神引导为辅的慈善公益。
当前绝大多数慈善组织都属于物质金钱援助为主的慈善公益,主要以救灾,扶贫,安老,助学等活动为主。
2.思想精神引导为主,物质金钱援助为辅的慈善公益。
一般而言,宗教场所主要属于思想精神慈善公益范畴,宗教相关传播者运用其宗教教义对不同思想困惑者在思想精神方面通过劝导,安慰,宽恕,鼓励,希望等不同方法解决困惑者的相关思想问题。
慈善公益没有标准的定式,任何慈善公益活动必须适合其当地社会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慈善公益才能真正造福社会大众,慈善公益活动才能被社会认可接受以及肯定,才能持续的健康发展。
中国将来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新发布的慈善法草案的具体要求和国家所制定的关于2020年前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
只有这样中国的慈善事业才能真正造福社会大众,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繁荣兴盛。
当前中国由于短短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发展迅速,慈善组织和慈善个人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
但是,由于之前慈善的不规范导致一些慈善存在假大空,高大上并以盈利名利等为目的的假慈善众多。
当前国家新出台的对慈善行为相关规定对规范和健康发展慈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慈善现状中的一些问题简单归纳如下,1.当前绝大部分的慈善活动是被动的,主要是通过不同需求者的诉求来积极应对。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93c3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3.png)
鼓励和支持慈善公益组织开展创新性项目,以满 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加强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
加强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如企业、社会组织 等,形成合力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慈善公益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慈善公益事业的认识和参与度 。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建立方便快捷的公众参与平台,如网上捐赠平台、志愿者 招募平台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稳定。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能够提升社 会的文明程度,弘扬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
步。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背景介绍
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中,成功案例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这些案例通常具有典型性, 能够为其他地区或组织提供参考和经验。
案例一
某市儿童福利院改革。该市儿童福利院在过去存在一些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通过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加强员工培训,优化服务流程,该福利院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服 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慈善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包括募捐、项目管理、公关等方 面的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 对匮乏。
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 规,但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完善。
慈善公益事业面临的挑战
社会信任危机
近年来,一些慈善公益组织出现 了违规使用资金、贪污等问题, 导致公众对整个慈善公益事业产 生了信任危机。
激励公众参与行为
通过表彰、荣誉等手段激励公众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04
CATALOGUE
关于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
![关于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0d412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1.png)
关于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
它在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扶老、助残、济困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一些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慈善团体及组织的成立,更促进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负责人担任市慈善总会的名誉会长,德高望重的在职、退职负责人担任会长,自2005年3月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组织网络初步建立,慈善捐赠、慈善救助工作稳步推进。
市民政局组织专门班子,就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我市慈善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慈善机构的大力倡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慈善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1、慈善组织日趋完善。
2005年,我市成立了慈善总会,并制定出台了《某某市慈善总会章程》和《某某市慈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市慈善总会组织了换届选举,将市级机关多个部门吸纳为会员单位,乡镇建立了慈善办事处,全市基本建立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
2、社会参与日益广泛。
通过持续多年的宣传,特别是开展慈善捐赠和救助活动,慈善精神深入人心,捐赠行善已日益成为广大市民和企业的自觉行为。
据统计,已有数十万人次参与捐款,特别是驻地企业争当捐赠排头兵,新浦化工、中丹集团分别协议捐赠50万元及500万元,泰隆、泰星等骨干企业累计捐赠均已超过50万元。
建筑、商贸、房地产开发商你追我赶,竞相为慈善事业作贡献。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1f63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a.png)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第一篇: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首先,慈善事业是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反映。
同时,慈善事业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当今社会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其次,发展慈善事业要从教育和政策两个方面着手。
以教育的形式来鼓励慈善,以政策和立法来规范慈善。
最后,对慈善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慈善是一种精神引导而不是强制要,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要防止“伪慈善”和“被慈善”的发生。
第二篇:谈谈你对中国足球的看法谈谈你对中国足球的看法我们都知道,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
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
一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热爱着足球,但是仅仅是热爱就够了吗?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
老爸在电视机前看国足被虐1:5,无比愤怒,大骂“中国足球还有救么?”,这时候,孩子跑出来说:“老爸让我出去踢会儿球呗”“踢个P,你不想考大学了么?”。
再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校长在窗边和区教育局的领导谈心。
区领导:“你们学校的体育运动的氛围搞得真好,要坚持!”校长刚想谦虚,一个足球飞过来打碎了的校长办公室的窗。
校长对体育老师说:“下次课改成篮球吧!” 最后一幅图开发商告诉消费者:“我们这个楼盘真的很不错,边上就是一个足球场,平时下班了,带孩子来运动一下,对身体好,说真的,我也是个球迷,如果住在这边,我会很开心的。
”过两年房子卖掉,开发商想开发二期,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球迷对足球的爱。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爱足球,我们对于足球的爱,一直都是叶公好龙式的爱,当这种爱和现实产生了冲突,第一个舍弃的就是它。
说实话我们也爱不起足球,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健康的体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是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
第三篇: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https://img.taocdn.com/s3/m/0b93a592a0116c175f0e486d.png)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慈善公益事业是汇集爱心、弘扬善举的崇高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达到了 5万亿美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越来越高,达到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程度。
198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为 0.16,2000年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0.4, 意味着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2010年超过了 0.5,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贫富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市场按资源要素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动力,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将收入的一部分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者需要救助的个人。
因此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民生改善重要举措。
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事业发展思考心得体会(范本)
![慈善事业发展思考心得体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c84b1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4.png)
慈善事业发展思考心得体会慈善事业发展思考心得体会国内外慈善资源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
四、加强对慈善事业的领导1、慈善事业是党和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必须加强对慈善事业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将慈善事业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及时安排听取慈善工作的汇报,帮助解决有关人员、资金、办公场所、交通等困难,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2、进一步把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相帮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把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的指标体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
3、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公益慈善组织承办相关具体事务等方式,为公益慈善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空间。
要不断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慈善事业的投入。
适时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以支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4、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适时设立慈善管理办公室。
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公益慈善组织在社会动员、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公益慈善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协调机制与行业协作机制互补,政府行政功能与行业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管理格局。
5、完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
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公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debf9cf6bd97f192379e9b2.png)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公益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
研究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慈善事业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为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慈善事业是由政府主导、民间团体或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的一种有益于社会与公众的公益事业,是一种对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无偿的公益行为,也是当前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
一、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1.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加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加上每年各种突发灾害事件中产生大量的受灾人口,帮助这些特殊群体,缓解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仅靠现有的制度安排和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能弥补社会救助的不足之处,同时作为一种再分配方式,慈善事业让富有阶层通过志愿捐赠的方式帮助贫困阶层,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互助。
慈善事业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显著,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边远乡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慈善事业为改善贫困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提升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奉献爱心为宗旨的慈善事业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援助者在参加慈善活动时,思想心灵会得到净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受助者在得到帮助时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会心存感恩,与人为善。
慈善事业展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提倡人道主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关爱、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从事慈善事业的思考与感悟
![从事慈善事业的思考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57150f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从事慈善事业的思考与感悟
从事慈善事业,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奉献的工作。
它需要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对弱势群体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从事慈善事业的道路上,我经历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困境,需要我们的帮助。
无论是贫困、疾病、灾难还是其他问题,我们都有责任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慈善事业,我们可以传递爱心和温暖,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其次,我意识到慈善事业需要具备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一个成功的慈善事业不仅需要有一颗爱心的初心,更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慈善事业的长期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慈善事业的挑战和困难。
在从事慈善事业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力,例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善、舆论压力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努力克服困难。
最后,我意识到慈善事业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慈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我们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从事慈善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奉献的工作。
通过实践和
思考,我深刻认识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专业性、可持续性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看法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6c1c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8.png)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咱今儿个来唠唠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我有个朋友叫大刘,他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工资不算高,但这家伙对慈善那是满腔热情。
有一回,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慈善活动,是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文具。
活动那天,人可真多啊!现场就像个热闹的集市,但这个集市卖的不是东西,是爱心。
大刘拉着我在摆满文具的桌子前忙活,有花花绿绿的书包、各式各样的笔和本子。
大刘一边整理那些文具,一边跟我念叨:“你知道吗?这些东西对那些山里的孩子来说,可都是宝贝。
” 他眼睛亮晶晶的,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
我看到有个老奶奶也来参加,她颤颤巍巍地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崭新的铅笔。
老奶奶笑着对我们说:“这些铅笔啊,是我用退休金买的,孩子们用得上。
” 那笑容里满是慈爱,就像她已经看到孩子们拿到铅笔开心的样子了。
旁边还有几个小学生,他们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存钱罐都带来了,有个小男孩不舍地摸着他的玩具汽车,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希望山里的小伙伴也能喜欢。
” 这场景,真是暖到心里去了。
我们把收集来的文具分类打包的时候,可搞笑了。
大刘非要把每一个书包都塞满,塞得鼓鼓囊囊的,还说:“孩子们的书本多,得多装点空间。
” 结果有个书包拉链都拉不上了,他就像个笨拙的大熊一样,在那儿使劲儿。
最后我们好不容易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好了,那一堆堆的包裹,就像一座座小山,里面装的全是大家满满的爱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就感觉到中国慈善事业啊,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以前,好像大家对慈善的了解没这么多,参与的人也没这么广泛。
现在呢,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像大刘这样的普通上班族,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而且啊,慈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了,不只是捐钱捐物,还有很多人去贫困地区当志愿者,教孩子们知识,给老人们看病啥的。
不过呢,慈善事业发展也有一些小问题。
就像有时候,有些慈善机构和活动信息不太透明,大家不知道自己捐的东西到底去哪儿了。
这就像你送了一份礼物,却不知道有没有送到对方手上,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作者:刘国林来源:《慈善》 2011年第5期一、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应有一个客观清晰的判断。
中国现代慈善,从上世纪90年代初经国家批准成立第一家全国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算起,只有1 0几年的实践。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慈善在名份上受到不公正对待,自然也就很难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慈善活动。
相比之下,我们与国际社会慈善领域的发展差距拉丈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原来慈善既非西方社会或宗教布施的专列,更非洪水猛兽。
不必为慈善打上更多的阶级烙印。
不应当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去对待这样一种以利他主义、人道主义为前提的事物。
唤起人们的慈心善举不仅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同一性,而且对缓解社会矛盾,补充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都十分有利。
经历10几年的实践,如今慈善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成为热门话题。
不但堂而皇之地得到社会承认,其社会功能、作用、定位也掷地有声地载入了党和政府的文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不但亲自参加慈善大会,而且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
进一步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
”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大地震的考验和洗礼,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工厂、军营、学校,从生活中的富有者到贫困的拾荒者所表现出的慈善热情和能量,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和感动。
那一刻万众践行的慈善壮举与“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民族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华慈善的厚重恢宏,博大精深。
如今,在我国不仅数以千计的一大批公募和非公募慈善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建立起来,社会功能得到彰显,筹募能力大大提高,施援管理更加规范,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慈善超市、志愿者队伍等以往没有的事物也有了长足发展。
随着慈善实践的深入拓展和慈善社会功能、作用的彰显,从普通民众到高层领导对慈善事业在认识上也产生了新的飞跃,这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和优良环境,因此我们有理由自豪地讲: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且充满无限生机。
二、统一对慈善的认识至关重要。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进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新兴的中国现代慈善也不例外。
在认识上总会有一些不同声音,在运作中也会有一些需要付出学费的失误,这并不可怕。
重要的问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统一认识,明确发展方向。
有人说,制约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是那些公募组织和机构。
有人说,当前慈善的关键问题是立法。
有人热衷于请巴菲特、盖茨到中国办慈善晚宴,给中国的企业家示范。
有人认为中国的富人为富不仁,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
有人认为慈善机构就不该拿管理费……等等。
有入主张裸捐,有人反对。
有人热衷于搞慈善排行榜,冠名慈善家,首善。
我们对这些认识和行为不能简单地评判对与错肯定或否定,需要认真加以分析。
三、否定公募组织的社会作用是错误的。
客观地讲,近些年创建的公募组织,包括各级慈善会或基金会,政府的背景多一些,其主要负责人多为在职或退下来的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骨干是在职在编干部。
非公募组织则完全不同。
在众多的公募组织中,我们不必讳言,确有一些筹募能力不强,管理不到位,社会公信力偏低者,贪污受贿个别案例也存在。
但由此断言,公募组织阻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显然偏颇,也不符合实际。
汶川大地震中全社会募集近千亿善款,其中绝大部分是各级公募组织动员接收的,你总不能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和各级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无论公募非公募组织,在政策上平等对待,互不歧视,各展其长各避其短,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在服务管理上公平竞争,而不是轻易结论他们的优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四、慈善立法很重要,但不是当前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
讲慈善法制尚不完备比较客观,说中国慈善无法可依就言重了。
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保障、促进、监督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如:《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保证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正在发挥着作用。
从监管层面上讲,我国对慈善机构的设立和退出实行的是审批制,国家和地方各级民间组织局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责。
款物的运行也随时有审计部门的介入,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部慈善专业法的形成,不仅需要有充分实践的积累,而且需要借鉴国际范例并注重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厘清一些法理上的概念,比如公益与慈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弄清他们各自的内涵与外延。
这无疑需要有一个过程。
慈善事业却不能因为等“法”而停顿,更不能因为对法的出台更高期待而淡化积极实践和创新。
我们期待着一部慈善保障和促进法的诞生,我们决不能把它视为瓶颈而迟疑不前。
五、对中国本土慈善不应妄自菲薄。
为富不仁者不但中国有,外国也一样存在。
巴菲特、盖茨两位在慈善上有贡献的富豪来中国宣传他的慈善理念,给中国的慈善带来一些新鲜的气息,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既不排外,也不必顶礼膜拜,更不该因此而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中国企业家为富不仁,中国老百姓缺乏爱心和慈善意识。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汶川大地震中,慷慨解囊的企业家,且不说国有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民营企业家90%以上均有捐赠记录。
王健林、陈光标、曹德旺等一批企业家一次性捐赠过亿元者不乏其例,你能说中国的企业家没有爱心,为富不仁吗?中国民间的普通百姓,甚至拾荒者、五保老人都拿出拾废品的钱和省下的积蓄捐给灾难中的同胞,你能说中国人缺乏爱心和慈善意识吗?原始的传统的慈善行为朴素成分较多,在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慈善则是生产力、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自己都得不到基本生存保障如何行善?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国民整体生活水平还不够高,人们在捐赠他人时“量力而行”、“待价而沽”应在情理之中,这决不能简单地称为慈善意识太差,更何况慈善意识的树立要有一个长期培植的过程呢?六、要承认我们对中国现代慈善缺乏准备。
现代慈善与与传统慈善相比较,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有组织地从事慈善活动,在接收和使用慈善捐赠方面,在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上借鉴现代企业和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从筹募到援助项目的评估、确认、实施、验收、审计等,强调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慈善捐赠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但却与促进生产力发展,补充社会保障的不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慈善也有资源和市场,从事慈善活动同样也有成本,也要强调在施援过程中厉行节约,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那种认为慈善不就是把捐赠款物接过来再花、用出去就行了吗?这显然是把慈善看得过于简单化了。
其实,慈善同样需要科学指导、科学运作,同样需要一支专业队伍,它是一门专业。
有人将慈善捐助误认为是政府行为,认为你援助我是天经地义;有人认为我向慈善组织捐了钱,你就应该按照我的意愿和要求百分之百地赠给受助对象,你凭什么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有的捐赠者要求对方感恩并附加若干条件,漠视了受助方的独立人格:有的对捐赠者过于苛刻,置疑捐赠动机,热衷于“诈捐门”“XX门”,个别政府官员在劝捐时甚至放出重话,“有钱就捐在我这里,你要考虑今后还想不想在这块地盘发展事业”等等。
这些现象说明,我们面对现代慈善这一新生事物时,的确准备不足。
慈善机构准备不足,捐赠者和受助者准备不足,媒体舆论准备不足,甚至某些政府部门也准备不足。
承认这些不足没什么不好的,它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和总结。
以汶川大地震中的慈善活动实践为例,灾难突袭,我们都缺乏经验。
人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把捐赠款物送到第一线最需要的地方,这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理智地想一想,援助灾区应当区分现实急需和灾后重建,不分轻重缓急,一味要求快速把捐款全部拨出,这效果会好吗?物资也是一样,说缺手电、帐篷、木板房,大家都去买这类物资,这种无序的施援势必也造成混乱和浪费。
到发生玉树地震,我们在总结经验中变得成熟起来,分批拨款,计划施救,统筹布局,分项援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使政府和慈善机构的两个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吗?七、公募组织的基本建设亟待加强中国的公募组织包括慈善基金会和各级慈善社会团体仍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尤其在队伍建设方面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筹募能力大小,工作效率高低,公信力强弱,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关键的问题取决于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较高,既有爱心又有能力,加之具有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管理办法,就会使慈善工作如虎添翼。
事实情况是:有些慈善机构虽然建立起来,但因缺乏必要的运作经费保障和生存条件,使工作不能常态化。
有的虽有机构,但缺兵少马,人员多为兼职,投入工作并不专心。
有的缺乏建章立制,工作粗放且不规范。
有的存在腐败现象,公信力受损,产生不良的社会负面影响。
有的员工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才。
虽说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谓加强基本建设.作为从事慈善工作的社会组织不一定再走那种要编制定规格,要国家拨款养机构、养队伍的老路,关键问题是制定和调整政策。
国家通过制定和调整政策,让这些社会组织不但能生存而且要大发展,让慈善专业工作者生活待遇适当,慈善工作成为倍受社会尊崇、令人羡慕的职业,让慈善事业成为长青的朝阳事业。
八、政府和慈善组织应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分工在发展慈善事业中,政府和慈善组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那种认为,慈善组织应与政府脱钩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因而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能把外国的东西不加分析和取舍地全盘照搬。
何况即使外国的NGO组织也并非完全与政府脱钩。
两者各自有自己的功能与作用,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混为一谈,关键的问题是明确它们之间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分工。
政府利用它的公权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一个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言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倡导和推动。
但政府部门要不要冲到慈善第一线,具体操作慈善事务呢?不必要也不应当这样做。
有的学者把慈善区分为政府慈善和民间慈善,即使在传统慈善中曾经有过政府直接慈善行为,也不能由此把这一观念引入到我国的现代慈善中来。
我们知道,传统慈善中,怜悯、施舍是它的主要特点,现代慈善中虽说摈弃了这样一些旧有观念,但这些印迹、元素还在,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权,我们的官员、干部是为人民负责任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你总不能倒过来说我们的政府要对自己的人民实施慈善,公仆要对主人同情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