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3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电压工程基础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习题答案
2.6 e11 3.1 3.7 4.1 4.3 28.52kv/cm 353.3kv 6cm 时,63.99kV; 3cm 时,117.97kV
20 片,多 7 片,292cm; 14 片,182cm
5.1 5.2 5.3
94.25w 分别提高 0.53kV/cm; 1.76kV/cm 交流下:液体场强为 1.82Kv/mm,固体场强为 0.91kv/mm 直流下:液体场强为 7.69kv/mm,固体场强为 1.54kv/mm
Z 22 443.13
Z 20 Z 02 84.94 2) kc 02 0.155 8.8 因 入 口 电 容 为 变 压 器 通 过 归 算 至 首 端 的 对 地 电 容 来 代 替 , 利 用 公 式
CT CK 得出,因而两者会有区别;入口电容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变压器绕
绝缘电阻 吸收比
பைடு நூலகம்
泄漏电流
介损角正切 tg 局部放电 气相色谱分析
受潮、穿透性导电通道、绝缘内含气泡 无法测得非穿透性的局部 的游离,绝缘分层、脱壳,老化劣化, 损坏,很小部分绝缘的老化 绕组上附积油泥,绝缘油脏污、劣化 劣化,个别的绝缘弱点 绝缘是否存在局部缺陷 局部过热或局部放电缺陷,对慢性局部 潜在缺陷较灵敏 不易发现突发性故障
以极性液体(如蓖麻油)为例,在额定电压范围内,绝缘良好的极性液 体 tg 基本和试验电压的幅值无关; 极性液体 tg 与温度关系如下: 在低温时, 极化损耗和电导损耗都较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 液体的粘度减小, 偶极子转向极化增加,电导损耗也在增大,所以总的 tg 亦上升,并在 t=t1 时 达到极大值;在 t1<t<t2 的范围内,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增强妨碍了偶极子沿电场 方向的有序排列, 极化强度反而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弱,由于极化损耗的减小超过 了电导损耗的增加,所以总的 tg 曲线随 t 的升高而下降,并在 t=t2 时达到极小 值;在 t>t2 以后,由于电导损耗随温度急剧上升、极化损耗不断减小而退居次 要地位,因而 tg 就随时间 t 的上升而持续增大。 极性液体 tg 与频率关系如下: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作业■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屮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 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左•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了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了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而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J■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口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了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了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岀电了是维持气休放电的必雯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川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汴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了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川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屮,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o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而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冃。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忖为n(l— e(xd =e}M =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冃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卜•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03、£ =30/7^ l + -y= =30xlxlx I 后丿对半径为1mm的导线( 03 'E =30xlxlx 1+• ‘ •=5&5(kV/cm)答: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 Y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doc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doc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 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4)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C 。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 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 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 DA. 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 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 离海岸盐场 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mg / cm 2。

A. ≤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 AA. 硅橡胶B.电瓷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辉光放电 、 电晕放电 、 刷状放电 、 火花放电 、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 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 (电极附近 )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 t 020 C,压力 b 0101.3 kPa ,绝对湿度h 011g / m 3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 __低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 ____ NaCl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第一章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 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 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 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 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 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 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3. 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 、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

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Y (e a S -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

高电压技术习题库含答案 (2)

高电压技术习题库含答案 (2)

高电压技术习题库含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固体电介质的积累效应会影响击穿电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电力电缆的泄漏电流测量,同直流耐压试验相比试验电压偏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避雷器对任何过电压都能起到限制作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波在架空线路中传播的速度几乎只有纸绝缘电缆的一半。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通常采用的运行方式为过补偿状态,一般调节在10%~20%范围内。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冲击电压下,组合绝缘各层绝缘分担的电压与绝缘的电导率成反比。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是检查变压器绝缘状态相对比较的复杂方法。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切除空载线路时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幅值大、持续时间很短。

()A、正确正确答案:A9.油间隙中设置固体绝缘屏障可以有效提高不均匀电场中含有杂质绝缘油的工频击穿电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消除绝缘体与电极接触面的缝隙能够提高沿面放电电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当变压器高压绕组是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时,都可看作与单相绕组的波过程相同。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绕击的有效措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当电介质发生极化后,其内部电荷是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对铁磁谐振电路,在同一电源电势作用下,回路只能有一种稳定工作状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对人工污秽试验的基本要求是等效性好、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A、正确正确答案:A17.三相线路的塔顶遭受雷击,导线与避雷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越小越易发生闪络。

高电压工程答案(清华大学版)

高电压工程答案(清华大学版)

高电压工程课后答案1.1空气作为绝缘的优缺点如何?答:优点:空气从大气中取得,制取方便,廉价,简易,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缺点:空气比重较大,摩擦损失大,导热散热能力差。

空气污染大,易使绝缘物脏污,且空气是助燃物当仿生电流时,易烧毁绝缘,电晕放电时有臭氧生成,对绝缘有破坏作用。

1.2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而不是离子引起?答:由于电子质量极小,在和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几乎不损失动能,从而在电场中继续积累动能,此外,一旦和分子碰撞,无论电离与否均将损失动能,和电子相比,离子积累足够造成碰撞电离能量的可能性很小。

1.5负离子怎样形成,对气体放电有何作用?答: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碰撞电子反而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离子的电离能力不如电子,电子为分子俘获而形成负离子后电离能力大减,因此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负离子的形成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

1.7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主要差别是什么?答:非自持放电必须要有光照,且外施电压要小于击穿电压,自持放电是一种不依赖外界电离条件,仅由外施电压作用即可维持的一种气体放电。

1.13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工程上常用哪些防晕措施?答:电晕放电时能够听到嘶嘶声,还可以看到导线周围有紫色晕光,会产生热效应,放出电流,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

工程上常用消除电晕的方法是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

1.14比较长间隙放电击穿过程与短间隙放电放电击穿过程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答:长时间放电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短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2.1雷电放电可分为那几个主要阶段?答:主要分为先导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余光放电过程。

2.4气隙常见伏秒特性是怎样制定的?如何应用伏秒特性?答:制定的前提条件是①同一间隙②同一波形电压③上升电压幅值。

当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取击穿时刻t1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1,当电压升高时,击穿也发生在峰值,取击穿时刻的值t2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2,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击穿发生在波前,取此时击穿时刻t3作垂线与击穿电压交点为3,连接123应用: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于两个并联气隙s1和s2上,若某一个气隙先击穿了,则电压被短接截断,另一个气隙就不会击穿。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试卷2 - 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试卷2 - 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试卷-2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超高压2.空间光电离、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发生表面电离3.低于4.伏秒特性曲线、50%放电电压5.电气设备绝缘的一组试验电压值6.低7.极化8.检测(查)性试验、耐压试验9.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10.2.511.并联充电与串联放电12.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13.并联、提高14.增大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 A2. C3. D4. B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绝缘子的沿面闪络指什么?具有强垂直分量和弱垂直分量情况下的沿面放电有什么不同?均压环改善电压分布的原理是什么?答:在空气绝缘和气体绝缘设备中,沿固体绝缘表面的放电称为沿面放电。

强垂直分量:套管和高压电机绕组出槽口的结构都属于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情况,放电过程一般为:随着外施电压的升高,首先在接地法兰处出现电晕放电形成的光环,之后,放电区逐渐形成由许多平行的火花细线组成的光带,属于辉光放电的范畴。

当外施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出现滑闪放电。

滑闪放电的火花随外施电压迅速增长,通常沿面闪络电压比滑闪放电电压高得不多。

弱垂直分量: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情况下,电极形状和布置已使电场很不均匀,因而介质表面积聚电荷使电压重新分布所造成的电场畸变,不会显著降低沿面放电电压。

另外这种情况下电场垂直分量较小,沿表面也没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现象,因而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没有影响。

2.描述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两个指标是什么?各自概念是什么?答: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其绝缘尚不至于发生闪络的最大电流幅值或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雷电流幅值,单位为kA。

雷击跳闸率:折算到一年40个雷电日,100km的输电线路由雷电引起的跳闸次数。

3.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哪些?换流站的电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来源?答: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地面工频电场、地面工频磁场、电晕、无线电干扰、交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7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7章习题答案

第17章 习题17.1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什么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解:所谓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工作电压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特性和设备绝缘对各种作用电压的耐受特性,合理的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以使设备的造价、维修费用和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事故损失,达到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为最高的目的。

所谓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该电气设备能承受的一组试验电压值。

17.2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的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为什么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解:绝缘子片数的确定:(1)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污闪;(2)下雨天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3)具有一定的雷击冲击耐受强度,保证线路有一定的耐雷水平。

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的原因: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外绝缘主要由持续运行电压下的污秽特性决定,其与交流线路绝缘子特性完全不同。

在污秽条件下直流耐受电压通常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而且直流耐受电压受绝缘子形状影响更大。

17.3 如何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解:就间隙所承受的电压来看,雷电过电压幅值可能最高,内部过电压次之,工作电压(含工频过电压)幅值最低。

但就作用的持续的时间来说,顺序刚好相反。

在确定导线对杆塔间隙的大小时,必须考虑风吹导线使绝缘子串倾偏摇摆偏向杆塔的偏角。

由于工作电压长时间作用在导线上,计算风速应按最大风速(约25-35ms )计算,相应的风偏角1θ最大;对内部过电压p θ,考虑其持续时间短,计算风速只按最大风速的50%来计算,风偏角s θ较小;雷电过电压作用的时间极短。

因此计算风速一般采用10%来计算,此时风偏角1θ最小。

确定风偏角后,可以利用公式:s p + l sinθp、s l + l sinθl和s s + l sinθs分别计算出三种电压作用情况下的间隙距离,选最大的作为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如下图。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第一章1. 解释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tan δ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可以用这些参数表征绝缘介质的特性?绝缘电阻:电介质的电阻率很大,只有很小的泄漏电流(一般以μA 计)流过电介质,对应的电阻很大,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的反映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吸收比:吸收比K 定义为加上直流电压后60s 与15s 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即ss R R K 1560=。

若绝缘良好,比值相差较大;若绝缘裂化、受潮或有缺陷,比值接近于1,因此绝缘实验中可以根据吸收比K 的大小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泄漏电流:流过电介质绝缘电阻的纯阻性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称为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实际上就是电气线路或设备在没有故障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流经绝缘部分的电流,因此,它是衡量电器绝缘性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tan δ :介质损耗因数是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电流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的比值。

即CR I I =δtan 。

tan δ是反映绝缘介质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

2. 为什么一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如电容器、电力电缆等经过直流高压实验后,要用接地棒将其两极间短路放电长达5-10min?因为容型设备的储存电荷较多,放电实质是一个RC电路,等效的公式为U(1-e T),其中时间常数T=R*C ,电容越大,放电的时间越长。

为了操作安全以及不影响下一次试验结果,因此要求电容要充分放电至安全程度,时间长达5-10min。

3. 试比较气体、液体、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大小及绝缘恢复特性。

固体电介质击穿场强最大,液体电介质次之,气体电介质最小;气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属于自恢复绝缘,固体电介质属于非自恢复绝缘。

4. 何谓电介质的吸收现象?用电介质极化、电导过程的等值电路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可以说绝缘电阻是电介质上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电介质的稳定体积泄漏电流之比?(1)一固体电介质加上直流电压U,如图1-1a所示观察开关S1合上之后流过介质电流i的变化情况。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07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07章习题答案

第7章 习题7.1 工频高压试验中,如何选择试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设一试品的电容量为4000pF ,试验电压为600kV (有效值),求该试验中流过试品的电流和试验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答:(1)试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U n 应大于试验电压U s ;根据试验电压和被试设备的电容值估算实验电流值x s s 6210f C U I π⨯⨯=则试验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n s n P I U =⨯(2)流过试品的电流0.754A I CU ω==试验变压器的输出功率2==452.4kVA P CU ω7.2 简述用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峰值的基本原理。

答:(1)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的基本原理:加电压于两个相对的电极,两电极充上异性电荷,电极受静电机械力作用。

测量此静电力大小,或测量由静电力产生的某一极板的偏移来反映所加电压的大小。

若有一对平行板电极,间距l ,电容C ,所加电压瞬时值u ,此时电容的电场能量为2=/2W Cu电极受到作用力f 为2d 1d =d 2d W C f u l l = 若电压有效值U ,则得一个周期平均值F21d =2d C F U l对于平板电极,其电容为0=/r C S l εε则22031=N 272π10r r S u u F S l l εεε⎛⎫⎛⎫= ⎪ ⎪⨯⨯⎝⎭⎝⎭式中, u , l , S 单位分别为kV , cm, cm 2。

()=475.6/r U l F S ε(2)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峰值的基本原理:被测交流电压经整流管D 使电容充电至交流电压的峰值。

电容电压由静电电压表或微安表串联高阻R 来测量(如下图所示)。

利用电容器C 上的整流充电电压测峰值电压由于电容C 对电阻R 的放电作用,电容C 上的电压是脉动的。

微安表反映的是脉动电压的平均值U d 而不是峰值,即d d U I R =设电容电压在t =0时刻达到峰值,t =T 1时刻再次充电,该时间间隔内电容上电压u c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c m exp /u U t RC =-波动电压的最大值为U m ,最小值为U m exp(-T 1/(RC))。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

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

流注理论认为:。

(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

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

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

②随着电压的升高。

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

④最后。

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

(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

(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高电压技术答案

高电压技术答案

目录第十四章电力系统绝缘配合 (2)第十三章内部过电压 (2)第十二章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3)第十一章输电线路防雷 (4)第十章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5)第九章输电线路的波阻抗 (5)第八章雷电过电压 (6)第十四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1、解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和绝缘水平的定义答: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指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电气设备能承受的各种试验电压值,如短时工频试验电压,长时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及各种操作冲击电压2、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什么?答: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应该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压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3、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答:根据机械负荷确定绝缘子的型式后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应满足: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雾闪;在操作电压下不发生湿闪;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受强度,保证一定的耐雷水平。

具体做法:按工作电压下所需的泄露距离初步确定绝缘子串的片数,然后按照操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验算和调整。

4、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否应该与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为什么?答:输电线路绝缘与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之间不存在绝缘水平相配合问题。

通常,线路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从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的过电压由变电站母线上的避雷器限制,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的。

第十三章 内部过电压1、有哪几种形式的工频过电压?答:主要有空载长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致使健全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等。

2、电源的等值电抗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可以加剧电容效应,相当于把线路拉长。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机组容量大;输电容量大,距离长;电网电压达到750KV的特高压;高压绝缘和系统过电压的问题愈显突出。

2.高电压技术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1)高压绝缘及高压试验方法(2)系统过电压的产生及防护第1章高电压绝缘1.电介质的电气性能有哪些?答:电介质的电气性能包括极化,电导,损耗,击穿。

2.固体介质击穿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固体介质击穿类型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电击穿:击穿电压很高,过程快,与设备的温度无关;热击穿:击穿过程较长,击穿电压不高,与环境温度和介质自身品质有关;电化学击穿:设备运行时间很长,在电、热、化学的作用下,绝缘性能已经较差,可能在不高的电压下击穿。

3.什么是绝缘子的污闪?防止污闪的措施有哪些?答:污秽的绝缘子在毛毛雨或大雾时发生的闪络,称为污闪。

防止污闪的措施有:定期清扫绝缘子;在绝缘子表面上涂一层憎水性的防尘材料;增加绝缘子片数或使用防污绝缘子。

第2章高电压下的绝缘评估及试验方法1.表征绝缘劣化程度的特征量有哪些?答:耐电强度,机械强度,绝缘电阻,介质损失角正切,泄漏电流等2.绝缘缺陷分哪两类?答:绝缘缺陷分为:集中性和分布性两大类。

3.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分哪两类?答:非破坏性(绝缘特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两类。

4.电介质的等值电路中,各个支路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纯电容支路代表无损极化,电容支路代表有损极化,纯电阻支路代表电导支路。

5.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被试品的电源及对外连接线应折除,并作好安全措施2)对被试品充分放电3)兆欧表的转速保持120转/ 分4)指针稳定后读数5)对于大电容量试品,应先取连接线,后停表。

6)测试后对被试品放电7)记录当时的温度和湿度。

6.试比较几种基本试验方法对不同设备以及不同的绝缘缺陷的有效性和灵敏性。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反映集中性和分布性的缺陷,适用任何设备;测量泄漏电流能更灵敏地反应测绝缘电阻所发现的缺陷;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能发现绝缘整体普遍劣化及大面积受潮。

高电压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电压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电压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种放电形式属于自持放电?()A. 电晕放电B. 辉光放电C. 火花放电D. 汤逊放电答案:D解析:汤逊放电是自持放电的一种。

2.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平方成正比答案:A解析: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成正比。

3. 电介质的极化形式不包括()A. 电子式极化B. 离子式极化C. 偶极子极化D. 电磁式极化答案:D解析:电介质的极化形式主要有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

4. 以下哪种因素会使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升高?()A. 水分B. 杂质C. 温度升高D. 压力增大答案:D解析:压力增大能使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升高。

5. 衡量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是()A. 电阻B. 电容C. 电导D. 介电常数答案:C解析:电导是衡量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

6. 不均匀电场中,放电总是从()开始。

A. 电场强度最大处B. 电场强度最小处C. 电极边缘D. 电极中心答案:C解析:不均匀电场中,放电通常从电极边缘开始。

7. 雷电冲击电压下,击穿通常发生在()A. 波前B. 波尾C. 波峰D. 整个波过程答案:A解析:雷电冲击电压下,击穿多发生在波前。

8.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有效方法是()A. 增大间隙距离B. 减小间隙距离C. 改善电场分布D. 降低气压答案:C解析:改善电场分布是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有效方法。

9. 绝缘子的污闪过程不包括()A. 积污B. 受潮C. 烘干D. 局部电弧发展答案:C解析:绝缘子污闪过程包括积污、受潮、局部电弧发展。

10. 以下哪种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大?()A. 真空B. 空气C. 云母D. 陶瓷答案:C解析: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大。

11. 冲击系数是指()A. 冲击电压与工频电压之比B. 工频电压与冲击电压之比C. 冲击电流与工频电流之比D. 工频电流与冲击电流之比答案:A解析:冲击系数是冲击电压与工频电压之比。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

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

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

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

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

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 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热游离 D .光游离 3)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 .自持放电 B .非自持放电 C .电弧放电 D .均匀场中放电 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 5)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 B.钢化玻璃 C.硅橡胶 D.乙丙橡胶 6)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 A.大雾 B.毛毛雨 C.凝露 D.大雨 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 2/cm mg 。

A.≤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A.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电极附近)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101.3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低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NaCl 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增加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习题
13-1 试述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限制措施。

通常情况下,电弧电流在过零点时,电弧自动熄灭;同时,由于电动力和热空气的作用,接地电弧被拉长,在几秒内能自行熄灭;但由于电弧中电流相对比较大时,弧道燃烧充分,或故障点恢复电压速度大于绝缘的恢复强度时,电弧再次重燃,这种间歇性弧光(接地)引起的电磁暂态过程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

限制措施: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13-2 合空载线路时,为什么会出现过电压?如何限制?
线路是由电感、电容组成,变压器本身也是感性的,合闸时根本原因是电容、电感的暂态振荡,其振荡电压叠加在稳态电压上所致。

限制措施:降低工频电压升高;断路器装设并联电阻;控制合闸相位;消除线路上的残余电荷;装设避雷器。

13-3 330kV,260MVA的变压器空载励磁电流 I0为 1% I H,高压侧绕组每相对地电容 C = 5000pF。

求切除空载变压器的预期最大过电压倍数。

解:
22
330
=133.39H
1%3142601%
N
U
L
S
ω
==
⋅⨯⨯⨯
,C=5000pF,
回路振荡频率为195Hz
f==,因此切除空载变压器的预期最大过电压约为:
m 195
1155.9142kV 50
U==,过电压倍数为3.9倍。

13-4 利用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时,对避雷器有什么要求?
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应有合理的伏秒特性的配合,要求避雷器的伏秒特性比较平直、分散性小、避雷器伏秒特性的上限应不高于被保护设备伏秒特性的下线;(2)具有较强的绝缘自恢复能力避雷器一旦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就会导致电压的突变,当冲击电压的作用结束后,工频电压继续作用在避雷器上,在避雷器中继续通过工频短路电流,它以电弧放电的形式出现,当工频短路电流第一次过零时,避雷器应具有能自行截断工频续流、恢复绝缘强度的能力,使电力系统能继续正常运行。

(3)避雷器应该具有足够的通流容量。

13-5 快速暂态过电压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危害?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加以限制?
在电力系统中,气体绝缘变电站中的隔离开关在分合空母线时,由于触头运动速度慢,开关本身的灭弧性能差,故触头间隙会发生多次重燃(预击穿)。

这种破坏性的放电引起高频振荡而形成快速的暂态过程,所产生的阶跃电压行波通过气体绝缘变电站和与之相连的设备传播,在每个阻抗突变处产生折射和反射,使波形畸变,就引起了快速暂态过电压。

特点:频率较高,电压波形的陡度较大,过电压幅值较高。

危害:暂态地电位升高,影响GIS控制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