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常规精编WORD版
【实用】-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实用】-尿路感染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79efa1b71fe910ef02df895.png)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有关。
2.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膀胱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中毒性休克。
【护理措施】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项治疗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加重病人不适,慢性期维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轻症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发热或全身症状明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加强病情观察,排尿方式有无异常(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
4.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液常规、清洁中段尿、药敏试验和尿液细胞学标本。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
讲解药物作用、疗程、使用方法等。
6.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高热病人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7.心理护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安抚病人的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适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即饮水>2000ml/d,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1次。
3.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疗效,定期复诊。
【护理评价】1.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舒适。
2.尿路刺激征是否及时有效缓解。
3.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4.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发生后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23d4e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e.png)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一、概述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
尿路感染分为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主要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管感染、直接幕延。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或腹痛。
慢性病变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特殊检查] 血、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査、X线静脉肾盂造影。
[治疗要点] 去除诱因,控制症状,消除病原体,防止再发。
二、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一与细菌感染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肾区痛嘱卧床休息,尽量不要站立、弯腰或坐位,以减轻对肾包膜的牵拉。
正确采集尿标本,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药5天以上收集尿标本,采集晨尿,避免污染,留取中段尿,lh 内送检,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2、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多饮水、勤排尿(2~3h排尿1次)是实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3、用药护理使用磺胺类药要预防尿路结晶形成,喹诺酮类药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痉挛等,氨基糖甙类有肾毒性、耳毒性。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劳逸结合。
5、健康教育(1)尿路感染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应加强心理护理。
(2)按时服药,抗菌药物治疗时不可擅自换药、减量或过早停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定期复查尿常规和细菌培养,(3)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女性病人忌盆浴,做好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卫生,不穿紧身裤。
(4)加强营养,多饮水,增加排尿,少憋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5)锻炼身体,积极防治全身其他疾病。
综合内科尿路感染的护理常规
![综合内科尿路感染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8087f06caaedd3383c4d3f6.png)
综合内科尿路感染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
2、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3、体温过高与急性肾盂肾炎有关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因及防治知识。
2、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
保持心情愉快。
曾加水分摄入,在无禁忌症的情形下,多饮水、勤排尿(饮水不低于2000ml/d,尿量1500 ml/d,2-3小时排尿一次)。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疼痛的给予膀胱区热敷或按摩,减轻痛疼。
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高热应补充水分,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用药。
提供舒适休息环境,监测体温、尿液性状的变化,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健康宣教】
1、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
2、多饮水‘勤排尿。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常规1【范本模板】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常规1【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76f90619e8b8f67d1cb9d8.png)
应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点及规律,说明紧张情绪不利于尿路刺激征的缓解,指导病人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病人,应与病人分析其原因,让病人知道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所在,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克服急躁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措施
1、皮肤、粘膜的护理:发热患者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内衣裤应选择吸汗且透气性好的面质材料,应宽松干净,注意会阴清洁,教会患者正确清洁会阴的方法,洗澡选用淋浴.
2、密切观察病情:检测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高温的持续不退或体温进一步升高,且出现腰痛加剧,应考虑是否出现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物理降温:高温患者可取冰敷、乙醇擦浴等降温措施,并注意观察和记录物理降温的效果。
4、疼痛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以缓解疼痛,对高热、头疼及腰痛患者可遵医嘱予退热镇痛剂。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减轻尿路泌尿系统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排尿次数增加及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
评估要点
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的颜色、性质。
环境要求
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维持病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病人能充分的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心情尽量放松,指导患者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焦虑,缓减尿路刺激症。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常规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17c365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c.png)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有无尿路刺激征的表现。
2、注意有无腰痛、畏寒、疲乏无力、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饮食护理: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分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
3、密切观察病情:高热患者每天测量体温6次,中、低度热患者每天测量体温4次。
4、对症护理:高热患者遵医嘱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降温记录。
5、预防感染: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高热时口腔护理每天1次。
6、健康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留细菌培养标本时尿液应在膀胱停留6小时留取后及时送检。
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1、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份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
2、保持内衣清洁干燥,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3、教育患者避免憋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防止二重感染。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47d55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1.png)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泌尿系统感染,简称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尿路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以尿路刺激症状最为典型,即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尿路感染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及女性的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本病因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细菌,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腐生葡萄球菌。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致病菌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上升,耐药甚至耐多药病原体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二)感染途径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大肠埃希菌常通过此途径引起尿路感染。
其次为血行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多见。
另外两种途径分别为直接感染和淋巴道感染。
(三)易感因素泌尿道解剖或功能异常,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的异常。
各种有创性尿路系统操作也会使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加,临床最常见的是留置导尿,其他如妊娠、糖尿病、高龄及免疫缺陷等均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类】尿路感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依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上尿路(输尿管、肾盂、肾实质)感染和下尿路(尿道、膀胱)感染;依据有无基础疾病分为复杂性和单纯性尿路感染,前者一般有明显的基础疾病;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尿路感染和无症状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一)常见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1.急性膀胱炎尿路刺激征为最突出的表现,偶有明显的肉眼血尿。
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除尿路刺激征以外,往往伴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如体温升高、寒战、恶心等。
此外患者还可有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的压痛或叩痛。
3.慢性肾盂肾炎一般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史,可有间歇性低热、排尿不适、腰酸、腰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最后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泌尿系统感染的的护理.docx
![泌尿系统感染的的护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31d4f1ae45c3b3567ec8bc6.png)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泌尿系统感染的的护理(一)一般护理1.合理休息:急性发作时应增加休息与睡眠,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环境。
疼痛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嘱病人少站立或弯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尿频者提供床边小便用具。
高热病人时应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时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措施进行物理降温。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液性状等的变化,尤其体温的变化;观察尿路刺激征、腰痛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观察有无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伴腰疼加剧等,一旦出现常提示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三)用药护理1.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经肾脏排泄时易析出结晶,还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等,服用时应多饮水减少磺胺结晶的形成和减轻尿路刺激征;或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疗效。
2.疗效评价:尿路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为:①见效:治疗后复查菌尿转阴。
②治愈: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菌尿转阴,于停用抗菌药物后1周和1个月分别复查1次,如无菌尿,则可认为尿路感染已治愈。
③治疗失败:治疗后持续菌尿或复发。
(四)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尿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①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天后留取尿标本。
②取清晨第一次尿液(保证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弃掉前段尿,取清洁、新鲜的中段尿送检。
③留取尿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清洗会阴部,消毒尿道口,再留取中段尿。
④尿液应在1h内作细菌培养,否则容易造成污染。
(五)心理护理应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点及规律,说明紧张情绪不利于尿路刺激征的缓解,指导病人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泌尿系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泌尿系感染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d41ef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9.png)
泌尿系感染病人护理常规一、概述泌尿系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
感染可起自膀胱,上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
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有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
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畏寒、发热、肾区疼痛等。
二、原因1.梗阻因素先天性泌尿生殖系异常、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尿液潴留,降低尿路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
2.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糖尿病、妊娠、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营养不良、肿瘤及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3.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泌尿系有创检查等操作,由于黏膜擦伤或忽视无菌观念,易引入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染。
4.生理特点女性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感染,经期、更年期、性交时更易发生。
三、预防1.大量饮水,每日3000ml以上。
2.每3~4小时排空膀胱一次。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4.避免刺激性食物,禁饮酒或咖啡。
5.饮食清淡,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保持尿液酸性化。
6.洗澡采用淋浴的方式。
7.房事前后须解小便。
8.遵医嘱服药,不得私自停药。
9.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步、散步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应积极治疗。
10.术后指导患者自主排尿,预防和及时处理尿潴留。
11.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12.留置导尿及维护导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四、护理常规1.术前训练床上排尿。
2.指导患者术后自主排尿。
3.出现尿潴留及时处理,若残余尿在500ml以上者,留置导尿管,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4.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尿量在1500ml/d以上。
5.观察尿液并及时送检,根据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按时服药,彻底治疗,不应随意停药。
6.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
如观察夜尿次数、量和间隔时间。
泌尿科疾病护理常规
![泌尿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47d30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2.png)
泌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疾病预防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勤换衣物等。
2. 饮食健康,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高纤维食物,限
制盐和糖的摄入。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疾病。
二、泌尿系统感染护理
1. 多饮水,维持良好的尿液排泄,避免尿液浓缩。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的清洁干燥。
3. 及时治疗泌尿感染,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抗生素。
三、泌尿结石护理
1. 适量饮水,确保尿液量充足,促进结石的排出。
2. 注意饮食,避免高嘌呤和高草酸盐含量的食物,如肝脏、脑、肾脏、动物内脏等。
3.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避免结石引发
的并发症。
四、泌尿系统肿瘤护理
1. 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
2.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肿瘤的早期症状。
3.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五、尿失禁护理
1. 加强盆底肌肉锻炼,维持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2. 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3.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或手术治疗。
六、前列腺疾病护理
1. 饮食健康,减少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如前列腺抗原(PSA)的检测。
3.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前列腺
摘除术。
以上是泌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措施,具体的护理方法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泌尿系感染病人护理
![泌尿系感染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b45b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c.png)
04
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症:严 重感染、反复发 作、药物治疗无
效等情况
2
手术方式:包括 开放手术和微创 手术,如经皮肾 镜取石术、输尿
管镜碎石术等
3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尿漏等
4
术后护理:注意 伤口护理、预防 感染、监测尿液
情况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康复护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 勤洗手、保持尿道清洁等
过敏反应等
环境因素:如高温、 潮湿、污染等
生活习惯:如不良 卫生习惯、过度劳
累等
症状表现
1
尿频、尿急、尿痛
2
尿液浑浊、有异味
3
腰痛、腹痛、发热
4
血尿、蛋白尿、脓尿
5
肾功能异常、肾积水
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观察 尿液的颜色、气味、
透明度等
尿培养:检测尿液 中的细菌种类和数
量
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等,观察泌 尿系统的结构和功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紧张等 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感 染源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 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紧张等不 良情绪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尿常 规检查,及时 发现感染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促进尿液生成, 帮助排出细菌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紧张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并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过敏反应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37d9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f.png)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
它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中带血等症状。
尿路感染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病情教育:护士应该向患者提供有关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患者应了解如何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理,适度增加水分摄入量等。
2.助排尿:患者在尿路感染发作期间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护士应当鼓励患者排尿。
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如提供一个安静、温暖的卫生间,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隐私,以便他们可以顺利排尿。
3.推荐饮食调理: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排尿,提高身体免疫力对抗细菌感染。
护士可以推荐患者增加水分摄入量,如饮用足够的清水、果汁、茶水等,以及多吃含维生素C、A和E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番茄、胡萝卜等。
4.卫生护理:尿路感染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护士应向患者强调必须常洗手,并正确清洁自己的生殖器官,尤其是女性患者,应教授她们正确的洗涤方法,以避免将细菌传播到尿道口。
5.常规护理:患者应多休息,减少体力活动。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帮助他们翻身,进行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6.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镇痛药物。
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的区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镇痛药可以缓解尿痛和灼热感。
护士需要合理使用和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此外,护士还应鼓励患者按时复诊,及时完成医生的指示检查,以确保感染得到彻底治愈。
另外,护士还应提醒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等不当行为,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总之,对于尿路感染的护理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如提供病情教育、助排尿、推荐饮食调理、卫生护理、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等。
泌尿系感染护理常规
![泌尿系感染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2c63e3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5.png)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称。
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
患者中小儿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
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
急性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种病原菌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异常,大约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有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
一、护理措施
(一)饮水护理:无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
(二)常规检查:尿常规、尿沉渣找细菌、真菌培养等均应留晨尿。
对女性和包皮过长男性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尿道口。
各种尿标本收集后,均应立即送检
(三)发热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在39℃以上者,应予物理降温。
注意口腔护理,保持患者身体清洁,按时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并注意保暖使患者舒适。
(四)选择有效抗菌药。
(五)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取得患者信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向患者解释病因及预后,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紧张焦虑。
二、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2.坚持大量饮水.
3.注意个人卫生。
三、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尿路刺激征有关。
2.发热:与细菌感染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高热有关。
内科护理--泌尿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泌尿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4591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6.png)
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
1.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询问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感
染病灶,有无尿路感染史,有无泌尿系
统结石、狭窄、肿瘤、畸形,以及前列
腺增生等。
2)身体状况评估
护士应评估患者的精神、营养状况,体温有
无升高,有无膀胱刺激征肾区有无压痛、叩
ADD A TITLE IN HERE ADD A TITLE IN HERE ADD A TITLE IN HERE
(3)排尿形态改变:包 括尿频、尿急、尿痛, 与尿路受炎症和理化因 素刺激有关。
(4)焦虑:与患者对 疾病认识不足及疾病反 复发作等因素有关。
(5)潜在并发症:主 要为慢性肾衰竭等。
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
3. 护理措施
1)腰痛的护理 (1)一般护理:护士应嘱患者注意休息,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2)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含高蛋 白、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清淡饮食。
(3)病情观察:护士要观察患者腰痛的性质、 部位、程度、变化及有无伴随症状。 (4)对症护理:患者肾区疼痛明显时,护士 应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占60%~ 80%,其次是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克雷白杆菌,少数为铜绿假单胞菌, 偶为真菌、原虫等。
一、疾病相关知识
2)感染途径
(2)血行感染
(4)直接感染
(1)上行感染
(3)淋巴道感染
一、疾病相关知识
案例引导
患者,女,20 岁,尿频、尿急2 天,伴发热,尿排不尽。体 格检查:T 39 ℃,P 90 次/min,心律齐,BP 120/70 mmHg, 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双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20 个,红细胞每高倍镜视 野12 个,可见白细胞管型。 问题 1. 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2. 该患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3. 护士应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
泌尿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泌尿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66b1c43f90f76c660371a6b.png)
泌尿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
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各种病原体,如真菌、支原体、病毒等均可侵犯泌尿道,但较少见,故泌尿道感染一般指细菌性感染。
【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鼓励患儿大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促进细菌和菌毒素排出,多饮水还可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组织的渗透压,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发热患儿宜给予流食或半流食,食物应易于消化,含足够热量、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减轻排尿异常
(1)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冲洗外阴,小婴儿勤换尿布,尿布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压力消毒,或应用一次性尿布。
(2)患儿哭闹、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可应用山莨营碱(654-2)等抗胆碱药。
(3)呕吐、食欲缺乏等现象,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症状;服用磺胺药时应多饮水,并注意有无血尿、尿少、尿闭等。
(4)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注意饮食营养,多饮水,指导合理喂养,提高抗病能力。
2.用药指导指导按时服药完成疗程,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心理指导解释本病的护理要点及预防知识,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支持。
4.康复指导培养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会阴卫生,尽早不穿开裆裤,勤换内裤,尿布要常清洗,婴儿所用毛巾及浴盆要与成年人分开。
5.复诊须知遵医嘱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防止复发与再感染。
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诊疗护理常规
![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诊疗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2c28b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1.png)
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诊疗护理常规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所有微生物感染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
尿路感染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
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
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表现为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炎,无症状性细菌尿,也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少数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导致肾衰竭。
一、常见病因(一)上行感染上行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黏附尿道黏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
由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且女性尿道比男性短而宽,女婴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二)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或皮肤感染)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感染,引起肾盂肾炎。
致病菌以球菌多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淋巴道感染膀胱、输尿管及肾脏的淋巴管是相通的,右升结肠和右肾之间有淋巴管相通,故在盆腔器官炎和结肠炎、阑尾炎时,细菌可沿淋巴系统达肾脏。
(四)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
二、临床表现(一)排尿异常尿急、尿频、尿痛为排尿异常最为常见的症状,还可出现血尿或尿失禁、尿潴留等。
(二)尿液异常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等。
(三)腰痛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
肾及肾周围急性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
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三、辅助检查(一)尿细菌检查尿细菌检查是诊断尿感的关键性手段。
如有发现阳性细菌尿,虽无症状也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二)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准确的方法,符合率100%。
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条。
1.对症支持治疗。
2.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
![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e3daa3cc22bcd126ff0c30.png)
护理措施
正确采集尿标本 • 应用抗菌药或停用5天后 • 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提高阳性率 • 严格无菌操作,清洁外阴、包皮、尿道口 • 尿标本1小时内细菌培养或冷藏 • 勿混入消毒药液、女性病人勿混入白带
5
护理措施
对症护理 • 高热 • 肾区疼痛
6
护理措施
对症护理 • 尿路刺激征
多饮水 高锰酸钾坐浴
11
碱化尿液 应用解痉药或抗生素
分 防止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病情迁延6个 月以上
• 密切观察
8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会阴及肛周清洁
9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及时治疗局部炎症:多饮水、勤排尿
10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积极防治慢性病 • 配合治疗、定期复查
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 休息:急性期卧床 • 饮食:饮水量>2000ml/日
病情观察 • 体温 • 尿路刺激征 • 尿液性状等
2
护理措施
用药护理 • 不良反应
磺胺类饭后服用、多饮水
氨基糖苷类对肾和听神经有毒性
3
护理措施
用药护理 • 疗效判断及疗程
见效
治愈
治疗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皮肤、粘膜的护理:发热患者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内衣裤应选择吸汗且透气性好的面质材料,应宽松干净,注意会阴清洁,教会患者正确清洁会阴的方法,洗澡选用淋浴。
2、密切观察病情:检测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高温的持续不退或体温进一步 升高,且出现腰痛加剧,应考虑是否出现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常规精编WORD版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念】:泌尿系统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排尿次数增加及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
评估要点
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的颜色、性质。
环境要求
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维持病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病人能充分的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心情尽量放松,指导患者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焦虑,缓减尿路刺激症。
心理护理
应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点及规律,说明紧张情绪不利于尿路刺激征的缓解,指导病人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病人,应与病人分析其原因,让病人知道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所在,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克服急躁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物理降温:高温患者可取冰敷、乙醇擦浴等降温措施,并注意观察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以缓解疼痛,对高热、头疼及腰 痛患者可遵医嘱予退热镇痛剂。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 ,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