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琦君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分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

2. 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琦君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教学环境要求:教室干净整洁,教学设备齐全,网络畅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 教学设计
例如:二月备料、刨坑、竖柱等,用简洁的语言把每个程序、动作介绍得一清二楚。(动词)
例如:五月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的情形那么富有生命力,令人狂喜。(感叹句、疑问句、短句)




教学过ຫໍສະໝຸດ 程教学过





一、导入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此时元和元年,被贬,写给友人,描写葡萄生长过程,表达仕途失意,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托物言志,明写葡萄,实写希冀受提拔。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今天,在此地,与诸君共读《葡萄月令》细读文本,致敬汪老
3、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4、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让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段落,主要是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
如:“一串一串剪下来……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事实上,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领略了汪曾祺语言的妙处。(《端午的鸭蛋》)
(板书: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3、语言平实,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明确: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本文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雕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洁净、自然、平实的美。汪曾祺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劳作葡萄园,悠然寸心田——《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解析结构;2、领略意境,体悟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赏析汪氏散文语言、结构的特点,解读字里行间所寓的作者真情与心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一片散文《葡萄月令》。

题目中的“月令”一词,相信很多数同学跟我刚看到这篇文章时一样,都从没有听说过。

何为“月令”?可简单理解为:是上古一种文体,主要记述每年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对于大家和我而言,这个词其实是一个熟悉的陌生词,宁波有首童谣《时序歌》(又名《岁时歌》),就是根据这种体例写就的:“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坐轿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朝天扇扇子,七月割稻收谷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沙泥炒栗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凉亭叫花子。

”(请一个同学用方言朗读这首童谣。

)二、梳理文意,辨析文体。

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根据童谣的格式,并结合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特点,缩写本文,要求简短、全面,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然后请同学朗读回答)【明确】一月在窖,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浇水,五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七月追肥,八月着色,九月喷药,十月自由生长,十一月下架,十二月入窖。

如果这样缩写的话,那么老师认为可以给本文取名为“葡萄的生长周期”。

比较本文的题目“葡萄月令”,大家觉得是哪个好?为什么?【明确】①少了一种意境与诗意,少了一种文学美与艺术美。

②文体改变。

状物抒情散文转变为说明文。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对这两种文体的认识。

【补充文体辨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其语言要求科学、严密、准确,在这个要求下或平实质朴、或生动活泼。

状物抒情散文,则是借助对某些生活片段的细致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是作者的心灵对现实的烛照(明察;洞悉),表达的是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中的名句。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

(2)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进步。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获奖教案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获奖教案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获奖教案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获奖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三、作者了解四、学习内容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葡萄生长的全过程,请用简洁的词语依次概括这一过程.答: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本文初看是一种流水帐式的介绍,实则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即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答:作者的重点放在这几个月的。

因为这几个月〔、、、、、〕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的时刻,是充满活力、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的时刻。

3、作者在写葡萄时结尾的人称与上文相比有了变化,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全文用第人称,而结尾的“十月〞部分用了第人称“〞,“十二月〞用了人称“〞.人称的变化表明了的变化,而这种的变化是在过程中建立、在相互中巩固起来的,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本文行文从容自然,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口语色彩浓厚,多用修辞等,请选其一点举例简析。

〔选做题〕答:多用语,多用短语、短句、字,夹杂:“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

果园,美极了。

〞“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好处:体现出一种的美,形成叙述的感,加强了文章的。

修辞:有“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地窖里。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葡萄月令》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及作品背景。

1.1.2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1.1.3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2.1 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1.2.3 学会分析并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1.3.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3.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葡萄月令》的阅读与理解。

2.1.2 分析并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1.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2.2 分析并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2.3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中心思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通过引入作者的生长背景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2.2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3 课堂讨论3.3.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的思考。

3.4 分析与评价3.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4.2 学生通过分析与评价,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素养。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反馈4.1 作业布置4.1.1 学生书写课后感的文章,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2)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生词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生词学习。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葡萄月令》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长环境、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葡萄生长过程的语言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葡萄月令》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以葡萄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田园风光。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葡萄从生长到结果的全过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领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引入葡萄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介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课文,提炼关键信息。

3.4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交流对文章语言风格的认识。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绘的葡萄园中,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4.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积极向上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如《受戒》、《晚饭花集》等。

葡萄月令-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葡萄月令-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葡萄月令-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中国传统农民对于葡萄种植的月令观念;•掌握苏教版现代散文《葡萄月令》的主题、结构与语言;•学习使用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与审美水平;•结合散文的内容,领略葡萄文化的魅力与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步阅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通过实物观察与文化背景介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葡萄文化的传达,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尊重与热爱;•引导学生珍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葡萄月令》的主旨、结构与语言;•学习使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领略葡萄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结合文本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如何通过现代文阅读,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3.1.1 文本阅读通过三步阅读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葡萄月令》,分析文本的主题、结构与语言,理解文本的内涵与价值。

3.1.2 葡萄文化介绍介绍葡萄之于中国古代农民的种种用途及月令观念,让学生对于葡萄具体的文化内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关联进行深入的探讨。

3.1.3 实物观察通过实物观察葡萄、葡萄树、葡萄架等,让学生感性的认识葡萄文化,从而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葡萄这个在中国古代广泛种植的水果,在家庭菜园或乡村种植的习俗和葡萄的好处(如葡萄酒),旨在激发学生兴趣。

3.2.2 文本阅读及分析1.学生自读《葡萄月令》;2.让学生有序记忆九个制作葡萄酒的月份;3.发放《葡萄月令》文本分析手册,通过“三步阅读法”分析文本,初步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4.分小组进行文本讨论,分享不同角度和看法。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智贤中学(苏教版)高三上学期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导学案:葡萄月令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智贤中学(苏教版)高三上学期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导学案:葡萄月令
2、体会这种自然平淡之美.
1)、我们以第一部分为例:
明确:“开头就是下着大雪,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却没想到与之俱来的是可爱的葡萄。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如同刚出生的BABY躺在温暖的床上.”“这是怎样的境界!此刻你不管怎样躁动不安,你必须屏息静气,跟着悄悄踏进葡萄园.”
(板书: 想像 联想 用心)
教师范读,创造意境.学生轻声跟读,然后问: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组织请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叶圣陶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讨论二】
4、其余部分作者是不是就是一笔带过、草草了事?
明确: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感受汪曾祺的语言特点
(2)、你能通过想像和联想来体会汪曾祺文字间蕴藏的情感和意境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喜欢的段落。
师引导:
例如: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几个逗号将几个葡萄栽种过程的重要工作简洁地交代出来。(标点)
例如:九月葡萄宁静幸福慵懒的样子,那么闲适、自在、满足。(形容词、比喻)
例如:“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三月葡萄上架的情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坦。)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夸张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葡萄月令》。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诗歌韵律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葡萄种植、采摘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葡萄月令”,提问:“月令”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推荐相关诗歌或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意象修辞手法情感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葡萄月令》,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相关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苏教版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苏教版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执教:曹勇军课前板书课题作者(葡萄月令汪曾祺)出示全场唯一一张(感悟:这是曹老师一贯的做法,他往往用一张将作者特有的语言味道展示出来,又能恰到好处地辅助教学。

有点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别致。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带来一本书,汪曾祺先生的一本书,散本集《蒲桥集》。

今天和靖江中学高二()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选自这本书的代表作《葡萄月令》。

课前我请同学们每个人用一句话写出读过此文的感受,大家写得都很精彩,有一个同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说“这是一个朴素到了极点的田园诗”,我觉得这话讲得别致。

师:《葡萄月令》,课前我们也作了预习,下面我想请同学看“月令”,依据我们阅读以后的体会、认识、理解,说一说“月令”包括什么内容?(感悟:研讨“月令”的内涵,一方面解题,让学生明白本文写的是农事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后面有关文章写法的探究埋下伏笔。

)(学生思考)男生:我觉得月令就应该是一种时令,是植物按照季节生长的标记。

师:旁边的同学有没有补充的?男生:在本文中,我们可以认为是葡萄每个月生长发育的情况。

师:葡萄每个月生长的状况(板书葡萄),还有没有了?男生:劳动者农事的劳作(板书农事),还有没有了?师:没有了?大家看一看月份,月份怎么啦?下大雪了(师生齐答)。

月份呢?刮春风(师生齐答)。

文章里面虽然写天气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他又每每点到天气,以月份逐月地写到天气,附带着写天气,写出葡萄的生长以及葡萄种植的农事劳作。

“月令”其实是古代的《礼记》里薄薄的一本书,汪先生对这本书非常的喜欢,他觉得在这种特别时空框架里,特别能反映中国人在大自然里生命的过程和角色,像诗一样美丽无比,所以他的这篇文章就叫《葡萄月令》。

师:课前读过个月份,喜欢那几个月?生(齐):八月份、四月份、五月份、九月份。

师:其实三月份也很好。

文章比较长,我们这节课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学习,我们确定选择三月份,五月份,还有八月份来学习。

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葡萄月令》教案讲解

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葡萄月令》教案讲解

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葡萄月令》教案讲解第一篇:语文苏教版高中选修《葡萄月令》教案讲解《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作者介绍汪曾祺,江苏省高邮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社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

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

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在上述介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过某个学生,听过某个老师讲课,而是虔诚地在心里执行传统意义那种弟子之礼。

汪曾祺报考西南联大就是奔着沈从文去的,入学后选修了沈从文开的所有课程。

虽然都说沈从文很不会讲课,语音难懂,但是汪曾祺认为只要听懂就受用终身。

即使毕业后,他仍和沈从文保持长达数十年的师生之谊,并且在创作上受到沈从文显著影响,同样都写出最好的母语作品。

——我们的母语传承就是这样由一个人影响到后一个人,几千年来没有中断,形成一条“汉语文学的长河”。

二、课文的结构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是依托一年十二个月时间循序,分别叙述各个节令葡萄的生长状况和通常的伺弄方式及其情景,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完整版)《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完整版)《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师:我们今天学习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课前把课文看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两遍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一遍的请举手(少数学生举手);一遍也没看的请举手(半数以上的学生举手)。

向你们的坦诚表示敬意。

没有预习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学语文是不预习的。

其实不预习也不是大错。

我们上课一起好好学,一样能把课文学好。

师:据说,汪曾祺先生写了这篇散文后,非常得意。

后来,人们一般也把它当做汪曾祺的代表作。

(板书:代表作)可是它能“代表”什么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它首先能代表的是汪曾祺的“汪氏语体”(板书:汪氏语体),汪曾祺的散文和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一样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究竟是什么语体?请同学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你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

【一名学生朗诵课文描写“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的选段,语气平淡,语速中等】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认为读得好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认为读得好,请一位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读出了汪曾祺先生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淡、朴实、自然。

师:很好。

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那种情感比较外显的文章,是好读的,而这样一种情感比较内敛的文章很难读。

因为它不能用语音的技巧,一用,就破坏了文章。

就如我们这位同学归纳的,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

读这样的文章,最高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他读得很陶醉。

如果我建议的话,还可以再读得慢一点,节奏还可以再舒缓一点,这种平淡的味道可能更好。

师: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语言本身入手。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

(板书:多)找到越多的“多”,那就读得越细、越深入了。

大家发现几个“多”了?找到一个就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讨论】师:找到“多”的举举手。

【有学生举手找到一个,有学生找到三个】生:首先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读出文字背后的独特韵味——《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读出文字背后的独特韵味——《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师: 哦, 你从文 学创作 的角 意思?谁查到了? 盖的葡萄园 , 很美。 度理 解 这 个 问题 , 不无 道 理 。想 生: 《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 生: 安静 , 祥和 , 一 片洁 白 , 知道汪 曾祺是怎样 回答赵丽 宏 指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好像就在眼前 。 的吗? 他说—— “ 当然 , 否则哪里 师: 对。其实 “ 月令 ” 这个名 师: 是的。不管你多么躁动 写得出来 。我认真的种葡萄 , 认 称最早来 自《 礼记》 , 主要是记述 不安 , 一 读这段文 字 , 就好像 一 真地读种葡萄 的书 , 认真地研究 每年夏历 十二个月 的时令及 其 脚踏进了葡萄园 , 你可 以尽情地 葡萄 , 就这样过来的。” ( P P T ) 相关事物 。在文章 中指什么呢? 看, “ 雪静静地下着” ;你可 以耐 师( 齐读 后 ) : 这样 看来 , 汪 生: 应该是指葡萄每个 月的 心地听 , “ 听不到一 点声音” 。但 曾祺的确是种过葡萄的。 生活是 生长过程和管理情况 。 你不可以喧哗, “ 嘘—— ” 生: 因为一月的葡萄正在睡 师: 好 。那就让我们 以这种
【 教学实录 】

激趣导入 , 预习检测 师( 问好 后) : 事先 布置大家 他不会写得这么真实详尽 。 不出的” 。 这些都能说明 , 作者真 预习《 葡萄月令》 了, 你们读 了几 师: 能具 体说明一下吗? 种过葡萄 ,观察得也很仔细 , 不 遍? 生: 比如说九月 , “ 我们还给 然不会有这些独到发现。 生( 齐) : 三遍。 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 。哦 , 下了 师: 你读得 很仔细 , 更有 自
创作 的源泉 , 作家从生活 中提炼
师: 也就是说 , 题 目“ 葡萄月
黄金 白银 , 写 出的文章 自然特有 令 ” 含有 葡萄 、 月份 、 农事、 天气 觉 。

葡萄月令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葡萄月令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阅读次数:17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情感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阅读次数:804]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阅读次数:520]《葡萄月令》第二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一、问题探究: 1、?..•[阅读次数:500]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葡萄月令》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nbsp...•[阅读次数:244]《葡萄月令》第二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一、问题探究: 1、?..•[阅读次数:184]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葡萄月令》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nbsp...•[阅读次数:556]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葡萄月令》导学案【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习,?..•[阅读次数:1753]《葡萄月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高二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汪曾祺曾说:“我期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课本125页,齐读
体会这种自然平淡之美,能够从几个角度入手:
A、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
B、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的恰当表达;
C、标点的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巧妙使用;
D、修辞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文学表现力。
(板书:活着多好呀)
3、难怪有人说“状物散文中的物第一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依旧人”,你现在能明白得吗?(能够让学生简单谈一谈方法)
明确:“我想,我们在那个地点讨论的这类‘状物散文’,并不是产品说明书或《辞海》条目,而是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对该物体或者事物有上边所述的了解或者明白得之外,还必须把我们的感情、把我们的人一辈子融合到里面去。”(莫言《让事物成为“这一个”》)
2、“作者什么缘故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提示:读了如此的文字,你觉得汪曾祺是个如何样的人?在文中寄寓了如何样的情感呢?
(1)本文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说明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
(2)文章尽管是按照时刻顺序,从一月一直写到十二月,从葡萄生长到入窖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文中充满着的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展现出作者的一种乐观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专门值得我们学习。
五、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详略有致“苦心经营的随便”
葡萄月令语言自然口语化“平淡朴素的美”——联想、想像(用心体会)
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活着多好呀”
















一、导入

高考语文 第23课《葡萄月令》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 第23课《葡萄月令》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23课《葡萄月令》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

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

语言生动、准确,比如:“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极富形象感,十分鲜明、传神。

请把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提示】“把立柱、横梁、小棍……中等的,六根”,“先刨坑,竖柱。

然后搭横梁。

用粗铁丝摽紧。

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虽然显得繁琐,却丝毫没有拖沓、冗赘之感;“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

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

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巧妙的譬喻在不经意间完成。

“哎,它起来了!”“它真是在喝哎!”“可是它耗养分呀!”“可是你得快来!”“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通篇的闲话体式,不时夹杂一些道地的口语,增强了语言的活力。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

碧绿。

”这里的“碧绿”二字,十足让人玩味。

2. 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提示】本文是一篇将散文之“疏”推向极致的佳作。

它从一月顺序写到十二月,在整体上显得疏简、随意,通篇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简洁。

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现的干净利落,所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

它应该属于语“疏”而事“密”的那一类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间,其实弥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意味。

(二)细节探究1.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六一诗话》)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执教:曹勇军课前板书课题作者(葡萄月令汪曾祺)出示全场唯一一张(感悟:这是曹老师一贯的做法,他往往用一张将作者特有的语言味道展示出来,又能恰到好处地辅助教学。

有点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别致。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带来一本书,汪曾祺先生的一本书,散本集《蒲桥集》。

今天和靖江中学高二()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选自这本书的代表作《葡萄月令》。

课前我请同学们每个人用一句话写出读过此文的感受,大家写得都很精彩,有一个同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说“这是一个朴素到了极点的田园诗”,我觉得这话讲得别致。

师:《葡萄月令》,课前我们也作了预习,下面我想请同学看“月令”,依据我们阅读以后的体会、认识、理解,说一说“月令”包括什么内容?(感悟:研讨“月令”的内涵,一方面解题,让学生明白本文写的是农事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后面有关文章写法的探究埋下伏笔。

)(学生思考)男生:我觉得月令就应该是一种时令,是植物按照季节生长的标记。

师:旁边的同学有没有补充的?男生:在本文中,我们可以认为是葡萄每个月生长发育的情况。

师:葡萄每个月生长的状况(板书葡萄),还有没有了?男生:劳动者农事的劳作(板书农事),还有没有了?师:没有了?大家看一看月份,月份怎么啦?下大雪了(师生齐答)。

月份呢?刮春风(师生齐答)。

文章里面虽然写天气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他又每每点到天气,以月份逐月地写到天气,附带着写天气,写出葡萄的生长以及葡萄种植的农事劳作。

“月令”其实是古代的《礼记》里薄薄的一本书,汪先生对这本书非常的喜欢,他觉得在这种特别时空框架里,特别能反映中国人在大自然里生命的过程和角色,像诗一样美丽无比,所以他的这篇文章就叫《葡萄月令》。

师:课前读过个月份,喜欢那几个月?生(齐):八月份、四月份、五月份、九月份。

师:其实三月份也很好。

文章比较长,我们这节课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学习,我们确定选择三月份,五月份,还有八月份来学习。

(感悟:长文短教,该怎么教?尤其是教什么的目标确定,是成败的关键。

曹老师选的这三个月份能够将汪曾祺先生文章的语言韵味大致体现出来,又恰体现本文写法上似断实连的特征。

)有人说汪先生的文章不是用眼睛看的,要靠嘴巴来读。

读才能读出汪先生文章独特的韵味。

我们先来看三月,我们请一个男生来朗读。

(请同学推荐朗读较好的一位男生)男生(王逸凡):读“三月,葡萄上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了。

”师:读得怎么样?(学生鼓掌)师:读得很不错,声音很洪亮,语气的安排、节奏各方面也还可以,但也有不足。

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葡萄上架”那一节,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时“起!—起!”这个处理得很好。

前面一个“起”,是个口语吧?“起”是一个号令,后面“起”是大家一起打的号子,一起把这个老藤从地里头把它扛起来,“起(师范读),起,它起来了,唉!它起来了!”这是一种非常欣喜的语气。

这个地方他读的时候没有把这个效果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还有那个“伸开”,“把枝条向三面伸开”,这个“伸开”重复了次,应该有变化(师范读),趴了一冬的老藤啊,这个时候舒舒服服,凉凉快快地就在那里呆着,这个读的时候要把口语的特点、色彩尤其是那种劳动之后的喜悦通过声音传达出来,来我们全班一齐试一试啊。

(感悟:不仅告诉学生汪先生文章只有读才能读出独特的韵味,更重要的是曹先生适时指导,示范着读,大家齐读,如此三步走下来,学生对文章的韵味就会有别样的感悟。

)师生(齐读):“然后,请葡萄上架……待着”。

师:很好,大家体会这样的文字,一读之后,文章里那种情味就触手可及。

来,我们看五月。

(请同学推荐朗读较好的一位女生)女生(曹敏):“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很快,就结出绿豆大的葡萄粒。

”(学生鼓掌)师:好,坐下。

我请一个同学评价一下他刚才的朗读。

女生:我觉得她读出了葡萄的生机,特别是葡萄嗜水,生长茂盛,农家人对绞葡萄那种欣喜,读得自然,就像是农家人自己在掐一样,果树开花的哪一部分,好像是他亲眼所见,很抒情。

师:好,请坐。

刚才同学们读出了那种情味,不过你刚才讲得呢;(好像)有一点她读的好得不得了,实际上还可以精益求精。

刚才讲到果花开花的哪一部分,她读的特别有感情,特别抒情,这很好,前面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都很好,不过比较而言,我觉得葡萄“抽条”和“卷须”两节有些口语的地方,有一些短句的地方,没有比较好地把它的效果传递出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生:(同看“抽条”一节,提醒学生注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的处理)师范读。

师生:(再同看“卷须”一节,哪个地方要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重复两遍,为什么?学生答:有点调皮,像个孩子,种葡萄人的勤劳)师生齐读:(“抽条”“卷须”两节)师:一起来看八月,来全班一起读。

师生齐读:(提醒学生酝酿一下,调整好情绪)“八月,葡萄‘着色’……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师:读得很好!在其他两个月的大家互相帮扶之中,我们现在处理这个“八月”就很好,要讲不足呢,就是在文字背后那种喜悦和快乐的情感还可以再充分一点。

(提醒学生课后再读一读)师:读完了这几节文字,我们发现汪先生的语言真好。

他曾经讲过:“好的语言就像揉面,要软熟,要劲道,有劲儿,像流水一样地顺畅,读起来特别顺,读起来有一种我们汉语特有的节奏之美,甚至有一种天簌之音。

师:这样一种像流水一样丁丁当当的流畅的节奏之美,是怎么造成的呢?女生:文章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让人感到非常亲切。

而且作者是从果农的角色来写这篇文章的,有丰收的喜悦还有期待,语言非常的自然、亲切。

(板书:口语化)师:讲得很好!口语的使用使文章特别的活泼,诮皮,使文章具备了生活中那种喜悦的感觉。

例子我们才读的时候用着重的办法加以分享了他的这种喜悦。

大家可以好好分享。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啦?男生:作者本身就经常接触劳动人民,对葡萄的种植非常了解。

男生:我觉得刚才同学说“接触”还是不够的,作者肯定亲身体验过种葡萄的各个过程,所以才能把这些细节描写真实,让读者觉得仿佛在亲身经历,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只有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写出来才能自然流畅。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是,作者亲身经验才能写出自然流畅的作品。

刚才曹老师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这里语言读起来有像流水一般地丁丁当当的节奏之美?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学生互相启发,总结)生:采用了许多短语,没有过多的修饰语,不累赘,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短语很多,短语很有味儿,不啰嗦,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能不能举一些例子?女生:如八月份,在第二节里面“不是的”三个字,没有像其他大家一样用很多华丽的修饰词,但他照样能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而且让读者感觉特别自然。

师:刚才同学说到短语句,并举出了例子,短语句表达简洁、明快,能表达特别的效果。

大家再体会一下“五月”。

(师生共同品析“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四句。

一方面说明农事繁忙,另外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在这种繁忙的季节之中有一种喜悦感。

)师:这种短句特别有味道,作者特别喜欢用句号,有时个字就用句号,很多地方就如同没有分行的诗歌。

不怎么用关联词,关联词他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这样的一样语言就特别简洁,特别干净,有特殊的韵味。

师:汪先生曾经讲过:文章之妙,往往在字里行间。

常常这个文字要有似断实连的效果。

(板书:似断实连),让我们一些来体会一下。

师: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

在五月份讲到苹果花开花了,梨花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写着写着就写到苹果花、梨花上去了。

有同学就问这里为什么写苹果花写梨花?(同学互相启发)男生:写梨花、苹果花是为了给葡萄花一个大的背景,是一种衬托,衬托果园的繁忙,衬托葡萄花的生机。

师:你说是衬托葡萄花的生机勃勃,请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思考。

男生:看到葡萄花是因为葡萄花小而梨花苹果花大。

用看得见的,有视觉冲击力的衬托小小的不易看见的小葡萄花(老师点拨)师:想像中,我们仿佛看见了葡萄开花的景象。

大家同意不同意?女生:同意衬托,但是这就是用雪来比喻花的白,我认为这是与葡萄花的淡黄用来对比。

师:还有对比在里头。

很好。

师:现在回到老师的问题上来,作者本来是写葡萄花,写着写着又写到了苹果花、梨花,是不是断了?可是最后又用衬托、对比手法等手法把它又连上了,文章就是这样一种似断实连,字里行间含有一种诗意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有一种流水的感觉,不是那种很呆板地一句接一句。

(感悟:本文语言似断实连像流水,曹老师的本节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课堂就很灵动。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大家在阅读时发现的。

在“七月”哪个部分。

“七月份”上有句:“汉朝是不会有追这次肥的,汉朝没有硫胺”。

很多同学都提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怎么理解的,然后回答)女生:我觉得这就跟古代有了联系,说明古代也是有葡萄的,但是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先进,产量也不会很高,而现在技术先进产量高了,更能体现果农的喜悦。

女生:我认为汪先生首先是一位热爱劳动的人,他写硫胺是为了写对劳动技术的赞美和喜悦。

师:写科技,喜悦、赞美都不错,但是这好像是一个套话,套上去的。

如果拿套话来表达我们的阅读理解啊,它很省劲,可是它往往不是我们阅读的成果。

哪位同学有自己的思考,请回答。

(感悟:就是不说老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憋气,课堂便有了向深度延伸的空间。

)男生:这句话有一种调节剂的感觉,因为本文从上到下都是以葡萄为主线的,加一个汉朝就有一种调味的感觉了。

又多了一个味道,向古代延伸过去了。

师:向古代延伸出去了,似乎有点联想,还有吗?男生:写汉朝是与今朝对比,突出硫胺的作用。

师:其实你的观点是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

我更欣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

这是一个联想,是一个带有调侃幽默味的联想。

为什么要想到汉朝呢?因为葡萄就是汉代从西域传进来的,是吧?他为什么不想到唐代、清代呢?理解上允许多元。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理解,一个思想,我有一个理解,一个思想,一交换就有两个以上的理解和思想,就有一种立体的理解。

(感悟:问题来源于学生阅读时质疑。

这个问题真实,师生共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可谓不悱不发。

)师: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我觉得这句话也许没有我们想像得那样有深意,它也许就是一个幽默调侃。

我甚至想起了汪先生有一次接受别人的采访,有人问:汪先生你写的一篇文章在结尾和开头都有这么一句,你是不是首尾呼应呀?是不是卒章显志呀?汪先生回答非常好玩,他说:“不是的,我就是非常喜欢这句话,一不小心又写了一遍。

”可见,作者写了这句话以后——大家注意到五月、六月、七月讲的内容是有些重复的,有重叠之处,讲得都是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在五月就讲,六月还讲,到了七月,你觉得它还好写吗?不好写了,是不是?怎么能写得笔笔不同呢?到了“七月”写上这一笔“汉朝是不会有这次追肥的,汉朝没有硫胺”时味就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