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6章 基本的动机概念[精]

合集下载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组织行为学 重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重点总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1.定义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具体的讲,组织行为学研究动机、领导行为、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学习、知觉、态度、变革、冲突、压力等因素对工作、缺勤、流动率、生产率、工作绩效等行为的影响。

2.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代替直觉在生活中,常常用直觉经验来解读他人行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重要事实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经验科学)理论基础: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它由某种原因引起,并指向某个目的。

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对他自己最有利。

(理性行为)行为具有一致性,可以预测。

如驾驶、打招呼……3.相关学科心理学: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解释、改变的科学,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如:学习、动机、人格、情绪、认知、个体决策…..应用心理学(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个体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的社会系统。

如:群体、团队、冲突、组织….人类学:研究人类及其活动。

如:文化、环境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如:权力、利益分配。

4.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类因为各不相同而复杂,所以很难总结出简单准确而且适用广泛。

“上帝把所有容易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

”5.组织行为学模型①自变量个体水平:传记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人格以及情绪。

群体水平:知识、沟通模式、领导方式②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③权变(contingency)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A.年龄①年龄与离职率:正相关②年龄与生产率?③年龄与满意度?B.性别在满意度、离职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组织行为学之六:社会心理分系统

组织行为学之六:社会心理分系统

1.1 组织社会心理的特征(1)
• 社会心理以个体心理为基础
– 组织中所有个体心理是组织社会心理的基础。 – 组织的个体构成成份决定了该组织的社会心
理特征。 •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
– 组织交往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了组织的社会心 理特征。
组织社会心理的特征(2)
• 社会心理是初级形式个体心理的扩大
•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需要转变为 动机条件有二: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 生满足需求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 )的确定。
4) 激励
•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 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 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的过程。激发人 的积极性,鼓励人的行为趋向,是 对人的潜能的开发。
• 猫吃辣椒与激励机制 。
不同,优势需要(主导)不同。
•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 围绕了解、满足需要进行研究。
2)ERG理论主要内容
• *人的需要有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 成长(发展growth)需要。且有层次。
• *各个层次的需要满足的愈少,人们对之愈渴望。 • *较低层次需要满足的越多,对较高层次的需要渴望
组织行为学之六:社会心理分系统
社会心理分系统是指组织中大多数人 持有的情感、动机、兴趣、意愿、习 惯等心理要素的集合。是组织实际存 在的精神条件。是组织氛围,涉及组 织内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作用。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心理分系统概述
• 社会心理是指特定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习
惯、感情、动机、理想、道德风尚、审美
情趣等精神状况的总和。
5) 激励的过程
• 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达到─ 反馈─需要。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 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 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 性的学科特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律性。
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为。
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 •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


的信息失真。
• 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
• 。例
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2
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
+1
0
-1
-2
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

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
2019/12/7
7
主要内容
• 人在管理中作用 • 管理者的三种技能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 •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 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 及解决方法
2019/12/7
8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 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 • 系。 • 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 • 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 • 通冲突、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 • 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组织行为学:基本的动机概念

组织行为学:基本的动机概念
动机能够促使人们实现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增强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
动机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能够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 了解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更好地激发内在动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 标。
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个体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享受 外在动机:受到外部因素如奖励、压力等的驱动 整合动机:个体同时受到内在和外在动机的驱动 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他人尊重包括他人的认可、赞扬、信任和 尊重等,是个人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建立 的基础。
尊重需求的满足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和价值 感,进而提高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自我实现需求
添加标题
定义: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指个人追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追求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添加标题
特点:自我实现需求通常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 出现,它表现为对成就、创造、表达和完美等方面的追求。
添加标题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中,自我实现需求被视为激励员 工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成长机会和认可员 工的贡献等方式,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工 作满意度和绩效。
指导员工明确自己 的目标和期望,提 高工作积极性和绩 效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 通和协作,增强团 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为组织的人力资源 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提升 整体管理水平
xx
PART SIX
组织行为学中激 励的方法和策略
激励的方法
目标设定:为员工设定明确、 可实现的目标,激发其工作动 力
奖励制度:通过物质或精神奖 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xx

组织行为学6基本动机概念

组织行为学6基本动机概念

Y理论的四种假设:(积极的)
1.员工视工作如同休息、娱乐那样自然;
2. 如果员工承诺完成某个目标,他会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 控制;
3. 通常人们都能学会承担责任,甚至会主动寻求责任;
4. 人们普遍具有做出创造性决策的能力,并不仅仅是管理 者才具备这种能力。
(三)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1、理论基本内涵
•*
•6
二、早期的动机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者:马斯洛
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归属(社会)、尊重、自我实现 五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基本需要。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存在优势需要。
这一理论因为符合人的直觉而广泛流行。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7
•ERG理论: •生存、关系、成
•激励 •(努力的动力)
•期望值 •(我能做吗?)
•第一阶段结果 •绩效
•关联性 •(根据我的绩效能 •得到什么报酬?)
•第二阶段结果 •增加工资 •提升
•公认(赞赏) •效价
•(我值得做吗?)
4、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 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于最终的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是否能够与个人所获得的报酬联系起来 工作的结果,即报酬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
就需要
•*
•8
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论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ppt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ppt

抽象 思维
形象 口语发 语言 思维 展早 理解
语言理解、言语推力等 方面又比女性强
动力力量 躯干力量
力量因素
静态力量 爆发力
躯体协调性
体质能力
广度灵活性
其他因素
平衡性
耐力
灵活性因素 动力灵活性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
(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 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 理学研究,后转向消化生 理学领域,在消化器官的 神经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 成果,开创了慢性实验外 科法。1902年起又在消化 生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始研究大脑和高级神经 活动,研究行为生理学, 发现了条件反射。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 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 员工如何表达不满 ◆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2.1 态度的类型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 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 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
积极感觉。
•工作满 意度
•工作 参与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 值的重要程度。

•员工 敬业 度
组织行为学 (第12版)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组织行为学 第6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6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第五节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一、强化理论的内容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观点: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结果有利时,行为 会重复,当结果不利时,行为减弱或消失。 正强化:奖励组织需要的行为,加强行为 负强化:惩罚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削弱行为 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
• 二、强化理论的启示
第一节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 二、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
(二)群体的领导方式 形成群体气氛,领导者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 坦诚沟通 2. 支持下属 3. 尊重下属 4. 公正无偏 5. 行为一贯 6. 展示能力 (三)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1. 正的人际关系型行为:团结、帮助、鼓励、和谐、自然、轻松、谅解、 真诚、赞同、遵从、耐心、宽容 2. 负的人际关系型行为:分歧、拒绝、紧张、别扭、对抗、烦躁、不容忍 3. 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积极的信息交流、接受建议、利用所有人的智慧、 意见进行决策、细致耐心地交流和讨论 4. 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封闭信息、指责、争吵、缺乏耐心、草率
第二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二、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一)局限 1. 调查缺乏代表性 2. 问卷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 满意与生产率提高联系绝对化 4. 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不妥 (二)贡献 1. 指出激励未必能带来满意和生产率提高 2.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 要合理利用激励措施
第八节 激励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 一、人员激励的原则
(一)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组合原则 (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三)外激和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四)正激与负激想结合的原则 (五)按需激励原则 (六)民主公正原则
• 二、精神激励的方法
(一)目标激励 (二)内在激励 (三)形象激励 (四)荣誉激励 (五)兴趣激励 (六)参与激励 (七)感情激励 (八)榜样激励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记忆力
传统智力测验中 人们经常关心的 那部分潜能。
智力
•认知 •社会 智力 智力
识别、理解和管 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 •文化 智力 智力
/
与他人建立有效 联系的能力。
对跨文化的差异具有 敏感性,并能够在跨 文化的情境中成功运
作的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五、评估 绩效改善
状况
一、识别 关键行为
四、开发并实 施干预策略
行为校正 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
三、确定 行为结果
二、开 发基线 数据
掌握: 传记特点
本章回顾
◆ 年龄 ◆ 性别 ◆ 婚姻状况 ◆ 任职时间 能力
★ 能力
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动机资料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动机资料

双因素理论结论
当激励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会感到满 意;当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
没有满意。 当保健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不会感到
不满意;当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
员工将会感到不满意。
一个员工可能同时体验到工作满意感和工作 不满意感。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的意义;
在组织中, 保健因素的满足可以使员工消除 不满意的感觉;而激励因素的满足却可以使员工产
第二,高成就需要者未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尤其 是对规模较大的组织而言。
(最优秀管理者拥有高权力需要和低归属需要 大公司的总经理未必是高成就需要者)
第三,高权力动机可能是管理有效的必要条件,即它 认为,一个人在组织中地位越高,权力动机越强。
第四,通过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可以通过招聘,也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来获得高成
第六章 动机
1.动机的含义
动机
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 (一种心理内趋力,这种内趋力决定了个体在组织中的)
行为的方向 努力强度 面临困难时坚持的程度
激励
管理者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通过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调 动人的积极性,使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工作。
1.1 激励与 需要、动机、目标等。
注重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渴望他 人的喜爱和接纳,希望与周围的人 保持亲密关系和相互理解的需要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尽善尽美,希望 自己超过他人的强烈愿望
David McClelland 1917-1998
第一,高成就需要者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感、可以获 得工作反馈和中等冒险程度的工作环境。(如下图)
1) 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需要是指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员工个体、小组和整个组织内部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的行为模式、动机、决策以及组织内的协作和沟通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行为,组织行为学能够为组织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实践方法,促进组织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员工行为员工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它包括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行动和态度,如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情绪管理和道德行为等。

员工行为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面试和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了解员工的期望、需求和反应。

二、员工动机员工动机是指员工参与工作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它对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员工动机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Vroom的期望理论等。

了解员工的动机可以帮助管理者设计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三、决策与判断组织行为学研究员工在决策和判断中的行为模式。

员工的决策不仅受到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组织的文化和环境的制约。

了解员工的决策偏好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合理的决策流程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四、组织文化与氛围组织文化和氛围是指组织内部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它们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组织文化和氛围,帮助组织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创新能力。

五、组织协作与沟通组织行为学研究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行为。

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团队合作和组织的协同工作。

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帮助组织改善协作机制和沟通渠道,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绩效。

六、领导与权力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导与权力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领导和权力对员工的激励和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领导行为和权力结构,帮助组织培养有效的领导者和建立健全的权力机制,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①群体与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所谓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的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②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关于加入群体的动机,不是列举一、两种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利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③群体发展阶段(1)五阶段模式在本节中,我们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式和最近的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模型—进行评术。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

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解释者都带有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的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虽然这种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设定的因素更复杂。

因此,五阶段发展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工作群体有时很可能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时期的依赖性运动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组织行为学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行为学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基本模式
激励 (努力的动力)
期望值 (我能做吗?)
第一阶段结果 绩效
关联性 (根据我的绩效能 得到什么报酬?)
第二阶段结果 增加工资 提升
公认(赞赏) 效价
(我值得做吗?)
二、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
以期望理论为激励的手段主要是使行动者明确的回答 三个核心问题
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于最终的工 作绩效
第二阶段结果33二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以期望理论为激励的手段主要是使行动者明确的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于最终的工作绩效工作的结果即报酬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34三期望理论的应用期望理论的有效管理原则明确ep的期望值p是工作绩效即使行动者相信努力与工作绩效是直接相关的明确pr的关联性r是报酬使行动者相信良好工作绩效必然会得到合理的奖励和报酬明确v值与个人需求的关系提高v值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性35明确认识行为的具体表现使行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期望规化其现在和将来的行为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36能力动机能力动机机会37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目标目标引导行为机会客观的绩效评估系统能力主导需要强化绩效评估标准公平比较内部动机高成就需要38案例分析2
自 我实 现的 需要
尊重 的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X 理论和Y理论
X理论的四种假设 1.员工生来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
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2. 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
强制和控制措施,或采用惩罚威胁他们 从而实现目标; 3. 只要有可能,员工就会逃避承担责任, 并寻求正式的指令; 4. 大多数员工把安全感视为高于其他所 有工作相关的因素,并且没有雄心壮志。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

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

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与性的需要为基础。 – 由荷尔蒙的刺激引起。 – 性激素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基础。 – 人的性驱力带有社会的性质。
• 睡眠
– 与机体的疲劳程度有关。
(二)社会性动机
• 兴趣
–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 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 其他代表观点
–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 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③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 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 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人有18种本能。
6.2早期的动机理论
• 一、需要层次论 • 二、X理论、Y理论 • 三、双因素理论
22
一、需要层次论
23
优势需要
强 度
需要类别
24
基本观点
1.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2. 五种需要按照层次逐次递进 3. 人在特定时期存在特定的主导需要 4.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
发展而消失 5. 五种需要的等级循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前者由认识事 物本身所引起;后者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 起。
– 兴趣也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个体长期 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 趣;后者是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 成就动机
–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 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 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 他人。
第6章 基本的动机概念
• 6.1动机 • 6.2早期的动机理论 • 6.3当代动机理论 • 6.4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 • 6.5启示:动机理论受到文化制约
1
•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 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 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 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 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 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 四是情绪唤起。
• 成就目标理论
– 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它是个体 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
– 德韦克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 的看法。这种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 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有些人为掌握目标, 有些人为作业目标。
–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到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 下形成的。
–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 权力动机
–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 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权力动机分为个人化权 力和社会化权力。
• 交往动机
–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弗朗西斯(C. Francis)
2
6.1动机
• 一、动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
努力。
• 动机是一个过程,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 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 努力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 方向:指向组织目标且与组织目标始终一致的努力,
才是组织所追求的 • 坚持性:测量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 体的行为。
4、唤醒理论
• 观点(赫布和柏林,60)
–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 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 唤醒理论三原理:
•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二是简化原理 •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5、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二、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 为。
–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一定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容易的任务
低 低
一般的任务 困难的任务

动机强度
1、本能理论
• 詹姆斯: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 会本能。如“爱、同情”。
四、动机的一般分类
• 1、根据动机的性质
–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 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物学需要。
–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 原始的动机: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的需要为 基础。
– 习得的动机: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
2、驱力理论(赫尔)
• 观点
–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 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 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 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 行为的方向。
–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 部原因两种;
–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
• 自我效能论(班杜拉)
–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期待是 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
–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 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 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即自我效能感。
–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 H习惯强度;I抑制)
3、诱因理论
• 观点
–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 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
因) –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
•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 有意识的动机: – 无意识的动机:
• 4、根据动机的来源
– 外在动机: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 所产生的行为动机。
–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一)生理性动机
• 饥饿
– 与胃壁收缩有关 – 与血液化学成分有关 – 与下视丘的神经中枢有关
•渴
– 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化学变化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