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剖析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单元有三课是《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装片,叶子表皮切片,观察洋葱细胞、叶子的气孔、叶绿体以及水中的微生物。
在观察过程中盖玻片被损坏了许多。
我当时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经过我的努力,解决的很好。
我很激动,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我按教材要求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实验器材。
讲课之前,我在每个班都进行了爱护公务和安全教育。
特别强调损坏东西要赔,责任到人。
组长负责,课代表检查验收。
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进行实验观察。
“哇,真神奇呀”“我看见了,象砖墙”“老师来看,我们成功了”同学们一个个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我忙碌着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学生进行交流,也沉浸在快乐之中。
下课的铃声响了,组长清点器材,“老师,盖玻片碎了”“老师,盖玻片找不见了”经过清点11个组就有2个组损坏。
,这怎么行?我先记下名字,课后处理。
上课的铃声又响了,我给第二个班的学生配齐器材,再一次强调爱护公物。
下课的铃声响了,课代表检查验收,出乎意料,又有一个组的盖玻片被损坏了!我气坏了,把损坏仪器的同学留下,准备很很批评他们。
同学们着急地解释,“老师不小心碎了”“用手一按就碎了”“用水一冲就碎了”…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开始反思,“看来这个问题不光是学生的问题了”,我冷静下心来找原因:(1)玻璃片太薄了,(2)注意事项没有讲到。
(3)对盖玻片不熟悉。
下午第三个班和第四个班,我总结经验教训,强调注意事项,及玻璃片太薄了,让同学们小心使用,这样情况好多了。
回到家,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桌上的一个礼品盒塑料包装使我受到启发,能不能代替玻璃片呢?我拿到学校在显微镜下对照观察,进行试验,效果几乎一样,我高兴地告诉同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吗?一个头疼的问题解决了。
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没有进行,于是我召集损坏仪器的同学开会,给他们讲:1、我们遵守的规则是损坏东西要赔; 2、昨天你们损坏的玻璃片本应赔偿,但老师经过调查研究,知道同学们都是无意的,玻璃片比较薄,易碎。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懂得微生物对这个地球的作用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同时进一步学习制作临时载玻片,学习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学生对于微生物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
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通过典型微生物的观察了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使学生初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
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对照课件提供的资料识别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初步意识到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形成用特定的工具观察微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观察、识别水中的微生物;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记录单等。
教师演示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简介水的来历。
师:这是从池塘里取来的水,大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2.用肉眼观察,并汇报交流。
3.猜测水中可能还存在什么。
引出微生物定义(介绍列文虎克)。
Ppt24.如果我们手中的水里也存在这样的微生物,我们怎么去发现它,用什么方式,大家讨论一下。
Ppt3学生提问题,谈想法。
二、初步观察水中微生物1.制作临时装片。
ppt42.学生尝试观察水中微生物,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记录下来。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后,我感觉自己对本课教材理解需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需不断改进。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1、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性。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兴趣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采。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发现微小世界的乐趣。
2、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调焦―观察”,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在调整实验仪器,减少干扰因素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总之,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科版科学六下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结构,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观察到的生物样本,有一定的好奇心,愿意探索显微镜下的奥秘。
但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清晰,操作显微镜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的基本技巧。
2.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的基本技巧,观察并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生物样本的细胞结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样本,帮助他们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显微镜、生物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微生物等)、显微镜操作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显微镜操作技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叶片、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样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一)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殖。
(二)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名称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标本实验器材滴管、池塘或鱼缸里的水、载玻片、盖玻片实验内容用吸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反思(二套)
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反思(一)利用“生命世界”教材内容优势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
”由此可见,观察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科学中“生命世界”教材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学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些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前提是教师充分把握好“生命世界”教材的内容特点,关键是学生有效参与实际的观察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逐步达到熟练运用。
在“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以我在本次活动中执教的《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课为例,谈谈一些观察方法在学生探究中的训练运用。
1.观察要有目的。
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
它要求学生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
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
在教学中,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比如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课中,最重要的观察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那么水中到底观察到哪些微生物呢?首先要画出观察到的微生物,然后对照资料识别。
其目的是发现水中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因此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是本次观察的重点。
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活动时间,并在活动中提醒、指导学生找到水中的微生物后,要及时画下它们的外形特点,以供识别。
2.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一定要有观察的顺序,这个顺序要根据所观察的对象来决定。
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
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必须强调显微镜的物镜使用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观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封面)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一)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
六年级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课件
(三)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自从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 生物。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水 中 有 什 么 呢 ?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制作标本 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制作标本 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制作标本 盖上盖玻片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制作标本 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培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培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注意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 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 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 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圆微星鼓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新月桥弯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水棉属绿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红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船形硅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硅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长柄曲壳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扇形藻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放射虫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吸管虫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水蚤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眼虫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总结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变形虫
方方个, 向都细体 就能胞长变 是突。大形 它起能约虫 的成变 生 运伪形毫活 动足。米在 方,细,淡 向伸胞身水 。出的体或 伪任也土 足何只壤 有 1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变形虫
食足的残 物把任渣 泡猎何以变 ,物部及形 用包分呼虫 以裹进吸的 消起行可取 化来。以食 吸,它在、 收产们身排 猎生利体出 物一用表食 。个伪面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背景和目标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它们的出现,是在动物和植物之前。
人们对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
1675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在不流动的污水中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动物”,看到了酵母菌和球状、杆状及螺旋状的细菌。
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
迄今为止,人们不仅认识了很多引发各种疾病的微生物,掌握了抑制其传播疾病的各种技术,而且开发了大量微生物的机能,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应用。
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过程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教科书第18页中的微生物只涉及到水中的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是
• • • • •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能繁殖 能排泄 由细胞构成等等。。。
鼓藻
硅藻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答疑
喇叭虫 眼虫
团藻
介于动植物之间的生物,在动物界中属于原生动 物门,在植物界中,藻类植物的细胞体内有叶绿 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由一个细胞构成 构造简单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身体微小
栉毛虫
轮虫
线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钟形虫
喇叭虫
• • • • • •
是否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 是否吃食物或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是否需要呼吸? 是否排泄废物? 是否对外界刺激有应激变现? 是否有生殖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
•
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 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 虎克用他自制的显 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 世界,在一滴水中,看到很多细小活泼的 物体,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 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就是后 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 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包括细菌、病菌、真 菌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 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草履虫
草履虫是生活在不流动、含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 是一种个体比较大的原生动物,用肉眼可以看见是一 个小白点。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前端较钝,后 端较尖,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
变形虫的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小 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物碎片等
鼓藻
•
生活在水中,每个鼓藻细胞是由两个 “半细胞”构成,左右对称,能进行光合 作用
船形硅藻
教科版科学最新六下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与观察生物细胞相比,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微生物会令学生倍感兴奋,同时,也会增加观察的难度。
因此,教材把观察微生物放到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的最后一课,使观察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显微镜能力的基础上。
关于微生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只是停留在知其名的层度,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没有亲历观察与亲身体验,对于“水中还存在着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这一说法他们大多是将信将疑的。
在技能方面,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操作起来还难以达到熟练程度,尤其在对光和调焦方面仍需要再次指导操作。
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
通过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
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通过介绍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有没有微生物?它们长什么样?”等问题的探究欲望。
与观察生物细胞相比,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微生物会令学生倍感兴奋,同时,也会增加观察的难度。
因此,教材把观察微生物放到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的最后一课,使观察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显微镜能力的基础上。
在技能方面,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操作起来还难以达到熟练程度,尤其在对光和调焦方面仍需要在用显微镜观察判断微生物的过程中,提高实证意识,激发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 -回复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
-回复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了解微观世界中的生命形态和特征,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显微镜、身边的生命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细胞等)
实验步骤:
1.准备显微镜和身边的生命样本,确保样本清洁无污染。
2.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位置,使光源能够照
在载玻片上。
3.将身边的生命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夹住样本的一端,放
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不同倍率
的目镜或物镜来观察样本的细节。
5.仔细观察样本,记录观察到的生命形态和特征。
可以使用绘图或拍照
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6.在观察结束后,清洁显微镜和样本,并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身边的生命世界是非常神奇和多样化的。
例如,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形状各异;动物细胞则具有细胞
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基本结构。
这些微观世界的生命形态和特征与我们所熟知的宏观世界截然不同,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微观世界中的生命形态和特征,还培养了观察和探究能力。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世界⽤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第七课⽤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前⾯⼏课使⽤显微镜观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了解到了⽤⾁眼不可能看清的⽣物基本结构——细胞,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细胞是⽣命体的基本单位。
通过学习有关列⽂虎克研究微⽣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物在地球上分布很⼴,种类和数量极多,和⼈类的关系也⼗分密切。
学⽣对于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视野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分析和判断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是否是微⼩⽣物,从⽽来建⽴新的关于⽣命和微⽣物的概念,形成学科的核⼼思想与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定难度的。
⼆、教学⽬标1、科学概念(1)在⽔中⽣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物;(2)微⽣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微⽣物具有⽣命体的特征,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活着的微⽣物,⽤图⽂⽅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2)发现微⽣物具有⽣物的⼀些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物的种类名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中微⽣物的特征,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2)教学难点:根据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否是具有⽣命的⽣物。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含有丰富微⽣物的池塘⽔,以及相关的微⽣物彩⾊资料图⽚。
2、学⽣准备:分组实验,每组光学显微镜⼀台;装有东湖⽔的烧杯,载玻⽚和盖玻⽚,镊⼦,胶头滴管,吸⽔纸,观察记录单,每组⼀份关于微⽣物的纸质资料。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壶从东湖采集来的⽔2、提出问题:湖⽔⾥有我们⾁眼看不清的⽣物吗?要想看得仔细清楚,我们就需要使⽤显微镜来观察。
如何制作装⽚呢?3、制作东湖⽔⽣物装⽚。
教师⽰范,讲解注意事项。
第⼀、在载玻⽚上滴⼀滴东湖⽔,盖上盖玻⽚,⽤吸⽔纸吸掉多余的⽔。
第⼆、迅速的放载物台上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建议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建议1.采集和培养微生物。
本单元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提供水中活着的微生物供学生观察。
因此教师事先要在学校或学校附近的沟渠或池塘里(这些水不太流动、含有较多有机质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取一些水亲自调查一下,看看水中是否能看见微生物。
在取水时可多跑几个点,并在瓶上做好标签,回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哪个水域里含的微生物比较多,就可以作为教学观察材料的取水处。
同时,要记录这样的水中能看见哪些微生物,针对这些微生物,做好教学中图文资料的准备。
如果条件许可,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采集和培养微生物。
一方面为实验提供观察材料,一方面让学生注意观察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微生物生活在养料比较丰富的水中,而且常常聚集在水的上层?通过这些活动,为下面判断它们是不是生物提供一些依据。
草履虫是一种水中常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体形较大,是水中微生物的典型观察材料。
采集的方法是:从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渠、溪沟中,取水放人试管内。
将试管对着阳光,如看到有白色小点在水里游动,就说明水中可能有草履虫,带回校后再用显微镜观察、确认。
如果要需要自己培养,可将当年或前一年的稻草秆剪成3厘米长的节段,取10克左右,置于1 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后,再继续煮10^-15分钟,待水凉18^-24小时后,就制成了草履虫培养液。
然后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放人培养液中,一星期后,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出来。
在培养时要注意:因为草履虫是好气性生物,所以培养器皿的液面上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如长期培养,隔2^-3天就需更换部分培养液,方法是用滴管吸出底部培养液和沉淀物,然后加人等量的新鲜培养液。
还需定期测定培养液的酸碱度,培养液要略带碱性(pH为6. 5 ^-'7. 5 ),如果偏酸,可加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
还要及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虫体瘦小、活动迟钝,需要改变培养条件,更换培养液。
如果是短期培养或在无稻草的条件下,可以每隔2^-3天向培养液中滴人1 ^-2滴牛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虫
眼虫生活在水沟、池沼 或缓流中。身体呈长梭 形,前端有一个凹口, 由此伸出一根鞭毛,鞭 毛摆动时能够推动身体 运动。眼虫有叶绿体,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 可以摄食其他的微生物。
连线
变形虫 鼓藻 草履虫 船形硅藻
喇叭虫
形如喇叭,呈各种色 彩,全身披有均匀的 纤毛。 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池 塘、水沟、稻田等淡 水中,少数生活在海 洋中。
喇叭虫
喇叭虫常用后端的固 着器附于其他物体上, 遇到刺激全身收缩, 也可利用纤毛摆动, 在水中遨游。常以水 中小生物及有机物为 食。再生能力极强, 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 生存。
鼓藻
微生物具有生物
③能排出体内废物;√
的特征!
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能生长和繁殖;√ ⑥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
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
Hale Waihona Puke 硅藻1、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 广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 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 2、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能 进行光合作用。
团藻
新月桥弯藻
水棉属绿藻
红藻
长柄曲壳藻
扇形藻
放射虫
吸管虫
水蚤
生物的特征:
①生活需要营养;√
②能进行呼吸;√
水中到底有哪些微生物? 我们在水中发现了哪些 微生物?
草履虫
草履虫
后端
生活在不流动的、含 有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
是一种个体较大的原生 中后部 动物,用肉眼可以看见
是一个小白点。在显微
镜下可以看到:身体前
端较钝;后端较尖,中
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
草鞋
倒转的草鞋。 前端
草履虫
由一个细胞构成,能 够完成消化、呼吸、 排泄、繁殖等所有的 生命活动。借着纤毛 的摆动,在水里自由 运动;口沟里的纤毛 不停地摆动,使水里 的食物进入细胞,形 成食物泡。草履虫的 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 藻类。
通过它进行的。
课堂 检测
二、判断
1、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
有微生物。 ( ×) √ 2、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 √ 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 )
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
√ 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 5、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
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课堂
检测
一、填空
1、我们还可以利用( 干草)培养微小生物。鱼缸里 的水变绿的原因是( 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2、我知道的微生物有( 草履虫 )、( 变形虫 )、 ( 鼓藻 )等。
3、( 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 (呼吸)、(消化 )、排泄、发育等生命活动都是
——干草培养微生物
——制作标本
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制作标本
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 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注意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 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 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 盖上盖玻片。
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 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自从列文虎克用自 制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科学家通 过观察发现自然界 生活着许许多多的 微生物。人们已发 现和命名的微生物 有10万种之多。
我们见到过微生物吗? 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过?
让我们在显微镜下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采集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 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 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 而成。如果池水中本来就 含有草履虫,那么大约 10-14天后干草培养液中 就会出现大量同类生物。
草履虫
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 况下,它的细胞表面 会形成一个坚固如壳 的膜,不食不动。一 般情况下,草履虫的 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 拉长,接着从中部分 裂成两部分,最后每 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 草履虫。
变形虫
变形虫
伪足
变形虫也是一种原 生动物,只有一个 细胞。变形虫是能 变形的,它细胞表 面的任何地方都能 突起,这些突起叫 做伪足。伸出伪足 的方向就是它运动 的方向。
变形虫
食物:单细胞藻 类、细菌、小原 生动物、真菌、 有机物碎片等。
繁殖方式:一变 二,二变四…… 环境恶劣时,也 能形成胞壳,进 行休眠。
变形虫的特征
1、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突起变成伪足;
2、在身体表面进行取 食、排泄及呼吸;
3、当环境变化时,能 形成胞壳,进行休眠;
4、通常是通过分裂生 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