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10 PPT课件
药物化学简介_PPT幻灯片
19世纪中期,化学学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人类已不 满足于应用天然植物治疗疾病,而是希望从中发现具有治疗作 用的活性成分。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从临床应用的植物、矿物中 提取和分离活性成分,并确定其化学结构。例如:吗啡、士的 宁、奎宁、可卡因、阿托品、咖啡因等。这些活性组分的分离 和确定,说明天然药物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是天然药物产生治疗 作用的物质基础,不仅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准确适用的药品,也 为药物化学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开端。
2)手性药物 目前,世界上手性药物在新药中的比例已占1/3,2000年
的销售已达1233亿美元。手性药物的研究将成为药物化学研 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新方法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进行蛋白质的折叠和三 维结构预测,并研究蛋白质相对应的生物功能,这就是结构 基因组学。对蛋白质结构的阐明将有助于药物设计。
3)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和体 内代谢等,为制定质量标准、剂型设计和临床 药学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化学的总目标是创新新药和有效地利用 或改进现有药物,不断地提供新品种,促进医 药工业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药物是人类为了繁衍生息而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发 现和发展起来的,对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化学、生物学、医学的 研究与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我国新药研究也受到很大重视,创制了一些重要类 型的化学药。例如:抗肿瘤药物氮甲、甘磷酰芥、平阳霉素、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等;从青藏高原唐古特 山莨菪中分离出新生物碱山莨菪碱和樟柳碱用于治疗中毒性休 克、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性头痛等;从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出 石杉碱甲,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从中药黄花蒿中分离得到 青蒿素,确定其结构,用于治疗恶性疟,在此基础上经过结构 改造得到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增强了活性,降低 了毒性,并已在国外申请专利。在对五味子中有效成分五味子 丙素结构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治疗肝炎的药物联苯双酯;对芬太 尼结构改造过程中得到新的μ-阿片激动剂羟甲芬太尼,等等。
药学导论(药物化学) ppt课件
三、药物的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结构影响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 ——主要是影响了与特定部位受体的相 似性 药物分子的大小、形状、电子分布影响结构特异性 药物的生物活性。
四、药物的电子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五、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物的影响
原子间距离、立体异构体、取代基空间的排列
六、药物的其他结构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章 药物化学
药化属于药学的二级学科 主要介绍:药物结构、性质及其制备的基本知识。是创制新药合成化学药物研究构 效关系和④改进现有化学药物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好药化为从事药物设计和新药的创新 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任务和性质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对先导化合结构)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简介 第六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11% 离子通道 激素和内分 现已知治疗药物作用靶点各占比例: 泌
5%
2工程
3、组合化学
是将一些基本的小分子通过化学的、生物合成的程序,
二、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1、合理药物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2、发掘长效信号分子药物 3、基因治疗药物的应用
成为实用的高效低毒、可控的优良药物的过程。
(1)一般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剪切分子; 增加或减少亚甲基,组成酯环
引入双键或成烯
第七节 药物化学进展
一、创新新药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理论、新方 法、新途径的进展
1、合理的药物设计 45% 受体 DNA 2%
现新药的主要设计方向是作用于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 28% 2% 酶 核酸 为主要作用靶点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的 关系
药物的转运:指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 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 学变化 代谢分Ⅰ相和Ⅱ相代谢: Ⅰ相代谢:是药物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 原、水解过程 主要是官能团(-OH、-COOH、-NH 、-SH)
2024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01绪论Chapter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研究内容特点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发展历史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状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随着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02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Chapter定义与性质分布与种类生物活性030201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定义与结构分布与作用常见种类萜类化合物分布与生物活性定义与分类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常见种类与实例苯丙素类化合物定义与结构特点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由苯环和三个直链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结构类型。
分布与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常见种类与实例常见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有香豆素、木脂素等。
01020304一类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具有收敛、止血、抗菌等作用。
鞣质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有机酸如淀粉、纤维素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多糖一类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具有解表、行气等作用。
挥发油其他成分0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Chapter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适当溶剂将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用溶剂有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再将该气态物质冷却后又成为固态的原理,使之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1 2 3系统溶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结晶与重结晶法分离纯化方法结构鉴定方法理化性质鉴定01光谱分析02色谱分析0304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Chapter天然药物的来源与分类来源分类天然药物的开发流程与方法开发流程开发方法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化学分析、生物活性筛选、现代分离技术、结构鉴定等方法进行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药物化学课件ppt
总结词:介绍新药开发的流程和策略,包括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候选药物的选定与优化等。
总结词
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药物研发案例,包括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药物。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PARP抑制剂等,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式发挥抗癌作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等,能够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肾脏等器官。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如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等,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这些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或碱的催化下,醇与羧酸或其他含羧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酯化反应
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同时生成新的分子。
缩合反应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控制好反应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
实验操作
注意安全问题,如使用腐蚀性试剂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注意环保问题,如废液的处理和回收;注意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HAPTER
06
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药物化学课件
药物化学概述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药物设计与新药开发药物化学的应用与实践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药物化学概述
总结词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其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科学。
药物化学 PPT课件
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 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他说"巨胜(胡 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 故为万物宝。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 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 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 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 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Lead discovery
• • • • • • • • •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发现先导物 基于临床副作用观察产生先导物 基于生物转化发现先导物 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作为先导物 组合化学的方法产生先导物 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 反义核苷酸 幸运及筛选发现的先导物
四、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计算机技术
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图形模拟技 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将构效关系 的研究和药物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 。 X-线结晶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合,可以反映药物分子与受体分子在三维空 间中的相互位置和作用,为研究药物分子的 药效构象!诱导契合和与受体作用的动态过 程,提供了方便而直观的手段。
药物化学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和任务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定义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
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 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 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 is now called Medicinal Chemistry, very seldom calle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药物——具有治疗、诊断、预防、调节生 理机能的物质。 化学药物——已知确切结构的单一化合物。
《药物化学》ppt课件
组合化学法
通过高通量合成和筛选技 术,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 并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 药物候选物。
12
药物合成中的反应类型
官能团化反应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转化官能团,如氧化、还原、卤化、硝化等 反应。
碳碳键形成反应
构建药物分子中的碳碳键,如烯烃复分解、偶联反应等。
5
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药物设计与合成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机合成等方法,设计和合成具有 潜在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以提高 疗效和降低毒性。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以及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2024/1/24
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研究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药物作用的 分子机制和靶点,为新药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毒理学研究
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评估药物的安全 性,为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6
02
药物结构与性质
2024/1/24
7
药物的基本结构
2024/1/24
药物的化学结构
01
近代药物化学的发展
随着化学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运用化学方法对天然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 定,进而合成了一些具有相似或更好疗效的药物。同时,人们也开始探索通过化学方法合 成全新的药物。
现代药物化学的进展
现代药物化学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高通量筛选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此外,现代药物化学还关注药物的 代谢、毒理学以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化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能。
06
药物的发现与开发
药物发现的途径与方法
随机筛选
通过大规模筛选实验,从大量化合物 中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候选药物。
合理药物设计
基于已知的生物靶点结构和功能信息, 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预测和优 化候选药物的活性。
药物的代谢调控
药物的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其中,基因遗传因素对药物的代 谢影响最大,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此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
05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靶点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发 挥药理或治疗作用的机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新药 研发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化学基本知识
目录
• 药物化学概述 • 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 • 药物分子的合成与制备 • 药物的代谢与生物转化 •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靶点 • 药物的发现与开发
01
药物化学概述
药物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 和性质、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以 及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过程的科学。
分或合成新的药物,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03
现代药物化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计算机辅助
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新药
研发提供了更多手段和工具。
02
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
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
药物化学_绪论ppt课件
2018/11/26
14
Concep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by IUPAC
IUPAC: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生物药学(biopharmacy):生命科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 学; 药剂学(pharmaceutics):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的科学;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 的方法测定分析药物的组成、结构和含量;
2.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s, 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 )
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 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 用以缓解轻微短期病症及不适,治疗轻微病症并按规定方法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2018/11/26 7
药物化学_绪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reference book
药学(pharmacy)
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 也称为药物科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
相关二级学科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发现的先导学科; 生药学(pharmacognosy):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
药物化学 PPT课件
(二)近现代的药物化学
发现阶段(discovery)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设计阶段(design)
1.发现阶段
19世纪,有机化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 人们在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甲苯、 苯胺等一系列新的化合物。1856年,化学 家帕金(W. H. Parkin1838-1907,英)以苯 胺为原料合成了苯胺紫—第一个人工合成 的染料。以后化学家又合成了一系列染料, 发现了药物和香料。
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 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他说"巨胜(胡 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 故为万物宝。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 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 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 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 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2.发展阶段
百浪多息
H2N NH2 百浪多息 Prontosil N N SO2NH2
磺胺
磺胺嘧啶
H2N
SO2NH2
磺胺 Sulfonilamide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磺酰胺类药物
甾体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 广泛研究和应用,对调整内分泌失调起重要作 用。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出现和半合成抗生 素的研究、神经系统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以 及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等都显示出很大的进步。 从药物化学的角度看,这一阶段的成就同有机 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三)计算机技术
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图形模拟技 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将构效关系 的研究和药物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 。 X-线结晶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合,可以反映药物分子与受体分子在三维空 间中的相互位置和作用,为研究药物分子的 药效构象!诱导契合和与受体作用的动态过 程,提供了方便而直观的手段。
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10
1. 氯琥珀胆碱
•结构:
CH2COOCH2CH2N+(CH3)3 CH2COOCH2CH2N+(CH3)3
CH3(CH2)3Br Na2CO3
H H9C4
N
COOC2H5
HOCH2CH2N(CH3)2 C2H5ONa,
H H9C4
N
COOCH2CH2N
CH3 CH3
HCl C2H5OH
H H9C4
N
COOCH2CH2N
CH3 CH3
.HCl
3. 盐酸利多卡因
•结构:
CH3 NHCOCH2N(C2H5)2 .HCl.H2O
五、药物的质量和标准
评定药物质量主要须考虑下述两个方面:
1. 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 药物的纯度。
•药典:是国家控制药物质量的标准,是管理药物生产、 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分两部出版, 一部收载中草药材、中药提取物和制剂、油脂类药材和 中成药;二部收载化学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以及各 类制剂等。
R R/
NH X
NH
O
X=O或S
•含仲碳的烃基巴比妥药物:
H3C RH2C
C
O + H2C
COOC2H5 CN
H3C RH2C
C
C
CCONOC2H5
[H] H3C Catalyst. RH2C
药物化学PPT课件
O上的修饰
❖ 若2位碳上的氧原子以其电子等排体硫取代,即为 硫代巴比妥类,虽然解离度增加,但是脂溶性增加。
❖ 例如硫喷妥,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属于超短时巴 比妥类药物。
3. 代谢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 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方式主要是在肝脏的生物转化, 其中包括5位取代基的氧化、氮上脱烷基、2位脱硫、 水解开环等。
唑吡坦(zolpidem)
H3C
N N
CH3
O N(CH3)2
❖ 唑吡坦为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自20世纪90年代 以来欧美以其作为主要的镇静催眠药。它可选择 性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亚型BZR1(ω1受体),而对 BZR2(ω2受体)亲和力很差,对外周苯二氮卓受体 亚型无亲和力,因而具有高度选择性。
佐匹克隆(zopiclone)
❖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的抑制性递质, 它至少作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GABA 。
❖ GABA受体与Cl-通道相偶联,当GABA受体激动时, Cl-通道开放的数目增多,Cl-进入细胞内数量增加, 产生超极化而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减少中枢内 某些重要神经元的放电,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作用。
❖ 当碳原子总数为4时,出现镇静催眠作用,7~8时 作用最强,大于9时作用下降甚至出现惊厥。
N上的修饰
❖ 若在5,5-二取代巴比妥酸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其结 果不仅降低了解离度,而且增加了脂溶度。例如海 索比妥,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属于超短时巴比妥 类药物。
❖ 若在二个氮原子上都引入甲基,则产生惊厥作用。
镇静催眠药分类
❖ 苯二氮卓类药物 ❖ 巴比妥类药物 ❖ 其它类药物
一、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9
8
A R4 7 6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章生物碱ppt课件
碱。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 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若电子云密度升 高,则碱性增强,反之碱性减弱。
(二)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2.诱导效应 碱性为sp3>sp2>sp; 3、共轭效氮应原子附季近式铵有存碱供在因电,羟子呈基基强以团碱负(如性离烷。子基形)时,
H
莨菪烷
莨菪碱(阿托品)
O N CH3
O CH2OH OCC
H
东莨菪碱
四.异喹啉类生物碱
N
异喹啉
H3CO N
H3CO
H3CO
OCH3
罂粟碱
O
O
N+ OH-
OCH3
OCH3
小檗碱
吗啡
五.吲哚类生物碱
N H
吲哚
O glc
N H
靛青苷
毒扁豆碱
CH3 H CONHCH CH2OH
N CH3
N H
麦角新碱
麻黄生物碱 麻黄碱、伪麻黄碱
CH3
1
2
CHOH CH
NHCH3
有机胺类(苯丙胺衍生物) l—麻黄碱 (1R 2S) d—伪麻黄碱(1S 2S)
性质
提取分离
性质
1、无色结晶,有旋光性,有挥发性。 2、不能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 3、麻黄碱草酸盐难溶于水,伪麻黄碱草酸
最新药物化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静脉注射:显效最快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 位。
优点:药物不通过体内固有的屏障,瞬间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缺点: • 注射液必须透明澄清,不得混有颗粒状物质 • 灭菌处理 • 等渗溶液,pH = 7.4
——《药品管理法》 57 条
二 药物化学的定义
药物化学涉及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开发和鉴定,以及在分子水平对生 理活性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药物化学主要是以药物研究为主,对一般生理 活性物质也进行研究,同时也包括对药物及其关联物质代谢物的研究、鉴定 和合成。
---IUPAC
最新定义:
药物化学是研究用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的先导化合物的 发现与优化、新药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并将候选药物开发成上市新药 的,由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交叉融合 的一门学科。
2、药代动力学阶段 设计有适合的ADME特性的化合物,研究机体对药物产生怎样的作用
吸收(Absorption):药物通过消化道和各种生物膜吸收。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个作用部位,也有少数是通 过淋巴循环分布。
代谢(Metabolism):药物等外源性物质发生化学转变(Ⅰ和Ⅱ),形成水溶 性物质,易于从尿中排除体外。(失活或活化)
• 就药物化学涉及和讨论的内容而言,大体分成两个不同的范围:
一是关于已知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的药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合成 、发酵、提取)、分析确证、质量控制、结构改造以及化学结构与药理活 性的关系等。讨论已有药物的化学与活性,它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一个 好药,如何得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侧重于现行药物的实际应用;
药物化学第10章
第一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噻肟钠 cefotaxime sodium
第一个临床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其7 位侧链的α位是顺式甲氧肟基,同时连有一 个2-氨基噻唑基团。甲氧肟基增加对β-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而2-氨基噻唑基团可以增加 药物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从而 使本品具有耐酶和广谱的特点。 本品对G-菌的抗菌活性高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尤其对 肠杆菌作用强。对大多数厌氧菌有强效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敏感 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生殖器等 部位的感染。
第一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从发酵途径得到的天然青霉素类,除了青霉素G外,主要 还有4种:
青霉素X
青霉素K
青霉素V
青霉素N
在青霉素V的侧链结构中,由于引入电负性的氧原子,从而阻止 了侧链羰基电子向b-内酰胺环的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
第一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和丙匹西林(propicillin)也含 有取代苯氧乙酸侧链,耐酸,口服吸收良好,持续时间亦 比青霉素V长。
第一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氨苄(Cefalexin)
从青霉素类的结构改造中得到的经验可用于头孢菌素类的 研究,从而得到了许多新的半合成头孢菌素类。将氨苄西 林的侧链──苯甘氨酸和7-ACA相接后,得到第一个用于 口服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甘氨(cephaloglycin)。
头孢甘氨能够抑制绝大多数G+菌和奈瑟菌、大肠杆菌及 奇异变形杆菌,但头孢甘氨在体内易迅速代谢转化成活性 很差的去乙酰氧基代谢产物,因此在临床上已不再使用。
对G-菌的作用远低于青霉素G,但对G+ 菌的效用则优于青霉素G;其侧链氨基 是产生对革兰阴性菌活性的重要基团。 侧链为对羟基苯甘氨酸,带有氨基,有一 个手性碳原子,临床用其右旋体,即R构型。 广谱,对G+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同 或稍低,对G-菌如淋球菌、流感杆菌、 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等的作用较强,但 易产生耐药性。
药物化学10-抗变态反应药物
丙胺类H1受体拮抗剂
结构通式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 抗组胺作用较强而中枢镇静作用较弱,产生嗜睡现象较轻,可用于日间服用 ❖ 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等
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
赛庚啶
❖ 作用强度强于氯苯那敏,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
氯雷他定—非镇静
界刺激时,向细胞间液中释放组胺。
抗组胺药的发展
哌罗克生
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脂溶性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 中枢,产生中枢抑制的副作用 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第二代):中枢抑制作用很小或没有
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 三环类
H1受体拮抗剂通式
❖ X为N时,称为乙二胺类结构
❖ 为强效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属于第二代非镇静 性抗组胺药。
B细 胞
抗原
产生免疫球蛋白
肥大细 胞粒细
胞
再接触抗原
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
肥大细 胞粒细
胞
释 放 过 敏 介 质
过敏介 质释放 抑制剂组胺其他过介质过敏介质拮抗剂
过敏反应
绪 论 — 组胺
刺激
释放 组胺
与不同受体结合
H1受体 H2受体 H3受体 H4受体
❖ 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外
❖ X为O时,称为氨基醚类结构
通式
❖ X为H时,称为丙胺类结构
❖ Ar1,Ar2为较大体积的苯环、取代苯环、苄基或杂环
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
结构通式
芬苯扎胺
曲吡那敏
西替利嗪 —非镇静
❖ 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外用治疗皮肤过敏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章生物碱
OMe
MeO O
唐松草碱 thalicarpine
N Me H
原小檗碱型 protoberberine
N
O
HO
O
N+OH-
MeO
N+OH-
OMe
OMe
OMe
小檗碱(黄连素) berberine
OMe
药根碱 jatrorrhizine
阿朴啡型
CH3O
N Me
NH
CH3O
阿朴啡 aporphine
HO
N +H
NH
⑵强度表示:pKa
⑶ pKa与碱性的关系: pKa越大,碱性越强
用Bronsted(勃朗斯德)理论解释:
BH
B + H 3O +
Ka= [B] [H 3O ] [B H ] [B H ]
pKa= pH + log [B ]
BH+ :生物碱盐的浓度;B:游离生物碱的浓度。
pKa值越大, BH+越大,表示生物碱的碱性越强
吡咯里西啶(pyrrolizidine)衍生物
Me
Me
Me O
O
OH
N
O H OH O
吡咯里西啶
N
野百合碱 (有抗癌活性) monocrotaline
吲哚里西啶(indolizidine)衍生物
O
O
N N
吲哚里西啶 indolizidine
一叶萩碱 securinine
㈢吡啶衍生物 由吡啶或六氢吡啶衍生的生物碱。 分:简单吡啶衍生物、喹诺里西啶 (quinolizidine)
1-苯甲基异喹啉型
N
1-苯 甲 基 异 喹 啉
1-benzyl-isoquin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