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内涵,认识它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思想。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
2. 教学难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历史事件,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
分析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引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初期斗争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程,以及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斗争经历,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困境和挑战。
3. 第三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提出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如何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讲述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 第四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付诸实践,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5. 第五节: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推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目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的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意义;(2)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3)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在革命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资料,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背景;(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意义;(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在革命中的作用;(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2. 教学难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原因及历史背景;(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的深入理解;(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方针政策的内涵及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文献资料,创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及意义;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革命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及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内涵;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中的作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五、课后作业3. 请学生搜集有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及意义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的理解深度;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
2. 引导学生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条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使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史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史实。
3.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条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和毛泽东的思想。
2. 详细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如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等。
3. 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意义。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史料,包括书籍、图片、视频等。
2. 制作PPT,展示教学内容和史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质课比赛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复兴初中石国红教材分析: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人的图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征服、没有被杀绝。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他们开始在腥风血雨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圈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多媒体展示南昌起义的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份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的写作方法: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准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练,有简短评价。
写好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想一想: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引出:在南下途中,起义军遭到失败。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2. 使学生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成果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成果,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理论依据。
3. 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其他革命时期的异同,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独特性。
2. 探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在其他国家革命史上的应用和意义。
七、案例分析1. 以井冈山斗争为例,详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实践过程。
2.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理论依据。
八、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2)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2)运用对比分析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结合实际,学会运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2)树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革命事业的伟大;(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及意义;(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2)教师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引导学生认识到其正确性。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进行分析;(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正确性。
2024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2024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历史成语的出处、含义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技能: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伟大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讲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难点:如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成语引出课题。
简要介绍成语的出处,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营造课堂氛围。
讲解历史事件讲述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背景和原因。
分析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以及毛泽东为什么认为小小的根据地能够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结合历史事件,阐述这一思想对当时革命斗争的指导作用。
深入探讨意义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蕴含的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哲学思想。
探讨这一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
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讨论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个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关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让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初中历史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指导

初中历史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指导的文章历史是一门既有丰富内容,又有文化价值的学科。
在今天的教育中,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必修科目之一,因此教学手段和教学怎么样引路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初中历史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学指导,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一、教学目标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考虑到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在课堂上明确地阐述的问题。
学习历史之目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代人的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塑造我们自己。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并对历史事件有更好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启迪学生兴趣、开展创新思维、增强拓展能力。
二、教学步骤初中历史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学指导最关键的是教学步骤。
一个好的教学步骤是一种合理和科学的教学方式。
教学步骤是一般教学活动的流程和步骤。
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步骤:1.渴望、期待学习。
在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为了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需要树立一个积极、主动、渴望和期待学习的心态。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创新、独特或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渴望学习并期待大量地去探究和学习历史,即刻打开“学习之门”。
2.强化知识点。
强化知识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尽可能提前或者随时随地进行强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知识点难度依次增加的学习,不断提高难度的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
3.创设场景。
创建历史教学的场景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仿真或虚拟中的场景中,他们将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且不会分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以“鸟瞰历史”、“探寻历史之谜”或者“历史漫游”这种方式来创设场景,并紧密结合历史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过程。
4.知识点较难,练习需花费较长时间。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3.创设互动课堂,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分析革命先辈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5.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辛。
2.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秋收起义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悟。
2.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让学生绘制一份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主要成就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
3.设计一道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涵盖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等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革命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1、把握新课程的特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本课的“第一”较多,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八七会议、三湾改编的意义及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1、“以线串珠”,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压缩记忆本课历史史实:两大起义一块地,两军会师建红军。
3、能够认识依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的正确性,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创造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
三、教材分析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是为什么“向农村进军”。
四、教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7月1日是什么节日?生:党的生日。
师:建党节谁来说说来历?(学生回答略)师:8月1日是什么节日?生:建军节。
师:建军节是怎么来的?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知道的学生可以说说)师:多媒体播放图片生:观看有关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图片。
揭示主题: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有没有退缩?生:看了这些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感想?(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2)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意义。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原因有哪些?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体现了哪些特点?3.案例分析(1)展示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
(2)提问:同学们,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精神?(3)引导学生回答: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等。
4.拓展延伸(1)展示图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
(2)提问: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3)引导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国际地位提升等。
(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吗?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拓展延伸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原因和特点的归纳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优质公开课教案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习目标】①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形成。
②了解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②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体会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法】从三个板块来整合教学资源,采用问题探究法等,辅以有效的多媒体资源,以探究历史、理解历史、对话历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法】通过自主探究、阅读理解、分组讨论等,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多元智慧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建军90周年视频片段(活跃气氛,让学生渐入上课状态)【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了解人民解放军的风采。
而后谈感悟,提问学生,2017年是建军多少周年。
学生答。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诞生于血雨腥风的1927年,90年前的1927年,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赶尽杀绝的危险,中国的革命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以大担当的勇气,力挽狂澜,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共同学习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齐读)这节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板块来展开:播下火种——南昌起义第一枪星火点燃——井冈创建革命路转危为安——红军不怕远征难【过渡】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杀绝,被征服.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尸首,又继续战斗了.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亮剑精神.那战斗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响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板块: 播下火种——南昌起义第一枪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课本68页,完成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点。
【过渡】八一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希望,让苦难的中华民族有了奋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革命的接力棒从南昌传到了井冈山.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 星火点燃——井冈创建革命路毛泽东决定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正是有了秋收起义,革命的火苗才得以继续燃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收起义.出示PPT,指导学生仿照南昌起义自主学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兴趣和思考。
1.1.2 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2.3 结合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毛泽东思想的起源2.1.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包括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国内外环境等。
2.1.2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古代哲学等。
2.1.3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如井冈山时期的思想探索。
2.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意义2.2.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提出背景,即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实践经验。
2.2.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内涵,强调小规模的革命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成大规模的革命战争。
2.2.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影响,如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等。
2.3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2.3.1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指导作用,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战略战术。
2.3.2 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运用,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战争理论等。
2.3.3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指导作用,如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案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1.1 描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1.2 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难性和毛泽东的领导作用。
3.1.3 讨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形成的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一.课前导学(一)课题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
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
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二)认清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三)自主学习充分准备(基础知识巩固,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1.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__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4.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5._______年4月,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两军会师后。
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军约一万人,由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任党代表。
历史教案-第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历史教案-第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那么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课堂讨论A.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必要性是什么?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如何形成的?C.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3)课堂讲解A.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必要性: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城市斗争环境恶劣,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而农村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斗争和农村斗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行武装斗争,建立革命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介绍瑞金、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4.巩固知识(1)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过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必要性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困境,指出毛泽东等领导人探索农村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
3.讲解古田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强调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制作一份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简报,内容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位同学至少提出三个问题,问题需具有思考性和深度。下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3.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地点等基本知识,如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等。
5.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一次家庭访谈活动,采访家中长辈关于革命历史的了解和亲身经历,整理成访谈录,分享给同学们。
(八年级历史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2、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学习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导入新课】
一、南昌起义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结果:
5、意义:
●二、秋收起义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意义:
●四、井冈山会师
1、时间:
2、会师的队伍:
3、会师后队伍改编为:
军长: 党代表: ●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教法、
学法。
七年级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等历史事件。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 引导学生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树立敢于反抗、勇于革命的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农民运动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井冈山》,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讲述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分析秋收起义的背景和原因,讲述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3) 讲解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引导学生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内涵。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讲述其他根据地的建立,如中央苏区的形成。
2. 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认识其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授新课:(1) 讲述其他根据地的建立,如中央苏区的形成,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
(2) 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认识其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历史学习中。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背景。
讲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体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程内容。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觉醒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民族觉醒的启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两次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
第五章: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对民族解放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抗日战争对民族解放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军队的建立
课题
第12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进行情感体验。
出示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适时引导、启发。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给以鼓励,重结果更重过程。
随后进行归纳总结。
引出:在南下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但南昌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后来,八月一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同时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江泽民题词图片。
观看屏幕动感图,体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深刻内涵。
聆听并感悟。
Ⅲ、课堂小结
以自编的一首词《西江月·星火燎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生诵读,形成整体感知。
Ⅳ、知识整合
展示表格,要求学生快速回忆。指导学生利用表格掌握问题。
整合知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Ⅴ、课下实践
请同学课下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教学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情分析
与
教学策略
本课为初中八年级新授课,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缺乏对革命战争岁月的体验。因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体验。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按要求写出南昌起义时事报道。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既掌握了基本史实,又培养了实践能力。
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对比自己的观点,加深印象。
聆听感悟,情感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联系现实。
欣赏诗词,扩展知识,培养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看屏幕,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
引出: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井冈山成为革命的摇篮!
过渡:朱德、陈毅知道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1928年4月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设计学生活动:假如你是当年随军征战的一个小鬼,在革命岁月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你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你写下了难以忘怀的日记……
教师适时调控、引导、质疑、评价,注重活动过程,指导分析问题的方法。
继续展示动感示意图。起义队伍开始千里行程向农村进军。点出途中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随即抛出问题:“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
学生课下实践,现实体验。
教后反思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写作方法: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准确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洁精炼,有简短的评论和感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报道作品。
过渡:南昌起义以后,我们党及时召开会议,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同时播放毛泽东的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展示秋收起义动感示意图。讲解秋收起义初期形势,帮助学生直观认识。
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面临革命道路的选择。
设计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模拟军事辩论会。通过活动解决“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进军?”这一抽象问题。
指导写法:所见、所闻、所感。
引出: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共产党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同时播放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呼应本课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引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开始。
观看展示的有关资料,阅读教材,寻找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入角色进行自我体验。
分组讨论,组内交流,组际辩论,质疑辨析。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屏幕,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
学习小组根据背景材料、联系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
聆听、思考、感悟。
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挥合理想像,以日记的形式再现历史场境。自我体验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意义。
教学用具
和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及能力培养
Ⅰ、导入新课
1、大屏幕上展示伟人图像、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图片组合。
2、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调动和激发学生情绪。
3、引出:中国革命向何处去?革命先驱们如何在腥风血雨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引导活动,现实参与,进行自我教育。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
由直观资料激发感情,自我体验,进入角色。
随教师的引言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走近历史。
Ⅱ、新课处理
一、南昌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井冈山会师
过渡: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我们高举起革命大旗,开始武装反抗。
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