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三)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表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基本核算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原理概括起来有两点:
1.运用复式记帐原理,一个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可视同该部门投入产出帐户借贷双方的记录,按此可建立各部门投入产出帐户,形成帐户体系,投入产出表就是这一帐户体系以矩阵形式的集中表现。
2.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矩阵运算,根据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利用线性代数原理建立起经济数学模型。
(1)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横行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行模型为:中间使用十最终使用一进口=总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纵列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投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
列模型为: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功能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其它核算所不及的功能。
第一,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表格,主宾栏指标—一对应,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部门内部的有机联系,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量的对应关系;
第二,投入产出表由两个长方形的表垂直交叉而成,坚的方向分析价值形成,横的方向分析使用价值运动,两者结合分析,不仅说明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而且说明生产消耗量与分配使用量的相互平衡,同时使社会产品实现的复杂问题得以揭示;
第三,把具体特点和功能不同的三个象限综合在一起,投入产出模型完整地体现了社会再生产以生产为起点,以消费为终点,分配和交换为中间环节而形成的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各项经济参数均以矩阵的形式给出,这对于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意义尤为重要。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现代的数量经济方法,除了对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核算具有重要作用外,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管理以及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的制定、验证、调整;用于经济预测;用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Z用于分析研究经济效益;用于研究环境与污染的治理以及用于强化企业核算和制定企业市场计划等等。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是怎样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进行生产时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所投入的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
投人产出表中的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如下:
产出
投入
中间产出
最终产出
总产出
中间投入
I
II
最初投入
III
IV
总投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投入产出表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分别称为第I象限、第II象限、第III 象限、第IV象限。
第I象限核算中间产品,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内容。其主栏和宾栏都按产业部门进行分组,两者所包含的部门数目相等,排列的次序相同,组成一个方阵,且每一小格的数字有双重含义。从横行看,反映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分配给各生产部门使用的数量,即“中间使用”部分;从竖列看,反映各部门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即“中间投入”部分。第1象限从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两个角度,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经济技术联系。
第II象限核算最终产品,是第1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这一部分反映各部门产品的最终使用情况,即反映不再参加本期生产过程而为满足最终需求所提供的、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在内的各类物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最终使用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等。总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总投资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
第1象限和第II象限连结在一起,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
第III象限核算最初投入即增加值,是第1象限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反0映各部门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第I象限和第III象限连接在一起,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何理解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而这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各部门间相互耗用产品的数量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就是反映这种数量关系的两类重要指标。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个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产出直接消耗的其它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用某一部门的总产出(即总投入)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某部门对其他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 某部门生产中直接消耗其他各部门的产品和劳务/某部门的总产出
用价值量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在此范围内,直接消耗系数越大,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相互依赖性越强,直接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值接消耗系数越小,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相互依赖性越差、直接技术经济联系越松散;直接消耗系数等于零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相互依赖关系,也没有直接技术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