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一、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其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二、儿童发展:指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过程。
儿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儿童行为:指儿童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动作、言语和情感等可观察到的行为。
儿童行为是儿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然反应。
四、儿童情感:指儿童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的情感体验。
儿童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以及对他人和事物的喜爱、厌恶、依赖等情感反应。
五、儿童认知:指儿童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知觉、思维和理解的过程。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六、儿童德育:指对儿童进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儿童德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他人和谐相处。
七、游戏教育: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通过游戏的自由和活跃性,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八、艺术教育: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感知和表达能力。
九、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爱和家庭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
十、课程设计:指设计和安排学前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各种学科、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上是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常用名词的解释。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全面发展教育学科,其名词术语众多,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及难背简答题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的,有意识的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托幼机构教育:幼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学前教育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学前教育的功能: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学前教育效益: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产出的关系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
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社会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合作教学: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合作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学前教育领域的学科,研究学前教育的理论、实践以及相关问题。
它致力于研究和解释与学前教育相关的重要术语和概念,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学中的几个重要术语进行解释。
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到六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活动,旨在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社会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2.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专门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通过游戏、活动和经验教学等方式,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3.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关注0到3岁的孩子。
早期教育强调对孩子在最早的发展阶段进行优质的护理和教养,提供安全、温暖、有创造性的环境,促进他们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4. 幼儿园幼儿园是一种早期教育机构,为3到6岁的儿童提供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和学习兴趣。
5.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一种针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的教育措施。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儿童在身体、感知、语言、学习等方面的发展问题,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支持。
6.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教育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7.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特点之一,通过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游戏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愉悦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结:学前教育学涉及众多重要术语和概念,理解和解释这些术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面向3至6岁的儿童。
它是一种早期教育形式,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以帮助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语言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幼儿发展幼儿发展是学前教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涵盖了幼儿在各个方面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包括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促进其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幼儿在早期进行的教育活动。
早期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它提供了一个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框架和理论基础,以促进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学前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幼儿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环境应该包括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安全、卫生和温馨的教育环境也是幼儿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学前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幼儿教育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游戏教育、体验教育、动手实践教育等,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五、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中,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紧密相连,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者。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观察、引导和激励等方式,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培养。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身体等各方面。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中的第一阶段,对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的目的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为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特点 - 以儿童为中心: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儿童为教育的中心。
- 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 综合性:学前教育注重综合发展,不仅包括认知领域,还包括情感、社会、身体等方面。
- 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合作:学前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共同体。
四、学前教育常用名词解释 - 幼儿园:专门为3-6岁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机构,为儿童提供游戏、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 早期教育:是相对于学前教育而言的概念,泛指0-6岁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
- 发展教育: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游戏教育:以游戏为教育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 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五、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学前教育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为每个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必考的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
2.家园合作: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其特点是趣味性、具体性、虚幻性、自由自愿性和社会性。
4.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国绕一个中心内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
这个中心内容即“主题",主题活动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希望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幼儿,最终使幼儿建立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
5.结构游戏: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6.表演游戏: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展开游戏情节。
简而言之,表演游戏就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7.创造性游戏:指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8.角色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它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9.幼儿园环境:广义:指支持与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10.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接本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幼儿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与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与简答大全学前教育学是关于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
它对儿童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发展、教育策略和教育环境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技巧、情感发展和身体健康,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中必考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
一、儿童心理发展1. 定义: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2. 简答题:请简述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儿童语言发展1. 定义: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语言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
2. 简答题:请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促进方法。
三、早期教育干预1. 定义:早期教育干预是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和方法,对有特殊需求或潜在风险的儿童进行早期的教育和干预,提升其学习和发展能力。
2. 简答题:请简述早期教育干预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四、幼儿园教育1. 定义:幼儿园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系统性的学前教育活动和服务的教育机构,旨在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2. 简答题:请简述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五、学前教育评估1. 定义:学前教育评估是指对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监测,以了解教育质量和效果,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2. 简答题:请简述学前教育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方法。
六、亲子教育1. 定义:亲子教育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教育互动和教育方式,旨在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促进亲子关系和儿童的全面发展。
2. 简答题:请简述亲子教育的原则和实施方法。
七、游戏教育1. 定义:游戏教育是指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提供愉快的学习体验和积极的社会交往。
2. 简答题:请简述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八、专业发展素养1. 定义:专业发展素养是指学前教育从业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学前教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1。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p2)2。
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p3)3。
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p4)4。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
<p4,p55,p90)5.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P14)6。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P15)7. 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8. 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P31>9 .社区教育-- 把教育之于一定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反政府和党的领导下,一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
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1. 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p46—47)2. 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3。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指关于0-6岁儿童发展、教育和幼儿教育实践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语言习得、社会情感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幼儿达到全面发展。
2.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会方面。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探求精神,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接触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4. 学前教育的实施原则有哪些?学前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特点。
- 综合发展:促进儿童身心、智力、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 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以教育为中心,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学习。
- 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有序的教育计划和活动。
- 情感关怀:给予儿童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爱,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育环境。
5. 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 定性评价侧重观察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情感状态和交往能力等,通过记录和分析来评估儿童的发展状况。
- 定量评价侧重使用标准化的测评工具和量表,对儿童的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以获取更具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结语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必背知识,有助于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支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努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关爱和培育,迎接美好的未来。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学前教育,即早期教育或幼儿教育,是指为适龄幼儿提供的教育和护理服务。
这段时期是孩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简答题的探讨。
一、学前教育名词解释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早期教育指的是对0-3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刺激、亲近和互动,促进婴儿和幼儿的早期发展。
2. 幼儿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幼儿教育是指为3-6岁幼儿提供的教育服务,旨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习兴趣和基础知识。
3. 感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感受教育是一种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学习的教育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通过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4. 游戏教育(Play-based Education):游戏教育是一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5. 结构化教育(Structured Education):结构化教育是一种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提供系统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简答题1.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
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学前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性: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 综合性:学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 个性化:学前教育重视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 实践性:学前教育注重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学习,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2.非正规学前教育:是以教育需求为导向的,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新式,而不是实施划一的、固定的、标准化的教育3.早教中心: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中心等机构的简称。
是专门为3岁前因幼儿的父母或家人提供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和帮助的服务机构4.适宜性发展课程:指课程适应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不仅仅停留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创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引导儿童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动,做适宜的事,获得不断发展5.学前有效教育: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幼儿获得最大的发展6.日常生活活动:值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如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7.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8.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在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9.区域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时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充分游戏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10.主题活动: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11.班级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细胞,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基本单位二、单选题1.条例的全称是【幼儿园管理条例】2.规程全称【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全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全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础性课程和适宜性发展课程】4.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5.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三、填空题1.从教育的存在形态上看,存在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心态2.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专门招收3——7岁的儿童,1840年取名为【幼儿园】建立这所幼儿园的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3.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儿园】,1904年元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更名为【武昌蒙养院】4.构成学前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5.1959年,联合国第【14】届大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性公约——【儿童权利宣言】。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与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与简答大全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基础教育和培养,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学前教育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学常见的名词解释与简答大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幼儿教育与幼儿园1. 请解释幼儿教育的概念并谈谈其重要性。
答: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交、语言和身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品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幼儿园的概念及其功能。
答:幼儿园是一种专门为幼儿提供教育和照顾的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通过游戏、活动、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请解释幼儿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幼儿发展主要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两岁)的特点是对外界刺激敏感且行动能力有限;幼儿期(两岁到六岁)的特点是发展迅速、语言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有社交行为;学龄前期(六岁到入学前)的特点是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开始具备一定学习能力。
2. 请简述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教育的理论依据,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教育实践,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三、儿童行为与社会化1. 请解释儿童行为的特点及其与成人行为的差异。
答:儿童行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不稳定、易受影响、思维方式简单、行为表现活跃等。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还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为直接和冲动,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思维和逻辑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专门关注儿童在3-6岁之间的教育与发展。
它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领域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和简答题回答:1. 幼儿园: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与照顾服务。
它的目标是通过游戏、社交互动和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 自主性:自主性指幼儿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自我决策。
这种教育环境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我表达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 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创设的情境和规则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社交互动、问题解决和认识世界。
4.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它强调幼儿的情感发展对整体人格成长的重要性。
5. 幼儿发展:幼儿发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等各个方面。
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和方法至关重要。
6. 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涉及父母或其他亲属在幼儿成长中的教养方式和支持。
学前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7. 评估与评价:评估与评价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此指导教育教学的改进。
评估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测试和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
8. 转化研究:转化研究是将学前教育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过程。
它旨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育策略和实践,以促进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9. 教师角色:学前教育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提供支持和关怀。
10. 多元化:多元化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和利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学前教育,简称PE,是指针对3至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并为其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准备。
学前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强调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社交性和终身学习能力。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中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中,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讲故事等方式,培养语言、运动、艺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情感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其进入小学学习提供基础。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学前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通过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幼儿可以学会如何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感受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刺激他们的感官,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幼儿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认知发展涉及到幼儿的语言、思维和记忆等方面,通过适宜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游戏教育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游戏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其多方面的发展。
五、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和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育通过提供安全、温暖和富有爱心的家庭环境,为幼儿的情感、语言和认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机会的教育体系。
幼儿园教育、情感教育、认知发展、游戏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前教育学是指研究学前阶段(指的是3-6岁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探索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交、身体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前阶段是儿童人生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时期,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的刺激和教育环境尤为敏感。
科学的学前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前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首先是内容。
学前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如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
其次是目标。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需要结合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
再次是方法。
学前教育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要注重师生互动,又要注重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最后是评价。
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儿童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情况。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等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学前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学前教育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家庭教育学则帮助我们关注儿童家庭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探索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衔接点。
学前教育学的实践包括学前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环境和教具设施的创设等方面。
学前教育机构的组织和管理要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师资,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名词解释题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 幼儿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第三章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
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
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4.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5.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9. 人本位儿童观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
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
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
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
第四章第五章1. 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 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简答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2.(1)我国的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4.(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5.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 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 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 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 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 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
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
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
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 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 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1 .活动区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2 .活动区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