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a43be284ac850ad0242c9.png)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月迹贾平凹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
”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⑭“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⑰三妹就乐了:⑱“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⑲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288da0f18583d0496459d5.png)
月迹贾平凹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
![《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4ae0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7.png)
《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第一篇:《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月迹》中的有关语段,完成相关习题(13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小题1:上文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
(2分)小题2:选段开始说“我们越发觉得奇了”,末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请分别写出“奇”和“满足”的具体含义。
(4分)小题3:结合选段有关描写,体会“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这个句子的含义(4分)小题4:“大家都觉得满足了,……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此时,如果“我”做了一个梦,我会梦见什么呢?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发挥合理想像,描述梦境的内容。
(3分)参考答案:小题1:我们河中寻月;我们沙滩议月。
小题1:“奇”指“月亮并没走”;“满足”指只要我们拥有了月亮,也就拥有了整个天空,拥有了所追求的美。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a43be284ac850ad0242c9.png)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月迹贾平凹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
”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⑭“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⑰三妹就乐了:⑱“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⑲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6700f4eaf61fb7360b4c65e2.png)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
”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⑭“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e75d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png)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似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清楚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响?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答复。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参考答案: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清楚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似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答复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仔细揣摩对话时的语气,感到一种无比美妙的境界。
小题3:试题分析:从多种角度可以答复这个问题,从奶奶教育孩子的角度,从奶奶的童心等角度。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825e671fe910ef02df830.png)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10分)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仔细揣摩对话时的语气,感到一种无比美妙的境界。
小题3:试题分析:从多种角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从奶奶教育孩子的角度,从奶奶的童心等角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a43be284ac850ad0242c9.png)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月迹贾平凹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
”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⑭“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⑰三妹就乐了:⑱“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⑲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bea3a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4.png)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月迹笔记1、作者:贾平凹贾平凹(wāo) :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月亮的别称: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3、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常健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款款(kuǎn )满盈(yíng )屏b?ng气面面相觑qù倏shū忽袅袅(niǎoniǎo) 玉砌(qì)嫉妒(jídù) 酥酥(sū) 掬(jū) 粗糙(c āo) 相依相偎(wēi)5. 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6.寻月过程:(1)、中堂里镜中望月(2)、院中望月寻月(3)、院外河中月(4)、瞳中见月。
7、文章段略化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你们快去寻月呢”);写月亮匆匆来去。
第二部分:(从“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写寻月过程。
第三部分:(从“我们坐在海滩上”——最后);写海滩议月8、找一些词替换下面斜体字,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跑出门去,他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答:“玉玉的”、“银银的”,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9、阅读课文第18-26段,然后做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杯中饮月。
(2)、“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51a4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2.png)
《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通用8篇)《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月迹》通过对“月亮是每个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也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世界的观点。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月迹》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月迹》阅读题原文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月迹》阅读题题目1.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1)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3.请问作者描写月亮是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事物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月迹》阅读题答案1.答案: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d5bd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0.png)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参考答案: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e3ec3aaea998fcc220ef6.png)
《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月迹笔记答案月迹笔记1、作者:贾平凹贾平凹(wāo):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月亮的别称: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3、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常健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款款(kuǎn)满盈(yíng)屏b?ng气面面相觑qù倏shū忽袅袅(niǎoniǎo)玉砌(qì)嫉妒(jídù)酥酥(sū)掬(jū)粗糙(cāo)相依相偎(wēi)5.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6.寻月过程:(1)、中堂里镜中望月(2)、院中望月寻月(3)、院外河中月(4)、瞳中见月。
7、文章段略化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你们快去寻月呢”);写月亮匆匆来去。
第二部分:(从“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写寻月过程。
第三部分:(从“我们坐在海滩上”——最后);写海滩议月8、找一些词替换下面斜体字,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跑出门去,他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答:“玉玉的”、“银银的”,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9、阅读课文第18-26段,然后做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杯中饮月。
(2)、“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1ea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5.png)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10分)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阅读题目一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阅读答案一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阅读答案分析一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
贾平凹《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c9bb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迹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月迹中考阅读答案.doc
![月迹中考阅读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3804582af1ffc4fff47aca7.png)
月迹中考阅读答案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月迹中考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 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渐渐那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 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b0343f90f76c661371aeb.png)
现代文阅读月迹贾平凹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1ea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5.png)
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平凹月迹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10分)①奶奶说: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
”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阅读题目一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分)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
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阅读答案一小题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小题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
(3分如是原文.酌情扣分)小题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阅读答案分析一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1d17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阅读答案一】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1)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2)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贴切新奇的比喻形象的表现了孩子们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体现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人人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说明人人都追求美好的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2)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50f055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b.png)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2)“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那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说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月迹》.......阅读答案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
![《月迹》.......阅读答案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cba0c3169a4517723a39e.png)
《月迹》.......阅读答案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阅读《月迹》选段,完成小题。
(共9分)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篇一:初中语文《月迹》课文解读】t>通过近期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一年进行两次,上半年1月报名,3月考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考试。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初中语文《月迹》课文解读一、教材解读(一)课文简说《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本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
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沙滩议月;寻月的过程描写得也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洋溢着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语言与朦胧幼稚的审美标准读来回味无穷,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意境。
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文章脉络以及语句解析1.对字词的理解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问题:①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着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这是为什么?②孩童们寻月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景象?③寻月过程中又体现了孩童们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⑤文中“奶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拨:①不满足——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后来在寻月过程中寻找到了“月亮”,寻找到了“美”,终于觉得“满足”了。
②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望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知道还有嫦娥。
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
——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③寻月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嫦娥,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生“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④含义: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夜空也便是属于我们的。
⑤奶奶这一形象是作家有意塑造并寄托着自己理想的一个形象。
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没有奶奶这一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3.对语句的理解请同学们深入研讨课文,提出自己想知道或不太明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回答。
学生质疑预测(其他问题教师机动处理):预设问题一:文中所写的月亮是孩童们眼里的月亮,你能举例说明吗?预设问题二:文中语言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预设问题三: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师生一同研讨,尽量统一意见和看法。
参考答案如下:问题一:可从两个方面来答。
一是以孩童朴素的视觉感知来写月亮。
如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院中望月,写月亮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这里写的全是朴素的视觉形象,是关于月亮形状和色彩的最基本的感觉,拟人化的感觉显然更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
二是以孩童的生理感觉来写月亮。
当听说月中也有自家院中有的桂树时,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信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感受到了桂树的馥郁花香,人间和月亮融为一体。
显然,文中的月亮不是成人眼中的月亮,不是思妇征夫眼中的月亮,更不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
问题二:贾平凹的语言有意向空灵的意韵发展,作品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本文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多用比喻,想象奇特,充满童心、童真、童趣,孩童的形象在作家的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问题三:首先在于不是离人赏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
这一切,都使得文章有全新之感,不落窠臼。
二、教学建议1.课外阅读贾平凹写了多篇咏月的文章,各有特色,不妨请同学们从网上搜寻、进行对比阅读,并进行赏析,下面是贾平凹的一篇《对月》,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情感表达上与本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参照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对月》贾平凹月,也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多几天亏了;圆的那么丰满,亏的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
你照了出来了,悲哀的盼着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
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为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
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
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着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
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
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
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乐,活着也有苦,苦里却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长。
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可作为教学的思考题:①文章有三个自然段以“月”开头,如果据此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的话,你觉得三个部分写的各是什么内容?三个部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②文中说:“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作者由此形成了对人生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③文章以“你”称代月亮,仿佛面对月亮倾诉,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与《月迹》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明确。
生:(齐背)2.板书设计中公讲师解析【篇二:贾平凹月迹资料】凤县人。
原名贾平娃。
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等。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1988年《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作者贾平凹通过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体现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说明了童心创造力的高超,也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拥有美,美属于每一个人。
这主要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尤其得益于他对禅意的妙悟。
贾平凹是深受禅宗影响的当代作家。
他曾在传统文化中寻根,并在禅道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体悟。
他说:“对于佛道,看的东西不多,看了也不全懂,但学会了‘悟’,他们的一些玄理常常为我所悟,悟得与人家原义相差甚远,但我却满足了,反正只是悟出了对我有用的东西,便不管它原本是什么。
”他追求乡村的静美,并以“静虚”作为自己审美内蕴的核心,这一点恰与禅宗的“亲自然,远尘世”之风相契合,使他能深悟禅意之精蕴,同时也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幽柔纤巧的审美风格。
【篇三:《月迹》练习】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2分)锨刃( ) 嫉妒( ) 粗糙( ) 袅袅( ) .....2. 填空。
①贾平凹的《月迹》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其中第二个部分围绕“寻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部分。
3.回答问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