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案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任务古人智慧 本单元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篇文章,都有对“我为何我”的定位以及何去何从的思索,陶渊明逃离官场而后回归田园,王勃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庄子物我两忘以至游于无穷,李密以孝为盾从而以退为进。
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给我们今人以启迪,选其精华为我所用才是阅读古文的最终目的。
单元学习情境归去来兮辞并序 在1 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 并序》正是他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他少年就已是才华出众的神童,还是一个集才情与壮志于一身的大文豪,更是一个开创初唐近体诗格局,对盛唐乃至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英才,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人生路途坎坷失意多感慨,可坎坷失意并没有使他沉沦。
可怜王勃英年早逝,但他的诗与歌,他的抱负与志气,是他留给子孙后辈最宝贵的遗产。
滕王阁序*逍遥游 庄子,会飞翔的人,飞得那般轻松自如。
在那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有谁比得上庄子逍遥?他超脱现实,跃然于山壑之外,以俯瞰、翱翔的姿态,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嘲弄一切。
时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何等从容;时而感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何等自信。
庄子之文,如涓涓细流,流入心底、安抚浮躁的心灵,使之慢慢归于沉静,沉浸到庄子的世界里,飞翔。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曾经为汉文帝侍母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季路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闵子骞“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宽容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而感动;我们更为当代孝子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而感动!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3
《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初步理解“逍遥游”。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逍遥游”。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了全文,下面请同学们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多媒体展示: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辨)(4)而征一国者(耐)(5)旬有五日(又)(6)御六气之辩(变)2.特殊句式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3.一词多义(1)志(2)名(3)图(4)置(5)穷二、讲授新课1、作者怎样描写大鹏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夸张手法。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但是,作者又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向往自由又无法自由,大鹏的形象,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他极写鹏之大,暗示人之小。
“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
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逍遥游呢?学生发言,教师点拨:1)“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
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1.介绍作者和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备课
专题教学
• 7.项脊轩志——批注和信息筛选、了解其生 平。学习本文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 表现人物的写法。 • 8.五人墓碑记——批注和信息筛选、了解其 生平。感受作者对“激于义而死”的五个 人的崇敬之情,把握作者对人的生死价值 的看法,审视作者“明死生之大,匹夫有 重于社稷”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建议
• 3.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 事。 • 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 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 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 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 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 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 大特点。
延伸、拓展、勾连
• 1.搜集“孝道”的素材。 • 2.比较阅读:与《出师表》、《祭妹 文》对比,在“动之以情”上有什么 异同。
单元教学目标
• 1.强化学生对文言重点字词句的积累,进一 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2.通过诵读,品味古代抒情散文优美的语言 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 3.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精神,用历史和 现实的眼光评价作品。
《归去来兮》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理解重要 文言字词的能力。 • 2.理解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热爱 田园生活的情感态度。 • 3.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 4.了解中国的归隐文化。
• 4. 选读《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形象;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人物;信息筛选整合能 力 • 5. 《劝学》——文言文阅读能力;比喻论 证的作用; • 6. 《逍遥游》——文言文阅读能力;庄子 的思想; • 7.《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筛 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赏析关键语句的能力 及方法;庄子的形象及情怀;
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3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勃及其骈体文的特点。
2.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中的文学典故。
3.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美感。
4.透过字面含义,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文中部分虚词与实词的用法。
2.通读全文,疏通文章,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的典故。
教学方法1.整体感知2.局部思路揭示3.讨论与学习结合教学时数三个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在初唐时期有一位才子,他是初唐四杰中的一个,曾经有过这样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他是谁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的另一佳作《腾王阁序》。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而腾王阁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王勃笔下的腾王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作家及其写作背景介绍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 关于本文写作背景: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2.7《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这样一篇千古名文,除内容上的理解之外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的至孝与无奈,引发他们对孝道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与导学案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品味“孝”的含义。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在读的环节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深情。
另外对文章主题的挖掘上应该更加深刻一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中,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
教材中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
其中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此文,可以联系学过的《饮酒》和《归园田居》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鉴赏抒情语言的朴素。
《滕王阁序》是王勃最突出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该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学生可在豪迈的语言中体察王勃的壮志凌云。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
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指其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通过对庄子说理艺术的分析,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把握更上一个理解高度。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在感动于文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时,学生还可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写作艺术。
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
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教案(1)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庄子及本文的创作背景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宇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能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形象化说理的风格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导入新课:我们安徽籍的著名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为了打造“庄子故里,逍遥蒙城”的城市品牌,我们县委县政府也立足本地文化,给很多道路景观分别取了富有本地文化内涵的名字。
当你穿过古朴典雅的南华门,沿着宽阔整洁的逍遥路来到风景如画的鲲鹏湖公园的时候,您知道这些道路景观有着怎样的文化渊源吗?其实,这些都和庄子以及他创作的《逍遥游》有关。
著名的学者、哲学家马叙伦先生就曾说过“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读《庄子》先应读懂《逍遥游》,这是人们所公认的。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走进作者:庄子是我们蒙城的历史文化名人,身为蒙城人,同学们对庄子应该会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将请一位同学介绍庄子及其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庄子》今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庄子以及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ppt展示)介绍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他生活在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社会混乱的战国时代。
残酷的现实处境使得他很难施展抱负,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ppt展示)具体研习:本文的题目是“逍遥游”,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逍遥游”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文中哪一段作者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遥观”?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单元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学目标】:1、辞的体裁特点。
2、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3、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难点: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能流利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2、了解“辞”的特点。
3、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二、作者回顾:三、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四、解题: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
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似乎是一种召唤。
五、朗读: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 第4课时教案
4、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维目标
赏析文章6、7自然段,品味语言,积累文言知识。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第二篇,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阅读与鉴赏”模块,课程标准对这个模块的目标要求主要由三点:即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
课堂检测内容
完成《新新学案》P36“话题互动”。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新新学案》P42内容。
预习内容布置
预习《逍遥游》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
预习
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1、对照文下注释,疏通第六、七段的文意;
2、标注六、七段的文言知识;
3、熟读六、七段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展示课前自学内容。
文本赏析
必修五第二单元教学案
科目语文年级高二备课人高二语文组第 1 课时必修五第二单元学习目标1、文言基础知识积累;2、把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学习重点文言知识积累,重点语段默写学习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自主学习:1、识字注音熹微()轻飏()自酌()憩()出岫()窈()窕()遑遑()翳翳()盘桓()崎()岖()眄()庭柯()耘籽()翼轸()瓯()越棨()戟懿()范襜()帷骖()绣闼()雕甍()彭蠡()舳()遄()飞帝阍()簪笏()捧袂()睇()眄北冥()鲲()鹏抟()扶摇舂()粮泠()然蟪()蛄()蜩()翱()翔闵()凶祚()薄茕茕()孑()立床褥()逋()慢猥()优渥()病笃()宦()达拔擢()侥()幸2、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4)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5)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6).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7)其正色邪无所至极邪邪:通“耶”,呢。
(8)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
(9)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10)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11)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反:通“返”。
(12)而御六气之辨辨:通“变”,变化。
(1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14)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通“繇”,喜。
(15)而征一国而:通“耐”。
(1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9)四十有四(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3、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备课
必修五第二单元二、要点解读本单元编选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很具有代表性。
《归去来兮辞》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结构安排严谨周密。
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全文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或有承上启下之意,或两两相对,互相呼应,既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有回环往复之姿。
首尾贯通,有意为之又似浑然天成。
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
语言上匠心独运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
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但丝毫不露痕迹。
《滕王阁序》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
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
结构层次井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逍遥游》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全文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人,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极富说服力。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说理更充分有力。
《陈情表》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因其中流露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
文章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境,最后进一步阐述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同时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一定出来为国效力。
文章叙事婉转亲切,语言生动形象,情透纸背而少有大声呼号之词。
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9—11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吏臣荣举臣秀才。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一、组织教学1、工具准备:课本、积累本、练习册、习题本2、导入新课:古代读书人的追求常常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但历史上总有那么几个人与众不同,他们不愿意作官。
例如陶渊明,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明确表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哪怕家无余粮要辞官归隐;再如庄子,庄子已经穷到要借粮度日,但当楚王派两个大夫前往邀请其入朝做官时,庄子在濮水钓鱼,持竿不顾,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自己只想做一只泥中自由自在的乌龟。
这两个人都是为了“自由”弃官不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不愿做官的读书人:李密!那么他为什么不愿做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陈情表》。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将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常在床蓐逮奉圣朝除臣洗马猥以贱微责臣逋慢刘病日笃过蒙拔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更相为命2、这些字音你是否都掌握了呢?下面我们有请几位同学给大家分段朗读,读的时候除了读准字音,也请注意读准断句,听的同学感知情感基调。
3、刚刚展示的同学读得都很精彩,我看到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想一展自己的朗读才华。
下面请大家一起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4、解题“陈”:陈述、禀报。
“情”:情况、情理、隐情、苦衷。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刘勰《文心雕龙》)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文学常识补充】:快速浏览,勾画要点“疏”:疏者,通也。
疏,也称奏疏,是一种就某一件事情向皇帝疏通意见,表示看法或有所匡谏的上奏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云:“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
对所议事项分条陈述,将基本观点阐释充分是疏的一个明显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
第二单元
二、要点解读
本单元编选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很具有代表性。
《归去来兮辞》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结构安排严谨周密。
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全文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或有承上启下之意,或两两相对,互相呼应,既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有回环往复之姿。
首尾贯通,有意为之又似浑然天成。
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
语言上匠心独运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
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但丝毫不露痕迹。
《滕王阁序》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
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
结构层次井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逍遥游》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将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全文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人,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极富说服力。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说理更充分有力。
《陈情表》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因其中流露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
文章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接下来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最后进一步阐述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同时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一定出来为国效力。
文章叙事婉转亲切,语言生动形象,情透纸背而少有大声呼号之词。
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9—11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吏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新课标第一网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婴:绕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考查和推举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郎中:古代对医生的一种称谓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10.以下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进退之.二虫又何知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且.臣少仕伪朝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猥以.微贱则以.刘病日笃
11.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
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
B.第二段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C.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
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
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D.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
9.C(尚书省的属官)
10.B(A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 C况且/将要 D凭借/因为)11.D(孝道不只是封建社会的道德,现代社会仍需要宣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9.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悬挂
B.南冥.者,天池也冥:通“溟”,海
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D.而后乃今培.风培:培养
10.下列各项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矣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可见,《庄子》一书并非庄周一个人的著作。
B.“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C.鲁迅称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实际上是赞扬庄子在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
D.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12.根据文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必须等待海运时的六月巨风,可见,鲲鹏并不能逍遥。
B.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它们不逍遥,不自由。
C.在该段中,作者对鲲鹏抱赞美态度,而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D.蜩与学鸠嘲笑鲲鹏要到九万里高空才能向南飞,不能像他们一样达到逍遥的境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译文: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9. D(培:凭)
10. A(例句的“以”解释为“凭”,B项为“认为”,C项为“按照”,D项为“而”)
11. D(庄子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2. D(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包括蜩与学鸠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
13. ⑴倒一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⑵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