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富贵不能淫》一、基本内容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3.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写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坚守仁义。

二、基础知识积累重点词语解释1、岂:难道9、戒.之:告诫2、是;这10、必恭必戒:..谨慎3、诚:真正,确实11、女:同“汝”,你4、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12、夫子:丈夫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3、正:准则,标准6、焉:怎么,哪里 14、由:遵从7、冠:行冠礼 15、淫:使……迷惑、惑乱8、命:教导、训诲 16、得.志:实现谓:称作17、移:使……动摇、改变 18、屈:使……屈服19、焉得:..能够 20、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居21、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22、独行其道.(名词,道路)妾23、妇之道.也(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重点句子翻译: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子未学礼乎?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6、女子之嫁也,母命之,7、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8、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问答题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上《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上《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文题解读《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文学常识【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

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

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字音字形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女(rǔ)家妾(qiè)妇之道朗读节奏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三、生字难字(略)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富贵:指有钱有地位。

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

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

原则,行为准则。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

焉得:怎么能。

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007《富贵不能淫》知识点笔记

007《富贵不能淫》知识点笔记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注释: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确实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吗?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注释:翻译:他们一发怒,一众诸侯便会惧怕,于是会安静下来,战火因此而平息,天下也会太平无事。

”3.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注释:翻译: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得上是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呢?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注释:翻译: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会教育他;女子嫁人的时候,母亲会教导她,5.往送之门,戒之曰:注释:翻译: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注释:翻译:‘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守礼,一定要克制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话!’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注释:翻译: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注释: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注释:翻译: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10.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注释: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11.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翻译: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景春○2曰:“公孙衍○3、张仪○4岂不诚○5大丈夫○6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7。

”孟子曰:“是焉○8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9也,父命之○10;女子之嫁也,13!’以顺为正○14者,11之曰:‘往之女家○12,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母命之,往送之门,戒○15。

得志,与民由之○16;不得志,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9,威武不能屈○20。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一、文学文化常识1)XXX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XXX“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XXX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XXX及其弟子万章、XXX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XXX。

4)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

二、重点词语积累:1、重点实词1)诚:真正,确实。

2)惧:害怕。

3)熄:指战争平息。

4)命:教导、训诲。

5)往:去、到。

6)敬:恭敬。

7)违:违背。

8)顺:顺从;正:原则。

9)由:遵从,遵照。

10)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2、通假字女同汝,意思为你3、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4、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XXX所提出的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远大的志向,而不是像“妾妇之道”一样顺从权力,没有原则。

XXX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在富贵时不被迷惑,,在贫贱时坚守自己的和志向,不改变自己的道路,在威武面前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屈服于强权。

这种精神,正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体现。

在历史上,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人,都是具有大丈夫形象的人物。

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中,都坚持着自己的和追求,成为了后人所推崇的楷模。

答: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使用了古代经典文献中的语句和典故,如《孟子》中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以及“妾妇之道”等,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古典美和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富贵不能淫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全)

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全)

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重点字词字词解释字词解释1岂难道14由遵从2诚真正,确实15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迷惑。

3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16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动摇。

4惧害怕17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

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18父命之.代词,他。

6是这19以.顺为正者介词,把。

7焉怎么,哪里20一怒而.诸侯惧连词,表示承接。

可译为“就,便。

”8冠行冠礼21女同“汝”,你。

9命教导、训诲2210戒.之曰告诫2311必敬必戒.谨慎2412夫子这里指丈夫2513正准则,标准26二、知识拓展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三、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富贵不能淫》知识要点复习整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要点复习整理

《富贵不能淫》一、基础知识梳理二、考点清单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心意)真实(2)丈夫之冠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3)父命.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命;命令等(4)以顺为正.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5)行天下之大道..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大路(6)与民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缘由;由于3.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_______________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2)道妾妇之道.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_______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5.其他重点实词(1)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顺为正者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居天下之广居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立天下之正位正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天下之大道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一怒而.诸侯惧而:____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___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以:________________(4)独行其.道其:________________(5)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子未学礼乎.________________(6)之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母命之.________________往送之.门________________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7.特殊句式辨析(1)戒之曰。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解析】A项中的“而”表承接,可译为“就”;BCD三项中的“而”和“颠而

接 不扶”中的“而”均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故选A项。
课 内
富贵不能淫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给君主,我则要归过于臣子。
(2)此非臣下之过欤?
岂:_____难__道_____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冠:_____行__冠__礼_________________


Hale Waihona Puke (3)父命之命:_____教__导__、__训__诲___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往:_____去__,__到_________________
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念蒙
对 受的恩德,杨玄感、宇文化及这类人,都是小人。这就是古人要看重君子而轻视
接 课
小人的原因。”太宗说:“你说得对。”

富贵不能淫
返回目录
知 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梳 理
(1)少居富贵
居:_____居__住__,__住__进___________

理 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居住在富贵的地方,并不曾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
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给君主,
我则要归过于臣子。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没有才能没有品行,靠祖父、父亲的勋功
对 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于是处在高官显位,不遵循道德信义,只喜爱奢侈放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丈夫
..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

专题18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汉族成人礼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汉族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
7.《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8.《富贵不能淫》中,孟子通过“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
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抒发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2、名词用作动词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原意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
3、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C、威武不能屈: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10.《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是: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1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贫贱不移】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富贵不能淫》学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学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学习资料《富贵不能淫》学习资料富贵不能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惑乱,迷惑”,即整句为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整句意思为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富贵不能淫》学习资料,希望有所关怀!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高校》《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

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的确:今义:恳切)(2)父命之(古义:教育,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猛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苦痛;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3.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转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转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更应时刻留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见你有怎样的熟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21、《富贵不能淫》知识清单

21、《富贵不能淫》知识清单
5、虚词


释义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母命之
妾妇之道也
与民由之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以顺为正者

以顺为正者
6、句式。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戒之曰。
《富贵不能淫》知识清单
1、通假字
往之女家______通______,释义: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丈夫之冠也
母命之
以顺为正者
3、词类活用

词性转换
释义
居天下之广居
4、一词多义
字句Βιβλιοθήκη 释义戒戒之曰
必敬必戒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行天下之大道
妾妇之道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平息,天下就太平。

”孟子说:“这哪里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常法,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注释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名词作动词。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戒:谨慎,必:一定。

6. 往之女(rǔ)家,之:到,女:同“汝”,你。

7.无违夫子!夫子:丈夫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广居:喻“仁”,正位:喻“礼”,大道:喻“义”。

9.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动词。

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名词。

10. 与民由之,★由:遵从。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一、文学文化常识(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张,分别出自《腾文公下》和《告子下》,《孟子》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因孔子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4)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

二、重点词语积累:1、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2)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

(3)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平息。

(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5)往之女家往:去、到。

(6)必敬必戒敬:恭敬。

(7)无违夫子违:违背。

(8)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原则。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 “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 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 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 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 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 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 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 幸福为理想。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 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 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 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天下便平安无事。
2、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 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 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 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 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 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 “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 项羽等典型例子。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文章内容理解1、“就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就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怨,安家而天下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安远,威武无法屈。

2、文中哪句话与“愁则独善其身,超过则无以天下”意思相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恳请详细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5、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孟子指出,真正的大丈夫存有两个标准:一就是必须存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志向,时能将此大道实行至社会各界人民中回去,二就是必须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安远,威武无法屈”的道德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6、孟子驳斥景春的理由就是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7、恳请对照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相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则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风流的时候无法被其蒙蔽,贫贱不能并使其发生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无法并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无法发生改变个人的职业道德,一个人必须存有自己的做人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多样的今天,更应当时刻特别注意。

8、谈谈你所介绍的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安远――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无法屈――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二、理解性默写1、大丈夫的作法:居天下之广居,公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 ”行天下之大道 ”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 中去,二是要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 大丈夫.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 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 “委妇之道 ”,他们以 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 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 大丈夫呢?
二、注释:
1、景春: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
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
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 “妾妇之道 ”与“大丈夫之道 ”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 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 “大丈夫之道 ”则表现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 ”。
大丈夫的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 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 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和“此之谓大丈夫 ”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
五、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 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 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把顺 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应该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 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 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才叫大丈 夫。”
2.文中哪句话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5."孟子是怎样谈论 ”大丈夫之道 ”的?
此之谓大丈夫。 ”
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 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 “亚圣 ”,与孔子并称 “孔孟 ”。其在 政治上主张 “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 ”、“省刑薄赋 ”;提出“性善”论;主张 “劳心 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为 “四书 ”。
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
威胁暴力。屈:
使,,屈服。
三、结构、内容、写法:
第一段: 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
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居住。居
(2):
住所。
5、得志:
得,实现。
6、与民由之:
由:实行。之:
代志向。
7、独行其道:
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
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 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 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