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46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生着乔木或灌木
2.荒漠景观的特征。 荒漠植物以 旱生的灌木 为主,具有 耐长期干旱 的形态和结构。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迁移应用| 1.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3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鲜花盛开。 在季节性降雨频繁的年份,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 然现象。平常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 成花的海洋? 答案:沙漠气候,气候干燥,种子不易腐烂变质;热带地区热量丰富, 利于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降雨带来丰沛的水源。
垂直结构较 简单 ,藤本植物、 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 象
主要分 布区
森林呈深绿色,各月都有花开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 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3.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类型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 温带海洋性 气候 亚欧 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
布区 区
地区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及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信息1
结合雾的形成原因,从水汽多(湿度大)、易凝结两 “雾林”
三、草原与荒漠 |教材初探| 1.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类型 主要 分布区 气候特征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气候区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
植被特征
季为4—6个月, 降水稀少,草 草原 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 类 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 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情境探究
下结合材料探究: (1) 指出图1和图2的植被名称及所属的气候类型。 提示 图1为热带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2为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 图示植被类型中,我国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在我国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带荒漠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西部和新疆。 (3) 图3和图4所示植被主要有哪些共同特征? 提示 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教材第85页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提示 : 1.(1)支柱根和板状根:有利于通过根系固定植株,保证植物在松软泥泞的海滩扎根 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2)呼吸根:红树林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充满水分,土中缺氧,呼吸根使红树林植物在 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3)胎生:红树林植物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种子难以有稳定 的发芽环境,又缺少发芽所需的氧气,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林植物在海岸生存 (长期漂浮在海上的胚轴,一旦被海潮冲击到合适的泥滩,胚轴就能生根发育)。 (4)排盐分的腺体:红树林植物生长在高盐分的环境中,拥有可排盐分的腺体,具有 排盐能力,能有效地把盐分排泄出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常绿阔叶林 主要 亚热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亚热带__湿__润__气候区 分布 森林__常__绿__,乔木多__革__质__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 特征 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__简__单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 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主要分布:温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温带__海__洋__性__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__宽__阔__,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下结合材料探究: (1) 指出图1和图2的植被名称及所属的气候类型。 提示 图1为热带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2为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 图示植被类型中,我国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在我国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带荒漠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西部和新疆。 (3) 图3和图4所示植被主要有哪些共同特征? 提示 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教材第85页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提示 : 1.(1)支柱根和板状根:有利于通过根系固定植株,保证植物在松软泥泞的海滩扎根 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2)呼吸根:红树林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充满水分,土中缺氧,呼吸根使红树林植物在 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3)胎生:红树林植物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种子难以有稳定 的发芽环境,又缺少发芽所需的氧气,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林植物在海岸生存 (长期漂浮在海上的胚轴,一旦被海潮冲击到合适的泥滩,胚轴就能生根发育)。 (4)排盐分的腺体:红树林植物生长在高盐分的环境中,拥有可排盐分的腺体,具有 排盐能力,能有效地把盐分排泄出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常绿阔叶林 主要 亚热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亚热带__湿__润__气候区 分布 森林__常__绿__,乔木多__革__质__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 特征 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__简__单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 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主要分布:温带__季__风__气候区和温带__海__洋__性__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__宽__阔__,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类型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湿季时,草原
热带 热带雨林带 全年高温,分
__葱__绿___;干季时,草
草 草原 的南北两侧 __干__湿___两季 原
类__枯__黄___,有的散生 着__乔__木___或灌木
温带 草原
温带地区的 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 冷漫长,气候 __干__燥___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 比热带草原低
本
章 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
概 述
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
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
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
观)。
〔学 法 点 拨〕
本章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植被,二是土壤。第一节,植
对点训练
1.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
性特征,下列叙述中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D ) ①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②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③叶片宽大
④根系较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 收更多的水,以适应干旱环境,①正确;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 大量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②正确;叶片宽大,蒸腾作用旺盛,蒸 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不能适应干旱环境,③错误;根系发达可以吸 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的环境,而根系较浅,不能适应干旱 环境,④错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光照
[解析] 第(1)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 阔叶树种,银杏树属于乔木。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 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滞 尘、降低噪声等。第(2)题,“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 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 造成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荒漠化和土 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土壤保护的主要措施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 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 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 效能;(3)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探究一探究二Fra bibliotek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进行土壤改造的主要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解析: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 低于5%,说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显著,肥力流失较多,且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 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第(2)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 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 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 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大棚温室会改变 热量条件,不会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 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1)C (2)B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土壤剖面构造 ①自然土壤 ②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实践链接小明在东北平原对土壤进行深入调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 行观察? 提示: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 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 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 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5.2 土壤 课件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2)土壤质地
(3) 土壤剖面构造
活动探究 观察家乡的土壤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6)人类活动
1)自然土壤剖面及其特点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由于雨水天然下渗或人工灌溉,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并转移到 下方土层中的作用。
一、观察土壤 (3) 土壤剖面构造
2)耕作土壤剖面及其特点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风化的作用:①致密岩石的破坏,②营养元素的释放。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2、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改良土壤 (2)种养结合
自学窗 地方病与土壤
5.2 土 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砾石和粗砂(最粗大的成分)
植物的死亡组织,部分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
一、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5.2 土 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 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 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如图)。据研究, 这种黑色上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 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面成的 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将的主壤, 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亚马孙河流域 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 举出改良士壤的其他案例吗?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土壤改良的五大措施
实践应用 1.长时间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吸附水肥的能力、通气性能减弱, 肥力下降。改良措施有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2.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对于黏重的酸性土壤通过掺加熟石灰、沙子,种植绿肥等措施进 行改良。
应用体验
甲地区(图1)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改 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后成为 “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回答1~2题。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__有__机__界___ 和__无__机__界__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 (3)具有重要的__蓄__水__、__保__水__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__自__然__资__源__。 2.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__种__养_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方法突破 一、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二、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分析
1.成土母质
2.气候
3.生物 (1)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图解如下。
(2)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
4.地貌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三、不同气候条件与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状况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情境探究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 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 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黑土分布区主要 有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 东北平原。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B (2)C [第(1)题,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可推知由沼泽 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升 高而增加。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呈 正相关,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 导致土壤有机碳积累多。可推断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 减少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问题 1 (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问题 2 (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
育形成的。
问题 3 (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 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土壤的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 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
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误区警示] 土壤与土地不同 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要素之一,而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 壤外,还包括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等。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 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__本__也是最活__跃__的因素。为土壤提 供_有__机__质_,通过_生__物__循__环_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__度__和速__度__与温度、降水量呈正__相__关__。 (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__壤__的分布规律。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C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2) 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思路导引 第(1)题,该地区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_常__绿__阔__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_人__工__ ②__环__境__ ③__常__绿__阔__叶__林__ ④__草__原__ ⑤__热__带__ ⑥__颜__色__ ⑦__质__地__ ⑧__耕__作___ ⑨_生__物___ ⑩_地__貌___ ⑪_养__护___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 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
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 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 地形 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 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 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
_叶__林__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_降__低___。图示过程由常绿阔叶林到
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有机质、
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第(2)题,这种演替过程, 直接的表现是__地__表__植__被__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植被与土壤PPT课件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链接生活在北京市香山旅游网站有这么一段话:香山赏红叶可分三个阶段: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链接生活下面是一位高中学生描写有关森林的景观材料:小路两边 的树密密麻麻,绿成了一片,好像一张绿色的凉布。再往里走,树木一层 一层的,第一层,呈浅绿色;再远一点,呈蓝绿色;再远一点,呈深绿色;最后一层,
呈墨绿色。树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远望去像一个绿巨人似的。这段材料 主要说明了植被哪一方面的差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5.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第4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 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5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 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答案4.D 5.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植被》植被与土壤PPT课件
科 目:地理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植被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课标阐释
1.运用不同实例,说 明不同植被与植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第2节 土壤 (2)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 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思考感悟】 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 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3.野外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 方面进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地理实践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素养阐释
1.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理解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观察、识别土壤标本,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提高地 理实践力 3.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形成 过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4.了解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人 地协调观
归纳提升 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等自然要素及 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 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
(3)气候与土壤。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 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 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 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理环境以 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 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 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 需的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
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
答案
解析
考向 3 成土母质、地貌与土壤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 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 11~12 题。
1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
答案 D
解析 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 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关于上述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 a 土壤分布广泛 B.美国中部 b 土壤分布广泛 C.我国北方地区 c 土壤分布广泛 D.a、b、c 土壤都是肥沃的土壤
答案 B 解析 黄土高原主要为黄土;美国中部平原黑土分布广泛;我国南方地 区水稻土分布广泛;水稻土和黑土较为肥沃,红壤贫瘠。
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1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 A 解析 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 A 项正确。
表有机质含量较少,A 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
B 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答案
解析
14.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 D.商业 答案 B
解析 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农业。
答案
解析
考向 2 土壤的养护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 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 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 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 15~16 题。
答案
解析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5。图 一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二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回答 3~4 题。
3.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答案 C 解析 读图二可知,该土壤表层(0 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 5,说明地
答案
解析
考向 3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 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早、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 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 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
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是的( ) A.华北地区—红色 B.南方地区—蓝色 C.四川盆地—青色 D.北方地区—黑色
答案 D 解析 华北地区的土壤是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是用红色命名, 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
答案
解析
考向 2 土壤质地 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图甲为地 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 入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 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此回答 3~4 题。
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
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
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
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
甲淋溶层最厚,故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
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故 A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1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答案 C
答案
解析 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 成深厚的土壤,C 项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 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A 项错误;生物是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B 项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 变薄,D 项错误。
(2)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 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 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答案
2.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 壤侵蚀。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 区降水少。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 B 解析 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A 项错误;从②
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 项正确;从③到④,由湿到干,
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C 项错误;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
答案
课时达标检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观察土壤
1,2,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5,6,7,8,10,11,1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4,9,12,14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组成。下表中的土壤为我国东部地区 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据此回答 1~2 题。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1.表中 a、b、c 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答案 B
解析 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 a 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 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 b 为黑土;c 中水分含 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
3.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
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
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答案 D 解析 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
答案
解析
6.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
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
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
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 答案 C 解析 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②为草原;森
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总体而言,土壤有
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探究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考向 1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 7~8 题。
7.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 由。 (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成果展示 (1)差异:甲地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甲地侵蚀强度空间变化大 于乙地。原因: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乙地;甲地地势起伏大于乙地。
第二节 土壤
基础精准演练
探究一 观察土壤 考向 1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 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 )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根据土壤的颜色为黑色命名的土壤。
(2)差异:甲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丙地以风力侵蚀为主。理由:甲地降水 多,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丙地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以风力 作用为主。
(3)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拦蓄雨水;修建小 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 和泥沙;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风速,减轻 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采用生物 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
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