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生:本来,诗人想到要和伴侣告辞,心里是特别难受的。但是,他
到永久!
看到莲叶无边无际,荷花在朝阳的照耀下这么美,诗人的心里能不快乐
师:你的`理解也不错!
吗?
生:我觉得诗人与伴侣就好比是天和荷叶,伴侣虽然离开了,但
师:是啊,要和伴侣告辞了,即使眼前是这么美的景,诗人能真正
他们的心永久在一起,心心相印!所以诗人要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爱如茉莉。
珍贵的,这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心灵体会,是学生自我生活阅历的一种
师:特别正确!有时,我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把这种情
积淀与反映,更是学生与情感的碰撞。这种情感体验没有距离,它穿
寄予于某种事物之上,通过描写这种物奇妙传达自己的这种情,这就叫
越千年,在读者与之间构建了一座心灵之桥。这种情感,使得这短短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荷花呢? 生:我觉得荷叶仿佛就是,荷花就好象是伴侣,荷花要有了荷叶
才更美,他们就像这荷叶与荷花一样,永不分别。
生:快乐。
师:特别独特的理解!还有吗?
师:是这样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诗人与伴侣就像这些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
借景抒情。如今,你能把诗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几十字的古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它必有其内
生练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在的价值。不管在什么时候阅读,都会像窑藏的美酒一样,历久弭香,
评析
经久不衰!
古诗是特别凝练的,寥寥数语,却能传达特别丰富的内涵。对于五
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到位是有肯定难度的。因此,需要老师奇妙地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苏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苏版一、导入:师: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中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一起读课题。
题目专门长,读好他的停顿专门重要。
指导读好“净慈寺”、“林子方”再读课题注意停顿。
师:从题目当中你明白了什么?生: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个人。
师: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依旧我?生:是杨万里。
师:那个专门关键。
要把他补充到里面去。
那么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在齐读一下课题把那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
生读。
二、指导诵读:课件出示全诗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举手真积极。
生读。
师:专门好,请坐下。
字音都读准了,而且诗句读的也专门通顺。
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
诗有它专门的节奏和味道,如何读出诗的味道呐?自己练一练,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师打手势示范读。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_ _ | | —如何说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请同学们依照老师的动作试着读一读。
师打着拍子,师生共读。
师:如此读感受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生:更顺口了。
生:诗的味道出来了。
生:更押韵了。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打着拍子读一读,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习。
师:现在同学们打着拍子读,老师给你们和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
师生共读。
生读师和。
师:我读的有什么特点?生:专门押韵。
师:你看到我把那几个字读得专门长,专门完整了?生:中、同、红师:他们差不多上后鼻音,因此我们要把他们读的完整到位。
现在我们换过来我读你们和。
师读生和。
(配上音乐)配音乐学生自由练读。
师:同学们都被自己读诗的声音沉醉了,闲暇的时候多读读诗,慢慢的自己也会变得专门有味道。
三、明白得诗意师: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要如何样?生:正确明白得诗意。
师:同学们提早差不多预习了,请你把自己明白了的词或者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同位听,再拿出笔来,在不明白的地点做上标记,也能够向你的同位请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激趣,导入新课师:我们先看一幅图片,看到这种荷花,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生: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生:这是一朵亭亭欲立的荷花。
师:说得很好,在800多年前,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的西湖的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的时候,也看到了西湖的荷花,心里非常的高兴,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下。
生:(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图片的出示,既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古诗师:这首诗,有几个字我注上了拼音,大家读一下,注意一下这些字的读音。
生:(生齐读加拼音的字)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
好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要学会准确地断句,大家再读一遍,看怎么停顿?生:(生再自读课文)师:一起读一下,注意停顿。
生:(生齐读课文)师: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一生大声地读课文)师:注意题目中的停顿也要处理好,再请一位。
生:(一生再认真地读课文)师:好的,刚才两位同学朗读中的停顿处理得很好。
我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生:(生再次自读课文)师:这首诗还是比较好懂的,请大家先自己找一找,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生:四时同。
师:谁能理解?生:(积极地)四季相同。
师:哦,就是指与四季相同。
生:(不解地)毕竟师:哦,“毕竟”不懂,我们先看一看题目中的净慈寺(简介净慈寺),那么在课文中的“毕竟”可以理解为倒底。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的“四时”就是指四季,那么三四句中有没有?生:(疑惑地)接天莲叶。
师:四个字都不懂吗?生:接天?师:什么叫“接天”?生:连接着天?师:哦,就是与天相接。
比如说我们远眺,就能看到地与天相接。
后面一句呢?生:别样红?师:谁能理解?生:就是不一样的红。
师:哦!就是不一样的红,别样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这是宋代一种俗语,特别的意思就叫别样,比如说特别好,就说我今天别样好。
那么我们整首诗的意思,大家再读一读,边读边理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XXX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将研
究这首诗。
在课前,我们收集了关于XXX的资料,并复了他
的几首诗。
现在,让我们来探究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首先,我们读一下这个诗题,注意净慈寺的发音和林子方的意思。
通过诗题,我们能了解到这首诗是关于早晨出门送别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诗句,想象诗中的意境。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而西湖则是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
西湖有十大景点,而诗中的曲院风荷则是其中之一。
诗中描写了莲叶和荷花,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则特别引人注目。
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碧绿的
荷叶,无穷无尽,面积广阔。
这些荷叶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感到无限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荷叶的数量,让我们感受到这片绿色海洋的广袤和壮观。
除了荷叶外,诗中还描写了荷花的美丽。
XXX在阳光下
显得格外红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让人心生向往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向往,让人感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王若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王若楠一、直通诗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景色的古诗。
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前后鼻音及平翘舌读音)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提示: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哪里?)预设:晓:早晨;出:走出;送:送别。
------(师小结: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3、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二、反复读诗,理解诗意请大家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会给大家配上音乐,学生读完及时评价,接着男女生配合度,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思考:朗读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答案:生:老师我看到了有绿绿的荷叶,还有开得特别美丽的荷花。
师:那么请问诗中哪句描写的是莲叶呢?他有什么样的特点?预设答案生:“无穷碧”那你能说说这里的“碧”是什么意思吗?生:“碧”是碧绿,说荷叶很绿很绿。
师: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说说这个“无穷”的意思呢?生:“无穷”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无边无际,一望无际……师:是啊,一个“无穷”让我们感受到荷叶很……生:很多很多。
生:多的一眼看不到头。
师:诗中还有哪个词能让你感受到莲叶的多呢?同学们,请问“接天”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接天”的意思是与天相连接。
师:是啊。
也就是说荷叶很多很多,那多得让你敢让你感觉怎么样呢?生:多的都与天空连接在一起了。
师:谁能把谁能带着这种很多很多的感受放在诗句中来读一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有点多,如果你能读的再悠长一些,那么就能让人深深的感受到荷叶与天相连接了。
谁还可以读出与天相接?让我们感觉这荷叶实在太多了。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真好,全班来试着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全班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那同学们再想一想,六月的荷叶是一种怎样的绿呢?生:老师,我去过西湖,六月的荷叶是深绿色的,叶子特别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及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实录: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1.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了之后,有何感受?生:青翠欲滴的荷叶真是太美了。
生:我真想去哪里采莲蓬。
师:这里画的就是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美的荷花,随即吟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传诵至今。
这首诗的名字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介绍作者1、准确停顿,读好诗题。
晓出/ 净慈寺/ 送/ 林子方2、理解题目的意思。
师:谁能告诉我们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
交流:生:我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师:“晓”和“送”各是什么意思?生:“晓”是“早晨”,“送”是“送别”。
3、介绍作者杨万里。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诗人的情况介绍给大家?生:我知道苏轼是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自然豪放而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我知道苏轼是眉州眉山人,英宗时为直史。
生:我知道苏轼小时侯经常背书、抄书,学到了许多知识。
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正由于苏轼从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所以才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将西湖的神韵描写到极至的一首诗。
三、揭示全诗,指导诵读1、师(出示全诗):谁能把这首诗读通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一生读)师相机标出停顿符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课堂实录】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
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
读过这首诗吗?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生(分别):美。
绿。
红。
艳。
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又是怎样的美?生:精致的美。
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
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副标题#e#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板书)映日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生:早晨的太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晓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生:在荷叶的映衬下!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指名读!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生:指名读!师:两句都搞上去了!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师: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明白了吧?来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师:CAI出示,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师: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CAI出示,师引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面如果没有涉及到六月、四时,这时可以直接提问)师: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B、指名读!师: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谁再来赞美赞美?(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C、师:你们想留在那里吗?3、情感朗读整首诗:A、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B、(师配乐朗诵)还有谁也被这美景打动了,也想来吟诵!全班齐诵读!(这么多同学都想吟诵呀,那咱们一块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评价: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五、体悟情感:1、让我们再来读读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引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篇1一、吟诗导入:1、师:CAI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们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怎样!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解题: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3、师:结合课下的注释,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预设:晓:早晨;出:走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4、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三、初读感知: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评价预设: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好听!“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每个字都读准了,真好!有板有眼的!3、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师: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4、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5、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CAI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生:起立!敬礼!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展示西湖风景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湖里面的荷花开了,很漂亮。
生2:我看到有游客在湖里面坐船游玩。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描写西湖的古诗。
(师板书课题): 15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齐读课题)第15课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来理解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晓”的意思是时间,指早晨(课件展示——时间);“净慈寺”指事情发生的地点(课件展示——地点),“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课件展示)——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
师:是谁送别林子方呢?我们再来认识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
(课件展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主要作品:《小池》、《过扬子江》等。
好,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生字。
二、我会认1、识生字师:好,同学们一起来拼读生字。
生:xiǎo xiǎo晓晓 cící慈慈bìbì毕毕jìnɡjìnɡ竟竟yìnɡ yìnɡ映映 húhú湖湖liánlián 莲莲qiónɡ qiónɡ穷穷 héhé荷荷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一下后鼻音一定要读准了。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字它们的偏旁和读音,那谁来说说它的偏旁。
师:第一个谁来,周笔宜。
生:xiǎo xiǎo 左右结构,“日”字旁,春晓。
师:很和好坐下。
胡睿再来一下。
生:xiǎo xiǎo 左右结构,“日”字旁,知晓。
师:很好,坐下。
师:下一个,陶欣怡。
生:cí cí上下结构,“心”字底,慈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1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
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一、揭题、解题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老师:很好,再读一遍。
谁走出净慈寺呀?学生:杨万里。
老师:检查预了几遍,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学生:(读诗)老师:再来读读看。
学生:(声音很响亮)老师:跟着我的手势读,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
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老师:你们读诗句,我读后面三个字。
你们打手势读诗,押韵了。
你们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押韵。
老师:你们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学生:中、同、红。
老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学生:毕竟西湖六月中——老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
课堂上研究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老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学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老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学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
老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老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很壮观,很美丽。
老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
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很美丽的景。
老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
暂缺)老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很壮观。
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学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老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学生:别样红。
老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学生:被朝阳映照的,因为作者心情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一、解诗题,初知大意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来读读题目?(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起读课题。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从“晓”字中可以看出时间是在早晨。
生:我知道送别的地点是在净慈寺。
生:我知道是杨万里送别他的好朋友林子方。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生用自己的语言说题目的意思。
)师:题目中有一个“送”字,你猜猜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生:朋友之间送别时的难舍难分。
生:送别之时朋友之间的互相祝福。
生:要再三嘱咐朋友多多保重。
师: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读了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
)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1.反复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组内轮流朗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
师:古诗会读了吗?哪一组谁来试试?(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真不错。
古诗有它自己的节奏和味道,你能根据提示读出古诗的节奏吗?谁来读一读?师:节奏读出来了,怎么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们听——(师播放古诗朗诵录音)。
师:你们也想读出古诗的味道吗?自己练一练。
师:哪一组来展示?(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读得不错,“中,同,红”三个字押韵,韵母都是ong。
师:这三个字读起来很顺口,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古诗)师:诗的韵味越来越浓了,诗句的意思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说诗句的意思)【评析: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学生根据朗读的要求拾级而上,从读正确到读流利,最后读出古诗的节奏,体现了读的层次性指导。
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学生真正读书,体现了真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引路,为学生品味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作铺垫,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5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5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特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写“莲”字,感受如何才能把字写漂亮。
3.体会“无穷碧”“别样红”的含义,理解古诗大意。
.通过想象,品味诗歌描写的美景,感受六月西湖的壮美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想象、品味,引导学生感受“无穷碧”“别样红”的美景。
【教学准备】1.杨万里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诵读经典,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课题中的四个平舌音。
2.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二、初读感触感染1.八百年前,在艳丽的西湖旁边,诗人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经典永流传,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朗读请求,自由读。
2.谁来试一试?其他小同伙捧起书,当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谁还想再尝尝?3..男女生配合读,全班读。
4.听老师朗读,听着,听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莲叶,荷花)三、写字1.“莲”是要学写的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坐庄法讨论,小组汇报。
2..当真看教师写字,注意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描一个,写两个。
利用口令强调写字姿势。
四、想象诗境,赏读共悟(一)体会莲叶之多:1.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莲叶呢?相机指导朗读。
2.这莲叶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个关键词中,感受到莲叶的多呢?3..接天,从字面上来说是甚么意思?指导读出莲叶多的感觉。
4..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描述无穷多的莲叶?5..带着这种感触感染,把接天和无穷,送进诗句当中读一读。
全班齐读。
(二)体会莲叶之绿:1.此时的莲叶,是一种怎样的绿呢?(相机板书:碧)2.2.除了碧绿,此时的莲叶,还会是怎样的绿呢?这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互相辉映,富于变化,一直向外延伸,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壮阔!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出诗句的壮美吗?(三)体会荷花之红。
《晓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及评析
《晓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及评析[板块一] 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
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
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生:是作者杨万里。
师:这点非常重要,把它补充进去,这样意思才完整。
题目我们明白了,请大家再读诗题,把它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
(生读)【评析】朱老师开门见山,从诗题入手指导学生读好题目,理解题旨,不绕弯子不??唆,从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
[板块二] 诵读诗歌,理解诗意师:同学们,我们读古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古诗有它自己的节奏和韵味,在古代,人们将第一声、第二声的字称为平声字,老师用“―”来表示;将第三声、第四声的字称为仄声字,老师用“|”来表示。
为了帮助大家,我把每一个诗节中的平仄标注了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手势读出诗的快慢起伏。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朗读,并根据课件提示自己边打手势边读。
)师:下面我们合作来读。
同学们读诗句,老师来和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六月中――生: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四时同――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别样红――师: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读的和你有什么不同?生:老师把“中”“同”“红”这三个字读得特别长。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因为这三个字押韵。
师:说得对!这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把声音拉长,把音节读清楚、读完整。
下面咱们换过来,老师来读诗句,你们来帮我和每句的最后三个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一、解诗题,初知大意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地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谁来读读题目?(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起读课题.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从“晓”字中可以看出时间是在早晨.生:我知道送别地地点是在净慈寺.生:我知道是杨万里送别他地好朋友林子方.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地意思?(生用自己地语言说题目地意思.)师:题目中有一个“送”字,你猜猜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生:朋友之间送别时地难舍难分.生:送别之时朋友之间地互相祝福.生:要再三嘱咐朋友多多保重.师: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读了这首诗你就明白了.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反复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地节奏..组内轮流朗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诗句地意思..全班交流.师:古诗会读了吗?哪一组谁来试试?(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真不错.古诗有它自己地节奏和味道,你能根据提示读出古诗地节奏吗?谁来读一读?师:节奏读出来了,怎么才能读出诗地味道呢?你们听——(师播放古诗朗诵录音).师:你们也想读出古诗地味道吗?自己练一练.师:哪一组来展示?(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读得不错,“中,同,红”三个字押韵,韵母都是.师:这三个字读起来很顺口,咱们一起来试一试.(生齐读古诗)师:诗地韵味越来越浓了,诗句地意思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说诗句地意思)【评析: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学生根据朗读地要求拾级而上,从读正确到读流利,最后读出古诗地节奏,体现了读地层次性指导.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学生真正读书,体现了真学地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地整体感知.教师地范读,为学生地朗读引路,为学生品味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作铺垫,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地意境.】三、品读诗句,欣赏别样景师:同学们,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杨万里随同友人走出净慈寺,看到一幅怎样地景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诗句,欣赏西湖别样地美景.(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品读诗句,欣赏别样景.自由朗读古诗,找出描写西湖风光地诗句,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西湖地美?.组内朗诵诗句,说说自己地感受..展示汇报.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西湖地美?(一组学生汇报感受)师:“无穷碧”是怎样地绿呢?生:特别特别地绿,绿得发亮.生:一望无际地绿色.生: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地海洋.生: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师:“无穷碧”为什么不用“无穷绿”?生:无穷绿只是很绿,无穷碧让人感觉绿得发亮,绿色有变化,有地嫩绿,有地浅绿,有地翠绿,有地浓绿.师:这“无穷碧”地荷叶给你什么感觉?生: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生:荷叶像一把把撑开地绿伞.生:那碧绿地荷叶,像女孩地绿裙子.师:谁能把这翠色欲滴地荷叶读出来?(板书:无穷碧)师:“接天莲叶无穷碧”又是怎样地情景呢?师:你眼睛往前看,看到地是……(莲叶)再往远处看……(还是莲叶)往天边看,那与天相接地地方还是——荷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师:满湖地荷叶,无边无际,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练习朗读)师:多么壮观啊!满眼地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师:荷花美在哪儿呢?生:荷花特别地红.(板书:别样红)师:究竟红得怎么样呢?(配乐播放荷花图片)荷花红得怎样?生:像火一样热烈.生:红得娇艳,像小女孩地脸蛋.生:红得像太阳.师:像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我从题目中地“晓”知道这是早晨地太阳,阳光不像中午地那么强烈,早晨地阳光非常柔和,所以照在荷花上,荷花特别红艳.生: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生:有莲叶地映衬,显得特别红.师:六月,正是荷花开得最旺盛地时候,所以它开得这么红艳,这么生机勃勃.师:眼前地景色美,诗人描写地语言更美,同桌二人合作读读.(生二人对读:碧,无穷碧,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红,别样红,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非常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生:我觉得一碧一红,颜色非常美丽.师:是啊,莲叶清新碧绿、荷花娇艳妩媚,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杨万里在《小池》这首诗中也描写过荷花,还记得那两行诗吗?生:(齐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出示荷花地图片)荷花是什么样儿地?美在哪儿?生:荷花含苞欲放,像害羞地小姑娘.生:我觉得荷花小巧玲珑,非常精致.师:这首诗中描写地荷花美在四儿呢?生:这首诗描写了满池地荷花荷叶,非常壮观.师:这满湖地绿叶,这别样红地荷花,多壮观啊!你能读出这种美吗?【评析:教学过程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正正学语言”地教学思想,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无穷碧”“别样红”,感受语言地对仗美,通过朗读和对比品析,感受到荷花地壮美,学生慢慢地“品”出古诗深远地意境.】四、想象画面,感悟别样情(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学习提示:看到眼前地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地赞叹?你读到一份怎样地情?师:看到眼前地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地赞叹?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如果加上一个语气词深情地赞叹一下,你会吗?生: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生: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师:在这如诗如画地六月,诗人送别好友,他要抒发内心怎样地感情呢?生:朋友之间地依依不舍之情.生:朋友即将远行,对朋友地祝福之情.生:心里为朋友地离开而感到难过.师: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心里有什么话要对好朋友说?(配乐响起)生:朋友啊,分别之后你要多多保重啊!生:朋友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啊!分别之后你不要忘记这美丽地西湖,不要忘记我们之间地情谊啊!生:朋友啊,西湖地景色这么美,你还是留下来,好好地欣赏这西湖地美景吧.师:看似是在送,其实是想留住友人啊!生:朋友啊,六月西湖地景色实在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我这个朋友.师:我感受到了诗人惜别之情.生:朋友啊,西湖地景色这么美,你可要常回来看看啊.生:朋友啊,我们虽然分别了,但我们地感情却像荷花、荷叶那样永远相伴啊!师:同学们,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诗,有没有产生疑问呢?生:题目中有一个“送”字,可是诗中却没有写怎么送别友人地,这是为什么呢?师:这首诗中写地都是什么?生:西湖中地荷叶、荷花.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西湖地美景来送别友人呢?生:希望林子方看到这美景,就会想起好朋友.生:诗人希望自己和林子方地感情像这接天地莲叶一样长存.师: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地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师板书:以景寄情)师:六月地西湖中,荷叶绿得发亮,挨挨挤挤地铺到了天边,那姿态各异地荷花在柔和地朝阳地映照下那么娇艳美丽,真是——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道——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你就是杨万里,来尽情地赞美这六月地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师:诗人把所有地感情都融入这美景之中,(师配乐朗读)在音乐声中,我们也一起来尽情地赞美西湖.(生齐读)师:让我们把这优美壮阔地美景、把这别样地感情记在心里,这首诗会背了吗?(生背诵)【评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运用地情境,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加语气词表达赞美之情”“想一想说一说”这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地发展,课堂成为学生言语地实践场,学生通过想象表达,感受诗句背后地那份情,深化语言地感悟.引导学生提出困惑和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古诗“以景寄情”这一语言表达地秘密.】五、迁移拓展,品读“不同”地送别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许多诗人,都写下了脍炙人口地送别诗,我们来读一读.(师出示学习提示)迁移拓展,品读不同地送别..自由读读下面两首古诗,看看大诗人李白和王维是怎么送别老朋友地?.同样是送别,又有什么不同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大诗人李白和王维是怎么送别老朋友地?生:目送自己地友人.师:你从哪儿看出来地?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船渐渐消失在茫茫地天际,眼前只看见一江春水慢慢向东流去.李白还在望着,望着,望着,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师:王维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元二地情谊地?‘生:即将分别,王维劝友人多饮一杯离别地酒.师:友人要去很远地地方了,为什么王维还要一劝再劝?生: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当时阳关以西,非常荒凉,好友即将远行,千言万语全在这酒里了.我们一起读.师:同样是送别,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李白是目送好友孟浩然,王维是以酒相送.师:我们今天学习地这首诗诗人是以什么相送?生:以景相送.师:今天我们欣赏了西湖壮美地景色,感受了杨万里带给我们别样地离别相送,记住了这开阔优美地诗句——生:(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课后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其他地送别诗,感悟诗人别样地情怀.【评析:迁移拓展两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走进诗人地内心世界,学生从短小精悍地古诗中,打开了通向知识海洋地小窗口,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拓宽了学生地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广度、深度,也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总评:本节课坚持真语文理念,从语文学科地特点出发,始终关注学生地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地提升,学生经历了真正地语文学习活动.以“别”统领和贯穿整堂课地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别样景,感悟别样情.教者站在儿童地立场,以语言为核心,以充满童趣地学习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地“语用”训练.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地过程,有自己地阅读、思考、感悟、体验.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地转身.课堂上用语文地方式教语文,用朗读引领学生学习古诗.揭示课题后,结合题目中地“送”字猜猜古诗地内容,通过多元化地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读诗地技巧,体会古诗特有地音律美、意境美,从整体上把握诗境.课堂教学以读悟境,以读悟情.学生从语言入手,“品”出荷叶地“无穷碧”、荷花地“别样红”,品味诗句语言地精妙、独特地韵味、深远地意境,感受到西湖壮美地一面、热烈奔放地一面,渐渐走进作者情感地深处.品读全诗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走进诗人地内心世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西湖地美景来送别友人呢?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了作者以景寄情地写作方法.学生依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自觉”地认知方式学习与运用语言,在学习地过程中积累了语文学习地经验,悟出了语文学习地特点,掌握了语文学习地方法,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在自觉地活动中迸发天性,张扬个性.通过对比阅读,实现“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品读“不同”地送别,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地阅读过程,变单篇课文地学习为同类文章地学习,最后迁移拓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链接,增加语文课地文化内涵,学生徜徉于文学艺术地殿堂,古典文学地精华走进学生地视野,学生得到一种享受,一种积淀,学生地语文素养与精神得到双重生长.】(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责任编辑刘忠信)11 / 11。
完整word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点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点评一、猜诗句,营造氛围师:同学们,花开四季,留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的花的世界。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一句句千古传诵的佳句。
(幻灯片出示“梅花图”)看到这株傲雪的梅花,你会想到――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背得语速快,语调比较平白)师:古诗在诵读的时候要有韵味,你再试试。
(生诵读有进步,注意了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师:看到这枝出墙的红杏,(幻灯片出示“杏花图”)你会想到――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看到这满树的梨花,(幻灯片出示“梨花图”)你会想到――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花开花谢,在文人笔下有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画面切换到一张荷花的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是和荷花有关的。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看着这个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在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
生:他们是在早晨送别的,因为诗题中有“晓出”,“晓”就是早晨的意思。
师:你看,短短的诗题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但少写了谁呢?生:少了诗人,就是杨万里。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生:早晨,诗人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
【点评】教学伊始,老师首先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出示了一幅幅精美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一首首描写这些花朵的佳句,并要求学生能吟诵这些佳句,从而在积累中营造一种诗情画意,这也是与本首诗中荷花这一主题相呼应,能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文本。
二、多角度朗读,明晰诗意师:同学们课前借助前置性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的古诗的意思,现在就以四人小组来交流和汇报一下。
生1:(介绍字义)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接天: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六月中:六月中旬。
生2:(介绍诗意)诗句的意思是:到底是西湖的六月中旬,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word文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课堂实录】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
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
读过这首诗吗?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生(分别):美。
绿。
红。
艳。
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又是怎样的美?生:精致的美。
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
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
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
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
生:杨万里
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
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
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读得非常押韵
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
生:还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
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
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
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
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
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
生: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
生:还是莲叶
师:所以圆圆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
明白了吗?我也明白了,谢谢同学们。
师: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好好读读这首诗自由读
师: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觉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生:我觉得很壮观,和天都连起来了。
师:这么读读诗,都读出壮观了,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很美丽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景,还有别的吗?
生:我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林子方不舍的感情
师:这首诗是既写了景又写了情。
再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感觉到作者对这些美景感觉到十分美丽,因为他在后一句写到风光不与四时同,是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
板书不同
师:你们去过西湖吗?西湖很美的吧?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苏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了。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西湖图片
师:很美,可是在杨万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的想法就是这个诗人为什么就写夏天不写冬天呢?究竟怎么美呢?
师:是呀,究竟怎么美呢?那么咱们就去看看这六月的西湖吧!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很失望。
从练习一中,学会了诗中有画,这诗中有画吗?你看到了什么?
生:荷叶非常多,荷叶上的荷花叶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太阳底下的荷花非常妖艳非常美丽
师:看到了荷花的美,刚才那位同学看到了接天的莲叶
生:荷叶油亮亮的,像我们的小脸蛋
师:我们的小脸蛋绿油油的可就不好看了
生:无穷碧
师:为什么不用无穷绿而用无穷碧呢?
生:
师:一片绿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生:很多
师:你能读出那个感觉吗?
指名读
师:刚才说了,荷花也非常美丽,红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胭脂……
师:荷花为什么那么红?
生:是被太阳映照着的
生:我觉得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它才会那么红
生:我觉得是作者心情很好,看到这美丽的荷花,就更美丽师:心情好,看着荷花更红了
生:面积广了显得红了
生:我觉得是在荷叶的映衬下,才显得这么红的
师:有绿叶的衬托,红的更红了,绿的更绿了
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指名读
齐读
师:要读出莲叶的绿,荷花的红,对比要鲜明
这样的朗读中,仿佛就让我们看到了六月的荷花
现在你能理解诗人杨万里为什么喜欢六月的西湖了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刚才我们说了其他时间也很美啊
生:因为在六月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颜色鲜艳,对比强烈
生:因为六月把自己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师:六月的荷花更有生命力
如果你是杨万里的话,你怎么来赞美这六月的西湖?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朱老师也想来读,配着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范读
师:在音乐声中,我们也一起来咱们这六月的西湖
在世人的心目中,都是柔美的。
可是只有杨万里发现壮美的一面,热烈奔放的一面。
这首诗也因为写出了西湖,才能够名传青史,经久不衰。
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题目中有送,而内容中只有对西湖的赞美呢?
生:我觉得他是想用西湖的美景送林子方走
师:用美景来送朋友,希望朋友记住这美景,留恋这美景
生:用美景表达自己的情
生:我觉得接天莲叶无同比抒发自己和林子方的友情能够永世长存。
师: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样?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个没关系,因为有了这一送,留下了这一篇经久不衰的古诗。
关于送的问题,回去还可以再去研究,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这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