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公式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公式法
移项,得x2 b x c . aa
配方,得x2 b x ( b )2 c ( b )2.
a 2a
a 2a
即:(x b 2a
)2
b2 4ac 4a2 .
因为a 0,所以4a2>0,式子b2 4ac的值
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b2 4ac>0时,得
x b 2a
b2 4ac 4a2
顶 雄天心立壮地 志奇 是男 茫子 茫, 黑要 夜把 中乾的坤 北扭 斗转 星来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a石x看2+纹b理x+山c看=脉0(,a≠人0)看志气树看材。
(丈1)夫有志两不个大不,相何等以的佐实乾数坤根。? (死x犹+ 未肯)2输=心-去q+,(贫亦其)2能奈我何!
计人算若:有△志=,b2万-4事ac可的为值。; 例追2踪:着用鹿公的式猎法人解是方看程不(见1山)的x2。-4x-7=0
解:a 2,b 2 2, c 1
c的值分别 是什么?
△ b2 4ac (2 2)2 4 21 0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源自b 2a2 2 22
2 2
结论:当 △ b2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根.
例( 2 3)5x2 3x x 1
解:原方程可化为: 5x2 4x 1 0
化:把原方程化成 x2+px+q = 0 的形式。
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如x2+px =-q。
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x2+px+ ( p )2 = -q+ ( p )2
方程右边
开方:根据平方根的2 意义,方程两边2 开平方。是非负数
( x+ p )2 =-q+ ( p )2
a 5, b 4, c 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七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七篇】

导语: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七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排列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定的顺序排成⼀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符号 p(n,m)表⽰.p(n,m)=n(n-1)(n-2)……(n-m+1)= n!/(n-m)!(规定0!=1).组合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符号c(n,m) 表⽰.c(n,m)=p(n,m)/m!=n!/((n-m)!*m!);c(n,m)=c(n,n-m);⾯积公式:(1)S=ah/2(2).已知三⾓形三边a,b,c,则 (海伦公式)(p=(a+b+c)/2)S=√[p(p-a)(p-b)(p-c)]=(1/4)√[(a+b+c)(a+b-c)(a+c-b)(b+c-a)](3).已知三⾓形两边a,b,这两边夹⾓C,则S=1/2 * absinC(4).设三⾓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S=(a+b+c)r/2(5).设三⾓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S=abc/4R(6).根据三⾓函数求⾯积: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三⾓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元⼆次⽅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b+√(b2-4ac)/2a -b-√(b2-4ac)/2a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两⾓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一.知识框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bx+c=0(a≠0).2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 =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2 2(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bx+c=0,当b -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n± p m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O(a ≠ O)其中:二次项为ax 2;二次项系数为 a ;一次项为 bx ,一次项系数为 b ;常数项为 c 。

特殊形式:(三)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项系数 a≠0”是针对整理合并的方程而言的。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1、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这个数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是这个方程的根;若不 相等,则该数不是这个方程的根。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个重要结论(1)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2)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3)c=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0。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方程x 2 = p 的根(1) 当 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p ,x 2 =− p 。

(2) 当 p=0 时,方程x 2 =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

(3) 当 p<0 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 = p 无实数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1)相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于两点,相切于一点,相离于两点.2)内切圆和外切圆的位置关系:内切圆和外切圆的切点在圆心连线上,内切圆和外切圆的圆心连线垂直于切点所在的直线.要点诠释:在解决两圆位置关系问题时,需要注意圆心的位置关系,切点的位置关系以及圆心连线与切点所在直线的垂直关系.要点二、切线及其性质1.切线的定义:过圆上一点,且与圆相交于该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切线与过切点的圆的半径垂直.2)切线定理: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可以推出切线定理: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与此点的连线垂直于切线.3)切线的判定方法: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切线定理和判别式来进行判定.要点诠释:切线是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切线定理是判定切线的重要工具,切线的判定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要点三、圆的面积和弧长1.圆的面积公式:S=πr².2.弧长公式:L=αr(α为圆心角的度数).3.扇形的面积公式:S=(α/360°)πr².要点诠释:圆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是圆的基本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可以通过弧长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得出.要点四、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πrl.2.圆锥的全面积公式:S=πr(l+r).要点诠释: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是圆锥的基本公式,其中l为斜高,r为底面半径.1) 两个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连接两圆心的直线。

2) 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它们的公共弦,相切的两个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

4.与圆有关的角度1) 圆心角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度。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应的弧的度数。

2) 圆周角是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度。

圆周角的性质包括:①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应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同弧或等弧所对应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应的弧相等;③90度的圆周角所对应的弦为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应的圆周角为直角;④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⑤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一、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所有二次根式都是非负数。

3.4.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反过来也适用。

5.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反过来也适用。

6.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二、一元二次方程8.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9.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bx+c=0(a≠0),其中a叫做二次项系数,b叫做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10.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

方法有四种:①直接开平方法。

如果方程能化成x²=p或(mx+n)²=p(p≥0)的形式,那么x=±√p,或mx+n=±√p。

②配方法:(1)移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2)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3)配方,等号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直接开平方。

③公式法。

(1)运用根的判别式b²-4ac判断根的情况。

若判别式△小于0,则方程无实数根;若等于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大于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b±√b²-4ac /2a”来解方程。

④因式分解法。

把方程化为mn=0的形式。

11.求两个单位时间段平均增长(减少)率公式:a(1±x)²=b三、旋转12.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转动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

13.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1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公式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公式法
b
c
x x ,
a
a
2
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
2
配方,得

b
c b
b
x2 x




a
a 2a
2a
b
b 2 4ac

x 2a
4a 2


2
.
2
,
探究新知
a 0, 4a 2 0, 当 b 4ac ≥ 0,
2
b
b 2 4ac
一般的,式子 b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
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即∆=b2-4ac.
探究新知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注意】若已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否能得
到判别式的值的符号呢?
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 b2-4ac >0;
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 b2-4ac = 0;
A. k>-1
B. k>-1 且k≠ 0
C. k<1
D. k<1 且k≠0
课堂检测
3. 已知x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2+mx
=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 x 2 2 x m 1 0 没有实数根,
∴ 4-4(1-m)<0, ∴m<0.
2
2
x
对于方程 x +mx=1-2m ,即 mx 2m 1 0
⊿=m2 8m 4 ,∵
m<0 ,∴ △>0.
∴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课堂小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一、代数公式1. 求和公式- 角度和:$$\sum_{k=1}^{n}(\alpha_k + \beta_k) =\sum_{k=1}^{n}\alpha_k + \sum_{k=1}^{n}\beta_k$$- 平方和:$$\sum_{k=1}^{n}(\alpha_k + \beta_k)^2 =\sum_{k=1}^{n}\alpha_k^2 + 2\sum_{k=1}^{n}(\alpha_k \beta_k) + \sum_{k=1}^{n}\beta_k^2$$2. 因式分解公式-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b)^2$$二、几何公式1. 周长和面积公式- 矩形周长:$$P = 2(l + w)$$- 矩形面积:$$S = l \times w$$-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 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S = \sqrt{p(p-a)(p-b)(p-c)}$$,其中$$p = \frac{1}{2}(a + b + c)$$2.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 A$$3. 相似三角形公式- 对应边比例相等:$$\frac{AB}{DE} = \frac{AC}{DF} =\frac{BC}{EF}$$- 对应角相等:$$\angle A = \angle D, \angle B = \angle E, \angle C = \angle F$$三、概率公式1. 概率计算公式- 事件概率:$$P(A) = \frac{n(A)}{n(S)}$$,其中$$n(A)$$为事件$$A$$的样本点个数,$$n(S)$$为样本空间$$S$$的样本点个数。

九上数学公式归纳人教版

九上数学公式归纳人教版

九上数学公式归纳人教版在九年级数学公式归纳部分,根据人教版教材,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内容:1.一次幂的公式归纳:对于任意实数a,a^1 = a。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数的1次幂就是其本身。

2.幂的乘法公式归纳:对于任意实数a和正整数m,a^m × a^n = a^(m+n)。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相同底数的幂数相乘,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幂。

3.幂的除法公式归纳:对于任意实数a和正整数m,a^m ÷ a^n = a^(m-n)。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相同底数的幂数相除,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的幂。

4.幂的乘方公式归纳:对于任意实数a和正整数m,(a^m)^n =a^(m × n)。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幂的乘方等于这个幂的指数乘以乘方的指数。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内容,数学公式归纳还包括了二次幂的公式归纳、平方根的公式归纳等其他内容。

但是在九年级数学中,这些内容并没有明确提及。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公式归纳部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验证,加深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并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习题来拓展提高:1.进一步拓展幂的乘法公式,尝试证明负指数的幂的乘法公式a^(-m) × a^(-n) = a^(-m-n)。

2.探索零指数的特殊情况,讨论a^0的定义以及其与其他幂的关系。

3.深入理解幂的除法公式,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模拟计算科学记数法中的幂的除法。

4.研究幂的乘方公式的特殊情况,探索指数为零、一的情况,思考这两种情况与其他情况的联系。

希望以上的回答和拓展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九年级上册共有十个单元,分别是集合与函数、有理数与运算、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方程、比例与百分数、线性方程组、平方根与整式的除法、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统计与概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单元的知识点。

一、集合与函数:1.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集合的相等、全集、子集、交集、并集、差集、互斥集、余集。

2.函数: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值、定义域、值域、函数的相等、奇函数、偶函数、函数的和差积商、反函数。

3.函数的图象:平移、伸缩、翻折、求过给定点的直线方程。

二、有理数与运算:1.有理数:整数、分数、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理数、实数。

3.数轴与有理数:数轴上的点、有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除法。

4.分式:分数的性质、带分数、分数的加减乘除。

三、整式的加减:1.代数式:字母、代数式的加减、整式、项、系数、常数项。

2.同类项:同类项的合并与分拆、整式的加法、整式的减法。

四、整式的乘法:1.乘法基本公式:乘法基本公式的应用、平方差公式、差的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差公式、立方和公式、整式的乘法。

2.因式与倍式:因式分解、互质、最大公因式。

五、一次函数与方程:1.函数与方程:线性函数、一次函数、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关系、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

2.解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移项变号、等式的逆运算、绝对值不等式。

六、比例与百分数:1.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扩大与缩小、比例的性质、四边形的对边比、折线的边长比。

2.百分数:百分数与百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的运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七、线性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三元一次方程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147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148平方差公式:(a+b)(a-b)=a^2—b^2(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n3=(1+2+3+……+n)2=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数学公式初中九年级上册

数学公式初中九年级上册

数学公式初中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人教版)一、一元二次方程。

1. 一般形式。

-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 + c = 0(a≠0)。

2. 求根公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3. 根的判别式。

- Δ=b^2-4ac-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二次函数。

1. 一般式。

-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ax^2+bx + c(a≠0)。

- 对称轴公式为x =-(b)/(2a)。

- 顶点坐标为(-(b)/(2a),frac{4ac - b^2}{4a})。

2. 顶点式。

- y=a(x - h)^2+k(a≠0),其中(h,k)为顶点坐标,对称轴为x = h。

三、旋转。

1. 点(x,y)绕原点旋转90^∘(逆时针)后的坐标。

- 变为(-y,x)。

2. 点(x,y)绕原点旋转180^∘后的坐标。

- 变为(-x,-y)。

四、圆。

1. 圆的周长公式。

- C = 2π r(r为圆的半径)。

2. 圆的面积公式。

- S=π r^2。

3. 弧长公式。

- l=(nπ r)/(180)(n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

4. 扇形面积公式。

- S_扇形=frac{nπ r^2}{360}=(1)/(2)lr(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半径,l为弧长)。

5. 圆锥侧面积公式。

- S_侧=π rl(r为圆锥底面半径,l为圆锥母线长)。

6. 圆锥全面积公式。

- S_全=π rl+π r^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22要写成538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a =a (a ≥0)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a (a ≥0,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1)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p 或(mx+n )2=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22要写成53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a =a (a ≥0)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a (a ≥0,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p 或(mx+n )2=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0(a ≠0)根的判别式。

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当Δ≥0时,式子x=a acb b24 2-±-叫做一元二次根式 ax2+bx+c=0(a≠0) 的求根公式。

(4)因式分解法:左端能够因式分解成(a1x+b1)(a2x+b2)=0,根据乘法中一个数同零相乘积是零的性质,可得(a1x+b1)=0或(a2x+b2)=0,进而求出方程的解。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方程的两个根x1,x2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x 1+ x2=-ab, x1x2=ac6、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列代数式;(4)列方程;(5)解方程;(6)检验;(7)写出答案。

①平均增长率方面:平均增长率公式:a(x+1)2=b;降低率公式:a(x-1)2=b(a为起始量,b为终止量,n为增长的次数及降低的次数,x为平均增长率及平均降低率)②利润方面:总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总利润=单个利润×总销售量③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等④行程方面:路程=速度×时间第二十三章旋转1、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性质: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轴对称图形是指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不动的定点叫旋转中心;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2、旋转性质:(1)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及形状;(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相等;(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都角度。

3、旋转作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旋转角的大小和方向;第二步,确定每对对应点;第三步,确定旋转后的图形。

一般情况下,旋转角小于360度。

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5、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中心对称有一个对称中心,绕中心旋转180度,旋转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轴对称有一条对称轴,图形对称折叠,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6、中心对称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7、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菱形等(2)只是轴对称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边形、等腰梯形等(3)只是中心对称的有:平行四边形等(4)既不是轴对称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8、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P (x,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第二十四章 圆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r ;点P 在圆内⇔d(2)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任意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圆的内接三角形有无数个。

(3)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有矛盾断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 和⊙O 相交⇔d <r ;直线L 和⊙O 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 >r 。

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公共点为交点,直线叫割线;相切有1个公共点,公共点叫切点,直线叫切线;相离没有公共点。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有切线,连半径,得垂直)。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切线的方法:①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这个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

(4)经过圆外一点做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过圆上的一点只能引圆的一条切线。

(5)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内心,内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一个圆可以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但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内切圆。

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21(短直角边+长直角边-斜边长);三角形的周长L ,面积S ,半径r ,则S=21Lr 。

3、(1)圆和圆的外置关系:相离没有公共点包括外离d >r 1+r 2,内含d <r 1+r 2;相切一个公共点包括外切d=r 1+r 2,内切d=r 1-r 2;相交两个公共点r 1-r 2<d <r 1+r 2。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中线,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11、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1)正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0,所以每一个内角为nn 180*)2(-;(2)正n 边形的中心角的和是360度,所以正n 边形的一个中心角是n360;(3)正n 边形的中心角和外角的大小相等;(4)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否是正多边形的条件:各边都相等;各内角都相等;(5)圆内接正三角形,正三角形半径r ,边心距d ,则d=21r ;正四边形d=22r ;正六边形d=23r ;(6)正三角形半径r ,边长x ,x=3r ;正四边形x=2r ;正六边形x=r ;(7)正三角形半径r ,面积S ,则S=343R 2;正四边形S=2 R 2;正六边形S=323R 2。

5、圆的周长C=2πR ,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180R n π;圆的面积S=πR 2,扇形的周长C=2R+L ,扇形的面积①S=3602R n π;②S=21LR (L 为扇形的弧长) 6、圆锥的侧面积S=21L ×2πR=πRL (L 为母线,R 为底面圆半径);圆锥的表面积(全面积)S=πRL+πR 2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1、 确定事件包括:①必然发生的事件: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②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2、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3、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叫做事件A 的概率。

记作P(A)=p ,P(A)=试验总次数出现的次数事件A 4、 概率的范围:因为在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数m 满足0≤m ≤n ,所以0≤n m ≤1,进而可知频率nm 所稳定到的常数p 满足0≤p ≤1,即0≤P(A)≤1 5、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它的概率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则它的概率越接近06、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nm =所有可能结果总数包含的可能结果数事件A 7、 用列举法求概率:树形图;列表法。

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常采用列表法;当一次试验涉及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可采用树形图法。

8、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前提条件:试验次数足够大。

试验中,某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叫频率。

大量试验后某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数值附近,这个数值便可近似认为是给事件发生的概率。

9、 在充分多次的试验中,一个随机事件的频率一般在一个定值附近摆动,而且试验次数越大,摆动幅度越小,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