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习题
《古代印度》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3.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二、【重难点】重点:种姓制度、佛教及早期传播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0-13,用笔划出关键词)1、概括古达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了解种姓制度的出现、内容以及特点3、了解佛教的起源、创始人、教义、传播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材料: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
从上述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五、【当堂训练】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例如“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位于()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地中海沿岸2、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3、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
中印同属亚洲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6、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7、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内蒙古金山学校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3课 古代印度 (无答案)
内蒙古金山学校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3课古代印度(无答案)导学案第3课古代印度备课人:李磊一、学习目标(我需要知道、了解、背诵的内容)1、我要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我要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我要记住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我要背诵佛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过程。
二、提前预习1、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2、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2、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佛教创立于_________2、创始人: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_______”,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3、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佛教提出“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__________,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___,再传入____。
后又传到_____、_____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举例。
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请同学上黑板书写)三、自主探究1、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征?2、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后来的发展的影响?3、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四、典型例题识读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1)请为以上四则图片命名。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中的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的建立及其扩展,以及佛教的诞生与传播。这些内容与学生在七年级已学的世界古代史知识相联系,特别是关于大河文明与宗教起源的内容。
-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规划、排水系统、陶器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2.吠陀文献:
-阐述吠陀文献的历史价值,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等。
-探讨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阶级分化等方面的内容。
3.孔雀王朝的历史:
-叙述孔雀王朝的建立、扩张及其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关系。
-分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如阿育王的治国理念、佛教的传播等。
5.简述印度教与佛教的关系。
答案:印度教与佛教都起源于古代印度,两者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如轮回、因果报应等。然而,佛教强调无我和空性,反对种姓制度,而印度教则强调梵我合一,支持种姓制度。因此,两者在宗教实践和教义上存在差异。
(二)论述题
1.论述印度河流域文明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答案:印度河流域文明对古代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为古代印度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范例。其次,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分工促进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再次,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宗教信仰多样,为印度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最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繁荣为古代印度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①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概况。
②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③掌握佛教的创立、教义及传播。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_流域。
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国家建立(1)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_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统一: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右图是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该制度是什么人建立的?这种制度把人分成几个等级?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有何特点?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要为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____________,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___。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发展:早期佛教反对________________的特权,提出“______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传播(1)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________,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2)向南: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探究点一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史料一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内蒙古金山学校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3课 古代印度 (无答案)-word文档
导学案第3课古代印度备课人:李磊一、学习目标(我需要知道、了解、背诵的内容)1、我要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我要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我要记住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我要背诵佛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过程。
二、提前预习1、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2、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_。
2、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3、奴隶制发明:出现:在那里发现的_____________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________和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强盛:________(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衰落: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
2、内容: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___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印度文明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古印度文明。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理位置等细节可能容易混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2.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等资料,展示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巩固对古印度文明的理解。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学习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学习难点:佛教的传播。
一、自主学习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印度位于今天的。
古印度的起源与河有关。
(2)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有、。
(3)约公元前年左右,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人建立的小国家。
(4)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
它的首都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
2.森严的种姓制度(1)雅利安人进入进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它分为、、、四个等级。
出了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创始人,后被称为“”。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
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在传入内地。
二、合作探究1.种姓制度具体分为那四个等级,它们各自的职责是?2.简述佛教的传播过程?三、知识应用——导练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印度河流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2.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是( )A.突厥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3.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4.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5.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6.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渗透着宗教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古代印度一、学习目标(我需要知道、了解、背诵的内容)1、我要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我要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我要记住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我要背诵佛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过程。
二、提前预习1、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2、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_。
2、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3、奴隶制发明:出现:在那里发现的_____________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________和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强盛:________(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衰落: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
2、内容: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___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课导学案_0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掌握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掌握种姓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批判,增强“人人平等”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与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印度歌曲Meghna Mishra - Nachdi Phira(我要跳舞)问:歌曲来自哪里?(印度)这首歌曲是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当中的一首曲子,它的姊妹篇《摔跤吧,爸爸!》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印度的什么呢?(食物、宗教、服饰等)以上我们说到的都是现在的印度,那么对于古代的印度,你知道哪些文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到古代印度去看看那个时期的灿烂的文明!二、新课讲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你能结合地图找出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吗?回顾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它们的发源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问: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发现于哪里?(印度河流域)问:印度河与我们国家有什么联系?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而哈拉帕文化则是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座城市为中心。
大约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在印度流域发现了这两座城市的遗址。
(展示遗址图片)通过这两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通过相关史事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座城市。
(边读边问)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是经过精心规划,它的布局分明,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城市相似?(长安)展示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图片,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问: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代印度发生了什么大事件?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是“雅利安人”,意为“高贵的人”。
他们入侵印度以后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逐渐安定下来,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3课《古代印度》年级九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2、识记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内容与等级特点,并分析其影响;(重点、难点)5、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等基本史实。
分析佛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知识点。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代印度位于今天的。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流域。
(2)印度河发源于高原,流经今境内,入海,水量丰沛。
(3)约公元前年左右,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人建立的小国家。
(4)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
它的首都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1 / 6(5)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
2.森严的种姓制度(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它分为、、、四个等级。
出了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创始人,后被称为“”。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
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再传入内地。
后又传到、和越南等国。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简述古代印度文明兴起、强盛、衰落的过程;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说出:材料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 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 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 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1)古印度社会中存在的等级制度是什么?(2)材料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属于哪些阶层,职责和义务分别是什么?(3)材料中地位最高和地位最低的分别是哪一阶层,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阅读教材说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思考分析其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任务四:【合作探究】从佛教产生的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古代印度导学案第一节: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1.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2. 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和地理特点等。
第二节: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起源,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阿育王朝的兴起等。
2. 分析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包括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发展等。
第三节:探索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兴起1. 引导学生了解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影响力。
2. 分析佛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衰落而在东亚兴起。
第四节:了解古代印度与中国的交流1.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包括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
2. 分析中印两国的交流对双方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五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设计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为什么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比在印度更大?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节:总结复习1. 综合讲解和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复习。
第七节: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重要的知识点。
2. 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重对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本节课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古代印度的过程中,能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第一节: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1. 观察地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西南濒阿拉伯海,东北和中国相接壤,北部和巴基斯坦为邻。
通过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学生可以了解两国之间的距离和地理联系。
【必备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新人教版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
佛教的传播。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பைடு நூலகம்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学习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学习难点:佛教的传播。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位于今天的。古印度的起源与河有关。
(2)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有、。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森严的种姓制度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
第3课《古代印度》“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二、自主预习(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发源地: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其文明最早出现于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1)代表:哈拉巴和等早期文明遗址。
(2)时间:大约为3.国家的出现: 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侵人印度。
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鼎盛时期(1)时期: 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2)表现: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文化成就: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时间: 人进入印度后2.实质:严格的3.内容:(1)等级名称从事的职业或地位第一等级掌管第二等级掌管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主要由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个等级服务(2)最卑贱的阶层: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一,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4.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间:世纪地点:古代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第一等级的特权,提出“”宣扬。
传播: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向南: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東埔寨等国。
三、小组合作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过程是怎样的?2、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3、,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难点】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法特点】1.比较法。
2.图表法。
3.材料分析法。
一、导入新课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的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成为当时世界佛教学术思想的一大中心,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就曾在那烂陀寺讲习修学15年,这里也是中印文明交往的见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去了解古印度文明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
二、课堂活动(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教师引导】大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外,还有就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请同学们在地图中寻找古代印度的位置,思考古代印度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古印度位于今天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给那里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那里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历史概况【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古印度国家的产生和演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
“目标导引教学”导学案(总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科目:历史年级:九年级课题:古代印度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知道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等。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记住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和佛教对外传播;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学习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学习难点:佛教的传播。
【学习过程】一、学前预习,自主学习:二、生生合作,探究学习材料一: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二: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种姓制度在印度法律上已经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古印度社会的哪一制度?2.这种制度将印度社会分成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3.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4.该制度有什么特点?5.结合材料二和图片谈谈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三、引导启发,精讲点拨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古印度社会的哪一制度?种姓制度2.这种制度将印度社会分成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贱民;吠舍、首陀罗和贱民是被统治阶级3.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4.该制度有什么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5.结合材料二和图片谈谈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1)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学习目标(我需要知道、了解、背诵的内容)
1、我要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我要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我要记住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我要背诵佛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过程。
二、提前预习
1、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
2、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_。
2、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3、奴隶制发明:
出现:在那里发现的_____________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________和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强盛:________(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衰落: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
2、内容: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___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佛教创立于_________
2、创始人: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_______”,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3、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佛教提出“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__________,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___,再传入____。
后又传到_____、_____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举例。
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请同学上黑板书写)
三、自主探究
1、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征?
2、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后来的发展的影响?
3、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四、典型例题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
(1)请为以上四则图片命名。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2)根据图片信息,它们分别对应哪一文明?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3)上述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