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一、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例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例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例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二、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三、换(替换法)
(一)、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例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这就是传说中的组词法!!!
例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UT: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组成恰当的词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①请略陈固陋。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 、补(增补法)
对于省略句,一定要增补省略的成分。
1、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2、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4、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六)、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
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④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注意固定句式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1年高考翻译题)
注意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链接高考: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此题的得分率并不很高,一般稳定在3~6分。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不外乎“实词”“虚词”和“句式”三大纲目,许多考生对这些纲目不甚清楚,翻译起来难免挂一漏万。只要我们熟知文言翻译的“三纲八目”,突破翻译高分甚至满分也就不在话下。
一、抓好“三纲”
1.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异义、多义、偏义、活用等5个细目。对于任何一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我们可以:
①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职、器具等,照抄,不要翻译。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加点词无需翻译。
②对译。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词换成对应的词性,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多义词要结合语境选用恰当的义项译出语境义,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劝学》)中的“生”与“性”通假,翻译成“资质、禀赋”,全句翻译成:“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啊”。
2.虚词
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文言虚词的翻译不外乎两种:不译和必译。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哪些可以不译,哪些必须译出。
①删除。有些文言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句中起语法作用
的“之”、句末表判断的助词“也”等,可以不译的要删去,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
的“也”和“耳矣”分别起舒缓语气和加重语气的作用,应该删除,不要翻译,全句只要翻译成“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就行了。
②替换。有些文言虚词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实在义项,如作代词的“之”与作副词的“其”,这些文言虚词必须译成现代汉语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