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评课稿
【最新文档】近似数评课-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近似数评课篇一:近似数评课稿《近似数》评课稿张希鹏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求小数的近似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因此,巩老师先复习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以练习促知识的再现),复习的过程中较好地注重了说理。
第二环节:巩老师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讨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注重了不同描述方式的综合应用;注重了教者的引导;注重了学生的说理;注重了对方法的引导和总结。
第三环节:基本练习,采用三种不同要求下的求近似数,较好地对基本知识进行了运用。
第四环节:深化练习。
1、判断并改错也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进行描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2、填数,并说近似于哪个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本堂课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三种不同描述方式下的求近似数),又注重了基本技能地培养(观察、分析、思考、表述),较好地发挥了教师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看、想、说、做),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基础性、综合性。
建议:
1、新知的学习(知识的发现)可由学生分步进行:独立思考、写出结果、说明想法——小组交流结果、想法——集体交流结果、想法,从而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法。
2、应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具体地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多说来促进学生对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组织表达能力。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摘要:一、引言二、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2.五入法3.科学记数法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四舍五入法的优缺点2.五入法的优缺点3.科学记数法的优缺点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亿以上的数进行近似处理。
如何快速、准确地求得这些数的近似值,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三种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二、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常用的近似数方法。
具体操作是:如果要求近似的数的个位数小于5,则舍去;如果个位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位。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容易理解,但当要求近似的数很大时,四舍五入法的误差会积累得很大。
2.五入法与四舍五入法相反,五入法是直接将要求近似的数的个位数进位。
这种方法在求较大数的近似值时,比四舍五入法更接近实际值,但误差仍然存在。
3.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表示大数的方法。
它将数表示为M×10^n 的形式,其中1≤M<10,n 为整数。
当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时,可以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根据需要取整。
这种方法的精度非常高,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四舍五入法的优缺点优点:简单易懂,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缺点:误差较大,不适合求较大数的近似值。
2.五入法的优缺点优点:比四舍五入法更接近实际值,误差较小。
缺点:与四舍五入法相比,复杂度稍高,容易出错。
3.科学记数法的优缺点优点:精度高,可以表示很大的数。
缺点: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表示形式较为复杂。
四、结论总的来说,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
存在不足
1由于老师的数学经验不足,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老师不知怎么处理,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有些失控。
2前面的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状态不好,
学科数学Biblioteka 课题求小数的近似数
主要优点
老师执教的《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优点有:
1课堂上比较好的凸显了我们组的研究主题。本节课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作为探究新知的主要学习方式,用可操作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探究提示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小组活动已初具规模,活动有序、组内活动、组间活动有序,并且在小组评价方面有具体方案、评价内容具体,利用有效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四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听了夏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
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教学反馈。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
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
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4篇)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4篇)近似数评课稿篇1在开学仅一周多的时间内,刘老师用心钻研,把四(1)班的孩子们和全校数学老师带进“生命课堂”,为全体数学教师指引了生命课堂的方向。
通过听课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课前引入(学生认识)把四(1)班学生人数、四年级总人数、小学部总人数、全校总人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写出近似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答案,很自然的引入“省略尾数”的概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生已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形成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交流)让学生围绕一个例题进行分析。
我校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约为平方米。
A、4万B、3万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独立思考——对与错的交流——全班同学的汇报讨论,学生思维受到步步启发,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围绕主题板示出三种想法①5368离4万是4632远一些,离3万是4632近一些;②看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③34632没达到35000,这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并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经历“四舍五入”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师指点)又是一个简洁的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
下面哪些数约是3万,哪些数约是4万。
30789 37211 35423 33875 3964531998 32416 36045 34567 38420要求:1、分一分;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的一个过程,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四舍五入”的启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点的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学习材料简洁,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充实。
近似数评课稿篇2观课主题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主要亮点教学环节比较清晰。
关注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课堂多次总结归纳出示,学生齐读,在巩固练习环节也要求说方法。
关注了求近似数的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课堂提问了近似数1.0和1的区别。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让课堂展现生命的精彩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评析
有幸观摩了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后安排的一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和进一法。
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的教学了这节生活中的数学课。
整节课,李老师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建构生命课堂: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能仅仅拘囿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李老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了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感知了三种凑整方法的异同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课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李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这个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探。
近似数的评课稿
近似数的评课稿近似数的评课稿篇一:近似数评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今天听了解老师的一节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感受很深。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成功的有以下几点:1、借助旧知,探索新知。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求整数的近似数的近似数有内在的联系。
解老师充分借助这一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32□645≈32万,46□045≈47万;购物称重图中苹果需付8.953元,而收银员只收8.95元,唤起学生用“四舍五入”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
2、在比较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在求出近似数中,引导学生比较得到的近似数哪个更接近准确数。
在这个环节中,解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1和□.□□≈1.0 ,使学生对数轴出示近似数的范围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3、练习设计充分。
下面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教学重点不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对于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不能直接说看最后一位,要明确告诉学生: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保留到百分位,要看的是千分位,即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是4,应该舍去;又如遇到连续进位时:把0.984保留一位小数,这里有两次向前进“1”。
第一次是因为百分位上是8,应该向十分位进1,第二次是因为百分位上9加上进来的1,满十写0向个位进1.两次进1,原因却各不相同。
特别是第二次进1,有的学生不理解进位的原因,在后面的练习中遇到题目中有数字9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前进1.例如练习第4小题把0.905保留一位小数,有一位同学回答就是1.0,这就说明他并没有理解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在这里我认为因该舍得时间放手让学生对产生的认知冲突去讨论、尝试、比较、归纳,进而突破难点。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1. 选用教材的背景与意义《商的近似数》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课,该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是指对商进行估算,使得数字更加接近实际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选用这节课程的主要原因如下: - 培养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商的近似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需要进行估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近似计算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程涉及到对商的估算,学生需要对数字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商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例如购物、旅行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知识目标:了解商的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商的近似数的计算技巧。
- 能力目标:掌握应用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兴趣。
例如: - “在超市中,你知道如何计算商品的价格吗?” - “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对价格进行估算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思考,进而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
3.2 理论与示范在导入引入后,教师可以通过理论与示范进行正式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商的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 商的定义:商是一个除法问题的解答。
- 商的近似数的概念:商的近似数是对商的估算,使得数字更加接近实际结果。
- 商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舍入原则和近似数位数的选择,计算商的近似数。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课程。
在数学中,近似数是指对一个数进行近似计算,得到一个与原数相近但不完全相等的数。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经常会使用近似数来估算购物费用、时间等。
而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求解亿以上数的近似数,为大家提供一个实用的数学技能。
二、为什么需要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亿以上的数值往往较大,精确计算起来会非常繁琐且耗时。
而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数值的数量级和大致大小,而非精确数值。
因此,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估算数值,方便实际应用。
三、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 舍入法舍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我们可以使用舍入法来简化计算。
舍入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需要保留的有效位数,将多余的位数舍去或进位。
对于亿以上的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保留的位数,将数值舍入到相应的位数上。
例如,对于要求保留到百位的数,我们可以将亿以上的数保留到千位,然后将千位以下的数值舍去。
2. 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一种表示数值的方法,可以将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表示为一个较小的数乘以10的幂。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科学记数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
首先,我们将亿以上的数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即将其表示为一个小于10的数乘以10的幂。
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有效位数,将小数部分舍入到相应的位数上。
3. 近似法近似法是一种根据数值特点和规律进行估算的方法。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我们可以利用近似法来快速估算数值。
近似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数值的大小和数量级,找到一个与原数相近但较为简化的数值。
例如,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可以将其近似为一个较小的数,或者将其近似为一个更容易计算的数。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演练。
实例1:求近似的亿以上数假设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值为123456789的数近似到亿位,我们可以使用舍入法来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一流的课后教学和精细教学的教学模式,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实践是实际的,自学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全自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在思维,实践,寻找新知识的指导下,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辅助链接中,教师直接进入本课的教学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以空白的形式填充,见()位舍入,表示计算()直到教学的重点,也需要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地方,这种设计为有效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缺少的地方是在第三个指南如何获得1.62元似乎有一些限制,是不能说如何获得大概数,是看()位四舍五入?学生认为范围会更广。
在后教学链接中,老师只花了6分钟的时间,合理分配,确保应用程序合并后的链接有足够的时间。
不足的地方是教师命名的学生玩耍时,应该让学生不同的计算过程,主要是错误的学生进入并行方法的并行解决方案,更容易找到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计算过程,谈论自己在计算中取近似值的感觉,如大约1.62和1.6的选择,老师通过问题方式导致学生思考,应该在比较,让学生与现实生活体验,情感。
在提出的问题解决关键点上,还要依靠后者,后学生计算了一些问题,然后想想,由学生,当然不是问题。
总之,本课后,学生对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青岛版二年级万以内的近似数评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万以内的近似数评课稿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王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马老师通过让学生估计、数数,知道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充分感知了数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完成了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
二、重视培养估算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在本堂课中,通过估算绿豆的个数,加强培养孩子们的数感。
三、很重视驾驭教材。
从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发现马老师的设计既源于课本,又对课本的内容做了人文化的整合,整节课的知识就像是穿在一条线上,连贯性很强,逻辑性很强。
但对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仍然有一些需要共同商榷的地方:小组
合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似乎已成为每一堂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实施,所以,小组合作就能充分发挥他的良好作用。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近似数》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理念以及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近似数,掌握近似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近似取整的原则。
通过进行近似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数值计算的能力,培养对数值的敏感性,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近似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值计算和近似估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近似数进行数值计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值的敏感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近似数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教学课件。
2.教学材料: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近似数》部分。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第一节: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估算值的情况,比如超市购物时的金额估算、课间时间的估算等。
请问,你们有没有使用过这种近似估算的方法?2.引用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小明去市场买苹果,他需要买5斤苹果,每斤5元,那么他应该支付多少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是如何计算的?第二节:概念讲解1.利用课件或黑板上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并给出近似数的定义。
近似数是通过简化精确值得到的数,它与精确数相比,有一定的误差但误差通常是可接受的。
2.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解释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去市场买苹果,他需要买5斤苹果,每斤5元,那么他应该支付多少钱?我们可以近似计算:5斤苹果合计大约25元。
3.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和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求一个小数近似数》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求一个小数近似数》说课稿评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近似数》评课
评二年级下《近似数》--吕娟娟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数据让学生区分,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独立的看一看,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其实不然。
本节课教师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四年级数学教案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连代表队的3号选手,我叫穆晓慧。
很荣幸能站到这个讲台上来。
面对这么多的教育大家,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因为会有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或有贻笑大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前言近似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篇评课稿将围绕近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近似数。
内容一: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指在一个数的附近取一个较为接近的数,以便于计算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精确计算,这时就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进行计算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的概念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 近似数是在一个数的附近取的数,它并不是对原数的精确表示; - 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取近似数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 - 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估算和计算,但在需要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其他计算方法。
内容二:近似数的计算近似数的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舍入法舍入法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舍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舍入的位数。
2. 找到需要舍入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字。
3. 根据下一位数字的大小,决定舍入位的取舍规则。
例如,我们要将数值2.86舍入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这时,下一位数字为6,根据舍入规则,我们可以将2.86近似为2.9。
截断法截断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截断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截断的位数。
2. 将需要截断的位数之后的所有位都舍去。
以数值 2.86为例,要将其截断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在截断法中,我们可以直接将2.86近似为2.8。
常用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常用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时,可以了解以下常用近似数: - π的近似值为3.14; - 根号2的近似值为1.41; - 根号3的近似值为1.73; - e的近似值为2.71。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近似数》单元进行评价。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近似计算。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自己灵活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在此评课稿中,将从教材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探讨。
二、教材内容设计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单元的教材内容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内容安排合理,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近似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首先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阐述了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随后,教材引入了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和截断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进行了说明和讲解。
最后,教材提供了许多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设置合理,题目形式多样,既有计算题,也有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体而言,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科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单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表现出色。
首先,教师充分准备了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些实物材料,如水果、小球等,以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近似数的应用。
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安排了小组活动和问题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青岛版二年级万以内的近似数评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万以内的近似数评课稿评课稿1某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是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和大数的读写结合起来教学的。
听了以后感到这节课有以下五个注重和忽视了一个细节:1、注重迁移课一开始教师运用了学生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猜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而然的猜出整百和整千数,老师只用一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认识的数从千以内迁移到了万以内;然后用千数图摆比一千大的数、再摆九千、再加上一个千数图就迁移到了一万;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摆出9636,并用迁移的方法来读写这个数。
2、注重操作可以这么说整节课上教师所呈示的数,绝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
有用千数图操作的,有用学具操作的,也有用卡片操作的;有学生随意操作的,也有按要求操作;有学生独立操作,也有小组合作操作;有动手直观操作,也有用眼睛进行表象操作等等。
3、注重表象这节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好,那就是教师出示了3、1、0、0、7五张卡片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四张卡片摆四位数,不是用手来摆,而是用眼睛看着,在脑子里想着摆数,这就是一个表象操作的过程。
因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在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在脑子里把图和式或把图和数联系起来的表象思维过程,即从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解决了用数字卡片表示四位数,更主要地教师利用过这一教学环节解决了有0的数的读写法。
4、注重数的组成这节课上不管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还是大数的读写,教师都非常注重数的组成。
在用千数图摆出比一千大的数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有几个千组成的;“九千是怎么组成的?”并反复地问或让学生同桌互说“几个一千是一万?”评课稿2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评课稿张希鹏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赵老师引领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分类,体现了分类的标准在分类中的作用,这不仅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抽象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同时也建立了数感。
我们还注意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所搜集的近似数,如用“左右”、“多一些”、“少一些”和大约来表示近似数,和对“约等于15万”的不同表达方式等,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和教师搜集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背景数据。
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学生对自己所搜集数据的分类,对教师出示的数据的分析,再对自己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等内容使得近似数概念的产生以及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价值、概念本身等教学重点就得以突出。
再之后教师出示了经过自己处理过的教材主题图,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会根据需要对数据求不同的近似数以及求近似数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难点的出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这样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了“四舍五入法”出现的必要性,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正是由于教者对教材的朴实、细致、清晰的分析,教学的有效性才得以顺利达成。
篇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求商的近似数》评课稿汪燕老师评课:今天,我听了鹿老师上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求商的近似数》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收获。
教学设计符合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1、让学生知道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板块的精心设计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定格。
教师在设计中尽量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现教学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使他们有旁逸斜出的机会,经历错到对的过程,从中体会教学思考的乐趣。
3、教师的点拨适时到位。
当学生发现除不尽的时候,教师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陆晓明老师评课:鹿老师在《商的近似数》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切合教学实际,自学指导的提出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能在教师有效地指导下,进行思考、实践、发现新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辅助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直入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进行有效地指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用填空的形式,“看()位进行四舍五入,表示计算到()”直奔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需要重点指导学生看书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为进行有效地自学奠定了基础。
不足的地方是在第三个指导中“怎样得出1.62元的”似乎有些局限,是不是能说成“怎样得到近似数的,是看()位进行四舍五入的?”学生思考的范围会更广的。
刘华锋老师评课:鹿老师在“后教”环节,教师仅用了6分钟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了后面巩固应用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不足的地方是教师指名学生板演时,应该让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主要是有错误的学生进行解法的平行比较,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说计算过程,说一说自己在计算和取近似值后的感受,如,在近似值“1.62和 1.6”的取舍上,教师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的,应在比较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感悟。
在“解题关键”的提出上,也应靠后些,在学生计算了多道题之后,再去思考,由学生提出,是不是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之,在这节课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按需取舍”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杨秀珍今天,听了杨惠琳老师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节课,心里有些想法,现在把这些想法写出来。
先说说这节课的三个难点:1,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但相隔这么长时间,况且在后来的学习中,又不怎么用到这一知识,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淡忘了;2、对于例题中“精确到十分位”这样的数学术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不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即使学生读懂了题意,理解了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必须熟练掌握“四舍五入”这一技术。
弄清楚要看十分位下一位百分位上的数决定是舍还是入。
学生会误以为精确到十分位就是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
不掌握技术要领,题目要求一有变化,学生会像无头的苍蝇,不知从何下手。
3、是遇到需要连续进位的。
如:将0.996保留两位小数。
这里有两次向前进“1”第一次是因为千分位上是6,比5大要向百分位进l;第二次是因为百分位上9加上进来的l,满十写0向十分位进1。
两次进1,原因却各不相同。
特别是第二次进1,由于小数加法的内容位于本单元之后学习,因此,这又是一个难点。
有的学生不理解进位的原因,在后面练习中遇到题目中有数字9的,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前进1。
在学生面前,学生当然不容易学懂。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1、借助旧知,探索新知。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求整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充分借助这一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
新课前的复习中,想办法唤醒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记忆:如56640=( )万 327900000=( )亿 56640≈( )万 327900000≈( )亿复习中,唤起学生“用四舍五人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明确求“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万(或亿)后面一位干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学习内容“继续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先引出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之后,学生就顺势理解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求近似数的方法上,首先教学保留整数,在这里当学生理解什么是保留整数之后,我放手让学生试着求出其近似数,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从课堂反馈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在同伴或老师的帮助下求出近似数。
之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求出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在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掌握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在比较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在求出近似数后,引导学生比较得到的近似数哪个更接近准备数,在比较中,学生顺势明白了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比较二: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出示例题主题图,追问“为什么他们两人说的不一样,是不是谁说错了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保留位数不一样,得到的近似数自然不一样。
比较三:近似数1和1.0,在比较中,充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新授中要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1.教学“试一试”,初步掌握“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2.教学例题第1个问题,再次体会“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3.教学连续进位的题目,进一步积累经验。
4.比较取近似数1.5和1.50方法的不同,感知近似数1.50比1.5更精确。
然后提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5.结合板书,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
整节课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
巩固知识,完善“求近似数”的认知结构。
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
例如:按要求写出小数的近似数:9.9674≈ (精确到个位) 9.9674≈ (保留一位小数) 9.9674≈ (精确到百分位)篇四:《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今天听了解老师的一节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感受很深。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