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用。
借景抒情 狭义的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 就是作者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环境来 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 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 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 美丽的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 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 的景。 再如: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一般认为,不管借景抒情还是触景生情都可以说是寓 情于景。 狭隘的观点是,这种抒情方式既有情感抒发的语言 也有景物描写的语言,即有景有情。 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 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 的离愁。既写春花春鸟,又写见之溅泪,闻之惊心。 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如《浣溪沙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借景抒情,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是触景生情,诗人喜悦 之情已完全融汇于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景物之中。触景 生情,情景交融。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锡《台城》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现在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 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 感慨者。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 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 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等。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等。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 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同时也流露出对权贵的蔑 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 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 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 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 感慨。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 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 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诗人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 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是 诗人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表达诗人对 朋友思念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废池乔木”是没有感情的,是诗人把自己 的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之上。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 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 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如:张可久的词:“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 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 “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 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 地统一起来。
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比 喻 PREFACE
使用比喻时需注意:
1、本体和喻体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所用喻体多为常见,易懂的事物或道理; 4、注意思想感情; 5、多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比 喻抽象,深奥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
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技巧
by.罗兮
1
抒情手法
2
描写的手法
目录
修辞手法
4
其他
3
1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评 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用典抒情(引用过 去有关人,地,事,物史实或语言文字)
答题“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 哀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 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2.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渲
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染
夜的深和夜的静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由一事物联系
Eg. 踏花归来马蹄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1、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2、两山排闼送青来
3、《吴江》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毫不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借景抒情又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两者从大的方面说是一致的,只有很细微的差别,下面我们简单区分下:1、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通常是前面写景,后面生情。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登高所闻所见。
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后四句写诗人因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而生出的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2、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更含蓄和间接。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抒情
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借景抒情 莺恰恰啼。 1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乐景写哀情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 雨入寒窗。 借景抒情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 南《蝉》) 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 乐景写哀情 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直接抒情
乐景衬哀情
3.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山居即事》 王 维 (2008年天津卷) • 《春日即事》 李弥逊(2008年全国卷Ⅱ) • 《小斋即事》 刘一止(2007年海南、宁夏卷)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借景抒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 直接抒情 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5.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事抒情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寓情于景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墨梅》王冕) 托物言志 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 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 程万里’ 直接抒情 9.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 带血归。 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ppt课件
11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
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 深秋雨。
•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深山”“夕 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 的孤寂、惆怅之情。 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18
• 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见,“今古河 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画 角”以下便描绘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 写凄怀。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4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 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 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 快。三、四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 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
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17
• (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3、即事感怀
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 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 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等。如: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借物抒情
1、借物抒情
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 情。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 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 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 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 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作者借秋扇见捐喻嫔 妃(作者自己)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和内心中的幽 怨。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 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 明皎洁。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 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 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 佛天上一轮月亮。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 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 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 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 绝了。 本诗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 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 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借事抒情
1、叙事抒情
秋
张籍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 金陵怀古 王珪
• • •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 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其抒情手法
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冷寂静的画面中 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 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客居他乡 的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 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 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 条运河。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4分)
(直接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节选自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乐景反衬哀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 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 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 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 词、句。
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
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 情。)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请从情景角度鉴赏此诗。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1. ①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 衬哀情。②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 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 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 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 作者乡思愈浓。③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 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 ①颔联、颈联借景抒情,承“物候新”展开 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②尾联则 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 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诗歌表达方式—抒情课件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 “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 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 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
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春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 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 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 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
现B(出“诗景人象对凄杨凉山残人败自”在错超,然从的诗田歌园看隐,此居处生描活写的欣的羡是D初.本春诗春写景诗,并人无与“友凄人分凉别残时, 祝败友”人之前感路) 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三山:地点,今福建泉州。 端仁:即陈岘[xiàn],字端仁,闽县人。 状元陈诚之之子,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王十朋榜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 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 (1198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官名,陈端仁。 题意:在壬子年间,辛弃疾在三山被召, 给事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辛弃疾在饯 行宴上所作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析】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例4: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析】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
例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析】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触景生情(景→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例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例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析】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
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析】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
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例2: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析】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
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例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多情、重情。
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析】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