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五节望远镜和显微镜

命题人:审核:____班学号___ 姓名___________ 【目标】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难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过程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

2.通过已有生活中经验来感受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3.家庭活动:观察玩具望远镜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看比赛、指挥员观察敌情、观看天象都会用到望远镜;

观察微小物体用显微镜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望远镜和显微镜

活动: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器材: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

过程: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观察景物,然后改变组合方法在观察近处物体。

现象:远处的景物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处的物体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①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凹透镜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②用凸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焦距较小的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③用凸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焦距较大的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

①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叫做物镜。

②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击者镜是凹透镜。

③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显微镜

①由两个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的焦距长,物镜的焦距短)。

②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4、活动:自制水滴显微镜

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放大镜、磁带盒盖

过程:①将观察白纸(上面印刷了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③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

头。

◆◆归纳反思深化提高◆◆

一、知识梳理

1、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组成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_,目前从太空中观察宇宙的望远镜是______________,一种分辨率高,可以操纵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显微镜叫

___________显微镜。

二、五分钟质疑

◆◆当堂训练应用创新◆◆

1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___透镜,物镜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

2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

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4.小明把一个标有“”字样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将看到的是()

A. B. C. D.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

B.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靠近眼睛的那组透镜叫做目镜,它的焦距比较小

D.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那组透镜叫做物镜,它的焦距比较大

【导学反思】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授课人: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加强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以实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探究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走进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 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由教师实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既可学到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采用探究式进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视角概念,引导设计、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学生既可掌握视角、透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可学习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激发创新思想。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引导探究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三、手脑并用合作实验 实验理论方案设计思想明确后,如何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提供事前帮助学生采购的中学生实验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镜片一套(价格不贵,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进行组装。鼓励交流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四、引导观察,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我们期待学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究发现,并且通过交流使认识更深刻,这是我们的理想。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没有任何引导、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度引导,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主备人:杨春坤审核人:复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视角的概念 重点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一、自主预习: 自学课本内容。搞清楚以下知识: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靠近眼睛的是,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 于)。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二、合作探究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 有关。 2、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目镜焦距。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是通过把物体的像移近来增大视角和把物体的像放大来增大视角的。 三、精讲点拨 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能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物体越,离眼越,视角越大。 四、当堂达标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叫做目镜,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 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 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 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 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 6、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五、课后提升 1、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2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3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成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 三、望远镜

四、交流、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设计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简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工作原理;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复习回顾】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1.当u>2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2.当2f.>u>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3.当u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复习】 前面我们学了透镜的成像规律.回忆一下做下面的几道题. 1.投影仪是根据透镜成放大实像原理制成,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2.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的虚像,此时用做放大镜. 3.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时,成缩小的实像,此时用途如照相机. 4.某凸透镜焦距10 cm,若用来观察昆虫的绒毛,应将昆虫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投影仪的镜头应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照相机的镜头应放置于__________.会做上述题目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答案: 1.f<物距<2f 2.物距<f 3.物距>2f 4.小于10 cm,10 cm与20 cm之间,大于20 cm处 好了,下面预读本节课文,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 2.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镜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的镜头.3.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4.1609年,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以确凿的正确支持了哥白尼的“”。目前,人类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 5.宇宙是由上千亿个星系组成,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天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转,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的是。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能说出它们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无答案)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 3分钟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各部分的成像原理; 3、掌握视角的概念; 重点、难点: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原理。 二、夯实基础 12分钟 阅读教材103页“显微镜”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靠近眼睛的是,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 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于)。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阅读教材103页“望远镜”完成下列问题 2、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物镜成的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4、说说望远镜在发展历史,茫茫太空当中会有外星人吗? 三、能力提升 15分钟 1、列表比较显微镜与望远镜(难度:★★★★) 四、总结梳理 5分钟 成像特点: 显微镜结构 成像特点: 显微镜与望远镜显微镜与望远镜的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巧记:(霉:实像,宝:虚像) (1)当U>2f时: 倒小霉; (2)当U=2f时: 等倒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____ 。它的____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 _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 ,形成物体____像(填像的性质), 但人感觉是立的。 二、导入: 用显微镜可以看见很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奥秘呢?是怎么样实现的? 三、自主学习 知识点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 经过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知识二:望远镜 一、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望远镜的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的重要应用,不需要学生对他们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点在于能够动手制作望远镜和凸透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调查。 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望远镜、显微镜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课堂猜想,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如何制作望远镜、显微镜。而且还有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2.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 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课前研究课题] 1.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发展史。 2.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 共同探索过程教师导航学生活动说明 一、投石问路 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 (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2) 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 生答:想! 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望远镜(telescope)引出与望远镜相关的物理名称 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生:有两个,都是凸透镜。 实物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印象,再用课件展示双筒望远镜的框架图(突出透镜,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一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设计:胡** 班级:姓名:组名:第大组第号 温馨提示:请拿出你的导学案,课本,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目标,走入今天的课堂。认真仔细的祥读课本,用你的双色笔勾、画、圈、点出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你不懂得地方,老师相信你,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学习目标】1、明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学会应用已知的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明确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1、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2、搞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设问导读】 自学指导(一)显微镜(2分钟完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3页“显微镜”部分的内容并仔细观察“图5.5-1显微镜的结构”,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主要知识点,并独立完成自学达标(一)。 自学达标(一)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镜的焦距较大。 2.当被观察的微小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物镜后成一个立、的、像,就像投影仪的镜头一样,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使这个像通过目镜后成一个立、的像,把像又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直接看不到的微小物体了。 【探究学习一】 试一试:以4人为一组,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课本上的字,看有什么发现。 记录:我们组看到的现象是:。 自学指导(二)望远镜(2分钟完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3页—104页“望远镜”部分前两段的内容并仔细观察“图5.5-3,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主要知识点,并独立完成自学达标(二)。 自学达标(二) 1、一般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 【探究学习二】 试一试:以4人为一组,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看有什么发现。 思考:我们组看到的现象是:,为什么?。【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104-第105页剩余内容,并仔细观察“图5.5-4,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主要知识点,并以4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影响视角的因素是什么? 2、讨论:望远镜的发展对人类探索神秘宇宙的意义? 【当堂训练】: 1、显微镜目镜的成像情况与相同,物镜的成像情况与相同。(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 2、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太空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他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的。 3、在太阳的第三条轨迹上的行星是。

显微镜与望远镜区别

显微镜与望远镜区别 (一)显微镜 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 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 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 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5. 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初中物理导学案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五节望远镜和显微镜 命题人:审核:____班学号___ 姓名___________ 【目标】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难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过程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 2.通过已有生活中经验来感受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3.家庭活动:观察玩具望远镜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看比赛、指挥员观察敌情、观看天象都会用到望远镜; 观察微小物体用显微镜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望远镜和显微镜 活动: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器材:两个不同焦距的透镜。 过程: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观察景物,然后改变组合方法在观察近处物体。 现象:远处的景物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处的物体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①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凹透镜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②用凸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焦距较小的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③用凸透镜和凸透镜组合时,当焦距较大的靠近人眼时,看到的像是____(倒或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 ①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叫做物镜。

②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击者镜是凹透镜。 ③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显微镜 ①由两个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的焦距长,物镜的焦距短)。 ②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4、活动:自制水滴显微镜 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放大镜、磁带盒盖 过程:①将观察白纸(上面印刷了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③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 头。 ◆◆归纳反思深化提高◆◆ 一、知识梳理 1、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组成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_,目前从太空中观察宇宙的望远镜是______________,一种分辨率高,可以操纵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显微镜叫 ___________显微镜。 二、五分钟质疑

《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_________制成的,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 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像(填 “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 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_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 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__的_______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的_______像(以上均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二、选择题 ()3、周末,小明和同学们到郊外采集昆虫和植物,准备制作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些小昆虫进行观察,你认为他们要带以下哪种光学仪器比较合适 A.望远镜B.放大镜C.显微镜D.投影仪 ()4、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 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 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幻灯机 ()5、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起的作用相当于 A.照相机和放大镜B.投影仪和放大镜 C.放大镜和照相机D.放大镜和投影仪 ()6、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起的作用相当于 A.照相机和放大镜B.投影仪和放大镜 C.放大镜和照相机D.放大镜和投影仪 ()7、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显微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远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显微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反光僮是一个________镜,作用________。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望远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思考:①什么叫视角?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②物镜口径较大的作用。为什么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 师生讨论回答: 说明: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叫开普勒望远镜。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