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_王泽应_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合集下载

伦理学_王泽应_第八讲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若干重大问题

伦理学_王泽应_第八讲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若干重大问题

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得以
延绵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动力。就中华民族而言,其民族
精神的主要内容有重公精神、尚德精神、贵和精神、自
强精神、务实精神和宽容精神等。
精品课件
1、爱国守法
1)爱国 “爱祖国”的最主要的道德要求有以下四个方
面:
②维护祖国利益。 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④承担责任,报效祖国。
精品课件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定位
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应是理论伦理、 规范伦理和应用伦理的统一与升华。
②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应是义务论与功 利论的统一和升华。
③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应是目的论与工 具论的统一与升华。道德自身有其内在价 值,是人们所追求的独立而至高无上的价 值,但道德同时又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 资源和工具。
精品课件
树立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模式
基于目前我国的客观实际,我国提倡 “义利统一”的价值模式,它要求充分尊 重个人的正当权益,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 益放在优先地位,并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 益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
精品课件
抓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就社会 关系而言,这一转型就是从臣民社会转为 公民社会。与此相适应,当前我国道德建 设的重点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这一点恰 恰是我国以往的道德体系所忽视的。
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 社1998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如何把握 其基本内容?
2.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如何?任务和 目标是什么?
3.如何加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伦理学王泽应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ppt课件

伦理学王泽应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ppt课件
2020/4/12
3、家庭美德建设
• 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 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 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 员。
2020/4/12
3、家庭美德建设
• 家庭美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一,维系和巩固家庭制度的重要力量 • 第二,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 第三,实现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 第四,家和对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意义
有这样一种关系,无论对任何事物不夸大也不 低估。如果彼此不欺骗,如果尊重自己也尊重 他人,这时候,不管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友 谊的、爱慕的等等关系——那全是健康的关系 。”
——马卡连柯
2020/、情投意合和心灵美 ,
• 第三是诚实忠贞、共担责任, • 第四是保持健康的交往、追求高尚的情趣
•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 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 系。
2020/4/12
第一节 家庭美德建设
• 1、爱情与恋爱道德 • 2、婚姻家庭道德 • 3、家庭美德建设
• ——黑格尔《美学》
2020/4/12
• 责任是爱情社会性的重要方面。列宁指出 :“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 生第三个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 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
• 责任是高尚的爱情之花永不衰败的沃土, 也是爱情得以不断发展的保障。
2020/4/12
恋爱的道德要求
• 第一是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青年男女应当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
2020/4/12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

初论“马工程”《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的综合创新

初论“马工程”《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的综合创新

初论“马工程”《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的综合创新
王泽应
【期刊名称】《伦理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总页数】4页(P117-120)
【作者】王泽应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2
【相关文献】
1.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与高鸿业教材比较研究 [J], 王佳楣;王方;任晓红
2.“马工程”教材体系建设的又一力作——《世界现代史》评介 [J], 王宏谋
3.浅谈如何在教材中真正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工程”教材《农村社
会学》为例 [J], 张婧涵
4.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马工程教材的编写困难
——以法学教材为例 [J], 帅映清
5.中国的西哲史教材怎样体现中国性——马工程版西哲史教材“导论”一些命题的辩护、澄清与商榷 [J], 罗伯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生活领域伦理道德

社会生活领域伦理道德
等,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出身、社会 成分、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等,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法律规定之外的持权。
第四页,共33页
3、公民伦理与公民道德
• ⑴中国近代以来公民伦理与公民道德的提倡 •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新民德”的主张:“曰要政,统于三端,一曰
• 三要相互尊重、共担责任、平等履行义务;
• 四是以诚相见,忠贞不二; • 五是应当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 六是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
系;
• 七是失恋不失志、不失德。
第十九页,共33页
二、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和道德要求
• 1、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
• 婚姻是一定社会制度或风俗所确认的男女两性 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既有自然属 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2、公民社会发展
• ⑴公民与公民社会 • 公民指称在政治共同体中平等地、共同地享有
的某些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 公民社会缘起于西方市民社会范畴,指相对于国家政府、 家庭结构的社会第三维组织力量和存在秩序,“公民社会 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 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 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以保护或增进 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公民社会有三种含义值得把握:一 是民主法制社会;二是指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公共领域;三 是指存在着非国家领域的志愿团体的社会。 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是从传统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社会、身 份社会转向公平、民主、契约、法治社会。
第七页,共33页
对于社会公德,伦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 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即把与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 婚姻家庭等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 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及私德、公德

论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建设的守正创新——兼评王泽应《伦理学原理》

论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建设的守正创新——兼评王泽应《伦理学原理》

收稿日期:2022-01-09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儒家生命的学问研究”(20A328);湖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伦理学》教学落实道德教育的创新范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改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伦理学教学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黄泰轲,男,湖北罗田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论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建设的守正创新———兼评王泽应《伦理学原理》黄泰轲(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当今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情、国情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到人们道德生活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伦理学教材建设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创新既要继承以往伦理学教材建设的优良传统又要突破以往伦理学教材建设的局限,只有彰显新思想、面向新问题、担纲新使命,才能保证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实践性、价值性。

王泽应《伦理学原理》一书构建了一个涵容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在内容上以走向主流来引领潮流,呈现出综合创新、守正创新的学术特色,为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关键词:新时代;伦理学;教材;创新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2)04-0041-08教材是学科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是学者教研成果的重要结晶,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以成人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强调:“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

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1]这一重要论述表明,推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工作,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教材建设。

为了适应新时代伦理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应加大伦理学教材建设创新力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八章社会生活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八章社会生活道德

爱情=性爱+情爱
婚姻
讲 : 曹


四 川 文 理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 学 悦目而醉心。假如见到一个 院
《伦理学》 第八章社会生 活领域的道德

讲 :
美人就痴情颠倒,这颗心就 乱了,永远定不下来;因为美 人多得数不尽,他的爱情就 茫茫无归宿了......--塞万提斯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讲 : 曹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八章 社会 生活领域的道 德建设

性道德的原则
邹顺康认为: 性爱统一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 无伤害原则 权利对等原则 责任承担原则
2006(4) )
性是爱的生理基础
人格上的平等 爱是性的情感升华 行为上的自愿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强调的男女性 每个人对自己的行 权利的对等 为选择及其后果承
《伦理学》 第八章 社会 生活领域的道 德建设

二、性爱与性道德
1、性爱的社会性和私人性
讲 : 曹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八章社会生 活领域的道德

人类的性为什么要受规范的制约
人类的性关系
生物学特征 男欢女爱的成份 激情总是要消失 “趋利避害” 的利己价值取向
心理学特征 情感和欲望 情感和欲望总是易变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八章 社会 生活领域的道 德建设

5、正确对待恋爱中的一些问题 (1)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 (2)恋爱中要失恋不失志、不失德
(3)正确区分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八章 社会 生活领域的道 德建设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一讲伦理学概说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一讲伦理学概说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全部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 动现象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 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现象的特征
二、伦理学研究的类型
元伦 理学
规范 伦理学
美德 伦理学
前者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在这个意义上,目的论伦理学又称 为结果论伦理学。
后者则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在这个意义上,非目的论伦 理学又称为非结果论伦理学。
第二节 伦理学的性质和基本问题
一、伦理学的性质 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其研究对象——道德的特殊性。 1、伦理学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 2、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 3、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
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6课时
第十讲:人生观与道德理想
4课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唐凯麟编著:《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万俊人著;《伦理学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周中之著:《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伦理学基本问题
1、关于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①善与恶的关系问题 ; ② “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 ③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幸福)与其所承担的义务的关系问题 ; ④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的关系问题 ; ⑤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 ; 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或公私关系 ; ⑦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2、利益与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B
17
3、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维系和巩固家庭制度的重要力量 第二,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三,实现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四,家和对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意义
BLeabharlann 18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 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 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 会的安定和谐。
2.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何 在?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怎样认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怎样加强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
B
35
B
28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和应当遵守 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公共交往道德,如互相 尊重、敬老爱幼、善待弱者、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等。
二、是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公共场所道德,如遵 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 利益等。
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 肉体上的生殖欲望 浓厚的好感或善意
性论》
———《人
B
7
理想是爱情的重要因素。黑格尔指出:在 爱情里,“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 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 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 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 一里。”
——黑格尔《美学》
B
23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人们养成一种对社会、 对职业的责任感,进而爱岗敬业,在岗位 上走向成功。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消除行业不正之风,有 利于培养一种健康的职业风气。

《伦理学》

《伦理学》

《伦理学》教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2005年9月课程编号:总学时数:51学时(其中含课堂讨论6学时)学分: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伦理学》是哲学专业、政治学专业、社会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伦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道德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讲。

第一讲伦理学概说 4课时第二讲当代伦理学新领域 7 课时第三讲人与道德 6课时第四讲道德进步问题 4课时第五讲个体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5课时第六讲个体道德运行的宏观机制 6课时第七讲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6课时第八讲公民道德建设 4课时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 6课时第十讲人生观与幸福观 3课时三、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课堂讨论四、成绩考核方式成绩由考试与平时成绩构成,期末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平时成绩以课堂讨论情况为主。

五、教材与主要参与书目教材:唐凯麟编著,《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主要参考书目: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国杰、马博宣、余进编著,《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万俊人著,《伦理学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一讲概论题目:伦理学概说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伦理学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以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伦理学的性质;(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主要采用教科书、板书等媒介。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学科,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哲学一级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伦理学是一门十分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古希腊时代,伦理学学科开始形成,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园专门讲授伦理学,留下了《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三部著作,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道德三个领域PPT课件

道德三个领域PPT课件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现为夫 妻权利义务、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 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
48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夫妻和睦。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 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
49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29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要求从业者在职业 活动中诚实劳动、合 法经营、信守承诺、 讲求信誉。
.
30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办事公道
◆要求从业者做到公 平、公正,不损公肥 私,不以权谋私,不 假公济私。
.
31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服务群众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
36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
37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
1998年,刘强东背着父母,辞去在外企的 工作,在中关村租下一个小柜台卖刻录机
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 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 任CEO。
(1)正确使用 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 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 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 自律精神
案例:超级网虫去世
.
27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Morals and Life also Discussing Moral life '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 王泽应[1]
作者机构: [1]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伦理学研究
页码: 18-23页
主题词: 道德与生活;道德生活
摘要: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希金
B
12
2、婚姻家庭道德
所谓婚姻,是由一定社会制度或风俗所
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 关系而发生的亲属之间的社会生活组织。
B
13
2、婚姻家庭道德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式:
一夫一妻制时期的个体家庭是通行到现在的婚姻 家庭形式。
B
14
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何 在?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怎样认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怎样加强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
B
35
①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选 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 或持有的价值取向。
B
25
4、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 观的调适
②当前我国职业价值观转变的必要性。为了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我国民众必须改变价值观念。首先,这是发 展生产力的需要。生产力是一种系统结构,其中既包括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又包括科学技术、管理 等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生产成 本的节省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则要求解决“冗员”的问题。 其次,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 求企业成为一个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这决定了企业不 能吃国家的大锅饭,个人不能吃企业的大锅饭,因此, 企业享有自主的用工权利、管理权利,并拥有对其员工 提出一定要求的权利。再次,这是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 的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定会引发就业的压力,对职 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并引起职业价值观念的改变。
B
30
2、社会公德的作用
①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表征。 ②社会公德是建立社会稳定秩序的保障。 ③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是培养个体高尚道德人格的起点。
B
31
3、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内容和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在以往社会公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 增添了与时代需要相适应的新内容,其主要要求是: 第一,团结合作、互相尊重: 第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第三,维护公共秩序、公共设施、公共卫生、公共安全; 第四,行为文明、礼貌待人; 第五,遵纪守法、树立公民意识; 第六,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B
23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人们养成一种对社会、 对职业的责任感,进而爱岗敬业,在岗位 上走向成功。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消除行业不正之风,有 利于培养一种健康的职业风气。
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 设落到实处,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 行。
B
24
4、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 观的调适
三、是反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人类环境公德,如 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等。
B
29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的特点: 第一,社会公德是一种低层次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会公德一般没有阶级性; 第三,社会公德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四,社会公德的内容具有最大的继承性
和通用性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B
28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和应当遵守 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公共交往道德,如互相 尊重、敬老爱幼、善待弱者、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等。
二、是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公共场所道德,如遵 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 利益等。
B
26
4、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 观的调适
③当前我国职业价值观转变的方向。
第一,从消极依赖型向积极进取型转换。 第二,从单纯的生活生存型向注重素质成
就型转换。 第三,从等级认同型向平等认同型转换。 第四,从只重功利型向义利统一型转换。
B
27
第三节 社会公德建设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2、社会公德的作用 3、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内容和建设
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等译,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1年版。
于云鹏等著:《爱情伦理学》,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王荣发主编:《现代职业伦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曾建平:《社会公德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B
34
思考题:
1.什么是爱情?爱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恋爱道德的要求是什么?
——马卡连柯
B
10
恋爱的道德要求
第二是注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和心灵美, 第三是诚实忠贞、共担责任, 第四是保持健康的交往、追求高尚的情趣。
B
11
恋爱的道德要求
对待恋爱失败,潇洒一点、高尚一点。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
“我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祝上帝 会给你另一个人也象我爱你一样。”
B
5
爱情三要素:性爱、理想与责任
爱情是建立在性欲这种自然基础之上的,由 精神文化因素而编织的一圈神圣的光环,它是 对异性的精神定向,是稳定、巩固、充实两性 关系的纽带,两个人一旦用爱情的金线连结起 来,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是所有情感中最强烈、 最持久、最亲密、最真挚的。
B
6
休谟认为,爱情是由三种情感结合而成:
B
19
第二节 职业道德建设
1、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4、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的
调适
B
20
1、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①职业道德的定义 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
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 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社会活动。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 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 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B
8
责任是爱情社会性的重要方面。列宁指出: “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 第三个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 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
责任是高尚的爱情之花永不衰败的沃土, 也是爱情得以不断发展的保障。
B
9
恋爱的道德要求
第一是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青年男女应当保持真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 有这样一种关系,无论对任何事物不夸大也不 低估。如果彼此不欺骗,如果尊重自己也尊重 他人,这时候,不管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友 谊的、爱慕的等等关系——那全是健康的关 系。”
B
21
1、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②职业道德的特点
Bபைடு நூலகம்
22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职业活动中处理相应的各种 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其一般的原则是热爱本职,忠于 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具体要求如下: ①爱岗敬业。 敬业的主要要求,首先是忠于职守。其次是精通业务。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B
32
3、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内容和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 第一、努力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识。 第二,从自己做起,培养人们的道德自律
精神。 第三,形成保障社会公德实现的健全机制
和良好社会氛围。
B
33
推荐书目: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 肉体上的生殖欲望 浓厚的好感或善意
性论》
———《人
B
7
理想是爱情的重要因素。黑格尔指出:在 爱情里,“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 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 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 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 一里。”
——黑格尔《美学》
B
17
3、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维系和巩固家庭制度的重要力量 第二,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三,实现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四,家和对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意义
B
18
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 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 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 会的安定和谐。
B
3
第一节 家庭美德建设
1、爱情与恋爱道德 2、婚姻家庭道德 3、家庭美德建设
B
4
一、爱情与恋爱道德
(1)爱情及其构成因素 爱情是特定的男女异性之间相互倾慕,
渴望与对方结成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真 挚、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基本特征主要有:自主性和对等 性,专一性和排他性,持久性和道德性。
B
2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 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 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 系。
B
15
3、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 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等关系。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B
16
3、家庭美德建设
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 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 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 员。
伦理学
第九讲 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王泽应 2009年
B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