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

合集下载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Problem and Reason
问题不根源
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亍加工制造环节 仅徘徊亍产业链不价值链癿末端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dedicate to th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产品 设计
Product Design
● 反思不升华 ,要继承人类历叱文化宝库中更 为抽象癿、本质癿精神,孨才能激起我们对人 类追求单纯、呾谐、美好癿智慧。
我们习惯把眼光放在人类自身癿过去呾现在,人 类过去呾现代癿成就癿辉煌,癿确耀眼无比!?
那么,未来呢?!
但再思考一下,人类早期癿穴居不当代癿宇宙空 间站癿反差! 埃及釐字塔不图坦卡蒙陵墓、罗马输水道不卡拉 卡拉大浴场、阿房宫不始皇陵、圣彼得罗大教埻不无
“Social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ial Culture” are not rooted in the systematic society.
That is, China is an industrial country , not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破环 环境
Environmental Damage
庪价 劳力
Low-cost Labor
“工业设计”雹要一种社会化、循环性癿“产业结构机制”。
“工业设计”诞生亍工业社会萌发呾迚程中,是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 产机制下对资釐、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呾人 类理想乊间癿协调呾修正;
是能整合、集成极具潜力“新产业”癿机制呾平台。
The mechanisms and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profoundly changed b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 series of policies, regulations, culture and values are produced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ss production.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owever, the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是设计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设计师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的核心。

在柳冠中的讲座中,他深入探讨了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设计师工作中的应用。

设计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的集合。

它包括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测试和评估等。

设计方法论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设计问题。

认识论是关于知识和认知的理论。

在设计的背景下,认识论关注设计师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创造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它强调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设计师的直觉、经验和想象力在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柳冠中在讲座中强调了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

他认为,设计方法论提供了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工具和框架,而认识论则提供了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设计师的综合能力。

在讲座中,柳冠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展示了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他强调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以及如何运用设计方法论和认识论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柳冠中的讲座深入探讨了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设计师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他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在柳冠中的讲座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设计方法论与认识论在设计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他强调,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设计方法论中的技巧和步骤,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认识论素养,即对设计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柳冠中认为,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师的基石,它为设计师提供了系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然而,设计方法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项目和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

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能力,而这正是认识论所强调的。

从设计到方法 (4)

从设计到方法 (4)

从设计到方法----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探索2007-05-05 16:15:53| 分类:平面知识|举报|字号订阅“人们的生活行为、过程是对设计具有真正作用的直接外因,这种外因决定了设计的产生和演变。

研究设计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研究设计的外因,得出人的真正需求,并把它转化为产品。

”——柳冠中柳冠中教授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界著名的学者,也是现阶段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柳先生早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攻读建筑装饰专业,毕业后留在北京经历了艰苦的设计实践的磨练,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业并成为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

此后,柳先生留学德国,是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最早出国留学深造的学者之一。

东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年来设计教育和实践的积累使柳先生在学术上不断地进入崭新的境界。

柳先生一生耕耘,为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导师、政府津贴学者,同时也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兼聘教授、博士导师和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在夏日长沙一个难得的清凉上午,我们与柳教授进行了一次轻松的交谈。

其实柳先生在这几天中已经连轴转似地给中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作了多场讲座与讨论了,但只要一谈到设计,柳先生还是那么神彩熠熠、知无不言。

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与聆听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前辈设计大师的博大与朴实。

启程:机遇与挑战记: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行者,您是如何走上设计这条道路的?柳:早在1961年新中国刚刚恢复艺术教育的时候我就报考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那时艺术界把纯美术看得很高,一般人都认为工艺美术就是从事简单的装饰,不以为然。

但那时我们的院长看到了工艺美术这一新兴专业的远大前景,认为随着中国日后生产与消费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必然会应用广泛,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当时的情形下选择设计这一专业,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机遇。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理论研究096摘要:事理学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之“理”的研究,设计事理学则是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从而获得对设计的启示和对设计理论的补充。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理解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探索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对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和设计的本质进行界定和揭露。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是一套关于在某个场域内协调各方面关系因素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创造性发挥的方法论体系;设计并非设计“物”,而是设计“物”背后的“事”、“理”和“关系”。

关键词:柳冠中 设计 事理学 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096-03Abstract:The theory of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things and “truth ” behind them. The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design and its truth ,principles ,and reas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so that we can acquire the inspiration of design and supplement of theories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and studies on literatures ,we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r.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we also analyses applied examples so that we wan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ffairology in design.This paper exposes and defines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the nature of design.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a methodology system of coordinating relations in a space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and creative use of resources; design is not only about designing “materials ”,but also designing “things ”,“truths ”,and “relations ” behind “materials ”.Keywords:Liu Guanzhong Design Affairology Truth Methodology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付 江引言事理学乃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原理、道理的研究,柳冠中先生提出了设计事理学,即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

柳冠中教授《制造业设计创新机制》演讲PPT

柳冠中教授《制造业设计创新机制》演讲PPT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促 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四个基本阶段
1、生产化阶段:
以“促进工业设计职业化”为中心的阶段。
目前正在培植“职业化设计人才”与“设计机构”。
在生产化阶段中,职业需求主导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2、规模化阶段:
以“扩大工业设计行业规模”为中心的阶段。
在规模化阶段中,“企业发展需求”主导工业
《事理学》—工业设计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求“是”
传播方式(事理) 信息要素 传播外因研究
研究、规 划、设计
实“事”
接收效率(事理) 接收者研究
方 式 认 (物理与型理) (管理) 识 环 条 时 的 境 件 间 “ 材料—词汇 表 达 结构—语法 传播的理论、 ” 形式—体裁 原理、机制、 机能—主体 方式乃至硬 设 计 件设备系统
(思想)的修正 。 工业设计是将工业生产引入社 会文化体系的全过程 。
它的核心成果是创造工业产品 系统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关系 。
工业设计对工业制造企业的四大作用
1、制造产品差异:
工业设计最基本的任务是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制造 产品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设计可以对工业产
品的“外观”、“功能”、“结构原理”和“生态 系统”等四个层次制造差异化。
2、创造产品附加值和沉淀企业品牌价值:
工业设计企业通过对工业产品融入“文化属性”来 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创造产品象征意义,建 立“品牌”实质。这是工业设计能够创造产品附加值 的原因所在,也是工业设计以“文化驱动生产”的
中心工作。
工业设计对工业制造企业的四大作用
3、使技术市场化:
工业设计可以使技术语言转化为用户能够理解和使的 “人因界面”,是技术向应用转化的“催化剂”。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孟繁玮(《美术观察》【热点述评】栏目主持,以下简称孟):近些年《美术观察》每年都会拿出一两期的力量来进行设计领域的思考,比如以前策划的“设计与民生”选题。

今年第10期【热点述评】栏目策划了一个选题:“忽略中国问题的'中国设计’”,可以说是对以往设计类选题的一个深化。

目前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层面,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产品没有照顾到更大量的、广泛的低端人群的实际需求;另一个是文化层面,这更多地体现在设计教育中。

对此您怎么看。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以下简称柳):你的问题都提的很好,你们刊物的思考是非常好的。

现在很多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比如说我们是制造大国,其实根本称不上是制造大国,而是个加工大国,有“造”没“制”,“制”是引进外国的。

从设计的队伍到设计的战略,都有问题。

整个时代都是图快,图表面,而大家还沉浸在里边,觉得挺好,挺满足。

中国的工业从开始就有缺陷,它没有从自己的土壤中生长,而是引进的。

孟:您在德国留学访问了一段时间,从您切身的感受来说,在德国做设计和在中国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德国的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具体到加工、生产过程这些方面和我们有哪些不同?柳:我想举德国的设计教育的例子。

德国大学的课有系列讲座、人际学、心理学、市场学、材料学,包括设计色彩都是在下午,而真正上主课就是一个题目。

比如第一个学期,说起来咱们都不信,一个学期就一个课题——每个人设计一个鸡蛋盅(像个白酒杯一样),一个学期十六周就做这一个课题,中国学生可能一个礼拜就完成了,他们要做一个学期呀。

我们中国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就像写论文一样,不知道怎么破题,马上就能做出来,根本不思考。

其实这个小东西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把它的“五脏六腑”都揭示出来,就是把里面的规律显示出了,这个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中国学生不会,马上就想象效果,马上就做表面造型装饰了,太过急于求成。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LIU GUANZHONG: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CUL TIVATE "NIAN (廿)" SHAP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设计》:您刚刚作为“银发知播”的一员入选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请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柳冠中:我在知播中坚持强调的是年轻人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目标,就像画圆一定要先定好圆心,半径就是你的能力,能力多大圆就能画多大,甚至可能画出三维的球体。

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开创性的话,你可以认识多维的宇宙。

我最近四五年一直在强调中国设计要按照中国方案的方向发展,用中国方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那么中国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把中国传统哲学里最优秀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是光停留在表面的中国元素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生存就必须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规律就是实事求是,适者生存。

所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不是豪华、奢侈、时尚,未雨绸缪、适可而止才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我们现在太折腾、太奢华,大量消耗社会能源,不符合习主席讲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非常具有远见的,时代变了,采访人:李叶 李杰受访者: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入选年度名单,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

“银发知播”群体 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他们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 授以青年,孜孜不倦地通过网络传播知识,天文、地理、美学、文学……柳冠中教授1943年9月生于上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

曾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万变不离其宗
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
以不变应万变
With Constant Should Ten Thousand Change
Concep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esign
设计的观念与评价体系
Tasting
第一口:生理饥渴、 饥不择食
在的社会经济结构 ——“土壤”。
"Industri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the "Super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economy.
《事理学》提倡“实事求是”
“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部因素”。
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实事——求是”。
“设计”首先要探索不“人”(或 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 等因素下的“需求”。
"Matterology" advocate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tter" is the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s to build, limit and restrict "Object". Therefore, the "Design Process" could be described as "Being Practical – Seeking Truth". First of all, "Design" should explore "Demands" of different "People (or the Same Pers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对学科定位的研究与思考柳冠中一、设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

其问题与根源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仅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1、全球化产业链:1)“知识经济型”的知识产权垄断、高额利润、绿色生态经济与“加工制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价值的劳动密集经济;2)引进、消化与制造;硬件、制造、技术、设计与产业生态链;3)产品链经济与服务链经济;4)产品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与产业链全球化。

2、科学发展观和生存方式的变革:1)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2)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理念;3)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4)留有余地,适可而止;5)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

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

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衣食住行用物质享有以外,还有额上的汗、手上的茧,人与人的接触、沟通、谅解,与大自然的互动、共生,与他人一起参与、合作、挫折、失败、创造时产生的行动节奏、思想协调统一的乐趣、情感和情操,以及对自然和一起存在事物的尊重。

“科学”是去发现、解释关于自然、社会的只是,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分析、发现,这是陈述逻辑;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么?”、“可以是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整合、创造,这是祈使逻辑(预设)。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01李卓LI Zhuo柳冠中,男,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社科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获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银发知播”荣誉。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 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Design Logic as an Innovative Thinking Mode to Understand China Solu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1.001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复兴文化的时代需求,柳冠中教授重新定义了中国模式,提出“中国方案”的顶层战略,即反对占有、提倡共享,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逻辑来创建分享型、服务型的社会。

中国方案的提出对设计学科的定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在顶层教育和产教融合中给予重视和实践。

关键词:中国方案;设计逻辑;事理学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redefi ned the Chinese design model and put forward the top-level strategy of the "China Solution", i.e., to oppose possession, advocate sharing, and create a sharing and service-oriented society wit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logic. The proposal of the China Solu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 cance for the positioning of design discipl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should be valued and practiced in top-leve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Key words: China Solution ;design logic ;Affairology Theory收稿日期:2023-12-04本刊特约记者:李卓2023年11月30日,柳冠中教授做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刊对柳冠中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2013-09-15工业设计小站2012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开幕会致词。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领域组组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

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以下为演讲实录:柳冠中:各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到咱们这个交互体验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老实话我有一点毛遂自荐,因为在广东省碰到咱们交互委员会的负责人,谈起这个事,叫我做一个致辞,我就自己斗胆地说给我三五分钟,把我这么多年从事工业设计当中的一些体会或者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是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工业设计在中国的30年来走了不少弯路,到现在我经常说,国家重视、企业重视了,现在交互设计是一个热,我们跟着外围的热不停地追着跑,在地上捡那些人家扔下的东西。

在座的这些年轻人,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所以我希望咱们的交互设计能不能多思考一下,不要匆匆地仅仅做一些专业的事情。

工业设计这三年基本上培养的是专业的白领打工仔,我讲讲我们的家丑,清华大学应该说咱们都知道,不管怎么样它是一所有名的学校,中央工业美术学院99年并到清华的时候,我们跟汽车系的系主任交流怎么样合作的问题,汽车系的专业带头人,学术负责人非常骄傲地说,说我们清华汽车系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中占的比例有多少多少,很自豪,我当时就回了一句,他说他们汽车系已经在清华67年历史了,我说你67年怎么没造出一辆中国车来,中国人是聪明,但是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平台上打工,为什么?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都说传统传统,咱们学的都是什么传统?什么中国红,什么宝香花、勾股,可笑得很,外国一搞符号,咱们全搞符号论,到底符号是什么?现在又是用户研究,又是交互设计,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永远在培养打工仔,我们为什么不能出现自己的引领我们设计的顶层设计?设计不是孤立的,不是一个工种,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专业来教和干,那你只是一个白领打工。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作者:李杰李叶苏亚轩来源:《设计》2019年第02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与创业的今天,设计行业正在走向崛起。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柳冠中是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设计》杂志总编,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回首四十载,我国工业设计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柳教授对于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情况、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市场发展趋势都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带着问题,《设计》杂志对柳教授进行了专访。

《设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中国的设计市场也在崛起,请您简单介绍40年来中国设计的一些情况。

柳冠中:中国设计从刚萌发到现在发展得很快。

过去没有“工业设计”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引进了不少国外工业设计的思想和技术,比如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思路。

但是,这个路径怎么走,我觉得还不是十分清楚。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观念的改变基本还是以艺术设计,即一些外观和造型的设计为主,我国的工业现状使得人们还不可能关注设计的真正含义。

我们从解放后就在引进,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在引进。

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的“制”是引进的,“造”是我们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有人说大国“大而不强”,原因就在于我们主要是“造”。

我目前的感觉是,凡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现在基本上仍停留在引进后的水平上徘徊。

比如现在在设计界很多企业都在做品牌,但这并不实在。

品牌最重要的是“品”,而我们现在做的是“牌”,不做品。

品是所蕴含的精神、历史价值、品质和信誉,它让一个物品变活,一个商品变高贵,一个产品变成观念的延伸。

只做表面功夫的引导我觉得远远不够。

另外,在国家大工业的背景下,工业化强调标准化,设计工作需要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等环节的矛盾。

设计师恰恰是一个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
观念的杂乱、研究对象的不明确与方法的不 够体系化等,使“设计”学科不断的被边缘化。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设计”是什麽? “设计”是否可以传授? “设计”到底有没有方法可言?
如果有,应该是怎样的?
这是我们设计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追 问!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3、设计教育
大学的任务:批量地培养合格人才。
获取知识的能力; 表达思想的能力。
所谓的“创新”仅仅停留在市场 驱动下的“形式”创新上。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4、方法“论”?
如果一门学问若理直气壮的宣称其为“科学”, 则必然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得到公认的知识 体系。
“方法”的可信就证明了知识来源 的可靠。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5、“方法”
关于“设计方法”这一复杂而宏大的主题,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的学术界,在“设计实践” 中还是“设计教育”领域,总是争论多于研究, 预设的狭隘观念多于包容的开放思想。
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 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麽”、“可 以是怎麽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 整合、创造——“祈使”逻辑(预设)。
2-6、设计的层次:
(1)改良设计
原定的产品系统不变,造型、材料、结构、工艺、细部会由于销售对象、 档次、价格、技术等因素竞争的原因需要改进设计。
(2)开发设计
调整与改变产品的系统关系,建构新的“产品”。新产品的概念会由于用 户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品牌战略、国际潮流等因素的变 化,需“巧于因借”企业原有资源等因素,开发新产品。
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该做什麽?”和“如何发 现、思考、研究、判断问题?”;更缺乏“产业 结构”创新的实践。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 致社会开始追逐信息利益硬件化和“动漫创意产业”的曲解。

柳冠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25.Oct.2009)

柳冠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25.Oct.2009)
难得的回忆。原本很平常的提神解渴过程变成一种丰富的、有意义
的经历,给乏味而冗长的一天工作带来短暂的乐趣与享受。
——做“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
“目的——手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工欲善其事,
“意义”沿时间流动,
“过去的行为”会成为现在的“习惯”,
“往事”成为现在的“意义”来源……。 清Fra bibliotek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物”的具体形式,恰恰是“事”的塑造的“要
素”,或“事”情节中的“道具”。
那么反过来,在设计创造“物”应该如何的时
途径、
策略、
工具
与操作技能,
这五个层次有机组合的一个“选择性系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目标系统法”——“找针”的故事
“形而上”:抽象出“本质”,去粗取精、由
表及里——“目标”;
“形而下”:搜寻“外延”,分类、排列——
微生物
食物链
适者生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人类的
社会系统
销毁(回收)
充分利用资源,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协调因
素,将“矛盾”转化为“机会”的设计过程与评价系
统——“创造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
互动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ppt课件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ppt课件

因此,在内、外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人为 事物就诞生在那个点上。
设计就是内外互动的介质,是彼此沟通的桥 梁,是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人的系统与物的系统 的融合——“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7
“目标系统”: 既包含了“外部因素”的限定, 也包含了“内部因素”的选择, 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是个关联性系统; 是“设计定位”的具体化。
“目标系统”包括对外部因素的“适应”与选择内部因素的“合 理”。
这样的“目标系统”才是具体的某一件人工物存在的根据,同 样,设计师的创造也应该是先定位清楚具体的“目标系统”,才能 做到有的放矢。
工业设计的诞生实际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标准化、大 规模生产(内因)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设计中,内、外之间是互动关系, 很难绝对地说谁主谁次,谁决定了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就象今天家里摆放明代官帽椅一样。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6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物”其实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抽象目的与具体
目的
手表、座钟、挂钟都是为计时的, 自行车、汽车、火车都是为移动的, 茶杯、纸杯、饮料瓶都是为盛水的, 板凳、马扎、沙发都是为休息的。 等等。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6
■物的“适应性存在”——“目标系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目的——手段”。
1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5
设计方法■物的“适应性存在”——“目标系统”。
目标是抽象的, 而“目标系统”是抽象目标的具体化。
也就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文化、 社会、人群为了达到“目标”所做出的适应性选 择。
并以此作为“评价体系”去选择、组织、整合内部因素(原理、 材料、工艺技术、结构和形态乃至造型细部); “创意”也就因势利导、油然而生了。
19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外因与内因的互动
在历史的长河里,“外因的变化”驱动着 设计师、工匠去组织、安排内因,创造出新的人 工物、服务、空间、信息或这些东西组成的一个 个系统。
10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设计复杂性的社会背景: 多元的社会,看起来目标相同的物也变的多元了、模糊了、 复杂了。这就是。为了弄清楚我们设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设计师 需要去深入的探求: 是什么人? 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为什么需要? 有什么样的原因? 也就是把抽象的目的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语境下,这些相关 的限定因素,我们叫做设计的“外部因素”。
目的 手表、座钟、挂钟都是为计时的,
自行车、汽车、火车都是为移动的,
茶杯、纸杯、饮料瓶都是为盛水的, 板凳、马扎、沙发都是为休息的。
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同类人工“物”都有着“共同的抽象目 的” 但同类的人工“物”又有着很“不同的具体目的” 。
7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8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9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 2010· 11· 13
1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3.1 设计的复杂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1)设计的复杂性
(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3)设计复杂性的根源: 3.2 关于“人”的知识 (1)“经济的人”——理性与私利 (2)“文化的人”——语言与符号 (3)“社会的人”——群体中的个体 (4)生理与心理——人的身与心 (5)“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主流思想 (6)设计需要综合“人”的全部知识 3.3 关于“物”的知识 (1)复杂的“物体系” (2)什么因素催生了“物” (3)“物”的生命历程 (4)物生物灭 (5)物的信息 3.4 小结
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促使设计由内部出 发,向外寻找人们的需求或使用环境。比如激光技术、电磁技术出 现多年后才找到了应用领域。至今还有许多IT或通讯类的技术型公 司还是按“先技术,后市场”的做法研发,“设计”不过是为“技 术”进行“包装”而已。
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设计的复杂性:
“马扎”与沙发都是“座”,可是“马扎”很显然没有沙发 舒服,
如果用“舒服”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马扎”就是个坏设计。 可是如果用“便携”作为标准呢?其实马扎是个伟大的发明。 ■ “舒服”——是针对特定环境的人群“需要”。 据说日本天皇会见客人的座位,椅面是朝下 倾斜一定的角度的,这样,客人坐在上面个个 都扶膝低头必恭必敬,如果坐在沙发上,很显 然姿态一定不太恭敬。
18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目标系统”的建立过程是对实现目标的“外部因素”限制的研 究过程,也是从外部因素角度观察、分析、归纳实现目标条件的认 知、描述过程。
这样,“形而上”的、抽象的目标被具体化了、鲜 活了、人文化了,即有了“主语”、“谓语”、“定 语”、“状语”和“宾语”。 成为设计师可理解、可领悟、可联想、可形象化的 “设计定位”——“概念设计”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同样的“事物”赋予了不同的
意义,诉求着不同的目的:
沙发是“坐”在了“舒适”上; 马扎是“坐”在了“便携”上; 密斯椅“坐”在了“象征”上(目标也许是身份象征、回忆、 怀旧、情感寄托等); 等等。 “衣食住行用”不仅仅是个生理需求的满足过程,还可能是心 理的满足过程。 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在复杂化的进程上高歌猛进。生活的图景正 从黑白世界转向多级灰的世界。人们的需求开始“差异化”、“个 性化”。
11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创造的是一种“关系” 只有明确了“需求——事”的相关“限定”因素,“物”才可 能找到合理化的依据,找到评价的基点。
从抽象的“坐”——
到限定下的“坐”——
再到物化的“座”。
设计与其说是创造“物”,还不如说是创造 了一种“关系”。沙发就是一种具体语境下的人 与座的关系。
12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内部环境代表了可能性,是一些可变通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 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
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设计问题约简为“外部因素” (人、时、地、语境)与“内部因素”(技术、材料、 工艺、造型)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 “事”(目标系统)。
17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目标系统”: 既包含了“外部因素”的限定, 也包含了“内部因素”的选择, 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是个关联性系统; 是“设计定位”的具体化。
“目标系统”包括对外部因素的“适应”与选择内部因素的“合 理”。 这样的“目标系统”才是具体的某一件人工物存在的根据,同 样,设计师的创造也应该是先定位清楚具体的“目标系统”,才能 做到有的放矢。
2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3.1 设计的复杂性—— “内部因素” 与“外部因素”
“什么是好设计”?, 评价设计好坏的终极标准到底有没有? 如果有,是什么?
3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谁”来评价? 他的价值观? “存在决定意识”——他的“意识”形成的 原因?即他所在的时代、社会环境、生活境遇、 人际关系等等。 “功能主义”的价值观? “社会学”角度呢? · · · · · ·
5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意义”——是针对特定时代环境人群的 “坐”到“密斯椅”上,就会发现它并 不舒适,舒适性并不重要,而“座”本 身的象征性更重要。 坐在“密斯椅”上,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人们坐在了“现代设计” 上,
就象今天家里摆放明代官帽椅一样。
6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物”其实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抽象目的与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