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1+X”证书制度下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2021年第21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21-0006-02“1+X”证书制度下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李永胜,邓缬(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摘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有序开展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建设和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中图分类号:U269;G710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21.0031政策背景2019-01,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提出了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提出实施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2019-07,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国铁集团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强调:按照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在综合维修车间设立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现有的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接触网工岗位合为高铁综合维修工岗位),积极协调铁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下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工作,这符合国家“职教20条”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基于“1+X”证书下的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

基于“1+X”证书下的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

基于“1+X”证书下的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摘要:社会经济变革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

深化高职院校空乘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1+X”证书制度下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空乘人才技能种类多样化培养,提高人才技能应用性,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空乘人才;改革引言: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乘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高职类院校空乘专业很难达到市场对空乘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出现。

因此,如何提高高职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1+X”证书下的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析,分析高职空乘专业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校实操设备缺乏、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等,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如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等。

同时,将探讨“1+X”证书对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如何将“1+X”证书制度与高职空乘专业的教学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提高高职空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空中乘务专业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近十年内,由于民航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开设该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成熟。

学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

许多高职院校的空中乘务专业缺乏与航空公司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往往只能在其他与空乘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实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同时,“1+X”证书制度也是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许多院校的空中乘务教师对于该制度的解读不够清楚,未能将其融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对该制度的了解不足,证书获取率较低。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作者:尤光辉祝洲杰蒋立正叶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33期[摘要] 1+X证书制度是教育部于2019年2月公布的“职教二十条”中提出,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试点院校将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从融通思路、融通要求和融通方式三个方面对高职专业课证融通进行阐述,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1+X证书;课证融通;数控技术[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74-02一、引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要求试点院校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及相关教学标准,将专业中对应的X证书内容与人才培養方案、专业课程相融合,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1]。

针对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研究,陈西苑[2]提出酒店管理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重构课程体系,实施证、岗、课融通的教学方式,同时改革评价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刘炜杰[3]提出在1+X证书背景下,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过程分别从“单进、单向、基于教”向“多进、多向、基于学”转变。

钟绍辉[4]提出基于1+X证书制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建立教师团队是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因素。

现在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存在学历证书课程与X证书课程交叉少、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考核融合不够、专业课程中的课程设置与标准制定及职业岗位不匹配等问题。

二、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通的探索(一)课证融通的思路学历证书“1”是技术技能基础,主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发展过程中所对应的技术技能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针对专业领域技术,具有先进性,主要是解决职业技能以及新技术技能的强化与拓展问题,它们之间是技术技能的基础与强化拓展。

另外,1+X证书中“1”与“X”作用互补、不可分离,是一个整体。

“1+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921年3月VoL26,No.1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March2921“l+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张勇,余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分院,安徽合肥230011)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对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过将纺织类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建立新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提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纺织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1+X”证书;现代纺织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06(2021)01-0116-05Reseerch of Taleni丁询皿啤Mode of Modern Textile Technology SpecialtyBased on"1+X"Certificate SystemZHANG Yong,YU Qin(Anhui VochtionoO and Technical Colle f c,Hfct230011,China)Abstract:Highes▼0(0/0^1colleyes havv embarked on exploration and reform of the talext training mode of moVeru text/e technolovy specialta in accoikanco withthe"1+X"cortificate system.A new01x1x00^ carUca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bs inteyrating into conrses the contexts tested fos na/opai¥0(0/1^ 80x11)standark coUiUcqte.Through school-exteruUse cooperation,conrses are-0X111:0devvloped and train) ing bases are co-6uiit and shared.A"iopble・qualificqtmp"teaching team is also being buiit.Practice has provvd that the reform has improvvd the qualita of talent training and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xtiie edteiuUses.Key words0"+X"coUificate system;moderu textile;talent train m e mode“科技、时尚、绿色”是当前对纺织行业新的定位和认知,纺织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教育·培训“1+X”证书制度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张羽佳 赵爱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摘要:Web前端开发作为首批“1+X”证书试点之一,其证书标准满足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开设Web 前端系列课程的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探索,分析了针对Web前端开发岗位,当前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软件技术;Web前端开发;“1+X”证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随着行业技术发展,互联网产品业务越来越复杂,PC端Web开发、移动Web开发、APP开发、小程序开发、服务端开发等促使企业对于前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之相应的职业院校在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当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内容还停留在静态网页设计、简单的PC端网站搭建上,技术落后、内容单一,教学内容滞后于岗位需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因此如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并提出高职及中职院校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满足,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1+X”证书制度成为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和市场需求满足的有效途径,也成为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1+X”证书之一,是由工信部颁发的最具权威性的证书。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王秀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164摘 要: 目前我国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存在对职业培训不够重视、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师资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培养新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完善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人才培养“1+X”证书制度推行后,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很大的关注。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专业必须紧跟社会需求,以“1+X”证书制度为指导,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1 “1+X”制度对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有效推进“1+X”制度,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有机融合,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

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1+X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影响:1.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紧跟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动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核心。

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该专业人才培养停留在“抓理论抓技能重应用,疏忽了学生跨越复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要使X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落地,要打破原有专业和学制的约束,从而使学生真正能拓宽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跨界现有专业的学习内容。

这种制度下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再精确到某一个专业方向,而要调整到向全面发展的汽车营销领域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研究

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研究

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研究作者:韩志孝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年第11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强调,要把1+X证书制度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结合起来,实现“1”与“X”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将1+X证书制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融合,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必要性(一)具有共同的价值导向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理论+实践”的培养方案并没有充分将学生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学会知识”与“熟练运用”之间依然存在距离。

从价值导向来看,技能培养则是将学生从“没有问题”的学生转变为“有问题”的从业人员,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表征来看,职业院校的实践课程属显性技术知识,只能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对虚拟的项目加以理解。

然而,真正的技能则属于隐性知识,教师无法直接传授,学生必须在具体、实际的项目训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实现由简单模仿到熟练操作的变迁,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X证书制度正是解决职业技能问题的良药,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

(二)具有共同的供给需求当前,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各大企业竞相引进高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个人技能和综合素养,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而1+X 证书制度引进了社会化机制的“X”,就是为了加快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推动专业与职业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企业行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技术化和职业化特征,是为行业培养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即将入职的员工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同时还要考虑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引导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作者:***来源:《软件》2021年第02期摘要:以首批“1+X”证书中的Web前端开发试点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1+X”证书Web前端开发技能标准对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1+X”证书;Web前端;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1.02.009本文著录格式:刘小强.“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软件,2021,42(02):031-034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aking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LIU Xiaoqiang(Information and Media School, Sanmenxia Polytechnic, Sanmenxia Henan 472000)【Abstract】:Taking the first batch of "1+X" certificate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pilot college--- Sanmenxia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of software technology and compa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killstandard of "1+X" certificate Web front-end,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t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build new talent program and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 teaching team building, innovate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model, and carry out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the exchange of academic certificat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Key words】:"1+X" certificate;Web front-end;vocational education;software technology0 引言隨着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教育部职成司也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这一方案第一批有6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启动试点,其中就包括Web前端开发证书试点。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知识文库2023.2(下)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1+X”证书制度的内涵意义“1”指的是职业院校学生按规定完成学业后获得的毕业证书;“X”指能够反映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若干证书不仅代表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还能体现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具体水平,例如,初级、中级、高级等等级的认定。

其中,“1”是“X”的前提,而“X”是“1”的全方位有效扩展。

“1+X”证书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重大创新,它在传统学历职业教育基础上,增加了“X”证书,从而拓宽学习者就业创业的本领。

职教20条中对“X”的表述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若干”“多类”,就是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要获取两种及以上“X”证书。

拓宽基础,才能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为达到这种目的,职业院校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将证书培训要求融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为获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支持。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 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目前,在本科、高职和中职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学质量大受影响,毕业生在就业时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特色,在中职生和本科生中脱颖而出。

另外,很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以“X证书”为指导,做好人才市场调研,了解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中外贸和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目标空泛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导致了不能合理选取“X证书”或者选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2 “实践型”师资力量薄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核心能力,但往往缺乏商务英语专业背景和学历,对商务类知识和技能不甚精通,教学上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和岗位。

大学本科复合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交叉实验班为例

大学本科复合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交叉实验班为例

及现 代化 和市 场化 的发 展趋 势 , 等教 育 及 其 人 才 高 培养 模式 都亟 待新 的思 维 与革 新 ; 统 的 “ 鸭式 ” 传 填
教育 和单 一 的培 养方式 已经难 以满 足社会 对 于新 型
人才 所 提 出的要 求 在 新 的环境 下 , 高等 教 育 应 该 致力 于 培养 具 有创 新 精 神 与 实 践 能 力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华 中 师范 大 学 自 2 0 0 4年 起 就致 力 于 在研 究 型
李 克 武 胡 中波 郑 伦 楚
4 0 7) 3 0 9
( 中师 范 大 学 教 务 处 , 北 武 汉 华 湖
【 摘
要】培 养 复 合 型 研 究 人 才 是 高 等 教 育 发展 的必 然要 求 , 是 高 校 本 科 教 育 培 养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重 要 内容 。文 也
章 介 绍 了华 中师 范 大 学 在 多 年 办 学 经 验 和 教 育 积 累 的 基 础 上 , 断 探 索 , 渐 形 成 了 一 套 比 较 有 效 的 复 合 型 研 究 不 逐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一 一交 叉 培 养 模 式 , 取 得 了较 好 的培 养 效 果 , 叉 实 验 班 的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有 效 提 高 。 并 交 , 导到 【 键 词 】人 才 培 养 ; 叉 ; 合 型 ; 究 型 关 交 复 研
为 了顺 利完 成 交 叉 培 养 的培 养 目标 , 照交 叉 依
培 养模 式 的基本 思 路 , 校 管 理 部 门在 交叉 实验 班 学 的培 养措施 上进 行 了一 系 列 的 机 制创 新 与 改革 , 为
知识 与能 力 的 同时 , 意培 养 自身 的社会 责任 感 , 注 利

“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职业能力培养,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的现状。

与此职业技能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社会对于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1+X”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素养相结合,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对“1+X”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旨在探讨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1+X”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素养结合上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旨在揭示“1+X”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1+X”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挑战,为今后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1+X”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

而“1+X”人才培养模式则提倡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素养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4T07:17:38.716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8期作者:罗钦权[导读] 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罗钦权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摘要: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在医联体的大时代背景下,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趋向必然是呈现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医联体;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护理教育;培养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2]。

虽然,我国护理学者逐步意识到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在解决护理与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之间矛盾中的突出作用[3],但我国护理教育目前仍处于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过多关注对基础医学教育和护理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对人文知识和外来文化知识的引入,导致多元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或不足[4]。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做法,阐述了双专业教育在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关键词:高职;复合型;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社会生产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如何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研究与探索一直以来,就业问题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在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据专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在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三年一个周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

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

三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三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逐渐增长,大学生就业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可见,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存在一个时间差。

社会需求变化了,如果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和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素质教育结构,那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吃闭门羹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学生如何轻松把握市场趋向从而提高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又如何根据自己的爱好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对此,我们在深入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双专业教育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X”证书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之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之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之人才培养方案①程小兵(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尺,高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落脚点,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要求与程序,供相关职业院校参考。

[关键词]“1+X”;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9-0058-02一、前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吹响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冲锋号,强调要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

2019年4月10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人才可持续发展基础。

“1+X”证书制度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衍生的,其目标是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化解人才供需结构矛盾;路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核心是夯实职业人才成长基础,拓宽就业路径,提高就业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基本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落脚点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在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入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植育人全过程,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德技并进,知行合一,聚焦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培养。

心得体会:突出重点,落实“1+X”证书制度(最新)

心得体会:突出重点,落实“1+X”证书制度(最新)

心得体会:突出重点,落实“1+X”证书制度(最新)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首批试点院校在启动工作中将面临系列新挑战,笔者认为这些院校应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与培训评价组织紧密合作试点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与培训评价组织和毕业生就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这是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紧密、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动力不足、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等问题的重要抓手。

试点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共赢,是推进试点工作的关键。

具体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对已发布的六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内涵进行调研分析,在社会认可度、与本校相关专业的融合性、引入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二、与培训评价组织明晰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利益,共同拟定培训与考核计划及相关文本资料,开展训练装备的技术验证,测定训练装备的标准量值,保证训练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绿色低耗。

规范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落实这个要求,试点院校首先应做好学习成果的认定,将通过社会化机制择优遴选的“X证书”在学校网站上公布,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其次,做好学习成果的积累。

要把学员所获证书的个数与等级进行登记与积累,把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登陆入“学分银行”相关信息系统,以便于用人单位识别和受训者就业;最后,做好学习成果的转换。

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对于本校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与培训评价组织商定将相关重叠课程计入可免试部分。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做好培训职业院校要育训并举,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为校园和职场之间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高职院校1+X证书课证融通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1+X证书课证融通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1+X证书课证融通的实践探索作者:邓志革陈刚刘兴恕来源:《时代汽车》2023年第20期摘要: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新岗位不断催生,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融合发展和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

通过多途径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智慧课堂可视化精准展示课程教学以及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以期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 多途径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发展路径同质,难以满足汽车产业“多领域跨界、多技术融合、多学科交叉、多岗位联动”人才个性化培养需求的问题[1],本文通过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和“9+3”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途径、全方位应用实践。

1.1 创新“交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分层培养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结合订单、定向、学徒制、灵活学制等多种方式,组建了12个汽车专业社团、8个汽车创新工作室、9个技能竞赛团队和N个跨专业教学组织(校企合作班),先后开设订单班29个、军士生定向班10个,本科生班3个、留学生班2个,实施分层分类分级培养(图1),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2]。

1.2 “大平台+双定向”的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制定了“大平台+双定向”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

“大平台+双定向”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打破招生计划硬性壁垒,将学生在校学习的3年划分为“1.5+1+0.5”的“专业群大平台”和“双定向”。

第一个1.5学年为专业群公共大平台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第二个1学年为“定向(定品牌或定向)培养”,学生突破专业的限制按照校企合作厂商品牌(或岗位方向)以定向班形式重新选拔组班,学生按照校企合作的丰田、宝马等品牌(或钣金、油漆、二手车、新能源等岗位方向)进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第三个0.5学年学生通过双选会选择学习品牌(或岗位)对应的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真实工作任务的综合训练,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3]。

高职院校“学历培养+职业培训”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历培养+职业培训”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圆园20年第2期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职业院校应树立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教育理念。

学历教育是职业院校应培养在校学生的基础,职业培训是提升在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

企业在岗人员对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也有很大的需求。

推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探索。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例,进行“学历培养+职业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输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青年专业人才;加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概念阐述(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类型按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标准可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都是由职业教育来培养,知识与能力结构相似。

技术型人才是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而技能型人才更侧重于经验技术与动作技能。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且能胜任2~3个职业技术岗位需要,或具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种类在快速变化,同一职位的岗位胜任力也在发生改变,要求职工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例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是既进行医学、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又经受过经营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能够胜任基层经营管理、药品购销、药品储运、医药营销策划等多个职业技术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历培养+职业培训”培养模式学历教育,重在技术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职业培训,重在技能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学历证书是由国家批准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颁发给个人求学经历的证明。

在校期间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系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个体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具体工作岗位、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能力要求有清晰认识,对自我职业技能水平即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胜任力有准确认知,能帮助学生更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高等院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等院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等院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结合高等院校教学实际,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促进院校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高等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要培养尖端人才,还肩负着大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素质较高专门人才的使命。

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一、探索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21世纪,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加速培养、提高个人的素质。

佳木斯大学作为偏远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三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就业竞争力不强,高学历低素质矛盾突出,面对这些学生,如何将其培养成为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否则,高等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佳木斯大学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项目,目的是为了弥补目前教育体制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脱节状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力,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大潮的复合型人才,使学员走上高起点的职业生涯。

此项目对应届毕业生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使对于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学员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正是结合我校实际而开展的研究。

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高等院校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蓝图,其中人才培养计划占据着主体地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化形式,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

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关 键 词 :社会 视 域 ;复 合 型 人才 ;培 养 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C 9 6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9 4 3 X( 2 0 1 3 ) 0 1 — 0 0 4 0 — 0 3
Ne w Ex pl o r at i on o f I nt e r -D i s c i pl i nar y Tal e nt Tr ai ni ng M ode i n Col l e  ̄ e unde r t he Soc i al Vi s i on
语 专 业英语 和 双学 位 等几 种模式 。很明 显 ,上面 提 到 的这几 种人 才培 养模 式并 没有 真 正解决 学 习外 语 和学 习 各专业 知 识各 自独 立的现 象 。针对 我 国高 校 的外 语 人才培 养 现状 ,经 过不 断探 索 与实践 ,我 院 逐步 形 成了 自己的培 养特 色 ,一二 年级 外语 专业 基
常智勇
( 唐 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0)
摘 要 :随 着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传 统 单 一 的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已 不 适 应 当 今 社 会 的 需 要 ,为 了 改 变 现 状 ,一 方 面 我
们借鉴 了一些发达 国家 的人才培养经 验 ,结合 我国 的高 校发展现状 我们进行 了复 合型人才培 养的探索 ,逐步形 成了外语 学科平 台 +应 用性方 向的模块化 人才培养模式 。
础课 学 习 ,三 四年级 进行 分流 ,全 英或 双语 进 行方
工业技 术与职 业教 育

Vo 1 .1 1 N O. 1 Ma r c h. 201 3
4 0 ・
I n dus t r i a l Te c hno l og y & Voc a t i o na l Educ a t i on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作者:王晶晶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年第11期摘要为了提升“1+X”证书的含金量,落实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目标,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求,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多元协同育人。

通过对“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从多个方向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1-0-030 引言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1]。

人才培养需要理论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的复合能力。

本文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基于“1+X”证书制度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三创”(即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带动计算机专业整体发展;实行模块教学,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计算机软件课程群、计算机应用课程群、云计算和大数据课程群、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群等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块。

学校采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合学生的先进教学手段,加强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优质的平台学习服务;建立有效的适合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并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和立体化、活页式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共享平台,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课堂和实践管理方法、评估细则,促进学生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结合高等院校教学实际,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促进院校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高等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要培养尖端人才,还肩负着大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素质较高专门人才的使命。

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一、探索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1世纪,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加速培养、提高个人的素质。

佳木斯大学作为偏远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三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就业竞争力不强,高学历低素质矛盾突出,面对这些学生,如何将其培养成为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否则,高等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佳木斯大学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项目,目的是为了弥补目前教育体制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脱节状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
力,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大潮的复合型人才,使学员走上高起点的职业生涯。

此项目对应届毕业生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使对于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学员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正是结合我校实际而开展的研究。

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高等院校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蓝图,其中人才培养计划占据着主体地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化形式,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

在制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处理: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这包含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发展是否协调等内容;其次,计划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强化,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第三,专业方向、模块设置要灵活,使其更加符合复合型人才对专业的要求,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是极为意义的;第四,要注重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主义倾向,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过于狭窄,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高等学校要在通识教育观的指导下,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渗透,
以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佳木斯大学进行了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其目标就是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优途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教学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毕业时能够实现一证多能。

1.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是高校1+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
高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要培养的人才,不能等同于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其培养的人才是经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有文化修养、有道德,又对某个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佳木斯大学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并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规划发展能力。

当然,这是有别于职业院校所开展的职业培训的,其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丰富得多,且不仅局限于技能和技术的教授上。

2.基于高校1+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
佳木斯大学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课程体系进行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与实践课程几个模块的设计。

基础课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通过该课程能确保学生能以有效形式清楚、准确、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通过基
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也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是为特定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是学生进入到专业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的建议和自己的需要选择修习的专业类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是想通过课堂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学科领域的知识,引领学生走人未知的探索领域,这样学生可以在为将来职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课程是佳木斯大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如社会服务、工作实习、专门项目训练等。

基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佳木斯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实践活动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

截止2010年,我校大量的学生参与到了辅修专业的学习中来,且其中多数己获辅修专业证书。

随着双学位、双专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选择学习第二个专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为学生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多年的实践,上述课程体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学习在自主的基础上选修更多的课程,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3.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其它实践措施
(1)科学研究。

斯坦福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积
极要求和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院系的项目。

此外,佳木斯大学还特别开展了许多学生参与的跨学科科研项目,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考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工作实习。

在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佳木斯大学始终与所在地企业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保证和人才支持,而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3)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也是佳木斯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一般意义的社会服务内容外,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许多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机会。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我国高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探索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超.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
[3]李玲,李琴.以创新思维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j].现代商贸
工业,20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